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强化训练(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的四年时间里,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面积增长了40%,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D.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得出,胡佛针对大危机,实施了国家干预政策,比较胡佛、罗斯福,者都对经济进行了国家干预,故罗斯福借鉴胡佛是可能的,故C项正确。答案:C2.下图揭示了美国1929—1942年()A.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 B.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C.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D.银行信贷的增减状况解析:由图片中1929—1933年数字偏高,1933年往后数字下降,说明是罗斯福新政导致的结果,与失业人数有关,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答案:A3.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收入5万美元以上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着力增加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B.只运用经济手段干预经济发展C.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保障资本家的利益D.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解析:从材料来看,新政通过提供社会保障来提高社会购买力,并非增加就业,A项错误;新政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调节经济发展,并非只运用经济手段,B项错误;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是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并非保障资本家的利益,C项错误;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以及征收超额利润税、超额累进税,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D项正确。答案:D4.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Pays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A.大规模直接救济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解析:“WorkPaysAmerica”意思是工作给美国人带来收入,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基础公共工程,给失业工人创造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渡过危机,故D项正确。答案:D5.1935年,某些批评者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甚至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此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新政()A.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B.缓和劳资矛盾C.扩大总统权力 D.关注弱势群体解析:解读题意可知新政缓和劳资矛盾,关注弱势群体,引起批评,这些措施都是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A项包含了B、D两项内容,故A项正确,B、D两项错误;C项在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答案:A6.“……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该言论适用于评价()A.“混合经济” B.“斯大林模式”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D.“新经济”解析:“混合经济”是指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国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它不能促进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故B项错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C项正确;“新经济”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不能缩短贫富差距,故D项错误。答案:C7.“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将“奇谈”变为“事实”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中国改革开放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体制建立解析:“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即借用资本主义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将这一方案变成现实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答案:C8.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表明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故B项正确。答案:B9.“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斯大林选集》)由此可见()A.由于资金短缺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陷入空前困境B.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正在为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努力C.苏维埃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解决资金困难D.苏联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以解决工业化的资金困难解析:材料并没有反映建设陷入困境,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看,苏联正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工业化建设,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经被打退,故B项错误;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既不能掠夺他国,又不能借外债,因此只有实行农业集体化,利用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故C项正确;当时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故D项错误。答案:C10.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上述材料表明()A.美苏关系由对抗转向合作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C.苏联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解析:美苏只是开展贸易,并不能说明两国关系由对抗走向合作,故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放松对苏联的封锁,苏联借此机会促进经济建设,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并不能说明苏联之前封闭,之后对外开放,故C项错误;美国只是向苏联出售商品,而没有在苏联投资办厂,故D项错误。答案:B11.以下为“1953—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表”,对此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有()年份粮食产量(单位:万吨)1953825019548560195510370195612500①赫鲁晓夫执政期间,粮食产量持续增长②削减农业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鼓励垦荒和种植玉米提高了粮食产量④苏联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被废除A.②③ B.①②③C.①③ D.①④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在赫鲁晓夫执政的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的确持续增长,故①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重点在农业领域,措施有减少农业税、鼓励垦荒种植玉米等,故②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而不是废除了“斯大林模式”,故④错误,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答案:B12.右面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解析:漫画中的八位人物反映出俄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故A项正确;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俄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C项错误;高度集中的体制是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为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资本主义世界占优势地位的传统经济理论是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其主张供给会自动创造它自身的要求,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竞争,为避免种种政府弊端而限制甚至否定国家干预,认为国家只是“守夜人”,管事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视国家干预为通往暴政之路。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和“市场万能”论的破产,也表明传统国家职能无能为力。因而又产生了全面强化国家职能调控的结果,希特勒和罗斯福以类似的国家干预的手段,通过大力强化国家干预权力,分别以纳粹独裁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两种不同方式挽救资本主义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家干预达到空前强度,并巩固和发展了大危机时出现的国家干预权力,产生了久远广泛的影响,战后时期更是加大了干预,政府成为“守夜者”。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形成了难以控制的“大政府”,出现了“政府失灵”,弊病丛生,政府赋税太多,引起普遍不满,人们认为大规模国家干预低效而危险,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在以上情况下,出现了英国的撒切尔改革和美国的里根改革,这一改革,恢复和强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国家干预过度的问题得到了调整。——以上摘编自齐世荣《20世纪的历史巨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大危机后国家职能的变化。(8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职能的变化。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国家职能调整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占优势地位的传统经济理论是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竞争,为避免种种政府弊端而限制甚至否定国家干预”概括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恢复和强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国家干预过度的问题得到了调整”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注意从西方国家职能调整方面谈认识。答案:(1)奉行“自由放任”政策,限制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市场依靠自身调节。(2)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强化国家干预权力。发展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标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确立。(3)变化:压缩“大政府”,减少国家干预,恢复市场调节作用。认识:国家职能应符合社会经济的变化,发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4—15世纪,现代化的准备或酝酿阶段;16—18世纪,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18世纪晚期以后,现代化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1)指出16—18世纪,英国现代化启动的具体表现。(4分)(2)20世纪20—30年代,苏联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概括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3)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新变化出现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16—18世纪英国现代化启动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较早确立民主制度,经济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思想上早期启蒙思想推动人文精神的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的主要特点,从工业、农业、所有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结合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事件,分析斯大林模式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第(3)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恢复的需要,以及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工人运动的发展、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暴露,分析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答案:(1)具体表现:政治方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方面,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社会方面,新兴城市的兴起。(2)主要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模块组合集成电源合作协议书
-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2025年胺类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工业炉窑的新型燃烧装置合作协议书
- 小学英语外研版(三起点)六年级上Module1课本+翻译+练习
- 2025年个人房屋质押借款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个体销售员劳动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产品代理销售合同参考样本(三篇)
- 2025年中学食堂合伙经营协议(三篇)
- 2025年个人旅游协议范文(2篇)
- 房地产调控政策解读
-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考仿真试卷 含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产前诊断室护理工作总结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AP内容介绍》课件
- 医生定期考核简易程序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市政工程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 公园景区安全生产
- 安全创新创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