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2、高茎豌豆自交得到120株高茎豌豆和40株矮茎豌豆,则纯合的高茎豌豆有()A.60株B.30株C.40株D.90株3、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雄性个体,分别能产生多少种精子?A.2、16B.2、8C.4、16D.4、8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是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C.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5、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如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的种群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100,1000和10000,没有迁入与迁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个体的死亡对种群①的A基因频率的影响很大B.②在7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C.三个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第150代后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某哺乳动物的毛色受三个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相对值复等位基因A1(黄色)、A2(黑色)、A3(白色)控制,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某一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基因型为A1A3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1A2的个体交配得到F1,F1表现型及比例相对值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哺乳动物中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B.该哺乳动物的群体中,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致死C.F1中个体自由交配所得子代中黄色:黑色:白色=5:3:1D.F1中黄色个体与黑色个体交配,后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1/87、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只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B.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等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D.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8、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体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和卵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和精子D.初级卵母细胞和卵原细胞9、某植物花的紫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纯合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白花品系①——⑥,每种隐性突变只涉及1对基因。不考虑其他变异类型,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杂交组合F1花色F2花色①×②白色白色①×③紫色紫色:白色=1:1①×④紫色紫色:白色1:1②×⑤紫色紫色:白色=9:7②×⑥紫色紫色:白色9:7A.②和③杂交,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1:1B.③和④杂交,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1:1C.④和⑤杂交,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9:7D.⑤和⑥杂交,F2花色中表型比例有3种可能10、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需要200多种生物大分子参加,包括核糖体、mRNA、tRNA及多种蛋白质因子。嘌呤毒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它能有效地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具体原理是:嘌呤毒素具有与tRNA分子末端类似的结构,可以代替携带有氨基酸的tRNA与核糖体结合,从而阻断了后续反应的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RNA的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关系解读mRNA上的密码子B.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C.mRNA上同时结合许多核糖体可缩短合成一条肽链的时间D.嘌呤毒素通过干扰基因转录从而使蛋白质合成的结构改变11、科研人员在一片生长旺盛的植物种群中发现了与野生植物有明显差异的变异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些变异植株发生的变异均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B.变异是不定向的,进化是定向的,进化速度决定了变异速度C.变异不一定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也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变异植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12、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下列实验设计中采用了“减法原理”的是()A.“验证Mg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实验中,完全培养液作为对照,实验组是缺Mg培养液B.“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中,对照组在光下进行实验,实验组做遮光处理C.格里菲思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向小鼠注射,观察小鼠是否存活D.在艾弗里向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几个实验组分别添加蛋白酶、酯酶或DNA酶等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____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14、适应的含义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_________,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15、实验材料:摩尔根研究生物遗传与染色体关系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其适合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16、_____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17、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具有一定的_________,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_________随_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______中,随_____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18、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______A.正确B.错误19、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B.错误20、若一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一定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3分)21、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翅形有长翅、小翅和残翅3种类型。假设翅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当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有A无B时表现为小翅,无A基因时表现为残翅。现有甲;乙两个纯种品系果蝇,甲为长翅,乙为残翅,两品系果蝇中均有雌、雄果蝇。下图是杂交实验及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杂交实验,可得出A/a和B/b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对于上述2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合理假设有2种。假设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Y染色体上。当假设①成立时,则F2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假设②成立时,则F2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种。

(3)已知乙品系雌蝇有2种基因型;请利用甲;乙两个品系果蝇继续实验,进一步确定假设①和假设②哪个成立,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请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只统计翅形,不统计性别)。

杂交方案:将甲品系(长翅)雄蝇与乙品系(残翅)雌蝇交配,得F1;将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单独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F1、F2的翅形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若有的杂交组合F1中长翅:小翅=1:1,F2翅形及比例____________则假设②成立。若有的杂交组合F1全长翅,F2翅形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①成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以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DNA复制和逆转录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前者需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后者需逆转录酶,产物都是DN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需RNA聚合酶,产物为RNA。

【详解】

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A正确;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B正确;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是核糖核苷酸,而逆转录所需的反应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D正确。故选C。

【点睛】

要注意中心法则的细节: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3)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即RNA复制,从RNA流向DNA,即RNA逆转录。2、C【分析】【分析】

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用D;d表示);高茎豌豆自交得到120株高茎豌豆和40株矮茎豌豆,即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说明亲本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详解】

高茎豌豆自交得到120株高茎豌豆和40株矮茎豌豆;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是杂合体Dd。亲本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所以后代中纯合的高茎豌豆(DD)有120×1/3=40株。C正确。

故选C。3、A【分析】【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

【详解】

不考虑交叉互换,1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2种4个精细胞,一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最多能形成2n种配子;因此一个雄性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能产生16种精子。

故选A。4、C【分析】【分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

经过减数分裂;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经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故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C正确,ABD错误。

故选C。5、B【分析】【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由题图曲线可知①种群A基因频率变化速度最快,进化速度快,其次是种群②;种群③。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种群①的初始个体数最少,并且没有迁入和迁出,因此个体死亡对种群①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大,A正确;

B;由题图知;②在75代时A的基因频率是75%,a的基因频率是25%,aa的基因型频率是25%×25%=6.25%,B错误;

C;150代后3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差异较大;因此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故选B。

【点睛】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B:D【分析】【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老鼠毛色的性状受复等位基因控制,并且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因此黄色属的基因型有A1A2、A1A3,A1A1纯合致死;白色鼠的基因型有A2A2、A2A3;黑色鼠的基因型只有A3A3。

【详解】

A;一个基因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体现的是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错误;

B、基因型为A1A2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1A3的个体交配,理论上F1的基因型为A1A1、A1A3、A1A2、A2A3,而图中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黑色=2:1,推知A1基因纯合致死;B正确;

C、F1中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致死(1/9A1A1):黄色(2/9A1A2、2/9A1A3):黑色(1/9A2A2、2/9A2A3):白色(1/9A3A3)=1:4:3:1,故F2的实际表现型及比例为黃色:黑色:白色=4:3:1;C错误;

D、F1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2A1A3、1/2A1A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1/2×1/4=1/8,D正确。

故选BD。7、A:C【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子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C错误;

D;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变得十分活跃;D正确。

故选AC。8、A:D【分析】【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

【详解】

体细胞中虽然未发生联会等现象;但是存在同源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现象,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精子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等同于体细胞,因此具有同源染色体。

故选AD。

【点睛】

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明确同源染色体的来源;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明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次级性母细胞和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再作出判断。9、A:C:D【分析】【分析】

据题意分析: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纯合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白花品系①——⑥;每种隐性突变只涉及1对基因。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

【详解】

A、①×②杂交,F1花色是白色,F2花色是白色,推知①和②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①×③杂交,F1花色是紫色,F2中紫色:白色=1:1,可能是隐性突变①涉及的基因和隐性突变,③是不同基因突变而来,并且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连锁定律,故②和③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与①和③杂交结果一样,即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1:1;A正确;

B、同理,根据①×④的杂交结果,推知可能隐性突变①涉及的基因和隐性突变④是不同基因突变而来,并且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连锁定律。隐性突变体③和④两者的基因可能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结果是F1花色为白色,F2花色为白色;隐性突变体③和④两者的基因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突变而来,两者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此时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1:1;两者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9:7;共三种可能性,B错误;

C、隐性突变体①和④两者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⑤杂交,F2中紫色:白色=9:7,说明②和⑤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①和②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推知④和⑤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9:7;C正确;

D、②×⑤杂交结果说明②和⑤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理②和⑥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⑤和⑥的基因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则⑤和⑥杂交,F2花色是白花;第二种不同基因突变且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连锁定律,此时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1:1;第三种两者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花色全为紫色,F2花色中紫色:白色=9:7;D正确。

故选ACD。10、A:B【分析】【分析】

由题意可知:嘌呤毒素可以代替携带有氨基酸的tRNA与核糖体结合;通过阻断翻译的进行而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

A;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A正确;

B;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B正确;

C;mRNA上同时结合许多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C错误;

D;嘌呤毒素具有与tRNA分子末端类似的结构;可以代替携带有氨基酸的tRNA与核糖体结合,从而阻断了后续反应的进行,嘌呤毒素干扰的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翻译的过程,D错误。

故选AB。11、C【分析】【分析】

1.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大类;其中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均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均无法观察到,A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自发或诱发产生的,变异速度不受进化速度决定,B错误;

C;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故变异不一定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不是分子水平的变异,D错误。12、A:B:D【分析】【分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加法原理”是人为添加某种影响因素,“减法原理”是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均为“实验组”。判断为“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是和常态情况的对照组进行对照实验。

【详解】

A;“验证Mg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实验中;实验组去除培养液中的Mg,采用了“减法原理”,A正确;

B;“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中;实验组做遮光处理,去除了正常的光照条件,采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

C;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向小鼠注射采用了“加法原理”,C错误;

D;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组中;添加某种酶的目的是通过酶解去除其中相应的成分,采用了“减法原理”,D正确。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然选择基因频率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功能生存和繁殖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果蝇易饲养,繁殖快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等位基因独立性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配子配子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18、A【分析】【详解】

人类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正确。19、A【分析】略20、B【分析】略五、实验题(共1题,共3分)21、略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意分析,F2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可知A/a和B/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1)分析该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或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可得出A/a和B/b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论;

(2)因为F2代中,小翅果蝇全为雄性,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不可能全位于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