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线索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线索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瓦解,新兴的封建制度开始形成,在社会大变革之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等交相辉映,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但为了适应争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纷纷采用法家思想进行变法图强。一、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纷争,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思想文化学术环境宽松,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和受重用2.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3.实质“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4.评价(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3)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图示明史百家争鸣二、儒家思想1.孔子(前551—前479年)思想主张影响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出发点是爱人,涵盖一切美德;实现“仁”的途径是道德自觉,推己及人,行“忠恕”之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形成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后世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以“礼”治国强调等级和秩序,主张“克己复礼”,“正名”调整“礼”和“仁”的方法中庸之道以“德”治民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思想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世界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文化成就编纂“六经”,其言行被辑录成《论语》2.孟子(前372—前289年)思想主张影响主张实行“仁政”(思想核心)实质是建立并维护小农经济;内容是给农民以土地,不违农时,宽刑减税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儒家学派重要的奠基人,后人称之为“亚圣”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人生观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名师点睛“性善论”强调扩充自己固有的善性以完善人格;“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自己,通过后天接受教育以完善人格。二者表面截然相反,其实本质是一致的。3.荀子(约前313—前238年)思想主张影响政见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礼法兼施)(1)荀子改造、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成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使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3)战国后期,儒学成为百家中的大宗民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礼法并用,使人向善唯物思想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观点“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三、道家思想1.老子(生平不详,约前571—前471年)核心思想:“道”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是永恒不变的;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运动,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反的两面并不断转化,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社会2.庄子(约前369—前286年)思想核心“道”是世界的最高原则“齐物”就是万物齐一,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逍遥”就是对事物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要做到逍遥,就要“无所恃”,不要受各种条件左右。主张用超越功利的方法去追求精神自由,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社会观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不公顺应自然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对自然状态的破坏,无利而有害。因此,人必须顺应自然哲学思想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四、墨家思想1.创始人:墨子(约前468—前376年)2.主张“兼爱”墨家的“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与儒家重视等级名分的思想不同“非攻”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尚贤”主张治国以贤,反对任人唯亲“节俭”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3.影响(1)墨家思想反映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在当时影响很大,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2)自汉代以来,由于受国家重农抑商和“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墨家思想逐渐没落。五、法家思想1.内容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改革观社会在发展,政治要改革,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政见“法”“术”“势”相结合,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法治观以法治国,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经济观重农抑商,保护小农经济2.人物战国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他汇集了早期法家的学说,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3.影响(1)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对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了重大作用。(2)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但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外儒内法”),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3)严刑峻法等主张,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图示构史诸子百家的历史地位1.儒家学派的历史观(1)“春秋笔法”:儒家思想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会经济基础。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经济运行。因此他们只能用他们那套陈腐的仁义道德观念去剪裁历史事实。所以一旦王朝兴盛,他们便齐声赞皇上英明,大臣贤良,是施行儒家的仁义礼教的结果;一旦王朝灭亡,他们便咒骂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因此,儒家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是经过裁剪的历史,是不完整的。(2)厚古薄今:孔子主张“厚古薄今”,他要求人们效法夏商周的奴隶制“法先王”,要人们“克己”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礼”。(3)道德理想主义: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以“内圣外王”为君主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虽然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无法实现。但是,它却为一代代儒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使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开明”的色彩。2.道家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强调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3.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考点一“国学初露”——先秦儒学的形成1.仁和仁政“仁”是一种道德概括,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仁政”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仁政”要求首先使百姓得到温饱,称之为“小康”。2.礼和礼治“礼”是指周礼,是为实现仁而具体化的制度或者行为方式,是修身的手段。“礼治”就是通过“正名”,使每个人都要按照“礼”的要求,规范言行,履行义务,从而规范社会秩序。3.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典例引领】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主张“性本恶”,需要外力教化。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民本思想得以丰富B.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C.君民平等成为儒家共识D.法家思想为儒家所接受答案A解析荀子强调通过礼法并用加强对民众的教化,同时注重爱民,是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故选A项;汉代董仲舒将君权神授的思想融入儒家学说中来,排除B项;荀子提倡礼法并用,强调社会秩序,而不是君民平等,排除C项;荀子思想体现了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不等同于法家思想被儒家思想全盘接受,排除D项。考点二“异彩纷呈”的先秦诸子思想1.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2.法家思想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盛行;诸侯国要想能够存立,就必须加强集权,改革图强。韩非子主张法律为君主服务、限制臣民的私利,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追捧。【典例引领】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A.坚持“礼法”并重 B.强调“轻罪重罚”C.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 D.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答案D解析材料中商鞅主张“至德复立”,重视“德”而非“礼”,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刑罚的程度“轻罪重罚”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而不仅仅是施行仁义、以德治国,故C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儒家思想主张德治具有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1.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2.(2020·福州模拟)孔子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求助外在的传统礼仪,主张“克己复礼”。这表明孔子的思想()A.重视宣传三代成就B.具有浓厚传统色彩C.注重借鉴外来成果D.形成完整系统体系3.(2020·临沂模拟)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A.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B.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C.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D.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4.(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拟)与墨子提出的“兼爱、事鬼、非乐、非命、节葬”等主张最有可能形成互相诘难、批驳局面的思想学派是()A.道家 B.儒家C.法家 D.阴阳家5.(2020·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联考)“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被司马迁归本黄老、被刘向看作名儒。被今人称作是展现儒法之争的著作《盐铁论》认为:文学与贤良代表儒家,大夫与御史代表法家。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中用“法家”一词指代法令或法律专家。据此可推知,法家()A.与儒家对立而失势B.思想内容较庞杂C.因提倡法治而闻名D.在先秦并未出现6.(2020北京昌平期末,1)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治国思想。下列选项属于道家提出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D.“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1.(2020·江苏卷)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2.(2019年北京卷,13,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3.(2019·海南高考,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4.(2018·课标全国Ⅰ,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5.(2016·课标全国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6.(2015·课标全国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考点冲关】1.答案B解析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能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故B项正确。2.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孔子思想“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并且主张“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周礼的要求)”,说明孔子思想有比较浓厚的传统色彩,故选B项。3.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及战国时期的儒家孟子、荀子和法家韩非子都强调统一的思想,故选D项;儒家主张仁政、仁义和王道,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排除A项;孟子、荀子、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此时还未完成统一,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及三个学者有思想的共同点,不等于各主要学派实现思想统一,排除C项。4.答案B解析由“非命”可知墨子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一个人富贵贫贱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努力或不努力的结果,而孔子强调天命论,故选B项;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排除A项;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排除C项;阴阳家重在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韩非子被司马迁归本黄老、被刘向看作名儒”“大夫与御史代表法家”和“用‘法家’一词指代法令或法律专家”可知人们发现法家的思想内容庞杂,故选B项;材料“大夫与御史代表法家”说明法家并未失势且“被刘向看作名儒”不能说明与儒家对立,排除A项;材料“被司马迁归本黄老、被刘向看作名儒”说明不仅仅是法治,排除C项;据材料“‘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并结合所学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可知法家先秦已经存在,排除D项。6.答案B解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属于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属于道家思想,故B项正确;“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属于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是法家的法治思想,故D项错误。【直通高考】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即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子主要强调广大人民百姓的利益,没有体现要恢复前代礼乐制度的主张,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墨家学派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不强调社会等级和谐,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等级和谐的信息,C项错误;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没有适应兼并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工程测量员长期聘用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工业地产场地租赁合同参考范本4篇
- 二零二五版餐饮服务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及餐饮合同汇编3篇
- 2025年度证券委托买卖合同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开发项目反担保履约合同4篇
- 2025年物业服务公司劳动合同解除通知范本及流程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储能系统设计安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物流公司兼职运输司机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端制造设备租赁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农业科技园区场地租赁及合作开发合同3篇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历史试卷(含答案)
- 《视频压缩基础》课件
- 2025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校园招聘6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A机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调研报告》2600字(论文)
- 社工人才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6、水平四+田径18课时大单元计划-《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
- 幼儿园人民币启蒙教育方案
- 军事理论(2024年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 GB/T 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