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学习目标]1.结合地震构造示意图,能说出地震的构造,解释地震的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培养综合思维能力。2.结合材料,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其时空分布特点,增强区域认知能力。3.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震1.地震、地震构造及相关要素。(1)地震:地壳中的岩层在

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2)地震构造。①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地应力地震波震源②震中:

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位置。③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④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

。⑤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

。(3)相关要素。①等震线:把地面

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②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

震级,称里氏震级。③烈度: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

烈度。震源垂直距离直线距离破坏程度一个多个④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地震烈度的大小与

等有直接关系。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2.地震的危害及分布规律。(1)危害。①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

和财产损失。②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

、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③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

。人员伤亡海啸震源深度震级心理健康(2)分布规律。①地震多发地区:板块与板块交界处。②世界地震带:环太平洋和

地带。③我国地震频发地区:台湾、西藏、新疆、青海、

、四川等。地中海—喜马拉雅云南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中国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造成24万多人遇难,16.4万人重伤。根据材料,说明唐山地震伤亡人数多的原因。答案:震中位于市区,人口密度大;地震发生在凌晨,人们正处于睡眠中,逃生的机会小;震源浅;房屋抗震系数小;救助手段落后。

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的基本特征。1.滑坡。(1)概念:

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

\的现象。(2)形成条件:岩体比较破碎;

较大;工程建设频繁。(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山地斜坡上整体下滑地势起伏2.泥石流。(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

的特殊洪流。(2)形成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

;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3)危害: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3.共性特点。(1)发生条件:地势起伏大;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2)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等。(3)多发地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泥沙、石块松散物质滑坡和泥石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22年6月4日10时30分许,贵阳北至广州南的D2809次旅客列车行驶在贵广线榕江站进站前的月寨隧道口时,撞上突发溜坍侵入线路的泥石流,导致7号、8号车发生脱线,造成1名司机不幸殉职、8人受伤。2022年6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新丰镇大村、高塘村、大罗垌村和隆盛镇秧道村发生泥石流灾害,致7人遇难,1人失联。材料二

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图。(1)请说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答案: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在山高沟深、地形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到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2)据图分析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地区分布特征。答案:我国泥石流多发区主要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山地、川滇山地及黄土高原。(3)试说明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地区,并说出这些地区泥石流和滑坡多发的原因。答案: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周边和云贵高原。原因是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石灰岩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的地区,同时人类活动范围广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地震灾害【例1】2023年12月27日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32.30°N,105.01°E)发生里氏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1)~(3)题。(1)本次地震震源位于下列哪一圈层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2)广元市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最有可能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是 ()A.洪涝灾害

B.滑坡、泥石流C.地面沉降

D.禽流感(3)下列要素对地震产生危害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A.震源深度

B.震中距

C.震级

D.年降水量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信息提取推断结论信息1震源深度10千米位于地壳信息2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发生地震易于诱发滑坡、泥石流信息3雅安年均降雨量在1800毫米左右信息4地震发生时间、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对灾情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对地震产生的危害影响较小答案:(1)A(2)B(3)D分析地震烈度大小的技巧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抗震能力等,它们对烈度的影响如下图: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台湾省花莲县海域(23.81°N,121.74°E)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据此完成1~2题。1.此次地震

()①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上②发生在亚欧板块上③是地壳张裂造成的④是地壳挤压造成的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2.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活动频繁B.西部人口稠密、聚落众多C.西部人们的抗震避险意识较差D.西部经济发达解析:第1题,此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上,正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是板块俯冲挤压造成的。第2题,台湾岛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聚落众多、经济活动频繁,这是导致西部灾情比东部严重的原因。答案:1.A2.C

滑坡和泥石流【例2】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信息提取推断结论信息1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多信息2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冰川数量多,夏季融水多信息3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信息4中游河谷狭窄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信息5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分布广,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大量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泥石流形成条件的思路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陡峻的便于集水、集沙的地形地貌;二是丰富的松散物质;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流域形态便于泥石流汇集形成区(上游)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物生长不良,有利于流水和碎屑物集中流通区(中游)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速下泄堆积区(下游)多为平坦开阔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质有堆积场所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固体物质来源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提供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碎屑物质来源岩层结构疏松,易于风化破坏,提供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工程活动产物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等,往往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动力。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续表

纳古呢泥石流沟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主沟长度1.56千米,流域高差330米,堆积区为沟口至耳阳河主河段,泥石流堆积体对主河道有明显的挤压作用(见下图)。纳古呢沟受断裂活动影响,岩体破碎严重,发育多组节理裂隙,沟谷两侧有对滑式滑坡体的存在。在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共同作用下,该地形成了“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体系,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流域泥石流的特点,并说明理由。(2)推断该流域“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体系的演化机制。解析:第(1)题,该流域泥石流的特点主要从灾害发生频次、规模大小进行分析。从材料“纳古呢沟受断裂活动影响,岩体破碎严重,发育多组节理裂隙”可知,该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堆积体个数多,且规模大小不一,反映出泥石流发生次数多,频率高;从材料“泥石流堆积体对主河道有明显的挤压作用”可知,耳阳河河道受泥石流堆积体影响,发生偏移,反映出泥石流规模变化大,曾有大型泥石流发生。第(2)题,该流域“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体系的演化机制依据灾害体系的先后进行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并挟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侵蚀沟道,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