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能鸿山发电厂#2机组滑压优化试验方案_第1页
福建福能鸿山发电厂#2机组滑压优化试验方案_第2页
福建福能鸿山发电厂#2机组滑压优化试验方案_第3页
福建福能鸿山发电厂#2机组滑压优化试验方案_第4页
福建福能鸿山发电厂#2机组滑压优化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InstituteofAdvancedPowerTechnology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China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InstituteofAdvancedPowerTechnology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China福建福能鸿山发电厂#2机组滑压综合优化整体实施方案批准:审核:编制:南京遒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8月30日目录一、整体实施方案 -1-二、试验依据 -1-三、改造前的最优主蒸汽压力确定实验 -1-3.1.实验条件 -1-3.2.实验项目及过程 -2-3.3.不同流量下的试验操作步骤 -2-四、综合滑压运行曲线应用 -3-五、改造前后的经济性评价实验 -3-六、采集数据测点 -3-七、机组实际热耗值的计算方法 -6-八、参与调试的人力资源配置及组织分工 -7-1-一、整体实施方案福建福能鸿山发电厂的超临界600MW东汽供热发电机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滑压运行经济性较差,未考虑供热抽汽变化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的影响。为了提高机组的运行经济性,研究出#2机组最优滑压运行曲线的直接影响因素,克服以往的以机组负荷作为自变量的滑压运行曲线设定方法的弊端,需要对机组进行滑压综合优化。通过该实验,采用优化方法对机组热耗进行计算,以确定#2机组最优滑压运行的压力,以便能够使机组的滑压运行经济性达到最优。详见,下面第三节中各工况的最优主蒸汽压力确定实验的内容。二、试验依据《汽轮机及全厂性试验规程(ASMEPTC6)》;《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GB8117-87)》;《电力工程调试定额》;《火电工程调试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业工作安全规程》;设备制造厂供货资料及有关设计图纸、说明书;DCS系统组态图;三、改造前的最优主蒸汽压力确定实验3.1.实验条件主辅设备齐全,运行状态正常、稳定;辅助设备及管道阀门无异常泄露;轴封系统运行良好;真空系统严密性符合要求。 系统无异常泄漏,系统正常运行,无需做特殊隔离;运行参数应尽量(如主蒸汽温度等)接近额定值,并保持稳定;在实验过程中,除影响机组的安全因素外,不得对机组设备及热力系统做任何特殊操作;实验时,为保证机组运行稳定,尽可能采用相同煤质;试验之前对机组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确保所有试验测量仪表齐全、校验合格、工作正常,满足试验要求;试验过程中,调整每一工况达到稳定时保证连续记录20分钟以上;事故情况下,一切听从现场指挥,立即停止试验。3.2.实验项目及过程实验的项目及过程大体如下:选定主蒸汽流量分别为1200t/h、1300t/h、1400t/h、1500t/h、1600t/h、1700t/h;实验全过程尽可能保持主蒸汽压力稳定,主蒸汽流量不发生较大波动,背压稳定,试验全过程为纯凝工况运行。在实验中如果有抽汽存在需保持抽汽流量尽可能不变;改变主蒸汽压力的实验中具体操作方法为:改变机组的主蒸汽压力指令为需要的设定值,通过微调机组负荷指令,维持主蒸汽流量(调节级压力)不变。每一主蒸汽流量对应的实验主蒸汽压力点具体数值如下:主蒸汽流量(t/h)负荷(MW)主蒸汽压力1(MPa)主蒸汽压力2(MPa)主蒸汽压力3(MPa)主蒸汽压力4(MPa)1200t/h387151617181300t/h42015.51718.5201400t/h450171819.520.51500t/h48518.519.520.521.51600t/h517202122231700t/h55021222324计算每一主蒸汽流量和主蒸汽压力共计24个工况点,对应的机组试验热耗值;在每一主蒸汽流量下,对实验主蒸汽压力和相应的试验热耗值进行曲线拟合,确定每一个主蒸汽流量下机组最优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修改为1100t/h3501314.516171250t/h4001516.518191400t/h450171819.520.51600t/h5201920.52223.53.3.不同流量下的试验操作步骤下面以1200t/h的主蒸汽流量工况点为例,说明一下在每一个流量下的实际变主汽压的操作过程,其余主蒸汽流量工况类似。3.3.1主蒸汽压力15MPa滑压实验过程调整主蒸汽压力为固定值15MPa;调节主蒸汽流量为1200t/h;保持冷凝器背压尽可能不变;保持抽汽量尽可能不变;以上四个条件满足后,保持稳定35~40分钟;3.3.2主蒸汽压力16MPa滑压实验过程在上一试验的基础上,再次调整主蒸汽压力,设为固定值16MPa;调节主蒸汽流量与上一试验值相同,并维持基本不变;保持冷凝器背压与上一试验值相同,并维持基本不变;保持抽汽量与上一试验值相同,并维持基本不变;以上四个条件满足后,保持稳定35~40分钟;3.3.3主蒸汽压力17MPa滑压实验过程在上一试验的基础上,再次调整主蒸汽压力,设为固定值17MPa;调节主蒸汽流量与上一试验值相同,并维持基本不变;保持冷凝器背压与上一试验值相同,并维持基本不变;保持抽汽量与上一试验值相同,并维持基本不变;以上四个条件满足后,保持稳定35~40分钟;3.3.4主蒸汽压力18MPa滑压实验过程在上一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主蒸汽压力,设为固定值18MPa;调节主蒸汽流量与上一试验值相同,并维持基本不变;保持冷凝器背压与上一试验值相同,并维持基本不变;保持抽汽量与上一试验值相同,并维持基本不变;以上四个条件满足后,保持稳定35~40分钟;按附表一采集所需的试验数据。通过试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并结合机组大量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比对修正,分别设计满足机组冬夏季运行工况下的最优滑压运行曲线。四、综合滑压运行曲线应用根据最优主蒸汽压力确定实验的结果,对滑压运行曲线进行综合优化设计,使新设计的综合滑压运行曲线,符合#2机组冬夏季特殊运行状态,使机组的运行经济性达到最优。新滑压运行曲线由运行人员进行实际应用,具体按照滑压运行曲线设计的负荷对应的主汽压关系进行操作即可。五、改造前后的经济性评价实验按照下表2所示的数据,对机组改造前后的实验数据进行采集,然后按照第七节中的热耗计算方法对机组的实际热耗进行计算,对比改造前后的机组的热耗情况,评价改造前后的机组运行经济性。六、采集数据测点实验所需采集的数据测点如表2所示,由于手工记录数据点较稀疏不满足精确分析的需要,因此,这些测点需在DCS中进行组态和连续记录,以便能够利用一段时间的测量数据进行精确分析。表2滑压优化实验所需测量数据测点序号测量数据名称1实际发电机有功功率2左侧主蒸汽压力3右侧主蒸汽压力4A主蒸汽温度5B主蒸汽温度6左侧再热蒸汽压力7右侧再热蒸汽压力8左侧再热蒸汽温度9右侧再热蒸汽温度10调节级汽压11调节级汽度12左侧高排压力13右侧高排压力14左侧高排温度15右侧高排温度16中排压力17中排温度18DEH高排温度19A凝汽器真空20B凝汽器真空21A低压缸排汽温度122A低压缸排汽温度223B低压缸排汽温度124B低压缸排汽温度225给水流量26调节级计算所得蒸发量27凝结水流量128凝结水流量229抗燃油温度30抗燃油压力31GV1阀位32GV2阀位33GV3阀位34GV4阀位351段抽汽压力361段抽汽温度372段抽汽压力382段抽汽温度393段抽汽压力403段抽汽温度414段抽汽压力424段抽汽温度435段抽汽压力445段抽汽温度456段抽汽压力466段抽汽温度477A段抽汽压力487B段抽汽压力497A段抽汽温度507B段抽汽温度518A段抽汽压力528B段抽汽压力538A段抽汽温度1548A段抽汽温度2558B段抽汽温度1568B段抽汽温度257凝结水压力58凝结水温度59给水压力60最终给水温度161最终给水温度262轴加出水温度63#8A低加疏水温度64#8B低加疏水温度65#7A低加出水温度66#7B低加出水温度67#7A低加疏水温度68#7B低加疏水温度69#6低加出水温度70#6低加疏水温度71#5低加出水温度72#5低加疏水温度73除氧器压力74除氧器水箱温度75#3高加出水温度76#3高加疏水温度77#2高加出水温度78#2高加疏水温度79#1高加出水温度80#1高加疏水温度81A给水泵汽机高压进汽温度82B给水泵汽机高压进汽温度83轴封母管压力84高压轴封温度85低压轴封温度86过热器一级减温水A流量87过热器一级减温水B流量88过热器二级减温水A流量89过热器二级减温水B流量90A侧再热器减温水流量91B侧再热器减温水流量92大机转速93大机轴振1X94大机轴振2X95大机轴振3X96大机轴振1Y97大机轴振2Y98大机轴振3Y99综合阀位指令如果机组是电动给水泵还需采集如下的参数100母线电压1A101A电泵电流102C电泵电流A段103母线电压1B104B电泵电流105C电泵电流B段106前置泵+(所有)给水泵入口压力107前置泵+(所有)给水泵入口温度108前置泵+(所有)给水泵出口压力109前置泵+(所有)给水泵出口温度七、机组实际热耗值的计算方法按照ASMEPTC6-1996及ASMEPTC6-1982的方法计算实验热耗率,得到机组的热耗率计算公式为:式中:、——主蒸汽流量,主蒸汽焓; 、——主给水流量,主给水焓; 、——过热器减温水流量,过热器减温水焓; 、——冷再热蒸汽流量,冷再热蒸汽焓;——热再热蒸汽焓; 、——再热减温水流量,再热减温水焓; ——汽轮机输出功率;——供热抽汽量,供热抽汽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