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二则》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1《消息二则》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1《消息二则》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1《消息二则》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1《消息二则》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息二则》毛泽东八上第1课

新教材课件原创版权声明

统一模板,隐藏水印(不影响使用)

一册课件包含:课文+写作+名著+专题学习活动++阅读综合实践+课外古诗词+教案,一册约40~42个课件+对应教案。

课件优点:依标扣本,任务驱动,简洁凝练,环节清晰,重点突出,链接课后题,链接课后读读写写,实用精品。

课件原创自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保护法》《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等相关律法的保护,如若发现未经我方允许,非法盗版使用、倒卖、肆意传播、私下拼单本课件的恶劣行为,我将坚决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更多课件+专业课定制+论文代写,可关注公众号:语文小卖部,或加我微信lyy2022zd。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第一部分

文学文化常识【作者简介】(链接课下注释①)

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写作背景1】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1949年初4月20日4月21日4月22日2时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午夜打响。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写作背景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原刊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1949年4月22日下午当日夜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文体知识】——消息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1.定义: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2.特点: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较短;3.结构:标题、电头(消息头)、正文(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文体知识】——消息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具体的新闻事实。(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结尾消息正文最典型的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字词检测】(链接课后读读写写)(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kūlāxiǔ____________,军无斗志,纷纷kuìtuì________。(2)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bùkědāng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3)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qì________。【字词检测】(链接课后读读写写)(4)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zhàn________,不起丝毫作用。(5)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yàosài________,封锁长江。(6)我军前锋,yèyǐ________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第二部分

课文解析任务一:明确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任务二:品味语言特点,把握情感立场。任务三:模拟现场播报,体会写作目的。任务单任务一:把握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1.阅读两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找出这则消息

的各个组成部分,完成学习任务单。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夜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人民解放军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长江(在芜湖、安庆之间)南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导语主体结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为中、西、东路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冲破敌阵,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导语主体背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中)结语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2.课文中的两则消息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行了持续的报道。借助旁批、按下表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标题分析两则消息标题的特点及之间的联系电头(消息头)比较两则消息电头的异同正文导语分析两则消息导语的共同点主体分析两则消息的主体在内容上的联系标题分析两则消息标题的特点及之间的联系:

电头(消息头)比较两则消息电头的异同:

正文导语分析两则消息导语的共同点:

主体分析两则消息的主体在内容上的联系:

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由“三十万”到“百万”,反映了军队人数上的变化,显示了渡江的进展情况同:新闻媒体相同(新华社),播报地点相同(长江前线);异:播报的时间不同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交代清楚了第一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神速和英勇,以及敌军的不堪一击。第二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我“百万大军”的中、西、东路军渡江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两则消息的主体按我军渡江的进展追踪事实,时效性强,对我军胜利渡江这一新闻热点作了完整的报道。3.分组讨论:由这两则消息,可以印证消息具有怎样的特点?(1)用事实说话;(2)时效性强;(3)体式结构固定;(4)短小精悍、概括性强;任务二:品味语言特点,

体会情感立场。1.两则消息语言有何共同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准确(1)动词精准:①“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的“溃退”,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军队一片混乱的败退场面;②“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准确。(2)表示范围、程度的形容词、副词准确:①“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中“大约”准确地表明了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②“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精练能用单音节词不用双音节词,适当采用文言词:“至发电时止”“诸”“业已”等用词精练,读起来铿锵有力,凸显出军事消息用语斩截有力的特点。用词

描述人民解放军,均用褒义词,如“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描述国民党军队,均用含贬义的词语,如“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泄气”等。称呼

称呼人民解放军为“我西路军”“我军”;称呼国民党为“国民党反动派”,称呼国民党军官汤恩伯为“战犯”。2.两则消息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作者的情感立场?【小结】

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会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本文中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包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表现了作者的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任务三:模拟现场播报,体会写作目的。

重返现场,模拟播报:新闻报道中的最新消息,大多比较真实地记载着历史,请同学们通过下列活动,再现历史时刻。想象在硝烟弥漫中,你就是身在长江前线的记者。请拿着模拟的话筒,按原文作现场报道。想象你是饱受战争之苦的旧中国老百姓,正急切地盼着战事的进展,请听同学模拟的现场报道。【注意】语气、语调、流露的表情等要与播报的内容相适应。

谈一谈报道的记者和听到的百姓各是什么感受?

新闻的现场播报,要注意气氛的营造,以及语气、语调、流露的表情要与播报的内容相适应。

作为全军统帅的毛泽东写的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了前线战况,气势磅礴,读来令人激动振奋。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果你就是身在长江前线的“记者”,你为什么要把看到、感觉到和想到的报道给世人?

两则消息时隔久远,但至今重读仍能震撼人心。这是因为所报道的事实呢,还是作者对事实的出色报道?【明确】(1)及时报道战况,旨在宣扬胜利成果,鼓舞斗志。(2)两者兼有。

【小结】

阅读消息要把握消息写作的目的——作者为什么写这则消息,写给谁看,想达到什么效果。新闻的对象有特定的受众,它的目的很直接,即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以引起民众的利害感、好奇心。但是我们接触到的新闻并不是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