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A.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B.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C.1700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D.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2、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3、近代南通关庄布(土布)的主要市场是东北三省。下图所示是1904~1931年南通关庄布销往东北的销量统计情况。该图折射出这一时期。

A.列强侵略使东北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加剧C.土布质量粗劣已不适应百姓需求D.中国机器纺织业抢占了东北市场4、1934年3月17日出版的《红色中华》刊载了一幅宣传漫画;用以纪念某历史事件。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B.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5、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A.宗教的虚伪B.灵魂自救C.权力的产生D.生命的起源6、战国时代,各国君主对于任职官吏的报酬普遍采用了支付俸禄的方式,官吏俸禄根据官职的大小、职责轻重而给予一定数额的粮食或金银。各国还形成了对官吏进行监督、考核和赏罚的年终考绩办法。这反映了当时A.世卿世禄已经废除B.官僚制度日益成熟C.君主集权渐成趋势D.尊卑等级得到强化7、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已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8、下表为葡萄牙侵夺澳门的相关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当时有许多盗贼麇聚(澳门),中国人商讨除害的方法,把这件事委诸葡萄牙人,并且答应:假如能把盗贼赶走,则把澳门给葡人居住。葡人取胜。明末在华葡籍传教士曾德昭。

《中国及其邻近地方传教志》嘉靖三十二年,夷舶(葡萄牙船只)趋濠镜(澳门)者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货物,愿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贿许之。[明]郭裴《广东通志》嘉靖三十二年,番舶托言舟触风涛,愿借濠镜地暴诸水渍贡物,海道副使汪柏许之。初仅茇舍,商人牟奸利者,渐运瓴甓榱桷为屋,佛郎机(葡萄牙)遂得混入,久之遂为所居。[清]印光任等《澳门纪略》1557年,澳门这个中国南方的小半岛被租用了。[美]诺埃尔《葡萄牙史》

A.由“明末在华葡籍”可推知曾德昭的记载为一手史料B.《广东通志》所载体现了葡萄牙早期殖民的部分特征C.《澳门纪略》的史料细节更丰富,记载的可信性更强D.《葡萄牙史》所记表明澳门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租界9、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秦国设郡,最初地位低于县。战国县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该学者认为A.郡县制形成具有社会转型特征B.战国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D.郡县制强化西周的集权统治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建设。

(1)兴建仓库:仓库在长安、________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2)兴建洛阳城。

(3)开通________: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1、措施:(1)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①确立________: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②三公九卿制:三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卿泛指分管具体事务的诸卿地方③废除分封制,推行________——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2)巩固统一的措施:________12、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___即位。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____,忽必烈就是________13、八七会议。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________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毛泽东提出了“须知________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1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在_________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_____________。15、宗教改革:

_______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_______教廷日益不满。1517年,德意志人_______撰写《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_______,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______;上帝面前____;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______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______。之后还形成了瑞士的加尔文派和_______的国教。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6、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正确B.错误17、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A.正确B.错误18、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A.正确B.错误19、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学习西学、反封建是一脉相承的。A.正确B.错误20、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计算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捷。A.正确B.错误21、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后,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7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公元公元69066年,武则天岁。是时,她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年号天授。武则天在大力诛除关陇勋贵的同时,也破格提拔并大肆延揽支持她的下层新锐,有才能的人可以“自举”试官,新进官吏虽然有“车载斗量”之讥,但其中也确实有不少人才。她又下大功夫来规范科举取士制度,亲自策问贡士,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规模,使科举入仕成为朝廷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她对永徽初年长孙无忌等修撰的《唐律疏议》进行了修订,补充了一些行政法规,即垂拱格式,并亲自作序,与律、令等一道颁下,及时解决了《唐律》在施行过程中的一系列疑难问题。她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规定地方官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可以升迁;而“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则“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武则天以猛治天下,治国方针与贞观之治和谐治理迥然相异,她的政治作为有功于历史,有功于唐朝。

(1)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治国措施的积极影响。——摘编自袁刚《乱中求稳、锐意改革:女皇武则天以猛治天下》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二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天下”所指的范畴。并结合所学,从空间角度简述秦始皇开拓“天下”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缔造空前“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原因。2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热河、即满洲四)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宣言》材料三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织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材料四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2015.9.02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指的“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俄国人的路”走不通之后;中国最终开创了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其开创的标志是什么?

(4)据材料四,请指出抗战胜利的意义。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9分)2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史论结合。)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中共一大1921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成立中国共产党,确立党的最高纲领中共二大1922上海(英租界)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八七会议1927汉口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遵义会议1935遵义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瓦窑堡会议1935陕北瓦窑堡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洛川会议1937陕北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七大1945陕北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西柏坡为建立新中国作准备(工作重心转移)

请任选两次具有关联性的中国共产党的相关会议,自拟论题,结合所选会议与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论证。(要求:明确会议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7、18世纪是旅行;海上贸易和探险的世纪。

。《鲁宾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出版于1719年。

《格列佛游记》(英)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版于1726年。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于是故事开始了)

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有着诸多奇遇。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沉思默想者)巫人岛;日本、慧骃(该国是由有理性的马进行统治)。

提问是为促进学习而设计任务,期望得到积极反应的一种学习行为。依据以上两段材料,设计三道思考题。任选其中一道,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答案。要求:多层次涵盖该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三道思考题之间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自问自答”,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达到言之有理。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8分)2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体系叫做什么?29、为什么汉代学者屡屡把“挟书律”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到,1600年中国人口达到了两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B正确;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技术,A错误;1700年后人口直线上升是因为高产农作物引进,可以养活更多人口,同时也与赋税制度改革有关,但不是根源,C错误;220年以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国家分裂但人口是上升的,D错误。2、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可知,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农村的文化宣传,推动了抗日战争这一民族解放的进程,B项正确;当时中国文化重心未转移到乡村,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中国文化重心仍城市,A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文革期间,C项错误;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3、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和数据可知,1904~1931年南通关庄布销往东北的销量呈现下滑的趋向,这主要和日本加快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脚步有关,B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A排除;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4、B【分析】【详解】

从图片中的旗帜中的字体“巴黎公社”“国民自卫军”等信息可知,这纪念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结合所学,巴黎公社革命运动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故B正确;A项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项指的是十月革命,D项指的是中国的井冈山道路,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5、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是因信称义、与上帝直接对话及灵魂自救,B项正确;材料与宗教的虚伪、权力的产生及生命的起源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6、C【分析】【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官员任免、监督、考核均由君主直接控制,说明的是当时君主集权渐成趋势,C正确;当时仍然存在世卿世禄制,A排除;官僚政治的正式确立是在秦朝,B排除;材料未涉及尊卑等级,D排除。故选C。7、A【分析】【详解】

据材料中“用一类善书规范自已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说明了道教利用儒家思想恪守道德而成仙,反映了儒家思想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道教在主动适应现实社会,故A项正确;儒道思想的合流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B项排除;元朝社会的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而不是道家思想,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儒学的统治地位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排除。8、B【分析】【详解】

根据第二则材料内容可知,主要记载了葡萄牙早期来到中国的一些信息,这说明《广东通志》所载体现了葡萄牙早期殖民的部分特征,B项正确;根据第一则材料内容可知曾德昭的记载是站在葡方利益歪曲史实的记载,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能说史料细节更丰富,可信性更强,排除C项;近代中国第一个租界是上海,排除D项。故选B项。9、A【分析】【详解】

根据“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表明战国形成郡县制,地方长官只属于诸侯国国君,具有奴隶社会的贵族政治向封建社会的官僚政治过渡的特点,A正确;B不符合材料“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排除C;西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权,D错误。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洛阳大运河11、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管具体事务的诸卿。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此外,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所以,①处为皇帝制;②处为丞相;③处为太尉;④处为御史大夫;⑤处为郡县制;⑥处为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解析】①皇帝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12、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所以①是忽必烈,②是1271,③是大元,④是元世祖。【解析】忽必烈1271大元元世祖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所以①处应填“右倾机会主义”。

(2)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所以②处应填“政权”。【解析】右倾机会主义政权14、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故①一个中国;②特别行政区;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析】一个中国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15、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日益不满。1517年,德意志人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之后还形成了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解析】文艺复兴罗马马丁·路德赎罪券信仰人人平等民族路德派英国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6、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题目表述错误。17、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这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正确。18、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而是要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故题目表述正确。19、B【分析】【分析】

【详解】

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其宣传西学方面各有其特点,并不是完全一脉相承。维新派是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是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学习西方的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矛头直指正统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文化。20、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因此题干所述错误。21、B【分析】【分析】

【详解】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材料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7分)22、略

【分析】【分析】

(1)

治国措施:根据材料“武则天在大力诛除关陇勋贵的同时;也破格提拔并大肆延揽支持她的下层新锐”可知,诛除关陇勋贵,提拔下层新锐;根据材料“她又下大功夫来规范科举取士制度,亲自策问贡士,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规模,使科举入仕成为朝廷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可知,首创殿试与武举制度,完善科举制度;根据材料“她对永徽初年长孙无忌等修撰的《唐律疏议》进行了修订,补充了一些行政法规”可知,修订《唐律疏议》;根据材料“她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规定地方官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可以升迁”可知,重视农业发展,并以此作为奖惩地方官的重要标准。

(2)

积极影响:根据上一问“治国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削弱了士族势力,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了唐朝的法律建设;促进了唐朝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唐朗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

【解析】(1)治国措施:诛除关陇勋贵;提拔下层新锐;首创殿试与武举制度,完善科举制度;修订《唐律疏议》;重视农业发展,并以此作为奖惩地方官的重要标准。

(2)积极影响:削弱了士族势力,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了唐朝的法律建设;促进了唐朝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唐朗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3、略

【分析】【详解】

(1)范畴:根据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天下主要指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华夏为中心)以及周边地区。

史实:根据所学知识;秦国平定六国,实现了天下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将匈奴赶出七百余里;秦始皇派任嚣率兵统一岭南,设立南海郡;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

(2)根据材料“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可知,消除了“三北”边患;根据材料“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可知,改善蒙、藏、满、汉等民族关系;根据材料“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可知,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解析】(1)范畴:天下主要指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华夏为中心);并延伸到周边地区。史实:平定六国;收回河套地区;统一岭南;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

(2)消除了“三北”边患;改善蒙、藏、满、汉等民族关系;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2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应当联系所学;从一为资产阶级性质;另一为社会主义类型来回答。

(2)联系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窃取“台湾;澎湖列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四省”。

(3)联系所学可知;“俄国人的路”指的是无产阶级通过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最终开创的道路是指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其开创的标志是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抗战胜利的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并联系所学,从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以及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来回答。【解析】(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资本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日本挑起甲午战争;于1895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全岛及其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

(3)俄国道路:指无产阶级通过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城市革命道路)

中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

标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任选三条即可)五、论述题(共3题,共9分)25、略

【分析】【详解】

材料的四幅图片分别是秦朝、唐朝、明代、清代的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可以从建立发展的过程的角度切题,比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然后结合四个朝代经略边疆的措施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升华,说明“今天中国成为幅员辽阔的疆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正是在历史的不断绵延发展下建立起来的”。【解析】参考示例。

论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论述: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至秦朝开始建立,然后不断发展和繁荣,到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元前221年,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等,这些措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较前代更加密切。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力强盛,朝廷积极经营边疆,开拓领土,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很多的都护府和都督府,有效地行使管辖权,并加强了同边疆各族的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力地促进各民族的繁荣与进步。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这些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清政府粉碎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今天中国成为幅员辽阔的疆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正是在历史的不断绵延发展下建立起来的。2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表格中列举中共成立以来到1949年间的次会议及其地点和主要内容,根据表格中信息成立中国共产党,确立党的最高纲领~制靛民主革命纲领和所学知识可从党的纲领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方面概括论题,关于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共成立的背景内容影响,中共二大的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分析。总之,中国共产党随着对时局认识的深入,在实践中修改完善党的纲领,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另外根据材料“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还可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极大地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方面概括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共合作破裂根据地建设和斗争、红军长征等方面分析作答,持论有据即可。【解析】示例一:论题:党的纲领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日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但中共一大存在严重不足,只规定了党的最终目标,这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20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加系侵略中国,封健军润割据混战,民不职生,随着中共对时同认识的深入,中共ニ大正确分析中国国情,正确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打倒列强,打倒封建军间,这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总之中国共产党随着对时局认识的深入,在实践中修改完善党的纲领,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示例二:论题: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极大地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革命处于紧要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历史上称为八七会议”。大会清算了陈独秀的右烦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国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经过苦战。红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红军损失过半。1935年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则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总之,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正确决策,力挽狂澜,纠正革命航向,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窑,材料不充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