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2、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口的增多、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并且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是走可持线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B.生物多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会自动恢复,无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3、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的湿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该湿地麋鹿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B.负反馈调节是该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C.减少鸟类天敌的数量有利于增强该区域稳定性D.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负相关4、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N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B.图甲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图乙中abcd依次对应C.图甲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3和P3D.图甲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该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5、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土壤中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来统计D.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来采集、调查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ⅠⅡⅢⅣⅤⅥ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真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8、以下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B.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C.荒漠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D.骆驼刺植株高几厘米,但根可长达15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9、小龙虾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高密度水产养殖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缺乏食物时,小龙虾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在给定初始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进行小龙虾养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定初始的资源和空间条件,小龙虾种群密度增大不会降低环境容纳量B.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C.龙虾塘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龙虾产量可能相同D.初始放养密度不会影响种群增长速率10、如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说明这一阶段没有死亡个体B.cd段曲线波动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化C.过度捕捞会使鱼类种群数量降到b点以下,使该物种资源面临崩溃D.当监测到三北防护林中松毛虫的种群数量有超过b点接近c点的趋势时,必须要发出警报并加大治虫力度11、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关于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不正确的是()A.可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B.该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C.若将酵母菌的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为2a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为a12、图甲是某种植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D.图乙中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中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13、下图分别表示a、b两个物种随时间推移的数量变化;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表示的两者关系正确的是()

A.甲是互利共生B.甲是竞争C.乙是捕食D.丙是竞争14、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有大片天然草地。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草地严重退化。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畜工程可使草地产草量下降,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B.在草地中大力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不能提高退化草地稳定性C.实施减畜工程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地退化,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的稳定。17、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_______,食物网越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18、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19、生产者——绿色植物属于第_____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_______,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青蛙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_______——蛇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四级消费者——鹰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20、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1、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30分)22、回答下列与种群有关的问题。

I.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理由是___。

Ⅱ.如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23、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动物;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体深灰色,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被发现。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甲装置试管中需要放置湿润的棉花,理由是_____。

(2)若要用装置乙采集大量的体型较小的动物作为标本保存,试管中需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_____。

(3)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_____、趋_____和避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4)有人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这一建议_____(填“不合理”或“合理”),理由是_____。24、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填“>”“<”或“=”)t2时的数量。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8分)25、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水体生态环境。下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_______(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水华发生。

(2)请据材料分析生态浮床加速水体净化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浮床的应用加快了湖泊中物质循环的速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_____________。

(4)夏季湖泊中“听取蛙声一片”,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5)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分析】

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广口瓶中可以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详解】

A;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A错误;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如跳虫的采集;B正确;

C;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也便于小动物的采集,C正确;

D;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土壤动物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所以若采用大量的土壤动物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D正确。

故选A。2、D【分析】【分析】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

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实现了走可持线发展道路,A正确;

B;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B正确;

C;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C正确;

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D错误。

故选D。

【点睛】3、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详解】

A;调查该湿地麋鹿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

B;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B正确;

C;减少鸟类天敌(减少捕食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不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态,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正相关,D错误。

故选B。4、B【分析】【分析】

1、据图甲分析,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P2;当被捕食者的数量上升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充足,其数量也会随之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增加后,对猎物的捕食量增加,所以猎物的数量会下降,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种群数量保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反馈调节。

2;根据图乙判断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猎物的判定: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猎物(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猎物的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详解】

A;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因此乙图中P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N为猎物的种群数量,A错误;

B、甲图中①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a;②区域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对应乙图中b;③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减少,对于乙图中c;④区域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引起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d,B正确;

C、分析该模型,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阀值以下,猎物数量种数量就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阀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则猎物用N表示,捕食者用P表示。且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P2;C错误;

D;甲图模型是对种群的数量进行的统计;描绘曲线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属于数学模型,D错误。

故选B。5、C【分析】【分析】

1;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生态学上有多种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详解】

A;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A正确;

B;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B正确;

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统计其丰富度时一般用记名计算法,C错误;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法,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C:D【分析】【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为生产者的同化量的数值,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的数值;h为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的数值,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的数值,f为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的数值,d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数值,据此解答。

【详解】

A、图中b=h+c;c=f+d,A错误;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生产者的同化量×100%;所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B错误;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即属于d,C正确;

D;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CD。7、A:C:D【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表格表示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植被类型发生差异,蝶类种类数目也逐渐减少。

【详解】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受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等影响;A正确;

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B错误;

C;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正确;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正确。

故选ACD。8、A:B:D【分析】【分析】

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

【详解】

A;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A正确;

B;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B正确;

C;草原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C错误;

D;骆驼刺植株高几厘米;但根可长达15米,以适应缺水的环境,是适应环境的表现,D正确。

故选ABD。9、A:B:C【分析】【分析】

“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给定初始资源和空间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变,环境容纳量与种内斗争无关,与环境有关,A正确;

B;环境资源有限;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B正确;

C;当养殖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都会导致产量下降,最终可能总产量相等,C正确;

D;初始放养密度会影响种群增长速率;比如高密度水产养殖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导致种群增长速率较小,D错误。

故选ABC。10、A: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曲线表示S型曲线,达到K值(c点)后,种群增长率为0,若不考虑迁入与迁出,则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在K/2(b点)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详解】

A、ab段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说明这一阶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并不是没有死亡个体,A错误;

B;cd段曲线波动的原因是种群的出生率和死率不断变化;使得种群数量出现波动,B正确;

C、过度捕捞会使鱼类种群数量降到b点以下;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使该物种资源面临崩溃,C正确;

D、当监测到三北防护林中松毛虫的种群数量有超过a点接近b点的趋势时,因b点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要发出警报并加大治虫力度,D错误。

故选AD。11、C:D【分析】【分析】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包括S型和J型;其中J型曲线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没有最大值,而题干中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

A;估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即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A正确;

B;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B正确;

C;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酵母菌的K值与酵母菌的接种量没关系,因此培养条件不变,K值也不变,仍为a,C错误;

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酵母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减少,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D错误。

故选CD。12、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1820~1850年;由于环境较适宜,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50~1865年间由于受环境资源的影响,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进而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865年以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达到K值;图乙: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20~25年,λ=1,种群数量稳定。

【详解】

A;由题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A正确;

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B正确;

C;分析题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C正确;

D;题图乙中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ABC。13、A:C:D【分析】【分析】

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

【详解】

甲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丙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故选ACD。

【点睛】14、B: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遵循原理之一协调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详解】

A;减畜工程有利于草地恢复生长;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A错误;

B;种植植物应考虑当地的环境;本地区环境条件特殊,不能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实施减畜工程后,减畜后载畜压力指数仍大于1,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C正确;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超过了草场的最大承载量,因而使草场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6、略

【解析】①.生命活动②.种间关系③.生态系统17、略

【解析】①.多②.复杂③.强④.高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盲目地、掠夺式地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一初级消费者二三三级消费者四五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四、实验题(共3题,共30分)22、略

【分析】【分析】

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I.(1)所有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据图分析;牧场的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Ⅱ.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据题意每个样方有16个小格,共400/16=25个样方,每个样方内平均数为18个酵母菌,总数为18×25=450个。每个小格内,1mm×1mm×0.1mm=0.1mm3=1×10-4cm3,即1×10-4ml,则稀释100倍之前的1ml酵母菌样液有酵母菌450×104×100×10=4.5×109个。

【点睛】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组成、种群的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解析】不能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逐渐增加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抽样检测法4.5×10923、略

【分析】图中甲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据此解答。

【详解】

(1)湿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利于跳虫存活,故则甲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湿润的棉花。

(2)70%的酒精溶液可以杀死并保存动物标本;防止腐烂,则乙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70%的酒精溶液。

(3)甲装置为诱虫器装置;利用了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的原理。

(4)依据题干信息“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可知,跳虫弹跳灵活,用摄子不容易夹取,因此不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