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年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年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年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年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单选题(共30题)1、下列句中的“且”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A、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B、示赵弱且怯也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且适南冥也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例句和C项中的“且”,尚且。A项,并且;B项,表并列;D项,将要。

2、材料

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它真有如此巨大的潜在能力吗?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已有79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从能源的角度看,“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两倍以上。

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燃冰”?专家认为,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的温度是2℃至4℃时,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20℃就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可燃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

海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可燃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分解为甲烷和水。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有发现,而且俄国已经开采近了20年。另一个是海底大陆架斜坡。如美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加勒比海沿岸及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储藏,估计我国黄海海域和青藏高原的冻土带也有储藏。二者之中,海底的“可燃冰”储量较大。

天然“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认为,开采这种气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可燃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可燃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而这种气体如果进入大气,无疑会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地球升温更快。

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开采“可燃冰”可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对海岸及海底的各种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发方案。“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由于“可燃冰”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导致翻船。

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

——选自向杰《“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下列对“可燃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和石油、天燃气等能源相比,“可燃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B、“可燃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情况看,“可燃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C、如果开发“可燃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D、“可燃冰”在常温压力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开采这种气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极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导致翻船”,以上是开发“可燃冰”可能造成的危害,但从原文并不能推断出“可燃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3、下列词语中,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分)A、皱纹/骤然

杀戮/山麓

琼楼玉宇/群龙无首B、挟持/偕同

竹笋/损失

柳暗花明/扭转乾坤C、肋骨/擂台

嗟叹/街道

追根溯源/素昧平生D、游泳/踊跃

祝贺/豁达

倾家荡产/轻装简从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A项,zhòu,lù,qióng/qún;B项,xié,sǔn,liǔ/niǔ;C项,lèi,jiē,sù;D项,yǒng,hè/huò,qīng。

4、下列各句中括号中字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1分)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毛先生以三寸(之)舌B、蟹六跪(而)二螯/剑阁峥嵘(而)崔嵬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A项,助词,的/音节助词,无义。B项,表示并列关系;C项,介词,替、给;D项,表原因。

5、下列各项中加括号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干(坼)(chè)

(萦)绕(yíng)

倒(涎)(xián)

孝(悌)(tì)B、(颀)长(xīn)

横(亘)(gèn)

污(秽)(suì)

(洿)池(wū)C、清(冽)(liè)

(纤)尘(qiān)

(沂)水(yí)

饿(莩)(piǎo)D、断(碣)(jié)

暮(霭)(ǎi)

(凫)水(fú)

(庠)(yǎng)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B项颀qí,秽huì;C项纤xiān;D项庠xiáng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A、调剂亲和力珠光宝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B、诙谐病原体戴罪立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C、散漫水蒸气按图索骥明枪易躲,暗剑难妨D、暴躁算总账凭心而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A项,“珠光宝器”应为“珠光宝气”;C项,“暗剑难妨”应为“暗箭难防”;D项,“凭心而论”应为“平心而论”。

7、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下面对此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1分)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B、边塞风光在作者笔下苍凉悲壮,“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四面边角连声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至“千嶂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的描画出来,使读者身临其境。C、“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D、“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这首词的意思为: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B项中,“至‘千嶂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说法不当,应是从视觉上描画。故选B

8、八年级五班同学设计了“二十四节气馆”,其中的知识介绍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来()

(1分)A、惊蛰节气,春雷响,冬眠动物渐渐苏醒。B、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时节农作物开始饱满。C、处暑是夏季的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D、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C“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表述有误,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处暑”的意思是酷暑已经到了尾声,暑气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故选C。

9、下列句中,比喻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明净的兴庆湖犹如一面照妖镜。B、小强的脑瓜笨极了,就像桌子一样不会动脑筋。C、足球队员个个身强体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绿茵场上。D、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但会场上却涌动着春天的热流。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A“照妖镜”这个喻体,人们没见过,越比越糊涂,可改为“一面镜子”。B“人和桌子”没有相似的地方,比喻物与本体无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可改为“像榆木疙瘩一样不开窍”。C感情色彩不一致,“如狼似虎”不能比喻朝气蓬勃的足球队员,可改为“生龙活虎”。D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把会场里的热烈气氛比喻成“春天的热流”。“春天的热流”是喻体,只出现喻体,没有本体,是比喻中的借喻。室外的“冬天的寒意”和会场里的“春天的热流”形成对比。

10、美美与共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强势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1分)A、就是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化。B、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形形色色的“异文化”,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C、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D、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有所“选择”的心态。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A、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欣赏即“自美”的文化心态;BC、是概括和比较概括的阐述面对纷至沓来的形形色色的“异文化”我们需持的态度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B、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闽东商人的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C、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被人们发现珊瑚是食肉动物。D、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A语义矛盾,在“时期”后加“是否”或删掉“能否”;B用词不当,将“继承”改为“传承”;C语序不当,将“珊瑚”放在“才”之前。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考查的病句类型有语义矛盾、成分残缺、关联词使用不当等。点评:做病句修改类题目时,首先要判断句子的正误,如果是病句,则先要判断它的病句类型,然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要尽量少改动,保留句子原意,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核对,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

12、材料雨伞

俞贤富

我的一幅国画《雨伞》竟在一家有名的博物馆的画展里展出了。人们的评论是:构思新颖,线条勾勒有力,描写细腻,人物栩栩如生,场景十分逼真。作为一个业余美术爱好者,我也为自己的崭露头角而欣喜。

我这幅画的主题是母爱。画面是一个雨天,天黑沉沉的,墨云翻滚,向大地压下来,雨脚如麻,倾盆滂沱,地上坑坑洼洼注满了雨水,水面溅起了无数水泡。在这灰暗的背景下,浮动着彩色明丽的雨伞,如花团锦簇,鲜艳夺目。在这浮动着的黄绿相间的雨伞丛里,画面近处一个中年妇女撑着一柄红色的雨伞,遮着一个稚气未脱的十一二岁俊秀姑娘。母亲全身都在雨中,淋得像个落汤鸡,而女孩,在母亲的大伞的保护下,滴水不沾。小女孩仰头望着母亲,一手抚着母亲湿漉漉的衣服裹着的手臂,面部表情激动,口角张开,像说:“妈妈,您还在发烧呢,你自己为什么不张伞呢?”母亲病态恹恹,却含着笑,张着嘴,像是在安慰女儿:“傻孩子,妈妈是大人,不要紧,你人小,经不住这冷雨的浇淋……”

画展的一天,我在自己的画前呆了许久许久,听着观众的赞誉,我视线模糊了,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顺着面颊滚下来。我的心里在呼喊:“妈妈,妈妈,我多么希望您现在在我的身边同我一起欣赏这幅画呀!”

这是一幅我构思了半生的画。画中的姑娘便是幼年的我,画中的母亲便是我母亲的写照。记得当年,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妈妈早晨看到天气预报说可能下雨,要我带伞,我指指红红的东方,哈哈笑着逃走了。下午,天公竟发起怒来,大雨瓢泼,放学时下得更起劲,铺天盖地,从屋檐上,从树木上,从天空间,哗哗哗下个不停。

这时,妈妈像救星一样出现了。她原来发烧在床,一看天下大雨,她支撑着,步行两里多路来接我。她把家里仅有的一顶伞全遮在我的身上,而自己却在春寒料峭中淋着雨。妈妈回家大病一场,在她说胡话的时候,她还在叫:“撑好伞,顶住风雨的方向……”在她的病榻旁边,我用了稚气的笔,画了一幅“母女春雨中”。当我给她看的时候,她绽开了笑容,说:“妈妈盼你早日成才。你很有艺术天分,将来学画吧!”

妈妈的期待一直激励着我。我大半生辛苦恣睢,辗转奔劳,但母亲的爱,一直是我精神的支柱,使我经得起生活的风风雨雨。我终于用自己的笔画出了蕴藏在心头的感激。然而,回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知道一幅画怎能画得尽呢?有个唐朝诗人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母爱的伟大又怎能用一幅画表述呢?更何况我今天虽身处异国他乡,可母亲的爱仍像雨伞一样保护着我。

“爸爸,爸爸,来看中国地图!”一个天真幼稚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看到一个小孩拉着爸爸的手向我的画走来。“别胡说!”做父亲的制止他,大约是怕贬低了我的作品。但当他仔细端详了我的画,指着由伞组成的“中国地图”感慨地说:“您的构思真巧啊!还是孩子懂得您的心呢!”

望着《雨伞》,我的视线模糊了。“妈妈,我思念你!”对本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1分)A、第1自然段中的“竟”指的是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能获得这样的成功;第4自然段中的“竟”指的是没想到天会下雨,引出了母亲带病冒雨送伞的故事。B、本文以《雨伞》为题,介绍一幅《雨伞》的国画,牵出一段雨伞下的故事,其主题都是歌颂雨伞一样的母爱。C、母爱是全面辐照而无微不至的,文中主要通过母亲带病冒雨送伞,鼓励孩子学画、期望孩子成才等具体内容来表现母亲的爱。D、文中前面说“画的主题是母爱”,后面又说“母爱的伟大又怎能用一幅画表述呢?”,两者互相矛盾。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

1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1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自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是结构助词“的”,其他各项均为代词。

14、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实践中________出来的文化精华,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然而,由于时代和环境差异,这些传统文化往往被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A、提炼、熟视无睹B、孕育、司空见惯C、浓缩、漠然置之D、总结、束之高阁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题考生很容易通过第一空“浓缩……精华”认为是固定搭配,直接选择C项,却忽略了第二空“漠然置之”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意思虽然可以,但用法不对,“漠然置之”一般经常用作主动语境,如:工人对车间的安全隐患漠然置之。不会出现“被漠然置之”这样的被动用法。而D项的“总结出文化精华”“被束之高阁”语义和搭配均可,故本题选D。

15、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字最多的一组是()

(1分)A、杂揉、黯然失色、不径而走、既往不纠B、熟稔、头昏脑涨、揠旗息鼓、待价而沽C、梦靥、不落窠臼、沤心沥血、变本加厉D、报负、为虎作伥、旅进旅退、直接了当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A杂"糅",不"胫"而走,既往不"咎";B"偃"旗息鼓;C"呕"心沥血;D“抱”负,直"截"了当;故选A

16、材料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报告说,维生素E有中和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的作用。

受试者在仅仅连续几天每天服用400至8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之后,血液中一种名为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含量,就已降到了低于能够对动脉血管构成损害的水平以下,但胆固醇的代谢趋于正常。

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氧化后会转化成一种有害化学物质,损伤动脉内壁上的细胞,同时还造成斑块的聚焦,使血管变硬。

虽然早先其他研究显示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作用,但明尼苏达的最新研究表明,只有通过维生素E的摄取才能获得这种对心脏血管的保护作用。同时,停止维生素E之后,相应的保护作用会很快消失。

目前,美国政府向公众建议的维生素E摄入量是每人每天25个国际单位,而该校的科学家认为,这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须至少增加至400个国际单位,才能发生有利于保护心血管的化学反应。对胆固醇代谢失调给人造成的危害,分析不当的一项是()(1分)A、能造成动脉血管硬化B、消除身体相应的保护作用C、造成斑块聚集D、损伤动脉内壁上的细胞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

17、下列各句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由于攻关小组成员上下齐心,(一团和气),仅用十天便拿出了研究成果。B、陈先生的草书写得非常好,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C、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我军全歼守敌,打扫完战场,便(偃旗息鼓),胜利归来。D、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声誉。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一团和气:①形容态度和蔼。②现多指不分是非、无原则地保持和气与亲近。

偃旗息鼓:原意是放倒军旗,停止擂鼓,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

贻笑大方:被识见广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讥笑,用于自谦。

18、下列名言与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1分)A、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荀子》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孟子》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论语》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B、出自《鸿门宴》C、出自《论语》D、出自《孟子》

19、材料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回答问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作者强调“于险远”处的“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三个:力、志、不随以止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止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

20、长篇小说《子夜》的作者是谁()

(1分)A、老舍B、茅盾C、鲁迅D、胡适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长篇小说《子夜》的作者是茅盾,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21、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入横线d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③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

(1分)A、③②①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②中的“树缝里”与前文的“树梢上”相对应。③中“热闹”与①中“热闹”相对应,①中有转折,所以①在③后面。

2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研究、认识眼睛的各种构造和功能,可以从中得到重要的________。

②科学家在________和突破后往往获得极大的快感。

③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案________。

④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工业中所________的燃料和原料。

(1分)A、启示顿悟侦查必需B、启发顿悟侦查必须C、启发醒悟侦查必须D、感受醒悟侦察必需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

2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②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③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④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1分)A、比喻、比喻、反问、夸张B、拟人、比喻、设问、反语C、比喻、拟人、设问、夸张D、拟人、比喻、反问、反语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①虽有“好像”一词,但没有喻体,不是比喻,是拟人。②“连珠箭”是比喻。③有问有答是设问。④“漂亮”一词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褒词贬用,是反语。

24、材料最早登陆的植物

大约30亿年前,地球上已出现了植物。最初的植物、结构极为简单,种类也很贫乏,并且都生活在水域中。到了4亿多年前,由于气候变迁,生长在水里的一些藻类,被迫接触陆地,逐渐演化成蕨类植物,这是最早登陆地球的植物。

最早的陆地植物主要是裸蕨类。刚登陆时,它们既无根又无叶,仅是一个“茎状物”。后来在适应陆地生活的变异中,逐渐有根、茎、叶分化的趋势。地上部分向空中发展,进行光合作用;吸水用水的器官有了分工,促使体内维管束的发展。地下茎逐渐生出了细小叉状旁枝,称为“假根”。

后来,大陆气候进一步干旱,裸蕨类植物衰亡了,其它机能结构更高等的蕨类植物兴起,取而代之。蕨类源于裸蕨植物,但已不裸,有了真正的根和叶。裸蕨和蕨类植物,经过“前赴后继”,终于成了陆地生活的真正“居民”。

陆地上的环境条件不同于水中,生活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变化很大。比如说,植物在水中生活时,用身体的整个表面吸收养料,而在陆地上就需要专门的器官,一方面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另一方面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植物由水生到陆生,并非裸蕨一家。在裸蕨类植物“上陆”前后,有一类叫“苔藓”的植物也“上陆”生活了。但它们始终没有摆脱过阴湿的生活环境,严守着自己的老习惯,从没向前跨进一步。直到今天,连个真正的根都未分化出来。

在泥盆纪中晚期,陆地面积继续扩大,某些地区的气候进一步干旱,有些汪洋大海、巨川大河变成河湖池沼了,有的甚至干涸见底。那时上陆不久的植物又大都长在水边,残枝败叶落入水中,腐烂发臭,大量地消耗着水中的氧气。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有一些总鳍鱼只好弃水登陆。在水陆变迁的新条件下,总鳍鱼就在登陆、失败,再登陆、再失败、再登陆的反复斗争中,逐渐建立了适应于陆上生活的形态结构,鳃呼吸变成了肺呼吸,胸、腹鳍变成了四肢,最后变成了两栖动物。

植物的登陆。改变了以往大陆一片荒漠的景观,使大陆逐渐披上绿装而富有生机。不仅如此,陆生植物的出现与进化发展,完善了全球生态体系。陆生植物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它不仅以海生藻类无法比拟的生产力制造出糖类,而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出大量的游离氧,从而改善了大气圈的成分比,为提高大气中游离氧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4亿年前的植物登陆是地球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植物的登陆成功,便没有今日的世界。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1分)A、4亿多年前,在裸蕨类植物登陆前后,苔藓也“上陆”了,从此成为陆地生活的真正居民。

B、生活环境的多样与多变使登陆植物的身体器官有了专门化的分工。C、最初登陆的植物大都长在水边,残枝败叶落入水中,污染了鱼类的生活水域,生存环境的不洁使一些总鳍鱼被迫变成了两栖动物。D、植物的登陆,改变了大陆的色彩,丰富了大陆的景观,扩大了大陆的面积。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陆地生活的真正居民”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末和第五段末的表述,“陆地真正居民”的条件是有真正的根,而苔藓“连个真正的根都没长出来”,而且“始终没有摆脱阴湿的生活环境”。C.“生存环境的不洁”错误,原文第六段提到说“残枝败叶的腐烂大量消耗了水中的氧气”,另外上文提到“大海变成河湖池沼,有的甚至干涸见底”,这些“恶劣的环境”,共同构成了两栖动物产生的原因。D.最后一句无中生有。

25、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1分)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D《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26、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分)A、煤屑(xiè)

颓(tuí)废

纤(xiān)细

混混(hùn)沌沌B、着(zhuó)衣

山冈(ɡānɡ)处(chù)分

淇水汤(shāng)汤C、挫(cuō)折

炽(chì)热

婀(ē)娜

游目骋(chěng)怀D、扁(piān)舟旋(xuàn)风

弭(mí)谤

义愤填膺(yīn)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B处(chǔ)分C挫(cuò)折D

弭(mǐ)谤

义愤填膺(yīng)

27、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1分)A、陶渊明《饮酒》B、李白《行路难》C、王维《山居秋暝》D、杜牧《泊秦淮》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能力。绝句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但都是四句。只有杜牧的《泊秦淮》是七言绝句,其他的诗都比四句多。综上所述,故选D。

28、下列有关我国现代文学的知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赵树理是1942年以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最著名的小说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