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高二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5种离子中的几种:Na+、NH4+、Mg2+、Al3+、Cl-.为确认该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mL该溶液,加入25.0mL4.00mol•L-1NaOH溶液加热,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刺激气味气体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1.16g.再将滤液稀释至200mL,测得滤液中c(OH-)=0.1mol•L-1;②另取20.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14.35g.关于原溶液组成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Mg2+、Al3+、Cl-,不含有Na+、NH4+
B.一定含有Na+、Mg2+、Cl-,不含有NH4+、可能含有Al3+
C.c(Mg2+)为1.00mol•L-1,c(Na+)为1.50mol•L-1
D.c(Cl-)为5.00mol•L-1,c(Al3+)为1.00mol•L-1
2、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B.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D.原子核外M层上的s能级和p能级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3、现有可逆反应A(g)+2B(g)nC(g)△H<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p1>p2,n>3B.p1<p2,n>3C.p1<p2,n<3D.p1>p2,n=34、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6g组成为C2H6O的有机物,C﹣H键数目一定为5NAB.1mol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C.标准状况下,1molCCl4的体积约为22.4LD.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NA5、检验Fe2+溶液中是否混有Fe3+时,可选择的试剂是()A.硫氰酸钾溶液B.硝酸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氯水6、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酸雨C.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7、已知rm{H_{2}(g)+Br_{2}(l)=2HBr(g)}rm{triangleH=-72kJ/mol.}蒸发rm{1mol}rm{Br_{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rm{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化学物质。
rm{H_{2}(g)}
rm{Br_{2}(g)}
rm{HBr(g)}
rm{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rm{/KJ}
rm{436}
rm{a}
rm{369}
则表中rm{a}为。
A.rm{404}B.rm{260}C.rm{230}D.rm{200}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7题,共14分)8、下列化合物中的所有碳原子都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CH3(CH2)4CH3B.CH3CH2CHOC.CH3CH=CHCH3D.(CH3)3C-C≡C-CH39、下列有关乙醇的性质的应用中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C.乙醇能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说明乙醇具有碱性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熟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10、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rm{0.1mol隆陇L^{-1}KHC_{2}O_{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rm{c(K^{+})+c(H^{+})=c({H}_{2}{C}_{2}{{O}_{4}}^{-})+c(OH^{-})+c({C}_{2}{{O}_{4}}^{2-})}B.rm{c(H{C}_{2}{{O}_{4}}^{-})+c({C}_{2}{{O}_{4}}^{2-})=0.1mol隆陇L^{-1}}C.rm{c({C}_{2}{{O}_{4}}^{2-})>c(H_{2}C_{2}O_{4})}D.rm{c(K^{+})=c(H_{2}C_{2}O_{4})+c(H{C}_{2}{{O}_{4}}^{-})+c({C}_{2}{{O}_{4}}^{2-})}11、有机物rm{A}的键线式为有机物rm{B}与等物质的量的rm{H_{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rm{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rm{(}rm{)}A.rm{A}的最简式为rm{C_{4}H_{9}}B.rm{A}的一氯代物有rm{5}种C.rm{A}有许多同分异构体,其中主链碳数为rm{5}有机物有rm{5}种rm{(}不包括rm{A)}D.rm{B}的结构可能有rm{3}种,其中一种名称为:rm{2}rm{2}rm{3-}三甲基rm{-3-}戊烯12、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苯的同系物B.rm{1mol}该物质最多可以和rm{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能发生加聚反应D.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无法处于同一平面13、下列食品添加剂与类别对应正确的一组是rm{(}rm{)}A.着色剂rm{-}亚硝酸盐B.疏松剂rm{-}碳酸氢铵C.调味剂rm{-}苯甲酸钠D.防腐剂rm{-}醋酸14、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B.加蒸馏水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1)Li3N晶体中氮以N3-存在,基态N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2)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X的元素符号是____,与同一个N3-相连的X+有____个。16、(1)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____,溶液中c(CH3COO-)____c(Na+)。(填大于、小于、等于)(2)将pH=3的硫酸溶液和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和,若使混和后溶液的pH=7,则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是_______(3)某酸性化工废水中含有浓度约为0.01mol.L-1的Ag+、Pb2+等重金属离子。有关数据如下:。难溶电解质AgIAgOHAg2SPbI2Pb(OH)2PbSKsp8.3×10-125.6×10-86.3×10-507.1×10-91.2×10-153.4×10-28(i)在废水排放前,用沉淀法除去这两种离子,最好加入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Na2S、B.NaOH、C.KI、D.Ca(OH)2(ii)某工程师用CaO处理上述废水后Pb2+的浓度为1.2×10-3则此溶液的pH=____。17、已知25℃时0.1mol·L-1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向其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待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增大了c(OH-),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1)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填写编号),然后测定溶液的pH。A.、固体CH3COOKB、固体CH3COONH4C、气体NH3D、固体NaHCO3(2)若________(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H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25℃时,NH3·H2O的Ka=1.8×10-5,CH3COOH的Kb=1.8×10-5)18、(4分)下列变化①碘的升华②烧碱熔化③氯化钠溶于水④氯化氢溶于水⑤氧气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其中(1)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2)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_____;(3)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不包括范德华力);(4)既发生离子键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__。19、(共6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C、D、E、F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试回答以下问题:(1)电极A的名称是(2)甲装置中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3)若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一段时间,当阳极产生56mL(标准状况下)气体,电解后溶液体积为500mL时,求所得溶液在25℃时的pH=__________。20、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改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简述理由:______.21、如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rm{NaCl}rm{Ca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rm{(1)}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填编号字母,下同______,其中每个碳原子与______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金刚石属于______晶体.
rm{(2)}其中代表石墨的是______;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碳原子数平均为______个。
rm{(3)}其中代表rm{NaCl}的是______,每个rm{Na^{+}}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rm{Na^{+}}有______个
rm{(4)}代表rm{CsCl}的是______,它属于______晶体,每个rm{Cs^{+}}与______个rm{Cl^{-}}紧邻.
rm{(5)}代表干冰的是______,它属于______晶体,每个rm{CO_{2}}分子与______个rm{CO_{2}}分子紧邻.
rm{(6)NaCl}晶体、rm{HCl}晶体、干冰、金刚石熔点由高而低的顺序是______;其中在熔融为液态时能导电的电解质是______,液态不导电但为电解质的是______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原理综合题(共3题,共21分)22、通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可在燃烧室内将有机物样品与纯氧在电炉加热下充分燃烧,根据产品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如图所示的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物分子式的常用装置.
现准确称取0.72g某烃样品;经燃烧后A管增重2.2g,B管增重1.08g。请回答:
(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是:__________;
(2)A、B管内均盛有固态试剂,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如果把CuO网去掉,A管重量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请改进这套装置的一个不足之处_________。
(5)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该有机物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种。23、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与水反应产生高毒的PH3气体(熔点为-132℃,还原性强、易自燃),可用于粮食熏蒸杀虫。卫生安全标准规定:当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低于0.05mg·kg-1时算合格。可用以下方法测定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
(操作流程)安装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C中盛100g原粮,D中盛有20.00mL1.12×10-4mol•L-1KMnO4溶(H2SO4酸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以磷化钙为例,写出磷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盛装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没有B装置,则实验中测得PH3含量将____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4)D中PH3被氧化成磷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D中吸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取25.00mL于锥形瓶中,用5.0×10-5mol•L-1的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______mg•kg-1。24、实验室用镁和硝基苯制取反式偶氮苯(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实验原理如下:
2+4Mg+8CH3OH→+4Mg(OCH3)2+4H2O
已知:①Mg(OCH3)2在水中极易水解。
②反式偶氮苯产品在紫外线照射后部分转化为顺式偶氮苯。
(1)反应中,硝基苯变为反式偶氮苯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
A;取代反应B、消去反应C、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
(2)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加入的镁条应用砂纸打磨干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用乙酸中和至中性,即有反式偶氮苯粗产品析出,抽滤(抽滤装置如图1),滤渣用95%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
①为了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加入乙酸时需要____________(填“缓慢加入”;“快速加入”)。
②抽滤过程中要洗涤粗产品,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
A.乙醚B.蒸馏水C.95%乙醇水溶液D.饱和NaCl溶液。
③重结晶操作包括“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___________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____操作除去了可溶性杂质。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9分)25、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硫酸、亚硫酸盐等。请回答:rm{(1)}已知rm{2SO_{2}(g)+O_{2}(g)}rm{2SO_{3}(g)}是工业制硫酸的关键反应。下图为不同温度rm{(T1}rm{T2)}下rm{SO_{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rm{垄脵T1}__________rm{(}填“rm{>}”“rm{<}”或“rm{=}”rm{)T2}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___rm{(}填“放”或“吸”rm{)}热反应,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垄脷}下表为一定温度和压强下,rm{4}种投料比rm{[n(SO_{2}):n(O_{2})]}为rm{7:11}rm{2:18}rm{8:10}和rm{4:15}时rm{SO2}的平衡转化率。rm{(}不是按顺序排列rm{)}。投料比rm{a}rm{b}rm{c}rm{d}rm{SO2}平衡转化率rm{/%}rm{97.1}rm{96.8}rm{95.8}rm{90.0}rm{i.b}对应的投料比为_____________。rm{ii.}投料比为rm{8:10}时,平衡混合气体中rm{SO_{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rm{(2)}钠碱循环法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rm{SO_{2}}并将其转化为硫酸的工艺如下:rm{垄脵}吸收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m{垄脷}电解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rm{i.}在图中用箭头标示出rm{b}区的rm{Na^{+}}和rm{HSO_{3}^{-}}的移动方向。rm{ii.}请结合生成rm{H_{2}SO_{4}}的电极反应式说明rm{c}区除得到浓的硫酸外,还会得到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26、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rm{I^{-}}的形式存在rm{.}实验室中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图如图如图rm{1}所示:
rm{(1)}写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的名称:rm{垄脵}______,rm{垄脹}______;写出操作步骤rm{垄脷}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rm{(2)}操作步骤rm{垄脹}中;可以选择的试剂是______.
A.乙醇rm{B.}四氯化碳rm{C.}苯rm{D.}乙酸。
rm{(3)}为使海藻灰中的rm{I^{-}}转化为含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中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及必要的夹持仪器,还需要准备的仪器是______
rm{(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还要经过蒸馏,指出如图rm{2}所示蒸馏装置中的错误之处______.
rm{(5)}进行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最后晶体碘收集在______中rm{.}27、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图1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mol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H-HN≡N键能/kJ•mol-1435943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N-H的键能______.
(3)科学家用氮化镓、铜等材料组装成人工光合系统(如图2),利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以CO2和H2O合成CH4.
①写出铜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②为提高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效率;可向装置中加入少量______(选填“盐酸”或“硫酸”).
(4)①肼(N2H4)的结构式______;
②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N2O4(g)△H1=-19.5kJ•mol-1
②N2H4(1)+O2(g)=N2(g)+2H2O(g)△H2=-534.2kJ•mol-1
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④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评卷人得分六、探究题(共4题,共16分)28、(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生成只有Cu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Cu(OH)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和Cu(OH)2两种沉淀。(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Ⅰ.按照乙同学的理解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①过滤②洗涤③干燥。Ⅱ.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2)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3)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Ⅲ.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1)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时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其作用分别是(2)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29、(12分)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查阅资料: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提出假设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设计探究实验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试剂。(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2)若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____简述你的理由(不需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探究延伸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4)实验小组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g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g(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30、(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生成只有Cu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Cu(OH)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和Cu(OH)2两种沉淀。(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Ⅰ.按照乙同学的理解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①过滤②洗涤③干燥。Ⅱ.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2)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3)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Ⅲ.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1)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时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其作用分别是(2)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31、(12分)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查阅资料: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提出假设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设计探究实验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试剂。(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2)若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____简述你的理由(不需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探究延伸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4)实验小组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g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g(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
①25.0mL4.00mol•L-1NaOH溶液,含有0.1mol氢氧化钠;沉淀1.16g为氢氧化镁,物质的量是0.02mol,生成沉淀消耗0.04mol氢氧化钠;滤液中的n(OH-)=.1mol•L-1×0.2L=0.02mol,故还有0.04mol氢氧化钠和Al3+反应生成了偏铝酸钠,故一定含有Mg2+、Al3+;无刺激气味气体生成,一定没有NH4+;
②白色沉淀14.35g是氯化银;物质的量是0.1mol,根据电荷守恒,正电荷有:(0.02mol×2+0.01mol×3)=0.06mol;负电荷有:0.1mol,故一定含有钠离子0.04mol;
A、因为一定含有Na+;故A错误;
B、因为一定含有Al3+;故B错误;
C、由于c(Mg2+)==1.00mol•L-1,c(Na+)==1.50mol•L-1;故正确;
D、由于c(Cl-)==5.00mol•L-1;c(Al3+)==0.5mol•L-1;故D错误;
故选C.
【解析】【答案】①加入NaOH溶液加热,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刺激气味气体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含有Mg2+、Al3+;一定没有NH4+;滤液中c(OH-)=0.1mol•L-1,证明碱过量,一定含有Mg2+;
②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14.35g,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氢氧化镁1,16g,物质的量是0.02mol,消耗的n(OH-)=0.04mol,剩余的n(OH-)=0,加入的氢氧化钠为0.1molmol,故Al3+消耗了0.04mol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n(Al3+)=0.01mol;生成白色沉淀14.35g是氯化银,物质的量是0.1mol,氢氧化镁有0.02mol,n(Al3+)=0.01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含有钠离子且n(Na+)=n(Cl-)-2n(Mg2+)-3n(Al3+)=0.01mol-0.02mol×2-0.01mol×3=0.03mol;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
C、c(Mg2+)==1.00mol•L-1,c(Na+)==1.50mol•L-1;
D、c(Cl-)==5.00mol•L-1;c(Al3+)==0.5mol•L-1.
2、B【分析】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可以是第一周期元素,也可以是第二周期元素。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是P元素,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可以是钠也可以是氯,B正确。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是Ne,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可以是氧元素、氟元素、钠元素等。原子核外M层上的s能级和p能级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可以是氩,也可以是钾或钙。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解析】【答案】B3、D【分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压强为p2先到达平衡,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则p2>p1,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小,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气体减小的方向移动,即3<n,故选B.考点:化学平衡图像【解析】【答案】D4、D【分析】【解答】解:A.46g组成为C2H6O的有机物,若为乙醇则含有C﹣H键数目为5NA,若为甲醚则含有C﹣H键数目为6NA;故A错误;
B.1mol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C错误;
D.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1mol最简式为CH2,含有1mol碳原子和2mol氢原子,总共含有3mol原子,所含原子总数为3NA;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C2H6O可能为乙醇;也可能为甲醚;
B.1个羟基含有9个电子;
C.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为气体;
D.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根据最简式计算出14g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5、A【分析】解: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为: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然后观察现象,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否则没有铁离子,且铁离子与硝酸;高锰酸钾、氯水都不反应,但硝酸、高锰酸钾、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没有太明显的现象,相对来说A实验效果最好;
故选A.
检验铁离子;可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为铁离子的特征性质,也可加入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了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试题贴近高考,针对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解析】【答案】A6、B【分析】解:A.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故A错误;
B.酸雨是因为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过多造成的;故B正确;
C.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为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衍生种种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故C错误;
D.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A.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
B.酸雨是因为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过多造成的;
C.光化学烟雾,是城市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链式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以臭氧(O3)为代表的刺激性二次污染物;
D.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生活中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解析】【答案】B7、D【分析】
试题分析:设rm{1mol}液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是rm{bkJ}根据反应热rm{=}反应物总键能rm{-}生成物总键能,所以rm{-72=436+b-369隆脕2}解得rm{b=230}蒸发rm{1mol}rm{Br_{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rm{30kJ}则rm{b-a=30}rm{a=b-30=200}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解析】rm{D}二、双选题(共7题,共14分)8、B|C【分析】解:A.CH3(CH2)4CH3中碳链呈立体锯齿形;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
B.CH3CH2CHO中含有3个碳原子;三点共面,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C.CH3CH=CHCH3相当于乙烯中的2个H分别被甲基取代生成的;即甲基取代H原子的位置,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上,故C正确;
D.(CH3)3C-C≡部分中碳原子为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故D错误;
故选BC.
常见具有平面形结构的有机物有苯;乙烯、甲醛;可在此基础上结合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特征判断有机物的结构,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做题时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解析】【答案】BC9、B|D【分析】解:A;乙醇和水互溶;不可以分液,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乙醇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是互溶的;可用乙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故B正确;
C;乙醇跟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发生的酯化反应,不是酸碱中和反应,故乙醇不具有碱性,故C错误;
D;乙醇容易挥发;远远的就可以闻到乙醇的香味,即熟语“酒香不怕巷子深”,故D正确.
故选BD.
A;乙醇和水互溶;不可以分液;
B;乙醇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是互溶的;
C;乙醇跟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发生的酯化反应,不是酸碱中和反应;
D;乙醇容易挥发;可以闻到乙醇的香味.
本题考查学生乙醇的性质,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解析】【答案】BD10、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根据溶液酸碱性确定rm{HC_{2}O_{4}^{-}}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大小关系;再结合守恒思想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溶液遵循电中性原则,则有rm{c(K}rm{c(K}rm{{,!}^{+}}rm{)+c(H}rm{)+c(H}rm{{H}_{2}{C}_{2}{{O}_{4}}^{-}}rm{{,!}^{+}}rm{)=c(}rm{)=c(}rm{{H}_{2}{C}_{2}{{O}_{4}}^{-}
}rm{)+c(OH},故A错误;B.草酸氢钾溶液中存在rm{)+c(OH}rm{{,!}^{-}}rm{)+2c(}根据物料守恒可知rm{)+2c(}rm{{C}_{2}{{O}_{4}}^{2-}}rm{)}rm{)}rm{H_{2}C_{2}O_{4}}rm{C_{2}O_{4}^{2-}}故B错误;
C.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说明rm{HC_{2}O_{4}^{-}}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rm{c(}故C正确;
D.溶液遵循物料守恒,应有rm{c(}则有rm{H{C}_{2}{{O}_{4}}^{-}}rm{)+c(}rm{)+c(}rm{{C}_{2}{{O}_{4}}^{2-}}rm{)}rm{)}rm{+c(HC_{2}O_{4}^{-})=0.1mol/L}rm{HC_{2}O_{4}^{-}}rm{c(C_{2}O_{4}^{2-})>c(H_{2}C_{2}O_{4})}rm{n(K)=n(C)}rm{c(K}rm{c(K}rm{{,!}^{+}};故D正确。
故选CD。rm{)=c(H}【解析】rm{CD}11、rCD【分析】解:rm{A.A}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含rm{8}个rm{C}rm{18}个rm{H}则的最简式为rm{C_{4}H_{9}}故A正确;
B.由结构对称性可知,含rm{5}种rm{H}rm{A}的一氯代物有rm{5}种;故B正确;
C.主链含有rm{5}个rm{C}原子,侧链为rm{3}个甲基或rm{1}个甲基和一个乙基,若乙基在rm{3}号rm{C}上,甲基可分别在rm{2}rm{3}号rm{C}上,有rm{2}种;若为rm{3}个甲基,则rm{2}个甲基相邻、相间,另一个甲基各有rm{2}个位置,共rm{4}种,不含rm{A}共rm{6}种;故C错误;
D.rm{A}是有机物rm{B}与等物质的量的rm{H_{2}}发生加成产物,则rm{B}中含有rm{1}个rm{C=C}双键,根据加成反应还原双键,rm{A}中相邻碳原子上都含有rm{H}原子的可以含有碳碳双键,故B的结构简式可能有如下三种:它们名称依次为:rm{3}rm{3-}二甲基rm{-2-}乙基rm{-1-}丁烯、rm{3}rm{4}rm{4-}三甲基rm{-1-}戊烯、rm{3}rm{4}rm{4-}三甲基rm{-2-}戊烯;故D错误;
故选CD.
根据信息可知,rm{A}的结构简式为根据等效氢判断一氯代物种数;最长的主链含有rm{5}个rm{C}原子,侧链为rm{3}个甲基或rm{1}个甲基和一个乙基;rm{A}是有机物rm{B}与等物质的量的rm{H_{2}}发生加成产物,则rm{B}中含有rm{1}个rm{C=C}双键,根据加成反应还原双键,rm{A}中相邻碳原子上都含有rm{H}原子的可以含有碳碳双键,据此书写rm{B}的结构;再根据系统命名法命名,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解析】rm{CD}12、BC【分析】略【解析】rm{BC}13、rBD【分析】解:rm{A.}亚硝酸盐有毒;不能食用,故A错误;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氨气等;可以作疏松剂,故B正确;
C.亚硝酸钠可以作发色剂;防腐剂;不作调味剂,故C错误;
D.醋酸能杀菌;可做防腐剂,故D正确.
故选BD.
A.亚硝酸盐有毒;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氨气等;
C.亚硝酸钠可以作发色剂;防腐剂;
D.醋酸能杀菌.
本题考查了常见食品添加剂与类别的用途,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解析】rm{BD}14、AB【分析】解:A.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不生成氢气,则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减小,故A选;
B.加蒸馏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B选;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铁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故C不选;
D.改用铁粉;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不选。
故选:AB。
对于铁与稀硫酸的反应;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以及固体表面积等,一般来说,增大浓度、升高温度或增大固体表面积等,可增大反应速率,以此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解析】AB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N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2)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则X应该是29号元素铜元素。根据化学式可知,黑球表示铜,则与同一个N3-相连的X+有6个,即上下左右前后各1个。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数排布式、晶体结构的判断【解析】【答案】(每空1分)(1)1s22s22p6(2)Cu,616、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醋酸为弱电解质,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则c(H+)>c(OH-),溶液中存在:c(CH3COO-)+c(OH-)=c(Na+)+c(H+),则c(Na+)<c(CH3COO-)。(2)pH=7溶液呈中性,即反应前n(H+)=n(OH-),故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是10:1。(3)(i)由表格中的溶度积数据可知,Ag2S和PbS的溶度积最小,则加入Na2S沉淀效果最好,故答案为:A。(ii)Pb(OH)2的Ksp是1.2×10-15,Pb2+的浓度为1.2×10-3,故c(OH-)=1.0×10-6,PH=8。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溶解平衡【解析】【答案】(10分)(1)酸性大于(2)10:1(3)(i)A;(ii)8(每空2分)17、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要判断甲、乙两种解释正确与否,可加入一种含有CH3COO-而溶液不显碱性的盐,因此选用CH3COONH4。(2)因CH3COONH4电离产生的CH3COO-可使醋酸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逆向移动,所以pH增大。从而说明甲不正确,乙正确。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解析】【答案】(1)B(2)乙、增大(或甲不变)18、略
【分析】升华破坏的是分之间作用力;烧碱熔化破坏的是离子间;氯化钠溶于水破坏的是离子间;氯化氢溶于水破坏的极性键;氧气溶于水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氯化铵受热分解,破坏的是离子间和共价键。【解析】【答案】(4分)①⑤②③④⑥19、略
【分析】【解析】【答案】(1)正极(2)2CuSO4+2H2O2Cu+O2↑+2H2SO4(3)1220、略
【分析】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答案为:因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中和热与酸、碱的物质的量无关,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解析】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因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21、(1)D4原子
(2)E2
(3)A12
(4)C离子8
(5)B分子12
(6)金刚石干冰晶体NaCl晶体HCl晶体干冰【分析】【分析】本题是对晶体的组成和性质的知识的考查,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关键是掌握晶体的分离和性质,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如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rm{NaCl}rm{Ca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rm{Na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rm{CaCl}由于金刚石rm{(1)}由于金刚石rm{(1)}是立体网状的原子晶体,所以的结构可知,其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rm{D}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rm{D},依据rm{D}的结构可知,其中每个碳原子与rm{4}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rm{D}rm{4}原子;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rm{.}其中代表石墨的是rm{.}依据故答案为:的结构和“分摊法”可得,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碳原子数平均为rm{D}rm{4}原子;rm{D}rm{4}个。rm{(2)}其中代表石墨的是rm{E}依据rm{E}的结构和“分摊法”可得,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碳原子数平均为rm{6}rm{(2)}
rm{E}rm{E}其中代表rm{6}的是rm{隆脕dfrac{1}{3}=}每个rm{2}个。rm{2}故答案为:rm{E}rm{2}rm{E}rm{2}个。rm{(3)}其中代表rm{NaCl}的是rm{A}每个rm{Na}rm{(3)}代表rm{NaCl}的是rm{A}它属于离子晶体,每个rm{Na}rm{+}rm{+}个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rm{Na}rm{Na}rm{+}rm{+}离子;有rm{12}个。rm{12}代表干冰的是故答案为:rm{A}rm{12}它属于分子晶体,每个rm{A}rm{12}rm{(4)}代表rm{CsCl}的是rm{C}它属于离子晶体,每个rm{Cs}个rm{(4)}rm{CsCl}rm{C}rm{Cs}分子;rm{+}rm{+}依据晶体的性质可得,与rm{8}个rm{Cl}晶体rm{8}离子晶体rm{Cl}rm{-}晶体rm{-}分子晶体紧邻。干冰故答案为:rm{C}离子;rm{8}分子晶体rm{C}金刚石rm{8}原子晶体rm{(5)}代表干冰的是rm{B}它属于分子晶体,每个rm{CO}熔点由高而低的顺序是rm{(5)}rm{B}rm{CO}rm{2}rm{2}晶体分子与rm{12}个rm{CO}rm{12}晶体,rm{CO}rm{2}rm{2}分子紧邻。故答案为:rm{B}分子;rm{12}rm{B}rm{12}晶体;rm{(6)}依据晶体的性质可得,rm{NaCl}晶体rm{(}离子晶体rm{)}rm{HCl}晶体rm{(}分子晶体rm{)}干冰rm{(}分子晶体rm{)}金刚石rm{(}原子晶体rm{)}熔点由高而低的顺序是晶体;干冰。rm{(6)}【解析】rm{(1)D}rm{4}原子rm{(2)E}rm{2}rm{(3)A}rm{12}rm{(4)C}离子rm{8}rm{(5)B}分子rm{12}rm{(6)}金刚石干冰晶体rm{NaCl}晶体rm{HCl}晶体干冰四、原理综合题(共3题,共21分)22、略
【分析】分析:(1)D中生成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应先通过C中的浓硫酸干燥,在E中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有一氧化碳生成,则E中CuO可与CO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分别通入B(吸收水);A(吸收二氧化碳)中,按照上述分析进行装置的连接。
(2)氢氧化钠固体;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以便测定有机物中碳的量。
(3)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把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减小实验误差。
(4)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直接进入A装置中;影响实验。
(5)根据A管质量增加2.2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的量,B管质量增加1.08g是水的质量,计算出氢原子的量,算出碳氢原子个数比,确定烃的分子式,再根据题意要求写出结构简式。
详解:(1)D中生成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应先通过C中的浓硫酸干燥,在E中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有一氧化碳生成,则E中CuO可与CO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分别通入B(吸收水)、A(吸收二氧化碳)中,根据产物的质量推断有机物的组成,则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是g-f-e-h-i-c-d-a-b(或g-f-e-h-i-d-c-b-a);正确答案:g-f-e-h-i-c-d-a-b(或g-f-e-h-i-d-c-b-a)。
(2)A中盛放氢氧化钠固体;它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正确答案:吸收生成二氧化碳。
(3)在E中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有一氧化碳生成,则E中CuO可与CO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尽可能转化为CO2;如果把CuO网去掉,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吸收,A管重量将减小;正确答案:吸收生成二氧化碳;使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尽可能转化为CO2;减小。
(4)A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但是空气中水蒸气;二氧化碳也能够进入A装置,影响实验,因此在A装置后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正确答案:在A装置后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5)A管质量增加2.2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n(CO2)=2.2g÷44g·mol﹣1=0.05mol,n(C)=n(CO2)=0.05mol,B管质量增加1.08g是水的质量,n(H2O)=1.08g÷18g.mol﹣1=0.6mol,n(H)=2n(H2O)=1.2mol,此有机物为烃,故只含有C和H两种元素,且个数比为:0.05:1.2=5:12,故可以确定为戊烷(C5H12),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该有机物的二氯代物有2种,可在相同、不同的甲基上,和正确答案:(CH3)4C;2。【解析】g-f-e-h-i-c-d-a-b(或g-f-e-h-i-d-c-b-a)吸收生成二氧化碳使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尽可能转化为CO2减小在A装置后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CH3)4C223、略
【分析】分析:本题为综合实验题。主要考察磷化氢制备的原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高锰酸钾溶液为强氧化剂,因此装置中盛放该试剂的作用除去还原性气体;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利用空气把PH3全部带入到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吸收;最后根据反应的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样品中PH3含量。
详解:(1)仪器C为反应的发生器;名称是三颈烧瓶;正确答案:三颈烧瓶。
(2)磷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磷化氢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3P2+6H2O===3Ca(OH)2+2PH3↑;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方法:关闭K1、打开K2用抽气泵缓慢抽气,若观察到A、B、D各装置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或在D左边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K2用压差法;或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后对C加热法];正确答案:Ca3P2+6H2O===3Ca(OH)2+2PH3↑;关闭K1、打开K2用抽气泵缓慢抽气,若观察到A、B、D各装置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或在D左边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K2用压差法;或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后对C加热法]。
(3)依据装置图进行分析判断,高锰酸钾溶液是强氧化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通入空气,吹出PH3,使其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减小实验误差;B中盛装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气,防止氧化装置C中生成的PH3,若没有B装置,PH3部分被氧气氧化,则实验中测得PH3含量将偏低;正确答案: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吹出PH3,使其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偏低。
(4)PH3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磷酸,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得到离子方程式为:5PH3+8MnO4-+24H+==5H3PO4+8Mn2++12H2O;正确答案:5PH3+8MnO4-+24H+==5H3PO4+8Mn2++12H2O。
(5)根据2KMnO4+5Na2SO3+3H2SO4=2MnSO4+K2SO4+5Na2SO4+3H2O反应可知,25毫升溶液中剩余KMnO4的量为[5.0×10-5×11×10-3]×2/5mol,那么250毫升溶液中剩余KMnO4的量为5.0×10-5×11×10-3×10mol,由于D中盛有KMnO4的量为20×1.12×10-4×10-3mol,所以参加反应的KMnO4的量2.24×10-6-2.2×10-6=0.04×10-6mol,根据5PH3+8MnO4-+24H+==5H3PO4+8Mn2++12H2O反应关系可知,消耗PH3的量为[4×10-8]×5/8mol;C中盛100g原粮,含有PH3的量[4×10-8]×5/8mol,质量为85×10-8g,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0.0085mg•kg-1;正确答案:0.0085。
点睛;本题在进行最后一问计算时,要根据反应关系计算出参与反应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量,但是要注意这是量取25毫升溶液中消耗高锰酸钾的量,计算总量时要注意是250毫升样品溶液,也就是得扩大10倍才能进行准确计算,否则误差相差太大。【解析】三颈烧瓶Ca3P2+6H2O===3Ca(OH)2+2PH3↑关闭K1、打开K2用抽气泵缓慢抽气,若观察到A、B、D各装置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或在D左边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K2用压差法;或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后对C加热法]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吹出PH3,使其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偏低5PH3+8MnO4-+24H+==5H3PO4+8Mn2++12H2O0.008524、略
【分析】分析:(1)去氧或加氢为还原反应;(2)镁易被氧化;故镁条表面有氧化物,需用砂纸打磨干净;(3)①结晶速度越慢可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②洗涤时应该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③趁热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
详解:(1)根据反应2+4Mg+8CH3OH→+4Mg(OCH3)2+4H2O的原理;硝基苯变为反式偶氮苯为去氧反应,反应属于还原反应;答案选C;(2)反应加入的镁条应用砂纸打磨干净的原因是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物;(3)①结晶速度越慢可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故应缓慢加入乙酸;②抽滤过程中要洗涤粗产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选择用蒸馏水冲洗的液体是最好的,答案选B;③重结晶过程: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其中趁热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冷却结晶,抽滤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实验,涉及蒸发结晶、过滤等基本操作,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原理,注意根据题中的实验步骤结合实验基本操作的要求灵活分析问题。【解析】C镁易被氧化,其表面有氧化物,打磨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氧化物缓慢加入B趁热过滤抽滤五、简答题(共3题,共9分)25、(1)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越短放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减小②i.4:15ii.50%(2)①SO2+SO32-+H2O=2HSO3-②i.ii.SO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有关计算,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产物的判断,题目综合性较强,明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和三段式的应用,熟悉电解池工作原理是解题关键。【解答】rm{(1)垄脵}依据:“先拐先平,高温高压”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越短,所以rm{T_{1}>T_{2}}由rm{T_{2}隆煤T_{1}}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rm{SO_{2}}的转化率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所以正向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rm{>}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越短;放;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rm{SO_{2}}的转化率减小;
rm{垄脷i.}反应物多种的,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其他反应物转化率,投料比rm{[n(SO_{2})}rm{n(O_{2})]}越小,则氧气的浓度越大,二氧化硫转化率越大,依据rm{b}的转化率可知:投料比rm{[n(SO_{2})}rm{n(O_{2})]}为:rm{4}rm{15}
故答案为:rm{4}rm{15}
rm{ii.}投料比rm{[n(SO_{2})}rm{n(O_{2})]}为rm{8}rm{10}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rm{90%}设起始二氧化硫为rm{4mol}氧气物质的量为rm{5mol}则:
rm{2SO_{2(g)}+O_{2(g)}?2SO_{3(g)}}
起始rm{(mol)}rm{4}rm{5}rm{0}
转化rm{(mol)}rm{4隆脕90%=3.6}rm{1.8}rm{3.6}
平衡rm{(mol)}rm{0.4}rm{3.2}rm{3.6}
则平衡混合气体中三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rm{Q隆脕100%=50%}
故答案为:rm{50%}
rm{(2)垄脵}吸收池中亚硫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m{SO_{2}+SO_{3}^{2-}+H_{2}O=2HSO_{3}^{-}}
故答案为:rm{SO_{2}+SO_{3}^{2-}+H_{2}O=2HSO_{3}^{-}}
rm{垄脷i.}依据电解池构造示意图可知,rm{a}区接电源的负极,是电解池的阴极,rm{c}区接电源的正极,是电解池的阳极,在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故:钠离子移向rm{a}区,硫氢根离子移向rm{c}区;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rm{ii.}电解时,溶液中阳离子移向阴极,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导致加速硫酸酸根离子电离生成亚硫酸根离子,钠离子进入rm{a}区与亚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氢根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电极反应式为:rm{HSO_{3}^{-}-2e^{-}+H_{2}O=SO_{4}^{2-}+3H^{+}}多余的氢离子与硫酸氢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所以rm{c}区除了得到浓硫酸外;还得到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rm{SO_{2}}
【解析】rm{(1)}rm{垄脵}rm{垄脵}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越短放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rm{>}的转化率减小rm{SO_{2}}.rm{垄脷i}.rm{垄脷i}rm{4}.rm{15}rm{ii}.rm{ii}.rm{50%}.rm{(2)垄脵SO_{2}+SO_{3}^{2-}+H_{2}O=2HSO_{3}^{-}}rm{垄脷i}.26、略
【分析】解:rm{(1)}依据流程图可知:操作rm{垄脵}前为海带灰悬浊液,操作rm{垄脵}后为含碘离子的溶液,可知操作rm{垄脵}为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操作为过滤;
依据流程图可知:操作rm{垄脹}前为含碘水溶液,操作rm{垄脹}后含碘的有机溶剂,所以操作rm{垄脹}为萃取分液;
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离子方程式:rm{Cl_{2}+2I^{-}篓T2Cl^{-}+I_{2}}
故答案为:过滤;萃取分液;rm{Cl_{2}+2I^{-}篓T2Cl^{-}+I_{2}}
rm{(2)}提取碘的过程中为萃取,萃取剂选择原则:rm{垄脵}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rm{垄脷}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不选;
B.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远远大于水中,故B选;
C.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溶解度远远大于水中,故C选;
D.乙酸能够与水互溶;不能用乙酸萃取碘水中的碘,故D不选;
故选:rm{BC}
rm{(3)}根据实验装置原理;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漏斗,分液漏斗等;
故答案为:rm{(}普通rm{)}漏斗和分液漏斗;
rm{(4)}蒸馏实验中蒸馏烧瓶加热应垫石棉网;温度计测定温度为蒸汽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支管口处;为达到最佳冷凝效果冷凝水与蒸汽流向相反,即下口入,上口出;根据装置图可知,错误有:rm{垄脵}缺石棉网;rm{垄脷}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rm{垄脹}冷凝管进出水方向颠倒;
故答案为:rm{垄脵}缺石棉网;rm{垄脷}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rm{垄脹}冷凝管进出水方向颠倒;
rm{(5)}有机溶剂沸点较低,控制温度不能过高,避免碘蒸气进入冷凝管,所以实验中使用水浴rm{.}碘是固态;因此最后晶体碘聚集在蒸馏烧瓶中;
故答案为:有机溶剂沸点较低;控制温度不能过高,避免碘蒸气进入冷凝管;蒸馏烧瓶;
rm{(1)}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应用过滤;依据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结合萃取分液操作解答;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
rm{(2)}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rm{垄脵}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rm{垄脷}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rm{(3)}依据蒸馏装置图分析判断;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
rm{(4)}蒸馏实验中蒸馏烧瓶加热应垫石棉网;温度计测定温度为蒸汽的温度;为达到最佳冷凝效果冷凝水与蒸汽流向相反;据此解答;
rm{(5)}有机溶剂沸点较低,控制温度不能过高,避免碘蒸气进入冷凝管,所以实验中使用水浴rm{.}碘是固态;因此最后晶体碘聚集在蒸馏烧瓶中.
本题以海水提碘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学习中注意掌握过滤、萃取、蒸馏等操作要点,题目难度中等.【解析】过滤;萃取;rm{Cl_{2}+2I^{-}篓T2Cl^{-}+I_{2}}rm{BC}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缺少石棉网;温度计位置不正确;冷凝管进出水方向颠倒;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加热温度使其不至过高;蒸馏烧瓶27、N2(g)+3H2(g)=2NH3(g)△H=-92.2KJ/mol390KJ/molCO2+8e-+8H+=CH4+2H2O硫酸2NH3+NaClO=N2H4+NaCl+H2O2N2H4(g)+N2O4(g)═3N2(g)+4H2O(g)△H=-1048.9kJ/molN2H4-4e-+4OH-=N2+4H2O【分析】解:(1)据焓变等于反应物活化能减去生成物活化能求算焓变,N2和H2反应生成2molNH3过程中的△H=335KJ/mol-427.2KJ/mol=-92.2KJ/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2KJ/mol;
故答案为:N2(g)+3H2(g)=2NH3(g)△H=-92.2KJ/mol;
(2)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设N-H的键能为x,则943KJ/mol+3×435KJ/mol-6x=-92KJ/mol,x=390KJ/mol;
故答案为:390KJ/mol;
(3)①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则Cu电极为正极,正极上CO2得电子生成CH4,则铜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式为:CO2+8e-+8H+=CH4+2H2O;
故答案为:CO2+8e-+8H+=CH4+2H2O;
②电解质溶液显酸性;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加NaOH,应该加硫酸;
故答案为:硫酸;
(4)①联氨是共价化合物氮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氮原子和氮原子间也形成共价键,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②NH3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得到肼(N2H4)、氯化钠和水,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故答案为:2NH3+NaClO=N2H4+NaCl+H2O;
③已知ⅠN2(g)+2O2(g)=N2O4(g)△H1=-19.5kJ/mol
ⅡN2H4(g)+O2(g)═N2(g)+2H2O(g);△H=-534.2kJ/mol;
利用盖斯定律将Ⅱ×2-Ⅰ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
△H=(-534.2kJ/mol)×2-(-19.5kJ/mol)=-1048.9kJ/mol;
故答案为:2N2H4(g)+N2O4(g)═3N2(g)+4H2O(g)△H=-1048.9kJ/mol;
④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饰水电劳务合同范本
- 卖给车商的合同范本
- 小区大门改造合同范本
- 公交卡采购合同范本
- 建筑改造设计合同范本
- 餐饮空间设计合同范本
- 中小学期中期末家长会模板66
- 2025年新规定:合同变更法律依据详解
- 2025标准城市商业租赁合同模板
- 市政园林人工合同范本
- 2024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真题含解析
- 博士后研究报告(出站)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团校结业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高中英语语法-各种从句练习
- 石家庄市桥西区第四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共五套)
- 口腔诊所合伙人协议书
- 中医培训课件:《放血疗法》
- 2024年吉林省考公务员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年4月贵州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