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人版高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人版高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人版高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人版高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人版高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人版高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近期媒体报道南亚出现了一种“超级细菌”,能够合成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水解抗生素,几乎使所有的抗生素都对它束手无策。推测这种“超级细菌”是发生变异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这类细菌细胞中A.染色体的数目B.mRNA的含量C.基因的碱基序列D.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情况2、人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抗体B.激素C.纤维素D.淋巴细胞3、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假说内容4、小鼠中有一对控制灰砂色的基因(T)和正常灰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灰色但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雌鼠与灰砂色雄鼠交配.预期后代表现型之比为(胚胎的存活至少要有一条X染色体)()A.灰砂♀:灰色♂=2:1B.灰砂♀:灰色♂=1:2C.灰砂♀灰色♂=1:1D.灰砂♀:灰色♂=3:15、下列化合物中;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①纤维素②乳糖③核酸④磷脂⑤抗体⑥淀粉⑦脂肪⑧胰岛素.A.①②⑥⑦B.④⑤⑦⑧C.①②⑤⑧D.①⑤⑥⑧6、【题文】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A.生长素B.乙烯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7、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B.生长素的分布可受环境影响C.生长素极性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生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褪黑素(MLT)是机体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动物生殖产生一定影响.

(1)机体内的MLT由腺体分泌后,经____运输到下丘脑,对下丘脑分泌的____激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垂体细胞对催乳素(PRL)和促黄体素(LH)等相关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2)科研人员通过体外培养;研究单独使用不同浓度MLT以及不同浓度MLT和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共同使用对蒙古母羊垂体细胞分泌激素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每24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并且分别在24h时;48h时测定激素含量,结果如下.

表母羊垂体细胞对MLT和hCG处理的反应。结果。

处理LH含量(mIU/ml)PRL含量(uIU/ml)24h时48h时24h时48h时48h时对照组(只用细胞培养液培养)15.7914.78127.74115.6110pg/ml的MLT15.2815.5185.7791.55100pg/ml的MLT13.4014.3993.5396.321000pg/ml的MLT14.0414.5696.6998.8710IU/ml的hCG167.2626153.5595.2194.5010pg/ml的MLT十10IU/ml的hCG149.40165.7274.388.20100pg/ml的MLT十10IU/ml的hCG170.70155.8079.95101.501000pg/ml的MLT十10IU/ml的hCG155.71156.96107.61111.97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①MLT对垂体细胞分泌LH的影响不显著,是因为垂体细胞膜上缺少____.

②MLT和hCG对垂体细胞分泌PRL的作用分别是____(答“促进”或“抑制”或“无明显作用”).当用MLT和hCG共同作用于垂体细胞时,随着____,PRL的分泌呈增长趋势,表明MLT和hCG可相互作用,从而影响PRL的分泌.9、研究显示,雄激素具有维持前列腺生长发育的功能,在无雄激素的环境中前列腺细胞会自发凋亡,而在正常雄激素水平的环境中前列腺细胞能持续生长分化。雄激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仅为300左右、呈脂溶性,可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随后,经过两个步骤影响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具体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雄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1)雄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与相应受体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后,最终诱导基因表达过程中的___________过程。(2)细胞质中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通过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进入细胞核,完成该过程需穿过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结构。(3)D为基因表达的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除图中所给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的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红方是腐乳当中的一种。红方因加入了红曲而呈深红色,味道醇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补充制作红方的实验流程:①__________→②加盐腌制→③__________→④密封腌制。(2)在实验流程①中,首先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5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毛霉菌丝,这些毛霉来自于_________,现代工艺当中,则是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3)毛霉等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主要发挥作用的两种酶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4)在实验流程②操作中,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盐还能____________以及调味。(5)在实验流程③用到的辅料中,卤汤是由酒及_________配制而成的。其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___左右,如果酒精含量过高,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11、在做中学生物学实验时,经常会用到下列试剂:斐林试剂、龙胆紫溶液、苏丹11I染液、双缩尿试剂、丙酮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性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会有葡萄糖存在?假若你想对此问题进行探究,你应该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假如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_____________沉淀生成。(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对洋葱根尖进行染色应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先用___________镜找到分生区细胞。(3)某同学在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时,他已经在研钵中加人了菠菜叶、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还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12、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液体的名称:a表示____;b表示________。(2)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____(3)图中表示细胞外液的是____(填标号)。(4)人体内的细胞需要通过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3、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判断对错)15、对于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向外排放转基因细菌等必须严加管制.(判断对错).16、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判断对错).17、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18、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需要穿过一层膜。19、一侧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刺激通过听觉神经通路传送到两侧的大脑听区皮层.()2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膜内电流的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一致。21、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1题,共4分)22、简述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12分)23、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组。(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3)如果在时间t2时,向A、B、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A组产物总量____,B组产物总量______,C组产物总量_____。24、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疟原虫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2加入青蒿素60603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4加入青蒿素9797(1)1;2组结果表明青蒿素能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______。

(2)若进一步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可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__。

(3)疟原虫与痢疾杆菌相比,两者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后者______。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的侵入红细胞,说明他能够依靠自身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的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8分)25、【题文】甲;乙、丙、丁四种动物在外界温度为5-35℃条件下暴露2小时后的体温变化见下图:

⑴图中____表示人的体温变化,其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

⑵在外界温度为10℃时,机体相对耗氧量(氧气g/kg)最大的是____。原因是____。

⑶食物、资源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最终是影响种群的____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从而导致种群呈____型曲线增长。

⑷下图为克里斯琴提出的内分泌调节种群密度的学说示意图:

其中A激素为____,B激素为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超级细菌”的变异是基因突变,所以应检测和比较这类细菌细胞中基因的碱基序列来判断。【解析】【答案】C2、C【分析】略【解析】C3、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解答】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A正确;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D.孟德尔并没有提出“遗传因子位于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解析】D4、A【分析】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灰色(t)但性染色体为XO的雌鼠与灰砂色雄鼠交配,其基因型分别为XtO和XTY.由于胚胎的存活至少要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后代基因型为XTXt、XtY和XTO;因此后代表现型比为灰砂♀:灰色♂=2:1.

故选:A.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伴性遗传和染色体变异,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A5、A【分析】解:①纤维素属于多糖;组成元素只有C;H、O,①正确;

②乳糖属于二糖;组成元素只有C;H、O,②正确;

③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③错误;

④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④错误;

⑤抗体属于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⑤错误;

⑥淀粉属于多糖;成元素只有C;H、O,⑥正确;

⑦脂肪组成元素只有C;H、O;⑦正确;

⑧胰岛素于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⑧错误.

故选:A.

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和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有元素最少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是C、H、O.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的比较识记.【解析】A6、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作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考点:乙烯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学生易错选A,学生要区分记忆两者的功能。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答案】B7、D【分析】【分析】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A项正确;生长素的分布受光照、重力等环境因素影响,B项正确;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项正确;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条件,有光无光均可产生,D项错误。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体液促性腺激素释放MLT的受体都是抑制(抑制、抑制)MLT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分析】【解答】(1)由于褪黑素(MLT)是机体分泌的一种激素;由腺体分泌后,进入内环境,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对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垂体细胞对催乳素(PRL)和促黄体素(LH)等相关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2)①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MLT对垂体细胞分泌LH的影响不显著;是因为垂体细胞膜上缺少MLT的受体.

②单独添加MLT或hCG后各组垂体细胞分泌PRL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表明MLT或hCG抑制垂体细胞分泌PRL.当用MLT和hCG共同作用于垂体细胞时,随着MLT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PRL的分泌呈增长趋势,表明MLT和hCG可相互作用,从而影响PRL的分泌.

【分析】性激素是由性腺(睾丸、卵巢)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和性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垂体的主要作用是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另外,垂体可以分泌各种促激素促进相应器官的发育和相应激素的分泌;下丘脑产生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鸟类性腺激素对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反馈调节作用.9、(1)自由扩散转录(2)核孔0(3)翻译氨基酸、tRNA、ATP、酶【分析】【分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激素作用的机理、基因的表达过程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分析图形可知,雄激素进入细胞后与受体A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调控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产生特异mRNA经核孔到达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图中的新合成蛋白质;图中A是雄激素受体,B是核孔,C是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D是翻译过程。【解答】(1)雄激素是一种小分子固醇类激素,其进入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图中显示,雄激素与相应受体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后,进入细胞核内最终诱导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过程。(2)细胞质中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是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完成该过程需穿过0层生物膜结构。

(3)图中D为核糖体上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该翻译过程除图中所给的模板mRNA外,还需要提供氨基酸、tRNA、ATP、酶等条件。【解析】(1)自由扩散转录(2)核孔0(3)翻译氨基酸、tRNA、ATP、酶10、(1)豆腐上长出毛霉加卤汤装瓶

(2)15~18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3)蛋白酶脂肪酶

(4)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5)香辛料12%腐乳成熟时间延长【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解答】(1)制作红方的实验流程:①豆腐上长出毛霉→②加盐腌制→③加卤汤装瓶→④密封腌制。

(2)在实验流程①豆腐上长出毛霉中,首先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5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毛霉菌丝,这些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3)毛霉等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主要发挥作用的两种酶分别是蛋白酶和脂肪酶。(4)在实验流程②加盐腌制操作中;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5)在实验流程③加卤汤装瓶用到的辅料中,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其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如果酒精含量过高,会导致腐乳成熟时间延长。

【解析】(1)豆腐上长出毛霉加卤汤装瓶(2)15~18空气中的毛霉孢子(3)蛋白酶脂肪酶(4)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5)香辛料12%腐乳成熟时间延长11、(1)斐林试剂砖红色

(2)龙胆紫溶液低倍

(3)丙酮【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以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解答】(1)鉴定尿液中是否会有葡萄糖存在应该用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假如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对洋葱根尖进行染色应该选用的试剂是龙胆紫溶液,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3)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除加人菠菜叶、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还应加入的试剂是丙酮。【解析】(1)斐林试剂砖红色(2)龙胆紫溶液低倍(3)丙酮12、(1)细胞内液;组织液(2)bc(3)bcd(4)内环境(或细胞外液)【分析】(1)由图示结构可知,a为组织细胞内的液体,故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间隙的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为淋巴管内的淋巴。(2)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3)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合称为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4)人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解析】(1)细胞内液;组织液(2)bc(3)bcd(4)内环境(或细胞外液)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3、B【分析】【解答】环境条件保持稳定;说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交配方式等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其他因素,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分析】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交配方式等.14、A【分析】【解答】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15、A【分析】【解答】解: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故对于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向外排放转基因细菌等必须严加管制.【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物安全: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16、A【分析】【解答】解: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因此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分析】群体中的基因频率能保持稳定的条件:①群体是极大的;②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AA)⑤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17、B【分析】【解答】解:DNA即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DNA,如线粒体;叶绿体;RNA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含有RNA.因此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的描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18、B【分析】【解答】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形式排出,不需要穿透膜结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递质的释放。19、A【分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故一侧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刺激通过听觉神经通路传送到两侧的大脑听区皮层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据此回答.20、A【分析】【解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传导方向和电流方向,要求考生能够区分膜内外的电流方向和兴奋传导区别。21、B【分析】【解答】解: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能够遗传,如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则不能够遗传.【分析】生物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和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四、解答题(共1题,共4分)22、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分析】【解答】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故答案为: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分析】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五、实验题(共2题,共12分)23、(1)B

(2)加快

(3)增加增加不变【分析】【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曲线,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与图示对应的影响因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答】(1)分析曲线图可知:在B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2)从曲线图可知,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温度是40℃,而A组是20℃条件下测定的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所以在时间t1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酶的活性增强,故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3)C组为60℃条件下测定的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看图可知,在时间t2时,产物浓度不再改变,说明高温使酶失活,此时向反应体系中再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A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