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16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航母上指引飞机的战士戴防噪声耳罩C.城市道路两旁种植茂密的大树D.盗铃时掩耳朵2、下列有关测量的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测量中出现的错误。

B.使用精密的仪器测量;可以使测量中没有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测量中的误差。

D.误差不可避免;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3、如图所示,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了一个金属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及气球()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D.上下晃动4、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如图为“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固定在舱内的情景.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C.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5、分析以下摩擦:①走路时,鞋与路面之间的摩擦;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④骑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6、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

)

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7、下列文具中,所受到的重力约为1N

的是(

)

A.一个图钉B.一张信纸C.一个笔记本D.一支2B

铅笔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多选)下列能减弱噪声的措施有()A.学校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高速路两旁架设隔音板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9、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10、如图所示,将一薄塑料瓶瓶底剪去,用瓶盖将瓶口密封,倒入适量的水,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h1

再将木块放入瓶内,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h2.

已知瓶身圆柱横截面面积为s

忽略瓶和瓶盖的体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脝驴=娄脩脣庐sh1

B.h2>h1

C.图2

中;若在瓶内继续加入部分水(

塑料瓶仍漂浮)h2

不变。

D.图2

中,若取出木块,放入实心铁球(

塑料瓶仍漂浮)h2

变大1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A.

早春,冰雪消融B.

初秋,花草上出现露珠C.

初冬,树梢上结霜D.

寒冬,玻璃窗上形成“冰花”12、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的()A.密度为原来的一半B.质量为原来的一半C.体积为原来的一半D.密度不变13、下列关于眼睛瞳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虹膜中间那个圆形的透光孔是瞳孔B.瞳孔大小随光线强度而变化C.人死亡时瞳孔大小不变D.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14、2016

年12

月30

日,滨州地区万达广场开业,在广场西门有扫描二维码加关注,“送对联、送福字”的活动.

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的图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原理是: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正是依靠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识别,关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C.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应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D.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成像15、下图中,小烧杯A

和大烧杯B

内都装有水,A

与B

不接触,把B

放在火上加热,使B

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A.烧杯A

内的水会沸腾B.烧杯A

内的水不会沸腾C.烧杯A

内的水会逐渐减少D.烧杯A

内的水不会减少16、下列措施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拧螺钉时,在螺母下面垫加一个较大的平面垫圈B.缝衣针的针尖做得很尖C.纸盒包装饮料常配有一根一端很尖的塑料吸管D.房屋的地基比墙宽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18、将光敏电阻R和定值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连成电路,接在9V的电源上,光敏电阻阻值随光强变化关系如下表:(“光强”表示光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E,单位坎德拉(cd))。光强E/cd123456光敏电阻R/Ω18964.53.63若电流表的示数增大,表明光强在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强E=1.5cd时,光敏电阻的阻值R=____欧,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通电1分钟R上产生的热量为____J.

19、把体积为2.0隆脕10篓C3m3

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1.6隆脕10篓C3m3

则该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N

该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

娄脩

脣庐=1.0隆脕103kg/m3)

20、体温计:量程一般为____~____℃,分度值为0.1℃.21、(2007秋•郯城县期中)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其中甲的含义是____,乙的含义是____,汽车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临沂最快要____min.22、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23、小明在郊游时拾到一块疑似玉石的小物件,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

合______kg

如果将该“玉石”通过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为______g.

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0分)24、摩擦力是有害的力____.(判断对错)25、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有关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2分)26、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做了如图四次实验.

(1)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明显.

(2)比较甲图和乙图表明,在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

(3)要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选择____和____进行比较.

(4)比较丙和丁是否可以看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物体的种类有关____.评卷人得分六、作图题(共4题,共24分)27、已知一物体AB;请划出它在镜中的像A′B′.

28、在图中利用光线作出烛焰AB通过小孔在塑料薄膜上的像A′B′.

29、18.(1)

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斜向上运动,画出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力示意图。(2)

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斜面上静止,请作出物体受力示意图。(3)

如图所示,试画出作用在杠杆A

端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并画出该力的力臂。(4)

组装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使绳自由端拉力F

的方向向下。30、(1)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茶杯受到的重力.

(2)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斜面;请作出该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解析】【解答】解: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航母上指引飞机的战士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C;城市道路两旁种植茂密的大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盗铃时掩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2、C【分析】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误差不可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解析】【答案】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3、C【分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了一个金属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此时F浮=G物,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此时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体积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此时F浮>G物,则金属块及气球向上运动。故选C考点: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解析】【答案】C4、B【分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A错,B正确;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故C错;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是静止的,故D错;应选B。

【分析】参照物的选择5、B【分析】解: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

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这个摩擦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

④骑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车轮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可以使自行车迅速停下来,应该增大.

综上所述;属于有益摩擦的是①和④.

故选B.

(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有益的摩擦要增大.增大摩擦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

(3)有害的摩擦要减小.减小摩擦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使接触面脱离.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有益摩擦与有害摩擦的辨别,属力学基础题.【解析】【答案】B6、C【分析】解:

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是因为冰块变成了水,发生了熔化现象.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的理解,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解析】C

7、C【分析】解:重力约为1N

的物体质量约为m=Gg1N10N/kg=0.1kg=100g

A;一颗图钉的质量大约1g

左右;所以A

不符合;

B;一张信纸的质量大约1g

左右;所以B

不符合;

C;一个笔记本的质量大约100g

左右;所以C

符合;

D;一支2B

铅笔的质量大约10g

左右;所以D

不符合.

故选C.

根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求出重力是1N

的物体的质量,结合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排除有明显不符的选项;从选项中选出与题干质量接近的物体即可.

此题考查对物体重力大小的判断,物体重力的大小不易判断,可求出与重力相应的质量,对照选项中物体的重力,找出接近题干质量的选项即可【解析】C

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ACD【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析】【解答】解:A;学校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是为了减少空气污染;

C;高速路两旁架设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ACD.9、ABC【分析】解:

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的像也变小,故C正确;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成的像也变大,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故D错误.

故选ABC.

首先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本题考查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从图中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对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这三个点所成的像,应该熟练掌握,这样对题目中所给出的答案就能准确判断.【解析】【答案】ABC10、ACD【分析】【分析】A.根据浮力与重力相等的特点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得出;

B.分析加入木块后瓶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化;得出结论;

C.根据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得出h2

的变化;

D.分析加入铁球后瓶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化,得出结论。本题主要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判断h2

的变化关键是能够判断出里面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与瓶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大小关系。【解答】A.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则:G脣庐+G脝驴=娄脩脣庐gV脜脜

即娄脩脣庐gV脣庐+G脝驴=娄脩脣庐gV脜脜

可得:G脝驴=娄脩脣庐g(V脜脜鈭�V脣庐)=娄脩脣庐gSh1A

说法正确;

B.图2

中,放入木块,木块漂浮在水中,所受浮力F赂隆隆盲=G脛戮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脜脜脛戮=F赂隆隆盲娄脩脣庐g=G脛戮娄脩脣庐g

则瓶内水面上升高度:鈻�h=V脜脜脛戮S=G脛戮娄脩脣庐gS=G脛戮娄脩脣庐gS

瓶在水中仍漂浮,所以增大的浮力鈻�F赂隆=G脛戮

则增大的V脜脜隆盲=鈻�F赂隆娄脩脣庐g=G脛戮娄脩脣庐g

可得瓶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为:鈻�h隆盲=V脜脜隆盲S=G脛戮娄脩脣庐gS鈻�h=鈻�h隆盲

所以h2=h1B

说法错误;

C.在瓶内继续加入部分水(

塑料瓶仍漂浮)

瓶浸在水中的深度不变,h2

不变,C

说法正确;

D.取出木块;放入实心铁球(

塑料瓶仍漂浮)

则外面增大浮力大于瓶内增大的浮力,所以瓶排开水的增大量大于铁块排开水的增大量,h2

变大,D

说法正确。

故选ACD。

【解析】ACD

11、BCD【分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析】【解答】解:A;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A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故B正确;

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中放热;故C正确

D;玻璃窗上形成“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中放热;故D正确.

故选BCD.12、BCD【分析】【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时)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解析】【解答】解:

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体积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但密度与原来相同,保持不变.

故选B、C、D.13、AB【分析】解:A;瞳孔是由虹膜围成的中央一个圆形的透光孔;故A正确;

B;通过虹膜肌肉的收缩或舒张来控制瞳孔的大小;光线强时虹膜肌收缩瞳孔变小,光线弱时虹膜肌放松瞳孔变大,以便让更多的光进入眼睛,故B正确;

C;人死亡时虹膜肌失去收缩功能;瞳孔散大,通过瞳孔的形状可检验一个人是否已死亡,故C错误.

D;瞳孔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而眼帘(即上下眼皮)的作用相当于快门.故D错误.

故选AB.

根据瞳孔的作用及瞳孔和散瞳现象的应用来分析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的视物原理以及瞳孔是怎样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析】【答案】AB14、BCD【分析】解:A

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条形码黑白相间的条纹中;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条纹不反射光,故条形码的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故B正确;

CD

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成像之后,通过软件识别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转换为数字信号,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故CD正确;

故选BCD.

(1)

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

数字型条码是黑白相间的图;黑色能够吸收任何颜色的色光,而白色则能够反射任何颜色的色光.

(3)

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本题考查了光源的定义、光的反射、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解析】BCD

15、BC【分析】略【解析】BC

16、BC【分析】解:

A;拧螺钉时;在螺母下面垫加一个较大的平面垫圈,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B;缝衣针的针尖做得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符合题意.

C;纸盒包装饮料常配有一根一端很尖的塑料吸管;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符合题意.

D;房屋的地基比墙宽;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本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把压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析】BC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略

【分析】【分析】根据对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速度单位的掌握作答.【解析】【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故答案为:m;m/s.18、略

【分析】

电流变大,说明光敏电阻在变小,可知光强在增大,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光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在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

由数据可知1cd×18Ω=1.5cd×R;所以R=12Ω;

电路总电阻R总===18Ω,定值电阻R=R总-R=18Ω-12Ω=6Ω;

通电1分钟R上产生的热量为Q=I2Rt=(0.5A)2×6Ω×60s=90J.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12;90.

【解析】【答案】如图光敏电阻R和定值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量总电流,电压表测量光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大,说明光敏电阻在变小,可知光强的变化,根据公式U=IR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根据数据可知;光强与电阻的乘积大小不变,已知光强的大小,可求光敏电阻的阻值;

根据公式R=定值电阻R的大小,再根据公式Q=I2Rt可求产生的热量.

19、160.8×103【分析】【分析】(1)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2)利用漂浮条件即可得知物块重力;利用公式G=mg=娄脩G=mg=娄脩物VgVg的变形式即可求解物块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计算浮力的方法,根据物体静止时体积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是本题的关键。【解答】(1)

该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赂隆=娄脩脣庐gV脜脜=1.0隆脕103kg/m3隆脕10N/kg隆脕1.6隆脕10鈭�3m3=16N

(2)

把体积为2.0隆脕10鈭�3m3

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1.6隆脕10鈭�3m3

则该物块漂浮在水面上;

F赂隆=G=mg=娄脩脦茂Vg

隆脿娄脩脦茂=F赂隆Vg=16N2.0隆脕10鈭�3m3隆脕10N/kg=0.8隆脕103kg/m3

故答案为:160.8隆脕103

【解析】160.8隆脕103

20、略

【分析】【分析】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较小,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不需要太大,但准确程度要高,以准确显示体温变化.【解析】【解答】解:

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故答案为:35℃;42.21、略

【分析】【分析】(1)根据生活常识;分析解释上面交通标志牌的含义;

(2)根据公式v=求出汽车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临沂最快的时间.【解析】【解答】解:(1)图甲交通标志牌是限速标志牌;含义是:限速80km/h;

图乙交通标志牌是路程标志牌;含义是: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临沂还有60km.

(2)∵v=;

∴汽车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临沂最快的时间:

t===0.75h=45min.

故答案为:限速80km/h;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临沂还有60km;45.22、略

【分析】解:同一琴键的音色和音调是相同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来弹奏,声音的大小不同,即声音的响度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声音的大小相同,即响度相同;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是相同的;弹的琴键不同,音调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声音的大小相同,即响度相同;同一个音的音调相同;因为弹奏的乐器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色.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难度在于音调和响度二者的区别,对于这两个的区别,要抓住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的区别.【解析】响度;音调;音色23、略

【分析】解:(1)

因为1g=10鈭�3kg

所以160g=160隆脕10鈭�3kg=0.16kg

(2)

由于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是无关的,所以如果将该“玉石”通过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不变,仍为160g

故答案为:0.16160

(1)1g=10鈭�3kg

(2)

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是无关的.

知道并理解质量单位的换算、影响质量的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解析】0.16160

四、判断题(共2题,共10分)24、×【分析】【分析】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根据摩擦力的概念从定义中获取信息,分析出答案.【解析】【解答】解: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否有益;这要看实际情况而定,例如:人走路靠的就是摩擦力,此时摩擦力对于人来说是动力,是有益的,故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25、×【分析】【分析】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根据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所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2分)26、略

【分析】【分析】(1)本实验压力作用效果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海绵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甲;乙两图中受力面积大小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通过观察具体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必须控制压力相同,改变受力面积,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选择合适的实验进行比较;

(4)在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不变时,改变受力面的材料,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物体的种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1)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凹陷程度大的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凹陷程度小的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太明显;

(2)甲;乙两图受力面积相同;甲图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所以甲、乙实验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必须控制压力相同,改变受力面积,故选择甲图和丁图所示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4)丙丁实验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都不变;改变受力物体的种类,观察凹陷程度,所以丙丁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物体的种类的关系.

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压力;明显;(3)甲;丁;(4)可以看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物体的种类有关.六、作图题(共4题,共24分)27、略

【分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解析】【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