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4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B.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C.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D.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④③2、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密封缺氧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大量增殖和产生酒精B.适时中耕可疏松土壤、改善通气状况,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生长C.降低温度和氧含量可以使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弱,延长其保质期D.有氧运动能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乳酸,导致肌肉酸胀3、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生成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点时该植物器官的无氧呼吸最弱,P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若AB=BR,则A浓度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CO2多C.若AB=BR,则A浓度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多D.储藏该植物器官,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O~A范围4、纺锤丝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某纺锤丝被破坏,未能移向两极的整条染色体可形成微核,即没有进入子细胞核而残留在细胞核外的微小染色质块。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母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均附着于纺锤丝上,才能启动中-后期转换,转换过程的部分图解如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蛋白S与分离酶结合抑制分离酶的活性,有丝分裂中—后期转换是由活化APC启动的B.活化的APC能够降解蛋白S使分离酶活化,进而粘连蛋白被切割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要观察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的植物根尖细胞中的微核,最好选择处于中期的细胞观察D.若细胞质分裂时微核随机进入其中一个子细胞,则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DNA含量增加或减少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七种能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19-nCoV是具有外套膜(envelope)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且有致死可能。以下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毒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病毒感染后的靶细胞经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后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该病毒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该病毒在空气中和物体表面也能繁殖,其分裂方式称为“二分裂”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可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ATP生成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B.若乙图表示氧浓度与酵母菌呼吸产生CO2量的关系,则a点时有机物消耗最少C.若乙图表示氧浓度与动物呼吸产生CO2量的关系,则随O2浓度不断增大CO2的产生量变化是先减少后逐渐增加D.人是恒温动物,丙图为人体内组织细胞中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7、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脂质的种类和数量B.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内质网等,所以不具有生物膜C.生物膜对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起决定性作用D.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等为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广阔的场所8、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下面图A中I、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现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进行研磨,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中制成两种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图B),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两管均呈蓝色,但c管颜色较深B.图A中表示淀粉含量变化的曲线是I,表示还原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ⅡC.图A中I、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H、OD.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摇匀后立即观察,两管均呈砖红色,d管颜色较深9、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应是“9<6”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C.若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5×”“16×”,则观察标本面积被放大80倍D.若显微镜先用目镜10×和物镜40×进行观察,发现视野中共有16个细胞,把目镜换为5×后,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是32个10、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淬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过程如图甲,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技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应用该技术证明蛋白质可以运动,磷脂分子不可以运动C.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D.漂白区域恢复后,荧光强度F2仍等于F1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胸肌细胞要多B.胃腺细胞合成胃蛋白酶的场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C.皮肤上的皮脂腺细胞和消化道中的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D.甲状腺细胞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但不能合成酶12、动物细胞在葡萄糖供应不足时,一方面可通过促进线粒体外膜与内膜发生融合,增加线粒体嵴密度(线粒体峰密度=嵴的数目/线粒体长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线粒体间的融合,从而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同时,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线粒体内转化为乙酰辅酶A氧化分解供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嵴密度增大,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B.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ATP全部来自线粒体内膜和外膜C.与同等质量的葡萄糖相比,脂肪转化为乙酰辅酶A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更多D.肿瘤增殖中心区域的细胞严重缺乏营养,其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显著增多13、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呼吸作用方式及产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B.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C.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D.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14、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B.50h后,30℃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C.50h后,30℃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和15℃慢,是因为密闭罐中氧气浓度较低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的速率越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16、对于_____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_____的衰老或死亡;但对_____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_____的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回事。17、科学家根据一些证据推断,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细菌和蓝藻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而未被消化,与宿主进行长期的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证据:_____________。18、酶是________产生的具有_______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__。19、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_____的过程。20、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可以归为两大类:_________(含量约占3/4)和_________(含量约占1/4),_________(含量约占3/4)包含_______(蓝绿色)、_______(黄绿色);________包含______(橙黄色)、_______(黄色)。_______和_______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________和________主要吸收蓝紫光。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21、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A.正确B.错误22、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32分)23、图1是部分物质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2是其部分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Na+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___________;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___________。与前者相比,后者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限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Na+进入组织液的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是在________(填“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的结果。该膜的模型被称为___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

(3)图中物质B指的是________;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___有关,曲线②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25、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

(1)该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个氨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叫_____________肽。在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_。

(3)脑啡肽水解后可产生_________种氨基酸;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脑啡肽可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鉴定,呈现____________色。26、脂肪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某科研小组以原始菌株1444粗壮假丝酵母为材料进行紫外线诱变,选育脂肪酶高产的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酶在酵母菌的____________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___________的加工和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2)原始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后;采用___________法将菌液接种在添加乳化油脂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单菌落,通过比较菌落周围___________,进行初步筛选。

(3)原始菌株经连续两次紫外线诱变;反复筛选,选出4株脂肪酶活性较高的变异菌株,在40℃;pH为7.5的条件下对其进行传代培养,以测定产脂肪酶能力的稳定性,结果如下表所示(酶活力单位:U/mL)。结果表明,产脂肪酶能力较稳定的两种菌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株。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Z1

27.9

25.4

11.4

12.1

12.6

Z4

17.5

13.7

11.0

6.0

8.6

Z6

22.0

22.5

21.7

23.0

21.9

Z8

25.2

24.5

26.0

25.0

24.6

(4)科研人员测定了三种菌株在30〜55℃条件下的酶活性,以___________℃时的酶活性为100%,绘制相对酶活曲线如图1所示。进一步研究在50℃下三种菌株所产生的脂肪酶活性的热稳定性,结果如图2,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7、研究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如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请回答:

(1)光照强度为a时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照强度为b时突变型水稻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

(2)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该阶段______(填“野生型”或“突变型”)水稻CO2固定速率较高,原因是:______。

(3)研究表明突变型水稻更适于生长在高温、干旱环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28、毒梭菌产生的肉毒类毒素是一种致病性极高的神经麻痹毒素;该物质是由两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的片段中,共有___________个肽键,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

(3)肉毒类毒素是在细胞中由氨基酸经过___________过程形成的。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___个氨基。

(5)在细胞中组成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有:___________(至少写2点)。

(6)1g肉毒类毒素可毒死20亿只小鼠,但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使其___________。肉毒类毒素可用___________试剂鉴定,反映颜色为___________。29、科研人员对海藻糖能否成为冷冻鱼糜制品的抗冻剂;进行了相关研究。

(1)鱼糜蛋白是氨基酸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聚合而成的。加热可以改变鱼糜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____________结构;导致两类蛋白相互缠绕,形成网格结构,将自由水封闭其中。经过这样的凝胶化过程,提高了鱼糜的口感。

(2)为延长鱼糜制品的保质期;常常采取低温储存的方式。因为低温能够抑制微生物中酶的活性,降低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最终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达到延长鱼糜制品保质期的目的。但长时间冷冻会影响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导致口感变差。科研人员将添加了不同浓度海藻糖的鱼糜放在-18℃下冷冻,检测其凝胶强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冷冻时间的增加,鱼糜蛋白凝胶强度__________,且海藻糖可以__________(填“减缓”或“加强”)这种变化,但考虑成本以及效果,选择浓度为________海藻糖添加最好。

(3)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不同氨基酸的________基之间形成的二硫键含量有所上升,破坏原有的网格结构。推测海藻糖的添加可以________二硫键的增加,从而保护网格结构的稳定,维持鱼糜制品的口感。30、下图甲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种动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判断,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图甲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期,该细胞前一时期的特点为___________。

(2)图甲细胞②处于图乙的___________段。图乙ab段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经过该过程后,染色体的数量___________(填“加倍”“不变”或“减半”)。

(3)有丝分裂过程中,动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具有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是指对观察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镜头透光直径小,造成通光量少,视野变暗,因此要使视野变亮,需使用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以增加进光量。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越大,但观察到的细胞数越少。④由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详解】

换用高倍物镜前;应把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而不应提升镜筒,A错误;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长度或宽度是实物的15×40=600倍,B错误;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装片上的物体厚度不均匀或对光不好,C错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视野越暗,需增大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以增加进光量,据此分析图示可知:④的放大倍数最小,③的放大倍数最大,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则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距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④③,D正确。

【点睛】

显微镜的使用,此类问题常以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托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的大小以及明暗的关系、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流程等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A【分析】【分析】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

A;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后密封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错误;

B;给庄稼适时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庄稼的根进行充分呼吸以及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B正确;

C;温度低、氧含量少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所以降低温度和氧含量能延长水果的贮藏期,C正确;

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原因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D正确。

故选A。3、C【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氧气浓度小于10%时,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进行。在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生成量最小,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弱。在氧气浓度大于10%时,细胞仅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浓度达到20%以后,二氧化碳释放总量不再继续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

A、R点时该植物器官的CO2生成量最少,说明呼吸作用最弱,此时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P点时CO2的生成量等于O2吸收量;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若AB=BR,则A浓度下有氧呼吸的CO2产生量和无氧呼吸的CO2产生量相等;B错误;

C、若AB=BR,则A浓度下有氧呼吸的CO2产生量和无氧呼吸的CO2产生量相等;由于无氧呼吸大部分能量存储在产物酒精或乳酸中,未被释放出来,所以A浓度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多,C正确;

D;储藏该植物器官;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A,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有机物消耗最少,D错误。

故选C。4、C【分析】【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B;由图可知;有活性的APC能够分解蛋白S,从而使分离酶活化,进而粘连蛋白被切割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由前期向后期转换,AB正确;

C;依据题干信息“某纺锤丝被破坏;未能移向两极的整条染色体可形成微核,即没有进入子细胞核而残留在细胞核外的微小染色质块”,由子细胞核可知,观察细胞中的微核最好选择处于末期的细胞观察,C错误;

D;细胞质分裂时微核随机进入其中一个子细胞;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DNA含量减少或增加,D正确。

故选C。5、B【分析】【分析】

1;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2、病毒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寄生中活细胞中;3、病毒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详解】

A.该病毒只有一种核酸RNA;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A错误;

B.病毒感染后的靶细胞经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后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应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病毒不是真核生物,C错误;

D.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和繁殖,D错误。

故选B。

【点睛】

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并注意病毒与免疫、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等联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B:C: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甲可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故ATP生成速率与氧浓度无关;乙图为氧浓度与酵母菌呼吸产生CO2量的关系,a点无氧呼吸最强,故b点时有机物消耗最少;丙图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

A;人体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故ATP生成速率与氧浓度无关,可用图甲表示,A正确;

B、若乙图表示氧浓度与酵母菌呼吸产生CO2量的关系,则乙图中b点时有机物消耗最少;B错误;

C、若乙图表示氧浓度与动物呼吸产生CO2量的关系,由于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随O2浓度不断增大CO2的产生量逐渐增加至稳定;C错误;

D;人为恒温动物;体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酶活性也不随外界环境温度改变,D错误。

故选BCD。7、A:B【分析】【分析】

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磷脂最为丰富,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详解】

A;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A错误;

B;原核细胞结构简单;只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但其还有细胞膜,细胞膜属于生物膜,B错误;

C;生物膜对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起决定性作用;C正确;

D;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等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分隔开;为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广阔的场所,D正确。

故选AB。

【点睛】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8、B:C【分析】【分析】

分析图A曲线可知;Ⅰ是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Ⅱ是还原糖的变化;

分析题图B可知,a、c是检测淀粉的含量,b;d是检测还原糖的含量。碘液是用来检验淀粉的存在的;斐林试剂是用来检验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的。

【详解】

A、与a管相比,c管内的淀粉含量下降,所以加入等量碘液后,两管均呈蓝色,但是c管颜色较浅,A错误;

B、据图分析已知,I是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Ⅱ是还原糖的变化,B正确;

C、I、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淀粉和还原糖,组成元素都是C、H、O,C正确;

D、b管还原糖较少,d管还原糖较多,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后,并且水浴加热后,两管均呈砖红色,d管颜色较深,D错误。

故选BC。9、B:C:D【分析】【分析】

观察细胞一般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制好临时装片后,需要先在低倍镜找到物象并移至视野中央(注意:同向移动),然后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来观察,换到高倍镜后视野一般会变暗。

【详解】

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由于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象应是“9<6”;A正确;

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不需要升高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B错误;

C;放大倍数是两个镜头的乘积;若显微镜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16×”,则观察标本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80倍,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将长或者宽放大;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视野中共有16个细胞,若目镜换为5×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缩小2倍,则实际上缩小4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16×4=64个,D错误。

故选BCD。10、A:C【分析】【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

A;淬灭部位荧光能够再现;正是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才使得其他部位有荧光的蛋白质移动到淬灭部位,A正确;

B;该技术能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实际上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可以运动,B错误﹔

C、降低实验温度,物质分子的运动速率降低,故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C正确;

D、由于激光照射猝灭时一部分荧光会消失,因此,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D错误。

故选AC。11、A:B【分析】【分析】

1;心肌细胞运动强;需要能量多,线粒体多,产生能量多;

2;汗腺分泌无主要是汗液;成分为水和无机盐;唾液腺分泌物中含唾液淀粉酶,因此唾液腺细胞中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但汗腺细胞中不多;

3;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可以产生酶。

【详解】

A;心肌细胞需要能量多;线粒体更多,A正确;

B;细胞内合成蛋白酶(分泌蛋白)的场所是核糖体上的核糖体;然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分泌,B正确;

C;皮脂腺中产生蛋白质较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少,C错误;

D;甲状腺细胞可以合成酶;D错误。

故选AB。12、A:C【分析】【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

A;线粒体峰密度增大;嵴的数目越多,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发生,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A正确;

B;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内膜,三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故产生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B错误;

C;与同等质量的葡萄糖相比;脂肪中C、H比例高,脂肪转化为乙酰辅酶A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更多,C正确;

D;肿瘤增殖中心区域的细胞严重缺乏营养;葡萄糖供应不足,促进线粒体间的融合,其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减少,D错误。

故选AC。13、B:C:D【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分析乙图: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量;

分析丙图: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详解】

A;分析装置图可知;三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因此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以避免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需要设置对照试验,A错误;

B;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B正确;

C;乙装置可用于探究发酵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正确。

故选BCD。14、B:C【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2℃条件下120h范围内呼吸速率基本保持不变,15℃条件下呼吸速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30℃条件下呼吸速率在50h内快速下降。

【详解】

A;20h内;密闭罐中最初含有一定量的氧气,果肉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错误;

B、50h后,30℃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此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B正确;

C;50h后;30℃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和15℃慢,是因为密闭罐中氧气已大部分被消耗,氧气浓度较低,C正确;

D;温度过高时;酶会变性失活,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反而会降低,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略

【分析】【分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有物理射线;某些化学物质以及生物致癌因子;这些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点睛】

熟知癌细胞的发生、特点以及本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原癌基因和抑癌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单细胞个体多细胞个体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证据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双层膜;且内外膜结构有较大差异,推测线粒体外膜可能是真核细胞的膜,内膜可能是原核细胞的膜,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

证据2:线粒体和叶绿体有DNA;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和控制代谢的功能,而原核细胞也含DNA,推断线粒体和叶绿体可能是被真核细胞内吞的原核生物,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

【点睛】【解析】证据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双层膜,且内外膜结构有较大差异;证据2:线粒体和叶绿体有DNA,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和控制代谢的功能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点睛】【解析】①.活细胞②.催化③.蛋白质④.RNA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绿叶中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4种。叶绿素a、叶绿素b可归为叶绿素,占色素含量的3/4;胡萝卜素、叶黄素可归为类胡萝卜素,占色素含量的1/4。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根据吸收光谱可知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解析】①.叶绿素②.类胡萝卜素③.叶绿素④.叶绿素a⑤.叶绿素b⑥.类胡萝卜素⑦.胡萝卜素⑧.叶黄素⑨.叶绿素a⑩.叶绿素b⑪.胡萝卜素⑫.叶黄素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21、B【分析】【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

Ca、Mg是大量元素。故题干说法错误。22、B【分析】略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32分)23、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肾小管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肾小管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

(1)由分析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Na+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相比,协助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顺浓度梯度运输。

(2)由分析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Na+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影响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及能量。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3)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说明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点睛】

根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判断题图中各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顺浓度梯度能量、载体蛋白的数量选择透过性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24、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甲:物质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其中B物质表示载体;Ⅰ侧含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外。

分析图乙:曲线①表示细胞外浓度与运输速率成正比;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曲线②表示物质运输可逆浓度进行,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

(1)物质A的跨膜运输能逆浓度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图乙中,曲线②反映出物质进入细胞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说明物质运输方式与A相同。Ⅰ侧含有糖蛋白,代表膜外,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的结构图是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该膜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3)图中物质B指的是载体蛋白;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的是自由扩散;而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主要是膜两侧的浓度差;曲线②反映的是主动运输,而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主要是载体和能量。

【点睛】

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的相关知识点,难度较低。【解析】主动运输②Ⅱ→Ⅰ电子显微镜流动镶嵌模型载体氨基酸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载体数量和能量25、略

【分析】【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分析题图:题图示为脑啡肽分子结构简式,该分子含有4个肽键(-CO-NH-),是由5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的五肽、也称为多肽;组成脑啡肽分子的5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2。

【详解】

(1)组成脑啡肽分子的5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2;R基中均不含氨基和羧基,所以该化合物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1个。

(2)该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5个R基);是由5个氨基酸失去4分子水而形成的五肽,这样的反应叫做脱水缩合,在形成该化合物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4=72。

(3)组成脑啡肽分子的5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2,R基有4种;所以脑啡肽水解后可产生4种氨基酸,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R基的不同。

(4)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现紫色。

【点睛】

本题以脑啡肽为素材,结合脑啡肽分子结构式,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54脱水缩合五724R基不同双缩脲紫26、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分离;考查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微生物分离方法的理解,考查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图1、图2中不同曲线代表的菌株类型判断三种菌株酶活性在相同温度下的大小和热稳定性的大小。

(1)脂肪酶的化学本质为分泌蛋白;在酵母菌的核糖体上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2)获得单菌落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接种;乳化油脂被分解后会形成分解圈,通过比较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可选择脂肪酶高产的菌株。

(3)据表可知;菌株Z6;Z8在传代培养中酶活力保持相对稳定,即产脂肪酶能力较稳定。

(4)据图1可知,测定三种菌株在30〜55℃条件下的酶活性,是以原始菌株40℃时的酶活性为100%。据图2可知,在50℃下,原始菌株所产生的脂肪酶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Z6、Z8变异株所产脂肪酶的热稳定性相对稳定,即Z6、Z8变异株所产脂肪酶的热稳定性比原始菌株有了明显提高。【解析】核糖体高尔基体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分解圈的大小Z6、Z840℃Z6、Z8变异株所产脂肪酶的热稳定性比原始菌株有了明显提高六、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7、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分析题图,突变型水稻的光补偿点大于野生型水稻,CO2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在P点之前,野生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突变型,而光照强度小于P点时,突变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水稻。

【详解】

(1)据图分析可知,a点和b点分别为野生型与突变型水稻的光补偿点,此时二者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表示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据图可知,两种水稻的呼吸速率相等,故a时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等于光照强度为b时突变型水稻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

(2)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水稻的光合曲线处于上升阶段,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自变量光照强度,此阶段由于野生型水稻叶绿素含量高,故光反应较强,暗反应也较强,二氧化碳固定速率较高。

(3)在高温;干旱环境下;水稻为防止水分散失,气孔关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而突变型水稻固定二氧化碳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故更适合在该环境下生长。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等于光照强度野生型野生型水稻叶绿素含量高,光反应较强,故暗反应较强,二氧化碳固定速率较高高温、干旱环境下,水稻为防止水分散失,气孔关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突变型水稻固定二氧化碳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故更适合在该环境下生长28、略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