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21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1858年美国代表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谭以“向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后因履行《天津条约》“互派使节”条款,清政府考虑礼仪问题“用中国人为使,诚不免为难”,于1868年委任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出使欧美等国。这反映当时()A.中国外交步入世界的艰难与曲折B.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C.崇洋媚外的外交观念遭世人唾弃D.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2、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下方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成果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入。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3、“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纪,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A.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

C.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D.倡导美德即知识4、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5、1950年《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指出,英语旨在不具备俄语条件是才暂授。1956年至1957年,教育部先后制定了高、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草案)》,并首次提出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可多于开设俄语课程的学校。这说明当时中国A.强调发展科技的重要性B.与美国关系有所缓和C.与欧美贸易居主导地位D.放弃“一边倒”政策6、如图所示是1959年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推知;当时我国。

A.科教兴国战略成就突出B.农村教育水平显著提升C.人民学习知识意识增强D.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7、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在“中体”中偷运“西学”向皇帝阐述“必当变法”的道理,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弘扬民族文化②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

③减少变法的阻力④有利于实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C.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D.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9、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10、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1、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3、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4、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5、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6、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9分)17、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

材料一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歧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摘自《孟子》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产生,提倡发展农工商业,通过振兴实业,解决民族危机,实现以富求强。这一思潮推动中国实业发展浪潮。甲午战后至20世纪初,清政府鼓励官民从事工商业活动。1898年设立矿务铁路总局。1903年设商部,出台了《商律》《破产律》;等经济法规和规章制度。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1908年大清银行成立。此外,传播科学技术和实业知识的民间经济实业团体;实业报刊杂志开始出现,1897-1911年,创办的各类实业报刊约有31种。

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先后成立实业部;农商部。1912-1923年间制定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70余项经济法规,内容更合理、详实,更具可行性,涉及农宁工、商、矿、一渔、、林业等多方面。1913年,成立中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颁布《劝业银行条例》《农工银行则例》《实业银行条例》等文件,形成中国银行体系和银行制度。此外,自20世纪初抵制美货以来逐步兴起的国货运动在辛亥革命后蔚然成风,中华国货维持会成立。

——摘编自李星《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研究》(2)依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后至29世纪初中国实业发展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期实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概括民国初年实业发展条件的新特点。

材料三中世纪的欧州;教权不断扩大。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4;16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15、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莫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擅变》(3)阅读材料三;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8、“时代与思想的变迁”(1)有学者认为;儒家心目中尽善尽美的政治就是所谓的“圣王之治”,亦即由圣人充任君主对民众进行统治,但也要对君主加以节制。依据下列历史上儒家的有关言论,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章句上》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天子是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政治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康有为认为:“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盖自据乱进为升平,升平进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严复则认为,“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在他看来,西洋的国家是国民的公产,政府是人民的公仆。而生活在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国民则是君主的奴仆。“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孙中山则认为“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2)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各自思想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现的共同原因。19、2019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先后五次出访欧洲,拓展关系网络,收获更多认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中国这个词儿,对启蒙运动的精英来说,是一种力量,是“旧秩序的卫道士和蔑视者之间的赌注”。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材料二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冷战,却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成为恐怖和邪恶的象征。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那样球打得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不像中有相似,相似中有不像,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1)材料一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的角度分析其看法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化的原因。两则材料中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变化对我们当前有何启示?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4分)20、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1、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清政府之所以不派遣中国人担任驻美使节,原因是礼仪问题,故委任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的华夷观念阻碍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A正确;材料中的美国人是中国任命的,没有体现出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排除B;材料体现清政府因不熟悉近代外交规则才任用美国人,没有体现崇洋媚外,排除C;甲午战争后朝贡体系彻底瓦解,排除D。2、C【分析】【详解】

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逐步形成。依据所学《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并非抗战时期,故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井冈山斗争期间毛泽东的思考,是国共对峙时期的代表作,故B选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抗战期间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和解读,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符合题意故C选项正确;《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3、C【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启蒙运动,故A错误;“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是宗教改革时期,故B错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故C正确;“倡导美德即知识”属于古希腊时期,故D错误。

【点睛】本章学习首先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

一条主线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

三个重点:一是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三是通过对启蒙思想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4、C【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中体西用”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故AB两项错误;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维新派、洋务派、革命派的政治主张的识记。5、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向苏联学习,俄语教学虽占有主要地位,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主要是英语表达的,我国仍重视英语教学,因此在1950年特意指出“英语旨在不具备俄语条件是才暂授”,到了1956年至1957年“提出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可多于开设俄语课程的学校”,意即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以此强调发展科技的重要性,A项正确;当时中美是敌对关系,没有缓和,排除B项;当时以美国为首欧美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孤立政策,与欧美贸易发展受限,排除C项;1958年之后,中苏关系出现裂痕,1960年代后,中苏关系破裂,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6、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1959年”、“课本随身带,抓空学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1966年处于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材料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学习意识显著增强,C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农村教育水平提高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推行义务教育是新时期的教育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B【分析】【详解】

康有为利用孔子思想进行变法主要是减少变法阻力,挽救民族危机,这一思想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③④正确;弘扬民族文化不符合材料康有为思想目的,排除①,选择B正确。8、D【分析】【详解】

A项错在“左右”,说法绝对,故错误;B项错在“决定”,说法也太绝对,故错误;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并不是完全虚构的,有的是真实的,故C项错误;因为曹操与“正统”有背离之处,所以尽管曹操是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但仍然在京剧脸谱中被视为“白脸”奸臣,这明显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9、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1、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4、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5、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9分)17、略

【分析】第(1)问;“相同点”,由材料一信息“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得出:都具有初步的国家观念;“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得出:都阐述了治理国家的方法途径,即统治者应受道德约束;不同的人在国家中居于不同位置,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社会动荡,秩序等。

第(2)问;“社会条件”,由材料信息“‘实业救国’思潮产生,提倡发展农工商业甲午战后至20世纪初,清政府鼓励官民从事工商业活动。1898年设立矿务铁路总局。1903年设商部,出台了《商律》《破产律》等经济法规和规章制度。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1908年大清银行成立。此外,传播科学技术和实业知识的民间经济实业团体;实业报刊杂志开始出现,1897-1911年,创办的各类实业报刊约有31种”得出:实业救国思潮推动;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政府机构变革;近代经济法规颁布;近代化银行出现;民间经济实业团体、经济实业报刊创办。“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推动资产阶级政治变革;促进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进步等角度分析。“特点”,由材料信息“1912-1923年间制定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70余项经济法规,内容更合理、详实,更具可行性1913年,形成中国银行体系和银行制度。此外,自20世纪初抵制美货以来逐步兴起的国货运动在辛亥革命后蔚然成风,中华国货维持会成立”概括得出:政府经济立法更详实可行、银行体系和银行制度创立、出现维护民族经济权益提倡国货运动的团体等。

第(3)问,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充分提取信息,围绕“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首先提取信息,如中世纪的教权至上的教会神权国家观,15、16世纪国家主权观念产生,17、18世纪现代国家观念形成;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解读。【解析】(1)

同:都具有初步的国家观念;都阐述了治理国家的方法途径:即统治者应受道德约束;不同的人在国家中居于不同位置;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共同原因: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结合时代背景,答出具体史实。

(2)

社会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政府机构变革;近代经济法规颁布;近代化银行出现;民间经济实业团体;经济实业报刊创办。

影响: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推动资产阶级政治变革;促进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进步。

特点:政府经济立法更详实可行;银行体系和银行制度创立;出现维护民族经济权益提倡国货运动的团体。

(3)

中世纪;欧洲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天主教会垄断精神统治,教权至上的教会神权国家观是这一时期国家观念的显著特征。使西欧各国长期处于天主教的控制之下。

15;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使这一时国家主权观念产生。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这一观念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促进以公民个人权利为核心的现代国家观念形成。这一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美国家争取自由、民主的斗争。

总之,西方国家观念从以教会神权为中心,向注重公民个人权利的观念转变。其转变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精神不断觉醒,资产阶级与教会及专制王权不断斗争的结果。西方国家观念的演变,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本革。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儒家关于君主专制的观点和近代人们思想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材料观点进行论述;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一正君而国定矣”“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联系所学,从孟子希望君主能成为臣民的道德表率,施行仁义之道;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神化皇权的同时约束君权;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等方面来回答。

(2)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各自思想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西洋的国家是国民的公产,政府是人民的公仆。而生活在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国民则是君主的奴仆”“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出现这些主张的共同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人士的探索、西方理论的传入等方面来回答。【解析】(1)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秩序混乱,民生痛苦。孟子希望君主能成为臣民的道德表率,施行仁义之道;

西汉前期;君主专制加强。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神化皇权,适应汉代大一统的需要,也有约束君权的意图;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弊端暴露。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提出应由学校掌握舆论,以约束君主。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儒家并不否定君主制度,但希望用道德;天意和学校等因素来制约君主权力,防止暴政,施行儒家的仁政。

(2)康有为:将进化论思想与儒家经义结合;探究社会演变的规律;

严复:通过比较中外政体;分析中国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

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实现国民的平等自由;

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在多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先进人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对西方认识逐渐深入;西方理论的传入;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黑暗。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变化:结合材料一相关信息进行回答;如“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肮脏之国”,可以总结出其变化。原因: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西方不同时期主观需求和客观形势变化两个角度分析。

(2)变化:根据“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冷战,却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成为恐怖和邪恶的象征”“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概括出从灰暗到淡化,再从恐怖、邪恶到复杂多元。原因:分析要结合材料,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对立的影响分析。复杂形象可以分两大方面,一是“好奇、羡慕”,一是“猜疑与不安”,联系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