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7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汜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A.曲辕犁的使用B.精耕细作模式C.水利灌溉工具D.政府重农抑商2、哈萨克斯坦拜尕兹遗址(公元前2200年左右)中制作面包的原料是黍和小麦,黍是一种最早被中国北部先民驯化的农作物,小麦原产于西南亚的新月沃地。这一现象说明()A.先秦时期已开辟丝绸之路B.中亚地区此时成为商贸中心C.黍和小麦已成为主要作物D.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由来已久3、在古代,旅游多是限于少数人的奢侈活动。到了近代,旅游主体队伍日益驳杂和扩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在本国、本民族的疆土上游历观光,竟相憧憬并实践着跨海到异域畅游。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进行B.思想解放的推动C.国家政策的转变D.交通成本的降低4、恩格斯说:“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仍然保守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各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据此可知A.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响B.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C.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5、《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6、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交通的发展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7、针对伤寒横行的严峻局面,东汉南阳太守张仲景发出“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的感慨,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这反映出当时A.医生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B.医药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C.官吏掌握较高的医学常识D.儒士拥有较强社会责任感8、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民保于城;城保于德。”

《左传·襄公七年》

“城为保民为之也。”

《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所以自守也。”

《墨子·七患》

A.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B.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C.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D.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40分)11、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2160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暑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60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条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第二条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7年1月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78材料二198180年,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农业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食品污染开展治理。1982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11多项标准。1984年.月,中国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40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1)依据材料一中关于国家安全的定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

(2)根据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措施。——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13、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离不开生产力的提高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但这一来它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在找到工作后,工人们却发现工作时间很长,一天工作16小时稀松平常。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将这一改变看作一件幸事。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超长也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其实与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相仿,但是在习惯工厂的纪律和适应机器生产的单调乏味方面工人们遇到了真正的困难: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概括说明“农业革命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厂制给管理形式带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于1901年发布上谕,宣示改革。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开始建立起来。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于1901年发布上谕,宣示改革。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开始建立起来。——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在城市斗争中,“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毛泽东指出:“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提出由军事管制委员会及临时市政府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成为在军管初期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协议机关。并对改造旧城市、建设新城市方面提出了“实用、经济、美观”的城市建设原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的基本理念,并分析其历史作用。材料二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在城市斗争中,“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毛泽东指出:“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提出由军事管制委员会及临时市政府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成为在军管初期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协议机关。并对改造旧城市、建设新城市方面提出了“实用、经济、美观”的城市建设原则。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3题,共6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中医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居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素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分出能够有放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止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叻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背落素与中医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述。(要求:主題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6、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时间。

历史资料。

1831~1836年。

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

1840年。

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

1858~1864年。

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

1859年。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69年。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

1869年。

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

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至1914年上海租界的发展——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材料二

1880至1900年间上海租界内华人的人口发展——陈万雄《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材料三。1850

《北华捷报》(NorthChinaHerald)创刊。

1871

大北电报公司铺设香港至上海的海底电缆;电线接入租界。

1872

4月,英国人美查(FrederickMajor)创办《申报》。

1879

9月;美国传教士创办圣约翰书院,后改称圣约翰大学。

1881

上海自来水公司开始营业。

1882

英国人开办的上海电光公司发电。

1893

工部局收购电光公司;成立电气处。该年,英国人丹福士创办《新闻报》。

1902

上海首次引进两辆汽车。

1903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东方杂志》。

1908

3月;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通车。第一家电影院虹口电影院建成。

1909

沪宁铁路通车。

1911

上海出现第一座钢筋水泥建筑一上海总会。陆费逵在福州路创立中华书局。

——刘惠吾《上海近代史》以上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近代上海发展历史时,搜集到的史料。请你帮助他们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0分)18、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9、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详解】

中国古代农业中收获量远远超过播种量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中的精耕细作模式,提升了粮食产量,B正确;曲辕犁出现在秦朝,排除A;水利灌溉工具和政府的重农政策有助于农业产量的提升,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2、D【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了公元前2200年前,中亚地区在制作面包时,已经用上了原产于中国的黍和原产于西南亚的小麦,这说明了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由来已久,D项正确;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中亚和西亚之间的交流,不能说明中亚是商贸中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作物交流,无法说明当时的主要作物品种,排除C项。故选D项。3、D【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旅游业的发展及异域畅游的直接原因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项正确;殖民扩张的进行;思想解放的推动及国家政策的转变与近代旅游业的发展及异域畅游无直接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4、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阶级的分化源于财产的差异,而财产的差异又导致了共产制家庭公社的解体,C项正确;材料表明财产的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A项错误;“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材料侧重于阐明财产差异导致阶级分化,而非强调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D项错误。5、A【分析】【详解】

由材料“逋亡奸伪无所容足”可知,隋代都城设计为加强政府的严格控制,故A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交通出行方面的设计,故B错误。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是在宋代,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此设计促进了城市商业活动,故D错误。6、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可知,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快速发展”与早期城市化进程作用相反,排除AB两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7、D【分析】【详解】

受儒学影响,东汉儒土崇尚节义,忠君爱民,张仲景所言“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D项正确;医生的社会地位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题干未提及医药学的发展,排除B;张仲景只能代表个案,不能得出整个官吏群体对医学的掌握程度,排除C。8、A【分析】【详解】

从材料中的“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等信息可以看出,在古代“城”的产生过程中,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是为保护民众抵御外来进攻。故答案为A项。材料关于“城”的产生原因中没有涉及商业因素,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城市的经济和文化职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规划的特点,排除D项。

【点睛】

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关键信息“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得出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从而确定答案。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40分)1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得出政府设立医疗机构,普及医学知识;根据材料“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得出注重公共卫生;根据材料“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得出建立疫病防控体系;根据材料“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得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2)特点:根据材料“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暑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知,国家主导的疾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根据材料“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可知,预防为主,普惠群众;根据材料“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可知,确立了公共卫生的“中国模式”;根据材料“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可知,新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形成。

意义: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出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根据材料“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得出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髙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根据材料“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并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解析】(1)政府设立医疗机构;普及医学知识;注重公共卫生;建立疫病防控体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2)特点:国家主导的疾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预防为主;普惠群众;确立了公共卫生的“中国模式”新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形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12、略

【分析】【详解】

(1)努力:注意题干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结合所学从军事;政治、外交以及经济等角度分析,军事上,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外交上,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政策;经济上,土地改革、“米棉之战”、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以及“一五”计划等。

(2)意义:依据材料“组织对农业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食品污染开展治理”;“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等角度分析。

(3)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结合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及其应对措施解答。如选择挑战是公共卫生防疫安全,结合所学从对疾病科学理性的认识,遵守卫生防疫规定,营造健康学习生活环境,养成良好个人健康习惯,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角度解答措施;如选择挑战是粮食安全,结合所学从保护耕地,健全基础设施,慎用农药;建立粮食储备制度;粮食保护价收购,防止谷贱伤农;发展科技,助力农业;提倡光盘行动,减少粮食浪费等角度解答措施。如选择挑战是政治安全,即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利用新疆、香港等相关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结合所学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揭穿美国等国的面目和意图;提高治理水平,提高新疆、香港等地区反渗透能力;巩固和提高新疆、香港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等角度解答措施。【解析】(1)军事上;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外交上,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上,土地改革,“米棉之战”,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等。

(2)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3)示例1挑战:公共卫生防疫安全。措施:对疾病(病毒)科学理性的认识;遵守卫生防疫规定,营造健康学习生活环境,养成良好个人健康习惯,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示例2挑战:粮食安全。措施:保护耕地;健全基础设施,慎用农药;建立粮食储备制度;粮食保护价收购,防止谷贱伤农;发展科技,助力农业;提倡光盘行动,减少粮食浪费;等。

示例3挑战:政治安全,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利用新疆、香港等相关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措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揭穿美国等国的面目和意图;提高治理水平,提高新疆、香港等地区反渗透能力;巩固和提高新疆、香港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等。13、略

【分析】【详解】

(1)说明:根据材料“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业产生,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退居从属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私有制,产生了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应运而生。

(2)变化: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可知,生产集中;根据材料“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可知,实行倒班制;根据材料“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可知,规章制度严格,纪律意识强化;生产过程始终被监督严格影响: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在找到工作后,工人们却发现工作时间很长,一天工作16小时稀松平常。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将这一改变看作一件幸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积极方面,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等等;根据材料“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超长也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其实与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相仿,但是在习惯工厂的纪律和适应机器生产的单调乏味方面工人们遇到了真正的困难: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极方面。阶级矛盾尖锐(或社会贫富差距加剧)。【解析】(1)说明: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2)变化:生产集中;实行倒班制;规章制度严格;纪律意识强化;生产过程始终被监督严格。

影响:积极—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消极—阶级矛盾尖锐(或社会贫富差距加剧)14、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可以得出以下答案: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精英知识分子阶层的推动;根据材料“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于1901年发布上谕,宣示改革”可以得出清末新政改革的推行;根据材料“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可以得出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集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外国近代城市管理理念的传播。

(2)理念:根据材料“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可以得出恢复和发展城市的生产;根据材料“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可以得出依靠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进步力量;根据材料“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得出实行城乡兼顾与城乡互助;根据材料“提出由军事管制委员会及临时市政府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可以得出实行城市民主建政;根据材料“并对改造旧城市、建设新城市方面提出了“实用、经济、美观”的城市建设原则。”可以得出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作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两方面的作用,经济上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解析】(1)背景: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精英知识分子阶层的推动;清末新政改革的推行;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外国近代城市管理理念的传播。

(2)理念:恢复和发展城市的生产;依靠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进步力量;实行城乡兼顾与城乡互助;实行城市民主建政;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作用: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五、论述题(共3题,共6分)15、略

【分析】【详解】

从本题主要考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关指识。依据材料,可以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入手展开论证。同时,青嵩素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作用,屠呦呦团队也是从古代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成功发现青蒿素,对世界对抗疟疾作出巨大贡献。所以可以看出,继承发展中医药对现代医学也有重要意义。【解析】主题:对待中医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而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取糟粕”地继承与发展。青嵩素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作用,屠呦呦团队也是从古代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成功发现青蒿素,对世界对抗疟疾作出巨大贡献。所以,对待中医药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符合现代医学,当今社会需要以及道德伦理的内容与文化,我们就应该大力的给予支持和保护,进而使其能够在当今社会上推动中国医学的进步与发展,这也是中医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另外,立足现代医学的科学基础上,创新应用传统中医药,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医学价值,发扬中医药事业,也是极为迫切的、重要的任务之一。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论证;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回答时注意题目中二者的关系是相互的;因此在论述的时候要从两个角度论述出二者的关系,一是海洋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而是人类文明进步对海洋的影响。并用相关的事例加以说明。

【考点定位】世界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轮船、运河、海洋电缆。【解析】(1)①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2分)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2分)例2: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科学考察,绘制出地图,增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

②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2分)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2分)例2: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对人类区域的阻隔,缩短了交往时间,有利于信息传播。17、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信息总结论点,再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上海逐渐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上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上海近代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等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即可,如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口通商之一,被迫成为与西方接触的前沿阵地,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理念;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在上海获取租借地,列强在上海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为部分流亡者提供庇护;上海以外其他地区的人纷纷避难或移居上海,提供了大量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