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人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抗体的化学本质是A.多糖B.核酸C.类固醉D.蛋白质2、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A.大量饮水B.血容量减少C.食用过咸的菜肴D.血浆电解质浓度增加3、以下几种情况中(琼脂块含生长素,插入的云母片生长素不能通过),两株幼苗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A.B.C.D.4、人们发现世界上最毒的鹅膏属、盔孢伞属和环柄菇属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却都能合成同一类毒素——鹅膏毒肽。中科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这几种毒蘑菇的祖先,早年曾有共处同一生境的经历,它们通过基因水平转移的方法,将环柄菇或接近环柄菇的剧毒蘑菇合成毒素的基因“山寨”了一份,加入到自己的基因中去,“山寨”过来的基因,是从环柄菇到盔孢伞再到鹅膏分步骤实现的,鹅膏最后才获得这一毒素合成“秘方”,但却进化出了合成新毒素的能力,因此其毒性超过了盔孢伞和环柄菇,变身“毒王”,它可驱走对其有伤害的昆虫或其它动物,让后代孢子有机会成熟并得以传播和繁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种基因转移是一种特殊的基因重组过程B.毒素属于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几种毒蘑菇和昆虫等动物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D.毒蘑菇的祖先通过长期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形成了多个物种5、下列有关酿脓链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DNA或RNA,其中贮存着它的遗传信息B.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导致自身免疫病C.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肉眼可见链状排列的球菌D.侵入心脏瓣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当植物叶片受到机械损伤或病菌感染后,局部会产生大量H2O2,称为氧化爆发(OXB)。H2O2还能通过植物输导组织运往远端未受损的叶片,激活GST等基因的表达,产生提高植物抗逆、抗病的物质,启动防御途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XB可能导致受损的细胞迅速死亡,避免病原体扩散B.细胞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不会产生H2O2,不存在氧化爆发现象C.H2O2可作为植物细胞的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GST等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促进植物体各部位细胞迅速凋亡7、如图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表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B.甲渗入乙中的量多于渗入丙中的量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也可以存在于乙中D.丁中的O2浓度比甲中的高8、人体肾脏中,肾小囊内液体()A.渗透压与血浆一致B.葡萄糖含量与血浆一致C.血浆蛋白含量与血浆一致D.无机盐含量与血浆一致9、如图代表肌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摄入水分较少,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不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1),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的数值是1050J·cm-2·a-1B.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5%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甲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11、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12、下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各级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其种间关系C.非生物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13、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如图是某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率;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Rs-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A.凋落物中的能量可供给分解者和其他各营养级生物利用B.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D.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14、某废弃矿区经过治理,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通过种植桑树、发展蚕桑产业进行污染土地治理。蚕桑产业扩大了绿化面积,使废弃矿区恢复了青山绿水,红火的蚕丝市场供不应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桑树吸收废弃矿区的矿物质,高效地完成了物质和能量循环B.蚕粪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属于蚕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该案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6、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7、将单位时间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作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个营养级。18、生态系统:由_______和它的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19、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20、请补充完成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填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功能繁殖和____的基本单位____特征具有____和空间特征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开放性、自我调节性
①_____________②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21、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2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23、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4、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2分)25、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填数字);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2)仅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红细胞内的O2到最终达组织细胞的过程:________。
(3)②与③④的成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②含有较多的________,而后者相对较少。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填数字);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填数字)。
(5)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6)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网络。如果该图为餐后1h,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26、肥胖症患者易患高血糖症;主要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游离的脂肪酸浓度较高。游离的脂肪酸能抑制组织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功能,也能直接减弱葡萄糖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胰岛素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答两个)。由副交感神经分泌的________能够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主要通过________来降血糖。给肥胖患者注射胰岛素往往不能很好地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肥胖症患者易患高血糖症,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与正常人相比,进食后,肥胖症患者的血糖浓度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3题,共18分)27、番茄红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番茄是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的植物,其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随成熟度的差异而不同,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为了探究油菜素甾醇(BR)对番茄红素积累的影响及BR是否依赖乙烯途径起作用。科研人员分别对野生型(PSN)和乙烯不敏感突变体(Nr;乙烯信号途径受损)外施BR处理,并检测番茄红素含量,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分析____________(填组别)可知,BR可以____________(填“促进”“不影响”或“抑制”)番茄红素的积累,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BR依赖乙烯途径起作用的假设,理由是________。
(3)若想进一步探究在番茄红素积累的调节中BR与乙烯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还应增设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对艾滋病的疫苗研究;经历了三个“时代”.早期,科学工作者从HIV感染自愈者体内采取相应免疫细胞,使之与骨髓瘤细胞结合,生产HIV的抗体,具体过程见下图1:
(1)上述过程①的生物技术称为_____技术;
(2)要获得纯净、单一的抗体,上图过程最关键的操作要点是_____.
随后;转基因技术被运用到了HIV的疫苗的研制工作中,科学工作者研制的第二代HIV疫苗的操作简要路径见下图2:
(3)过程②所用限制酶必须一致,其理由是_____。
(4)用该方法产生的疫苗进行接种,与上述图1的抗体注射方法的免疫功能相比,其关键的优势是_____;
(5)该疫苗接种,具有一定的HIV防疫作用,但不能治愈HIV感染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不能治愈的主要原因是_____。
用X;Y两种限制酶作用于病毒DNA片段;并进行电泳分析,其结果见图3.
(6)A至D选项中,关于两种酶切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
科学工作者发现一种蛋白质(D4﹣Ig);它能与HIV表面的糖蛋白结合,从而使HIV失去侵染T细胞的能力;腺相关病毒是杆状病毒,无激活复制基因,对人体相对安全。
腺相关病毒其基因组中含有常用病毒衣壳基因rep和复制相关蛋白基因cap;为安全起见,需要去除复制基因.目前,科学家利用其相关实验研究,实验工作相关信息如图4:
(7)目的基因运载体是_____.
(8)过程①需要对D4﹣Ig蛋白进行_____,才能人工合成D4﹣Ig基因.这个过程产生的基因组可能在某些碱基上有所不同,其原因是_____
(9)被两种病毒双重感染的T细胞解体的HIV病毒相比入侵时的差异是_____。29、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l;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____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清水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加入_________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D。2、A【分析】【详解】
A;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A正确;
B;血容量减少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防止血容量的进一步减少,B错误;
C;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
D;血浆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水平衡的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D【分析】【分析】
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光刺激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到下面促进其生长,再根据云母片不能让生长素通过分析答题。
【详解】
A;图中的左侧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弯向光源生长,右侧胚芽鞘由于尖端被去除,无法感受光刺激,因此不能发生向光弯曲,琼脂块含有生长素,因此右侧胚芽鞘直立生长,A错误;
B;图中的左右两侧的胚芽鞘的尖端均可感受光刺激;使得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但是右侧云母片使得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因此左侧胚芽鞘向右(向光)弯曲生长,右侧胚芽鞘不生长,B错误;
C;图中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胚芽鞘的尖端被云母片插入,不能横向运输,因此右侧胚芽鞘直立生长,C错误;
D;图中的左侧胚芽鞘向光生长;右侧胚芽鞘的尖端被去除,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的左侧,因此胚芽鞘向右(向光)弯曲生长,D正确。
故选D。4、D【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详解】
A;根据“这几种毒蘑菇的祖先;早年曾有共处同一生境的经历,它们通过基因水平转移的方法,将环柄菇或接近环柄菇的剧毒蘑菇合成毒素的基因“山寨”了一份,加入到自己的基因中去,“山寨”过来的基因,是从环柄菇到盔孢伞再到鹅膏分步骤实现的,鹅膏最后才获得这一毒素合成“秘方”,但却进化出了合成新毒素的能力”,可知该过程存在毒素基因在不同种的蘑菇中进行了转移,并能在受体细胞内合成毒素,是一种特殊的基因重组过程,A正确;
B;毒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它可驱走对其有伤害的昆虫或其它动物,让后代孢子有机会成熟并得以传播和繁衍,说明该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正确;
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因此几种毒蘑菇和昆虫等动物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
D;毒蘑菇的形成过程没有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D。5、B【分析】【详解】
A,酿脓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RNA中不贮存它的遗传信息;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肉眼可见链状排列的球菌菌落;D,不是酿脓链球菌侵入心脏,而是酿脓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了酿脓链球首以后,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体很难识别哪是“自己”,哪是“非已”,结果对酿脓链球菌和心脏瓣膜同时发起了攻击,以至于在消灭酿脓链球菌的同时,心脏辩膜也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损伤,使人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A:C【分析】【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
【详解】
A;当植物叶片受到机械损伤或病菌感染后;会产生OXB现象,该现象可能导致受损的细胞迅速死亡,避免病原体扩散,从而减少对植物的损害,A正确;
B、细胞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H2O2;但由于存在相关的酶能将其分解,故不会造成氧化爆发现象,B错误;
C、由“H2O2还能通过植物输导组织运往远端未受损的叶片,激活GST等基因的表达”可知,H2O2可作为植物细胞的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
D;据题干信息可知;GST等基因的表达会产生提高植物抗逆、抗病的物质,启动防御途径,不会促进植物体各部位细胞迅速凋亡,D错误。
故选AC。7、B:C【分析】【分析】
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其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液,丁为细胞内液。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为血浆,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
B;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液,组织液渗入血浆中的量多于渗入淋巴中的量,B正确;
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淋巴和血浆中;C正确;
D;丁为细胞内液;其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低,D错误。
故选BC。8、B:D【分析】【分析】
【详解】
A;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肾小囊内液体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不同,A错误;
B;肾小囊内液体的葡萄糖含量与血浆一致;B正确;
C;肾小囊内液体应该不含血浆蛋白;C错误;
D;肾小囊内液体的无机盐含量与血浆一致;D正确。
故选BD。
【点睛】9、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肌细胞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X为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可进行双向物质交换,Y为血浆,则Z为淋巴液。
【详解】
A、若饮食过咸,摄入水分较少,则血浆中水分会较少,血浆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
B、组织液中的抗体、某些激素等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液进入血浆,B错误;
C、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乳酸或二氧化碳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组织液pH降低,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D错误。
故选BD。10、A: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175+200+875=1250(J·cm-2•a-1);乙是初级消费者,其同化的总能量为200(J·cm-2•a-1);丙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的总能量为30(J·cm-2•a-1);丁是分解者。
【详解】
A、甲的同化量为175+200+875=1250(J·cm-2·a-1);A错误;
B、图中第二营养级(乙)同化的能量为200(J·cm-2·a-1),第三营养级(丙)同化的能量为30(J·cm-2·a-1);因此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B正确;
C;从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看;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C正确;
D;并不是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就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远少于松毛虫的数量,D错误。
故选AD。11、A:B:C【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减轻污染,改善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详解】
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且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
B;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
C;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改变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C错误;
D;原来的生态系统中;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是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体重新吸收的;而在“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不仅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还能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ABC。12、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A正确;
B、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各级消费者之间的种间关系,B正确;
C、非生物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化学信息,C错误;
D、生态系统的功能不仅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等,D正确。
故选ABD。13、B:C: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明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其次是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最低的是裸土士壤呼吸速率。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分解者分解凋落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量转移到ATP中供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所需,不能被其他营养级生物利用,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正确;
C、据坐标图中曲线数据变化分析,Rs-凋>Rs-苔>Rs-裸;说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C正确;
D;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推测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D正确。
故选BCD。14、A:B:D【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
A;桑树吸收废弃矿区的矿物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能量是不能循环的,A错误;
B;蚕粪中的能量属于未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B错误;
C;根据题目中的描述;该生态系统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D错误。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6、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金字塔多四~五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19、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20、略
【分析】【详解】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其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解析】进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数量物种组成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22、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23、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4、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2分)25、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⑤是红细胞。
【详解】
(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和组织液间可相互渗透,淋巴来自于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即
(2)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位于红细胞内,先进入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渗入到组织液中,后到达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故红细胞内的O2到最终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为⑤→②→③→①。
(3)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②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即③④。
(5)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故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6)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血流方向由A到B,如果该图为餐后1h,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营养物质,例如氧气(O2)、葡萄糖,增多的是代谢废物,例如CO2。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像,理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间的关系。【解析】②③④⑤→②→③→①蛋白质②③③④内环境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氧气(O2)、葡萄糖26、略
【分析】【分析】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唯一降血糖的激素。由题意分析:肥胖症患者易患高血糖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游离的脂肪酸浓度较高。游离的脂肪酸能抑制组织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功能;若给其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胰岛素无法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无法发挥作用。
【详解】
(1)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功能。所以与胰岛素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够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息分子,除了葡萄糖分子外,还有由下丘脑副交感神经分泌的神经递质。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主要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降血糖。给肥胖患者注射胰岛素往往不能很好的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其原因是患者体内游离的脂肪酸浓度较高,游离的脂肪酸能抑制组织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功能,因此组织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被抑制,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3)肥胖症患者易患高血糖症;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增大,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与正常人相比,进食后,肥胖症患者由于血浆胰岛素浓度较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较少,血糖浓度较高。
【点睛】
血糖平衡受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调节。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血糖升高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另一方面胰岛素的分泌也受下丘脑相关神经的调节。【解析】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神经递质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组织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被抑制,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升高较高六、实验题(共3题,共18分)27、略
【分析】【分析】
实验探究BR对番茄红素积累的影响及BR是否依赖乙烯途径起作用;自变量为BR和植株类型(是否为乙烯不敏感突变体),因变量为番茄红素的含量。
【详解】
(1)甲组和乙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BR;丙组和丁组的自变量是有无BR,实验结果是用BR处理后的番茄红素的含量更高,说明BR可以促进番茄红素的积累。因此对比分析“乙组和甲组”或“丁组和丙组”,根据乙组(丁组)番茄红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甲组(丙组)即可判断BR可以促进番茄红素的积累。
(2)丙组和丁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BR;两组的乙烯信号途径均受损,但丁组的番茄红素显著高于丙组,说明BR仍然可以促进番茄红素的积累,而且可以不依赖乙烯途径起作用。
(3)若想进一步探究在番茄红素积累的调节中;BR与乙烯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自变量为BR和乙烯,总共四组实验,野生型作为空白对照,野生型+BR,所以还应增设的实验组是野生型+乙烯;野生型+BR+乙烯组。
【点睛】
本题为植物激素的综合题型,难度较大,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要看得懂图、准确从图中获取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2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01
-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四 人体的奥秘-比说课稿 青岛版六三制
- 会议总包合同范例
- 供热公司用工合同范本
- 专业律师合同范例
- 债务合约合同范例
- 公司聘用文秘合同范例
- 买矿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2 Where did you go第2课时说课稿 湘少版
- 跨平台多语言开发集群支持
- 第八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 2022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解析资料 57
- 招投标现场项目经理答辩(完整版)资料
- 运动竞赛学课件
-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台账
- 202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 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对比论证 课件14张
-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7.4 实践与探索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 山东省莱阳市望岚口矿区页岩矿
- 《普通生物学教案》word版
- 安全生产应知应会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