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2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粮食产量C.发展生态农业D.增加化肥使用2、2020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指出;蝗灾将卷土重来,数千万人面临粮食危机。粮食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激增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③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

④对农业的不重视⑤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A.①②⑤B.①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④3、下面是古罗马复合式公寓的图片;这一类型建筑在古罗马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古希腊文化的影响B.适应气候类型的特点C.工商业发展的需要D.缓解人口剧增的需要4、英国是近代世界上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实现城市化的判断标准是A.城市的数量B.城市的规模C.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D.城市人口的素质5、殷商甲骨文中有卜问枣水治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载:“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伤寒杂病论》载有百合鸡子汤方,此类史料甚多。这表明中国()A.传统医药学领先世界B.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C.中医学重视经验积累D.辨证施治原则初步确立6、《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地方自治的市镇C.沿街开铺的街市D.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24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控制论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在其《控制论》一书的序言中也说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控制论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在其《控制论》一书的序言中也说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

结合所学知识,就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摘编自赵新乾《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漕运是封建王朝通过水路(或附以陆路)向都城或其它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大运河的开凿就是古代漕运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下表为中国古代几个时期大运河沿线城市发展概况及当时的漕运概况。

——整理自鲍成志《区域经济变迁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演化》、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古代漕运发展的一个历史现象,并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现象源自材料,论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哳。)11、近代时期,拆城筑路并将老城街巷改造为新式马路,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马路主义(roadism)的城市建设模式逐渐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高幸《新生与转型——中国近代早期城市规划知识的形成(1840―1911年)》

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2分)12、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3、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单纯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化肥使用,均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发展生态农业才是正确路径,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2、A【分析】【分析】

【详解】

随着世界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使得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①②正确;蝗灾的危害反映了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⑤正确,故选A项;③是食品安全的原因,各国都重视农业的发展,③④错误,排除B、C、D三项。3、D【分析】【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复合式公寓的流行增加了入住的人数,缓和了古罗马人口剧增的压力,故选D项;A、B、C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4、C【分析】【详解】

城市化是一个整体范畴。判断某个国家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看这个国家城市人口是否超过了总人口的50%,C项正确;城市的数量、城市的规模、城市人口的素质只能代表城市的发展情况并不能作为衡量是否实现城市化的标准。排除ABD项。故选C项。5、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卜问枣水治疟《伤寒杂病论》载有百合鸡子汤方”,可以看出我国利用食物作为药物治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B项正确;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传统医药学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药食同源文化,并未涉及中医学重视经验积累,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辩证施治,排除D项。故选B项。6、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长安城,市坊分开,经营时间和场所有严格限制,故D正确;依据材料“到长安城。”可知AB错误;C在宋代才出现,故排除。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论述题(共3题,共24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可拟定论点为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关于阐释可从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如环境污染、战争威胁、资源危机等)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点睛】【解析】示例:标题: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阐述:科技进步带来生产技术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将人类推进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计算机技术出现并迅速发展,将人类推进信息时代,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交通工具的进步,汽船;火车及电车、汽车、飞机得到广泛应用且不断提速。科技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灾害不可忽视,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投入战争、环境污染、智能犯罪、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都是科技发展的副产品。

总之,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全面、正确地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趋利避害,(“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阅卷的唯一标准)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历史解释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提炼出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一个历史现象,如:中国古代漕运体系随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提炼的历史现象进行描述,如: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均在北方,漕运系统以北方为主,以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中心,通过北方的河流或渠道构建漕运体系,以东西向运输为主,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东西漕运逐渐转向南北漕运。隋唐以后直到明清,政治中心主要在北方,但是经济重心则逐渐转移到南方,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在漕运系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北方政治中心越来越依赖于南方的物资,漕运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随着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漕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漕运体系对于巩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题也可从其他角度进行提炼信息,如:经济重心或政治中心的转移对漕运的影响等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史论结合,阐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示例:

历史现象:中国古代漕运体系随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

阐释: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均在北方,漕运系统以北方为主,以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中心,通过北方的河流或渠道构建漕运体系,以东西向运输为主,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东西漕运逐渐转向南北漕运。隋唐以后直到明清,政治中心主要在北方,但是经济重心则逐渐转移到南方,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在漕运系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北方政治中心越来越依赖于南方的物资,漕运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随着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漕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漕运体系对于巩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现象:比如经济重心或政治中心(都城)转移影响漕运体系的发展或漕运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兴起等,论述合理皆可)11、略

【分析】【详解】

观点:根据材料中“禁止中道行走”“新房翻修退让马路”“街道每日两次洒水”等信息可知;城市的街道修筑逐渐规范,因此可以得出观点:城市街道的修筑和规范化要求,加快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说明: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城市街道的相关规定,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城市街道的规范化要求和城市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伴随着欧美列强入侵,近代城市观念也传入中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开展,修建马路成为发展实业和振兴商贸的必要条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改善公共卫生、提升城市面貌的诉求提上日程;城市交通的规范、城市房屋建筑的规范和商业摊点的位置规定等等,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空间,还提升了城市经济职能和卫生条件。一批沿海沿江口岸城市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率先发展为工商业城市,带动了交通和工矿类城市的兴起。总之,城市街道的规范化和城市布局的合理化,客观上促进了城市结构的变迁,为城市转型奠定了基础。【解析】观点:城市街道的修筑和规范化要求;加快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说明:伴随着欧美列强入侵;近代城市观念也传入中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开展,修建马路成为发展实业和振兴商贸的必要条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改善公共卫生;提升城市面貌的诉求提上日程;城市交通的规范、城市房屋建筑的规范和商业摊点的位置规定等等,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空间,还提升了城市经济职能和卫生条件。一批沿海沿江口岸城市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率先发展为工商业城市,带动了交通和工矿类城市的兴起。

总之,城市街道的规范化和城市布局的合理化,客观上促进了城市结构的变迁,为城市转型奠定了基础。(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有其他看法,且言之有理,也可)五、简答题(共2题,共12分)12、略

【分析】【详解】

原因:根据题干数据和时间1911年,9292千米;1924年,约1.2万千米;2004年底,约7.15万千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列强入侵,战乱频繁、积贫积弱的局面,因此铁路修建滞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