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关于不同陆地生物群落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非常发达,靠攀缘高大乔木生长,并能充分利用光能B.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多数是风媒花C.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芽有鳞片,防止水分过度蒸发D.草原某些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2、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的环境,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型增长B.种群的“S”型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C.生活在同一个湖泊中的鲤鱼和鲫鱼,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D.生活在冻原的旅鼠,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下列措施与上述政策不相符的是()A.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B.关停所有高耗能产业,淘汰全部煤电产能产业C.开展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D.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大力开发新能源4、桔小实蝇是热带和亚热带瓜果的主要害虫,某种群的雌雄比例为1:1,研究人员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采用诱捕器诱捕桔小实蝇雄虫的方法来调查该种群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2017年1~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S”形增长B.2018年1~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J”形增长C.2018年6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约为640只D.推测可知,温度可能影响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化5、为控制害虫的数量,林业部门引入了以害虫为食的某种益鸟,并对其种群数量进行了为期8年的跟踪调查,该益鸟数量增加倍率λ(当年与上年种群数量的比值)数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1年期间,益鸟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B.第2年年底,益鸟的种群数量少于引入时数量C.第5年开始,益鸟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该鸟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图中的数据6、近几年,野生鸳鸯陆续飞抵重庆市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湖泊越冬,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栖息水质十分挑剔,每年冬季从北方迁往长江中下游等地越冬。下列有关金佛山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金佛山群落中的珙桐、银杉、红豆杉为种间竞争的关系B.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所有动物和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C.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D.每年冬天野生鸳鸯迁徙到金佛山,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巨大的城镇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收入将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人均2.9全球公顷(具体组分变化如下图所示)。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人均2.7全球公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B.碳足迹主要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海洋和森林面积之和C.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对木材、薪柴的需求增加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可以降低人均生态足迹8、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9、以下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B.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C.荒漠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D.骆驼刺植株高几厘米,但根可长达15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10、人类活动在不断改变地球的生物化学循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中的CO2不断攀升。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到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水环境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作为物质的载体,使物质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该示意图可体现碳循环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C.藻类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藻类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大气中的CO211、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E是化石燃料,对E的过度开发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12、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B.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相同环境因素对不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相同D.种群数量的变化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4、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15、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_______:包括阳光、热能、空气、_______和无机盐等;
_______: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__:
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营_______和________。1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_______;食物链和_______。17、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18、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19、根据群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20、草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植物的种类_________,群落结构相对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植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这些植物往往叶片__________________,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抵抗干旱;动物大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1、回答下列与种群有关的问题。
I.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理由是___。
Ⅱ.如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22、黄顶菊是繁殖能力极强的生态入侵植物;可造成本地植物减产,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1)黄顶菊入侵地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黄顶菊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同一实验基地的相同土壤条件下进行种植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处理土壤全磷g/kg土壤磷酸酶活性mg/(g·h)(该酶可参与有机磷降解)A空白组0.850.23B本地植物0.750.32C轻度入侵0.730.39D重度入侵0.640.54①上述实验中A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研究者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②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___________中占据明显优势。
(3)土壤磷酸酶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研究人员推测:黄顶菊入侵后可能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他们利用上述实验中A;D两组的土壤盆栽本地植物旱稻,实验处理及结果见图。从图中找出支持此推测的证据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其根系周围大量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耐寒短杆菌。综合上述研究,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入侵植物导致本地植物减产的原因。
A.土壤磷酸酶等酶活性改变B.入侵植物分泌化学物质。
C.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D.土壤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外来植物入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植物在竞争中占优势→本地植物减产。23、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型曲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将样液稀释102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约为数量约为___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4、如图表示某草原上植食动物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回答:
(1).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和被食关系,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________关系叫作食物链。
(2).图中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__。B表示_________,A属于第_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
(3).若B中能量为2.0×109kJ,C中能量为1.8×109kJ,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5.4×10kJ,则该生态系统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若草原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在原产地时,该种植物某种基因型频率为Aa占38%,aa占11%,引入8年后,Aa占18%,aa占21%,该物种在被引入后种群基因频率如何变化,A的基因频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5、下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________,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其属于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呈“S”型曲线变化。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
(3)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是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_________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4)布氏田鼠是新迁入该草原的小型啮齿类动物,若有M只布氏田鼠进入该草原后快速繁殖,每月以λ倍数增长,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公式为_______。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__________。26、猴头杜鹃为常绿灌木;树高约2~5m。为更好的保护猴头杜鹃种群,促进其良性发展,科研人员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猴头杜鹃纯林与猴头杜鹃一长苞铁杉混交林的猴头杜鹃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
(1)在两种林地各选择3块样地,每个样地设置相邻的6个______(“1m×1m”或“10m×10m”)的样方。猴头杜鹃分布不均匀,最好选择猴头杜鹃分布______的地段作为样地。
(2)通过测量植株地面处的基径并划分等级,可间接推出猴头杜鹃种群的年龄结构。对两种林地猴头杜鹃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表。猴头杜鹃种群不同龄级猴头杜鹃的个体数IIIIIIIVVVIVIIVIIIVIII纯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72116141171912混交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301461100
注:I;II为幼树;其他为成龄。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猴头杜鹃种群增长率较大的是______。
(3)猴头杜鹃纯林自我更新速度慢,高龄树木树冠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高,其他物种很难迁入其中,使其在大面积病虫害爆发时易受到打击。为使猴头杜鹃林良性发展,可适当对______进行砍伐,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4)下列与猴头杜鹃有关的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______。A.猴头杜鹃纯林中猴头杜鹃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B.猴头杜鹃一长苞铁杉混交林中猴头杜鹃种群占据什么位置C.猴头杜鹃一长苞铁杉混交林中猴头杜鹃种群的死亡率为多少D.猴头杜鹃一长苞铁杉混交林中猴头杜鹃与长苞铁杉的关系是怎样的27、图1为巴拿马运河区的Gatun湖食物网示意图。丽鱼是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本地鱼;曾偶然地被带入了巴拿马运河区的Gatun湖,随后生态学家对Gatun湖的生物生存状况和生态环境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调查研究。
(1)Gatun湖的__________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丽鱼既是一种可食用鱼类,又是一个捕食者,它的存在对当地鱼类种群造成了灾难性影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非常大。原来很常见的6~8种鱼类现在已完全消失或极为少见,丽鱼取代北梭鱼成为一个顶位肉食物种,也间接导致了其他捕食性动物数量的减少,北梭鱼、黑燕鸥和鹭鸟等几乎不见踪迹。从群落角度分析,引入丽鱼后对Gatun湖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对Gatun湖中丽鱼的生态位进行了持续研究,最终结果如图2所示。生态位是指__________。引入的丽鱼能更好地在新生境中定居下来并迅速增长,其入侵最初几年的种群增长呈“丁”形。但一段时间后,种群呈“S”形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综合图1、图2推测,在Gatun湖中,成年丽鱼最初主要是捕食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造成北梭鱼;黑燕鸥种群数量下降。
(3)近些年来,当地人对该湖做了大量的恢复工作,这需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等生态学基本原理。采取物种的重新引入和生境的恢复或重建等一系列的措施,以便能够再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自然群落或生态系统。在恢复生态过程时,还需借助于排除入侵物种,引入和培植本地物种,考虑所要引人和培植的本地物种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从而确定引入和培植生物的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风媒花即利用风力作为传粉媒介的花;这类植物生长的条件应该在其花期时当地气候多风。
【详解】
A;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向上攀援生长时为了充分利用光能;A正确;
B;华北地区冬天寒冷;春天风也很多,所以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多数是风媒花,B正确;
C;植物芽鳞片主要是起保护作用;既可以降低芽的蒸腾作用,还可以保护幼芽生长不受病虫害或冻害的影响,C错误;
D;草原缺水;因此草原某些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D【分析】1;J型增长。
(1)条件:食物(养料)充足;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
(3)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Nt=N0λt;λ代表增长倍数),无K值。
2;S型增长。
(1)条件: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2)适用范围:自然种群。
(3)特点: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K/2值处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
A;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初期;如果适应环境,而且没有天敌和资源较丰富等原因,在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若不适应该环境,则不会出现J型增长,A错误;
B;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B错误;
C;不同种群适宜生活的环境不同;K值不同,C错误;
D;环境容纳量是可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环境不同,导致K值不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3、B【分析】【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各国应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详解】
A;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A错误;
B;关停所有高耗能产业;淘汰全部煤电产能产业,对发展带来损伤,没有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B正确;
C;开展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C错误;
D;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大力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D错误。
故选B。4、C【分析】【分析】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1;“J”形增长曲线。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
2;“S”形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
【详解】
A;2017年;1-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增长基本符合“S”形曲线,A正确;
B;2018年;1-6月份桔小实蝇雄虫诱捕数量呈“J”形,而雌雄数量比为1:1,故推测桔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基本符合“J”形曲线增长,B正确;
C;640头只是2018年6月每诱捕器捕获的雄蝇数量;不代表种群总量,C错误;
D;根据曲线图可知种群数量变化受季节影响;可能是温度变化引起的,D正确。
故选B。5、B【分析】【分析】
“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标记重捕法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这种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详解】
A;分析图可知;第1年期间,λ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其出生率不一定小于死亡率,也可能是部分个体迁出造成的,A错误;
B;第1年年底的种群数量小于引入时的种群数量;第2年年底的种群数量与第1年年底相等,因此第2年年底时该益鸟的种群数量小于引入时的种群数量,B正确;
C;第5年开始时;该益鸟的λ值大于1,种群数量上升,第6-7年该益鸟的λ值虽然下降,但仍然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但种群数量仍在增长,为增长型,C错误;
D;调查该鸟的种群密度使用标记重捕法;D错误。
故选B。6、B【分析】【分析】
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等。
【详解】
A;种间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金佛山群落中的珙桐、银杉、红豆杉为不同种植物,它们之间会争夺阳光、空间等,为种间竞争的关系,A正确;
B;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所有动物和植物,但没有包括微生物等,不是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
C;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因素: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等;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C正确;
D;动物的季节性迁徙(比如每年冬天野生鸳鸯迁徙到金佛山)会造成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A:D【分析】【分析】
1;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号召人们从自我做起。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践行减少碳足迹的环保理念。
2;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碳足迹在生态足迹所占比例最大;A正确;
B;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B错误;
C;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人类对牛、羊肉的需求增加;城镇化发展对木材需求增加会导致林地足迹增加;C错误;
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降低对碳的需求,降低人均生态足迹,D正确。
故选AD。8、A:B:D【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即弃耕农田→杂草丛生→灌木丛生→茂密的乔木林;分析曲线图: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详解】
A;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A正确;
B;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
C、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
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由“弃耕农田”到“杂草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由“杂草丛生”到“灌木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并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故选ABD。9、A:B:D【分析】【分析】
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
【详解】
A;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A正确;
B;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B正确;
C;草原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C错误;
D;骆驼刺植株高几厘米;但根可长达15米,以适应缺水的环境,是适应环境的表现,D正确。
故选ABD。10、B: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详解】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错误;
B;由示意图可知;物质可以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又可以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体现了物质循环具有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B正确;
C;藻类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完成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相互转化;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正确;
D、藻类中的有机物归根结底来源于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是大气中的CO2;D正确。
故选BCD。11、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无机环境;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均为消费者;E为化石燃料。
【详解】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A正确;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
C、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
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及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A:B:D【分析】【分析】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宓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详解】
AB;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AB正确;
C;相同环境因素对不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可能不同;如温度对蝗虫的影响和对微生物的影响不同,C错误;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如种间关系;也有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因此种群数量变化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D正确;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4、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生产者绿色植物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性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成分食物网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19、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群落水平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生态位及群落的演替等。
【详解】
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类型。解题关键是要明确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不同,进一步掌握群落在外貌和物种组成上的差异。【解析】①.外貌②.物种组成20、略
【分析】【详解】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或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因此,草原上的植物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者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能抵抗干旱;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解析】①.半干旱②.较少③.简单④.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⑤.狭窄⑥.茸毛或者蜡质层⑦.挖洞或者快速奔跑四、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1、略
【分析】【分析】
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I.(1)所有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据图分析;牧场的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Ⅱ.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据题意每个样方有16个小格,共400/16=25个样方,每个样方内平均数为18个酵母菌,总数为18×25=450个。每个小格内,1mm×1mm×0.1mm=0.1mm3=1×10-4cm3,即1×10-4ml,则稀释100倍之前的1ml酵母菌样液有酵母菌450×104×100×10=4.5×109个。
【点睛】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组成、种群的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解析】不能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逐渐增加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抽样检测法4.5×10922、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包括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等。
【详解】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命成分共同组成群落;加上非生物部分就是生态系统。黄顶菊是植物,故属于生产者。
(2)①空白对照组不种植任何植物。②野外实地因地理条件和周围环境影响;土壤内物质含量必然有差异。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外界环境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②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
(3)D组植物灭菌后植株高度明显高于未灭菌的;A组则相反,说明入侵后土壤菌落不适合植物生长,D组与A组对比可见,未灭菌时D组植物高度低于A组,说明入侵后土壤菌落结构发生改变。
(4)由题意可知;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B),在根周围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细菌(C),这些细菌分泌磷酸酶(A)使土壤全磷量降低(D),本地植物可利用的磷被黄顶菊侵占,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占优势,最终导致本地植物减产,即B→C→A→D。
【点睛】
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要做到相同且适宜。【解析】群落生产者不种植任何植物外界环境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竞争黄顶菊入侵后,未灭菌状态下旱稻株高明显低于未入侵时,说明黄顶菊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BCAD23、略
【分析】【分析】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1)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
(2)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天敌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种群数量也会降低,因此,图甲曲线Ⅱ中,蛇在ef时间段发挥明显生态效应。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鼠的天敌增加量变小,鼠种群数量下降速率将小一些,图中α角变大。
(3)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可绘制得到图乙所示曲线图。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将样液稀释102倍后,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4×25=1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100÷(0.1×10-3)×103×102=1011个。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
【点睛】
掌握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操作步骤等,知晓调查的方式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清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解析】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ef变大抽样检测1011偏大代谢废物大量积累五、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4、略
【分析】【分析】
1、据图分析:植食性动物摄入能=植食性动物同化量(B)+粪便量(A),植食性动物同化量(B)=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C),生长、发育和繁殖(C)=分解者利用+下一营养级摄入能。
2;次级生产是指消费者或分解者对初级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以及贮存在其中的能量进行再生产和再利用的过程。因此消费者和分解者称为次级生产者。
【详解】
(1)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和被食关系,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作食物链。
(2)图中的生态系统成分有分解者和消费者;B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故A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3)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故该生态系统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4×107)/(2.0×109)]×100%=2.7%。
(4)在原产地时;该植物的基因型频率Aa:38%;aa:11%、AA:51%,A的基因频率为51%+1/2×38%=70%,a的基因频率为11%+1/2×38%=30%,被引入后,该植物基因型频率Aa:18%、aa:21%、AA:61%,A的基因频率为61%+1/2×18%=70%,a的基因频率为30%,故该物种在被引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变。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析】【小题1】营养。
【小题2】①.分解者;消费者②.植食动物的同化量③.一。
【小题3】2.7%
【小题4】不变25、略
【分析】【分析】
1、标志重捕法是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采取的种群密度计算方法,当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计算值大于真实值;田鼠体型小、寿命短,符合r对策的特征。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据图分析,图中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1)设种群总数是N,第一次捕获n个个体并作标记,那么标记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为n/N,第二次捕获M个个体,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数为m,则理论上m/M=n/N,即种群总数N=(n×M)/m,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则m的值会减小,计算出来的值就会偏大。由题干可知,田鼠的寿命短,繁殖快,故属于r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2)由题图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
(3)对于珍稀濒危动物;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就地保护,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②建立动物园或人工繁殖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基因交流,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4)布氏田鼠是新迁入该草原的小型啮齿类动物,若有M只布氏田鼠进入该草原后快速繁殖,每月以λ倍数增长,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公式为M·λt。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
【点睛】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葡萄酒年份酒拍卖会组织与销售代理合同3篇
- 2024车辆保养维修中心服务承包合同
- 2024版路灯租赁合同书
- 2025年度厂房投资合作项目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跨国软件定制开发合同
- 2024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建设合同
- 2024版云计算服务定制合同
- 2024年钢筋工程劳务承包专用合同
- 2024特岗教师招聘与聘用及培训与考核服务合同3篇
- 动物疫病检验技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竞赛试题70题(附答案)
- 2024年中国机织滤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贵州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示范文本模板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学生口算天天练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3篇)
- 建设单位业主方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图
- 断裂力学——2Griffith理论(1)
- 风电场岗位任职资格考试题库大全-下(填空题2-2)
- 安全施工专项方案报审表
- 学习解读2022年新制定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PPT汇报演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