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xx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22年3月编制

xxxxxxxxxx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

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礴《中华人民期眶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思环口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

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事故分级

按照生命和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

(一)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L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

2、有人员中毒死亡的;

3、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者发展趋

势的。

(二)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

2、有人员浮现明显中毒症状的;

3、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者普通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

并有进一步扩大或者发展趋势的。

(三)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

2、有人员浮现中毒症状的事件;

3、事件危害在一定范围内,经自救或者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并无进一

步扩大或者发展趋势的。

(四)普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由于污染或者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

元)的环境污染事件。

1.4合用范围

本预案合用于XXXXXXXXXX生产厂区内人为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

固废(包括危(wei)险废物)、危(wei)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

以及核、生物化学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

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

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1.5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

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wei)险源的

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

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

或者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者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

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

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份。加强公司

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

(2)人员抢救组

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暂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

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该组由总务部医务室人员或者指定的

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组成,医疗机构应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实施抢救预案。

由总务部负责。

(3)灭火救援组

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

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由公司安全部消防组及公司义务消防抢险队伍组成。

由安全部负责。

(4)安全疏散组

负责对现场及周围安全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

作。由公司主管安全领导和安全部人员组成。由安全部负责。

(5)安全警戒组

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wei)险区域,在人员

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由总务部保卫科负责。

(6)环境监测组

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及时监测,确定危(wei)险物质的

成份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

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由环保部化验组及当地环保部门负责。

组织机构图如下:

3预防和预

3.1环境污染事故源

3.1.1企业基本信息

(1)单位情况:该项目位于以南,以西,项目用地面积13742平方米,

总建造面积45284.12平方米,其中1#车间建造面积20535平方米,2#车间

(尚未建设)建造面积15984平方米,3#4#综合楼建造面积各为4382.56平

方米,容积率1.21,建造密度42.5%,绿地率14%,停车位数量67个;项目

现有人员98人,其中住宿人员56人;

(2)自然环境:

A、水系:建设场地地下水位埋深11.70—12.5米,年变化幅度1.50—2.50

米。

B、气候特征:U丽十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温度为12.2C,年平均最高

气温19.2C,年平均最低气温177c,极端最高气温为40.2C,极端最低^

温为-21.4C;年平均降雨量596.8mm,年最大降雨量1215.7mm,年最小降

雨量372.3mm,年平均空气湿度为67.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8.7小时,

最大积雪深度为20cm,最大冻土深度500mm;全年盛行南风,频率为15%,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7m/s,春、夏、

秋、冬四季盛行风向为偏南风。

(3)项目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从国内采购,原辅材料明细表如下:

主要原材料一览表

序号名称单位年用量型号

1钢材吨5045#

2钢材吨3NAK80

3钢材吨2S136

导柱、导

4定位标准件吨5

套、顶针等

5铜材、铜带吨25

6PE内衬袋个145919包装

7ABS吨50

8PC+ABS吨30

9PC吨40

原辅材料

原料客供、辅料自购

来源

(4)产品方案

项目投产后,可达到年产10亿件电子配件的生产能力。

产品方案表

序号产品名称型号单位年产量原料

钢板(45#、NAK80、

1电子配件模具亿件1.5

S316)、标准件

2棚环类产品亿件6.0铜材、铜带

3注塑电子件亿件2.5ABS/PC+ABS/PC/PE袋

耳壳HG-01亿件0.5

耳壳X12亿件0.5

前壳3500CR亿件0.5

顶部底盖XP7亿件0.5

前盖X32亿件0.5

合计亿件10

(5)主要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数量单机功率合计功率

名称型号

号(台套)(KW)(KW)

1注塑110.210.2

2机注127.691.2

3塑机110.5510.55

4注塑312.637.8

5机注212.6525.3

6塑机116.716.7

7注塑31751

8机注113.313.3

9塑机133.133.1

10注塑MA900/150157.5112.5

11机注MA1200/260168128

12塑机HTF120W1/J521020

13注塑HTF120X1235.571

14机注DYW1680X11515

15塑机HTF160X1122.3522.35

16注塑机MA2000/37041352

17注塑机MA600/15051050

18注塑机MA1600/37041144

19注塑机LGH130MPII-GC51260

20注塑机LGH100MPII-GC12222

21注塑机S-2000i100B31133

22激光焊TL-150T11515

23氢弧焊TLG200A12626

24精密自动车床1308230.051.15

25精密自动车床140810.050.05

26精密自动车床150840.050.2

27精密自动车床160810.050.05

28日立空气压缩机OSP-37V5AH13737

29活塞式空压机EM2512017.57.5

30螺杆式空气压缩机L10031204612222

31日立空气压缩机OSP-225AI13737

32捷豹空气压缩机HX081410317.57.5

33捷豹空气压缩机HEM10105118.518.5

日立变频螺杆式空压

OSP-37VSAII13737

34机

35精密自动车床152526126

36精密自动车床1208222

37卧式离心机研磨机21.53

38卧式离心机研磨机122

39单轴自动车床QB108-A型20.751.5

40冲床OCP-35N236

41送料机YTE-1010B20.51

42立式注塑机SEV4-S-55FM27.515

43立式注塑机SEV4-S-35FM45.622.4

44油压成型机P10HSF-2115.515.5

45油压成型机P20HSF-232060

46油压成型机P-V-200-2RT-PCD127.627.6

47油压成型机P-V-150-2RT-PCD1

48车床CD2625011515

49车床CD2624015.55.5

50精密车床CM6125122

51卧式锯床GZ423012.82.8

52立式带锯床S-500133

53磨床618S91.917.1

54磨床614S21.93.8

55磨床M713014.54.5

56磨床CGM-200DP11.91.9

57磨床FSG-618MP11.91.9

5811.91.9

5921020

6021020

6112020

62捷甬达加工中心VML-850L12020

63捷甬达加工中心VML-850L12020

64火花机加工中心AD30-LS31030

65火花机加工中心AM30LXS11010

66慢丝AQ36011313

67慢丝AD36021326

68穿孔机KIC13.33.3

69铳床IC-4SG13.73.7

70铳床KTM-6H13.73.7

71铳床X633012.22.2

72钻床Z3732A12.22.2

73钻床TPR-C110012.22.2

74铳床KB-A8-V93.733.3

75铳床GIONT-5S83.729.6

76铳床B-60013.73.7

合计2291632.25

(6)生产工艺流程图

<1)棚环类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⑵模具生产流程:

〈3〉注塑件(耳壳、前壳、顶部底盖、前盖等)生产工艺流程图

工艺过程简单介绍:

(1)栅环类产品生产工艺简介

原料使用铜材和铜带,铜材经过自动车床加工后,在经过研磨机研磨即成成品;

另一种铜带经过冲床加工后通过送料机送至研磨机研磨后得到栅环类产品。

(2)配件模具产品生产工艺简介

磨具生产的原料是钢板(45#、NAK80、S136)经过铳床、NC加工中心、线切割、

火花机、磨床、车床、卧式锯床等设备加工成模架等零部件,再插入模芯,最后

用标准件(导柱、导套、顶针)定位,即成产品。

(3)注塑件(耳壳、前壳、顶部底盖、前盖等)生产工艺简介

将注塑件的磨具安装到注塑机中,将原料ABS/PC+ABS/PC放入注塑机中进行注塑成型,最

后用PE内衬袋进行包装。

生产期污染工序及采取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模具维修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焊接烟尘、机加工产生的粉

尘、注塑过程产生的注塑废气和粉碎机产生的粉碎粉尘。

(1)模具维修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焊接废气

由于本项目维修模具需要激光焊接和僦弧焊接,维修量很小,每月大约维修12次,焊

丝年用量极少,焊接会产生少量的焊接烟尘,根据《焊接车间环境污染及控制技术发展》(上

海环境科学),焊接烟尘产生量为5~8g/kg,因此,本项目焊接烟尘的最大产生量约为

0.216kg/a,建议车间设置轴流风机,加强车间通风,根据焊接车间需要设置轴流风机的

风量(2880m3/h、1个)、每次焊接工段工作时间及焊材的用量计算,产生浓度为

0.78mg/m3,通过以上处理后能够满足《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

(DB37/1996-2022)表3中其他颗粒物最高排放浓度限值的标准(1mg/m3),对周围环境产

生的影响较小。

(2)机加工过程产生的粉尘

项目车、钻、铳、磨等加工工序产生金属粉尘,根据类比其他项目可知,无组织粉尘产

生量为0.09kg4i,产生量为0.216Va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2)

推荐的估算模式预测知,环境无超标点,建议在车间安装换气装置,加强车间通风措施,

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可以满足《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

(DB37/1996-2022)中表3中其他颗粒物最高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3)注塑废气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注塑机注塑会产生注塑废气,注塑机加热器是密封的,

废气产生量很小,由于聚碳酸酯(PC)和丙烯月青一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注塑工艺

在220〜240C摆布,聚碳酸酯与丙烯懵一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裂解温度在270C摆布。因此

聚碳酸酯与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在注塑过程中,无裂解废气,仅产生少量的非甲烷

总烧,为无组织排放,由于注塑温度不是很高,所以产生的废气量较少且成份不复杂。根据

相关资料聚氯乙烯注塑废气为原料用量的0.1%计,则每年的排放量约为120kg/a,按塑料生

产车间容积12960ms,自然通风下车间换气3次/小时计,则车间非甲烷总燃平均浓度为

1.29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1中非甲烷总嫌无组织排

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4mg/m3)。建议项目安装通风排气扇,加强车间通风。

本项目对成型后的边角料、次品等进行破碎回用,破碎过程中有粉尘产生。根据同类项

目类比,注塑项目成品率98%,则年产生固废量5.0t/a,全部破碎回收利用。经调查,粉尘

排放量约为破碎量的1%,则粉尘产生量为50kg/a,则粉尘排放速率为0.02kg/ho建议项目

设置专门的破碎间,该破碎车间为密闭式工作,破碎机漏斗处加盖、出料口采用袋式出口,

以减少粉尘的排放量。设置布袋除尘器,处理效率95%,废气量2000m3/h,粉尘经处理后

通过1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处理后排放浓度为0.5mg/m3,能够满足《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

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1996-2022)表2中标准(颗粒物430mg/m3),对周围环境影响较

小。

项目运营期间对周围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项目定员500人,生活用水按照生活用水量50U

人计,年用水量7500m3/a,产生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计,污水产生量为6375m3/a,主要

污染因子是COD、SS、氨氮。

项目生活污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22)中规定的B级

水质排放标准,废水经市政管网排入坊子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对周围地表水水质影响

较小。

该项目对地下水影响的可能环节为化粪池的渗漏。化粪池墙壁均采用防渗设计,由水泥

混凝土浇注而成。因此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3、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的噪声源主要为注塑机、成型机、模具加T.设备、摇臂钻、离子切割机等设备运转

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80-95dBo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选用低噪

声设备,并在安装时加装防震垫,并将设备布置于厂房内部。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厂界噪

声能够达标排放,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弃物

项目固废主要来自职工生活垃圾、残次品及边角料、废包装垃圾、废切削液及含切削液

铁屑、沾油手套、抹布和化粪池污泥。

(1)职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天计,产生量为12.75t/a,由市

政部门统一清运。

(2)残次品及边角料:拟建项目生产产生残次品及边角料约10t/a,该部份残次品及边

角料回收后外售综合利用;

(3)包装废物:主要为废纸箱等,产生量为3.0t/a,外售综合利用不外排

(4)危废:废切削液年产生量0.05t/a,含切削液铁屑、沾油手套、抹布等0.02t/a,应

按照《危(wei)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设置暂存区,由厂家采集

后暂存,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各项固废都能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环境风险分析

项目在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项目的环境风险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

6、卫生防护距离

项目为电子配件生产项目,,根据《塑料厂卫生防护距离》的相关规定,建议项目设置

1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项目周围100米内不宜建设机关、学校、办公、医院等项目。

五、项目环保措施

1、项目产生的废机油、沾油手套、抹布等危废应设置危废暂存区,委托有资质的单位

统一处理。

2、通过厂房密闭、选用低噪声设备、增加减震垫、小室隔离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

标排放。

3、职工生活废水经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2预防工作

已至对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贮存、运输、废弃物等事故源进行了调查,

掌握了本公司潜在事故源环境优先污染物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针对污染

物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公司主要的潜在事故源优先污染物

序号污染物名称种类分布情况相应的应急措施

1废气模具部、注塑部住手排放

2废水COD、SS、氨氮综合楼、车间封闭排放

3崩模具部住手

4固废生活垃圾模具部、注塑部及时采集

5

6

7

3.3预警及措施

按照突发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

故的预警进行分级,分为普通(iv级)、较重(in级)、重大(口级)、特大

(I级)四级预警,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

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者解除。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普通(iv级)预警标准时,

所在部门、车间应向环保部和有关领导预警;当达到普通(iv级)预警标准时,

环保部应即将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并向主管环保领导报告;当超过普通(IV级)

预警标准时,尚未达到较重(m级)预警标准时,所在环保部向主管环保领导

预警;当达到较重(川级)预警标准时,环保部即将启动公司突发性环境污染

事故应急预案,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当超过较重(ni级)以上预警标准时,

环保部即将启动和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向本地环保部门报

告。

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联系方式:119

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各车间紧急报警器。

采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

性增大时,按照像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即将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公司环保部即将开展

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发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

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方框图如下:

4.2信息报送与处理

4.2.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公司环保部发现突发性环

境污染事故后,应即将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市

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即将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4.2.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

报从发现事件后即将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

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即将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

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

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者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切当数据,

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发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

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者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

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4.3指挥和协调

4.3.1指挥和协调机制

根据需要,公司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污

染事故的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

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

事故信息通报后,应即将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

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

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

制或者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和形势

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

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预污染程

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

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

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故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

关的基础资料

4.3.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浮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wei)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发展情况。

4.4应急监测

公司环保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

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

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

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4.5信息发布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

会舆论。

4.6安全防护

4.6.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

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4.6.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

下:

(1)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

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

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4.7应急终止

4.7.1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至U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者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

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7.2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者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

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

监测和评价工作。

4.7.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

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⑵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

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⑶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

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5应急保障

5.1资金保障

公司要配置专项资金用于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的各种花费,提供必要

的资金支持。

5.2装备保障

公司对应急救援人员应配备专门的装备,保证救援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