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目的了解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技能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及时发现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落实国家艾滋病相关政策我建立县、乡镇、村艾滋病预防和管理网络,及时识别感染者;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什么是艾滋病第二部分:艾滋病流行趋势第三部分:防治政策《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一部分:什么是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一种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传染源感染HIV的人,包括AIDS病人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传播途径(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带有HIV病毒)性接触传播(最常见)、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很高的传播概率,我国目前的HIV感染者中,1/3是因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的)、母婴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两个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HIV1、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

2、共同电话、电脑等办公用品,握手、礼节性拥抱等不会传染艾滋病。

3、同住、同用一浴池、坐便器不会传染艾滋病。

4、咳嗽、打喷嚏、谈话不会传播艾滋病。

5、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高危人群1、多性伴人群:如嫖娼卖淫、同性恋,2、经常使用或接触血液者:如血友病人、受血者,3、注射吸毒者,4、性病病人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配偶、子女,6、艾滋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及病人高危人群:性乱者和性病患者,静脉吸毒者;原因未明的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消瘦;原因不明的腹泻;原因不明的皮疹;无明显原因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病变;无明显原因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艾滋病的临床表现1、急性感染期

这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在接触艾滋病病毒后1~2周左右。在急性感染期内,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结果造成大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全身性以及皮肤、神经系统和肠道的症状。2、无症状期

急性HIV感染后,绝大多数有一个较长的,但每个个体又极为不同长短的无症状期,多数病人从感染HIV-1到出现临床症状或进一步发展为AIDS的无症状期大约是8~10年左右,有5%左右的HIV-1感染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且能够维持正常的免疫状态达12年以上,称之为感染HIV-1的长期感染不进展者。3、艾滋病期

在长时间的无症状期或表现为ARC以后,病人可以出现不明原因的渐进性消瘦、乏力,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大多数表现为卡氏肺囊肿性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这是大多数AIDS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经治疗者在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大约有35%的AIDS或HIV-1感染者会出现卡波西肉瘤,它是一种紫色的斑块,可出现于全身皮肤,但常见于四肢,亦可出现于口腔粘膜内,皮损附近的淋巴结亦可累及,局部皮肤损伤可发展为不易愈合的溃疡或感染霉菌,偶尔这种斑块亦可出现于内脏并扩散开来,但卡波西肉瘤并不构成HIV-1感染的死因,这类病人最后的直接死因仍是感染。还有少数的HIV-1感染者表现为淋巴肉瘤、黑色素瘤等其他恶性肿瘤。艾滋病可能出现5种临床症状①体质性疾病,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成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S)。

②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③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隐球菌、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枝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等。

④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⑤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艾滋病的预防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4.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途径,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士认识到其重要的危害,包括在普通人群及高危人群全面开展艾滋病的发病情况及危害性宣传5.加强易感人群监测:a、对有性乱史人员及卖淫嫖娼者,应实行HIV抗体检测,以防漏诊;对有静脉吸毒的人员,也应行HIV抗体检测,以提高检出率。b、对境内外国留学生、各国驻华人员及其与境外人员有性行为的人员,均应作HIV抗体检测,并做为婚检的检测对象。c、对去过HIV高发地区的境内人员,入境时也应行HIV抗体检测,防止艾滋病侵入。d、对用过可疑血液制品人员,要定期检测、早查早防早治。e、对密切接触者,应定期检查HIV抗体。6.防止HIV扩散a、对血清HIV抗体阳性者,3~6月作一次临床及免疫学检查,以估计病情及预后。b、对被HIV污染的物品,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消毒措施。对不耐热器械设备用气体灭菌法;并用2%戊醛浸泡30分钟;对耐热器械设备可用高压蒸气灭菌,对可用消毒剂浸泡的物品,可选用有效消毒剂,如1克/升的次氯酸钠及10克/升的有机氯溶液,50克/升的甲醛溶液,700克/升的乙醇浓度等,各种市售的抗HIV的商品,如爱乐液,虎力宝等,经过严格实验检测者,均可使用。c、本人已知有HIV感染或高度怀疑者,应具有基本的伦理道德精神及社会责任感,主动与卫生行政部门联系,争取早防早治。第二部分:艾滋病流行趋势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我市、县艾滋病流行现况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08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320万;2007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其中40%为15~24岁的年轻人;2007年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00万;目前非洲大约有艾滋病感染者2250万,占全球的68%,2007年新增170万;亚洲现有490万,2007年新增44万,因与艾滋病相关死亡30万。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成功防治艾滋病需要3个关键因素,即资金、药品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艾滋病对非洲部分国家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1970–2010)期望寿命(年)Source:UnitedNationsPopulationDivision(2004).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4Revision,database.博茨瓦纳南非斯威士兰赞比亚津巴布韦1970–19751975–19801980–19851985–19901990–19951995–20002000–20052005–201070656055504540353025204.1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我国在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350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22205例。

卫生部、联艾规划署和WHO《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55万~85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0.04%-0.07%)。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8万~9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4万~6万)人,因艾滋病死亡2万(1.5万~2.5万)人。在5万新发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0%;母婴传播占1.1%。流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入期1985-1988年共有7个省报告HIV和AIDS除4例血友病病人为国内感染者外其它均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第二阶段扩散期1989-1993年

HIV/AIDS扩散到21个省大多数HIV/AIDS发现在沿海省和大城市

HIV感染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云南)在回国人员、性病病人、暗娼及同性恋者中发现少数HIV/AIDS第三阶段增长期1994-现在

1998年,31个省报告发现HIV/AIDS1995年,28个省报告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AIDS

大部分省均报告发现经性途径传播的HIV/AIDS1995年,发现母婴传播病例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1)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哨点监测显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从1996年的1.95%上升到2006年7.5%。暗娼中HIV感染率1996年为0.02%,2005年有9个哨点暗娼的感染率超过1.0%。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该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1-4%。孕产妇中HIV感染率从1997年的0上升到2005年的0.3%。部分高发地区的孕产妇和婚检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超过1%。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2)艾滋病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截至2006年底,报告超过3万例的省有云南和河南,云南报告超过4万例。广东、广西、四川和新疆超过万例。而西藏、青海、宁夏、内蒙和天津仍低于200例。不同地区的吸毒、暗娼人群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新疆、云南、四川等省部分地区中,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率超过50%,江苏、浙江、内蒙、辽宁等省低于5%;云南、重庆、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暗娼人群感染率超过1%。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3)三种途径并存,吸毒和经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

2006年报告的且已开展个案流调的感染者中,吸毒和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分别占42.0%和32.7%,经既往采供血途径传播占5.0%(均是九十年代感染,06年检出并报告),母婴传播占1.4%。

2005年疫情评估结果显示:现有HIV感染者和病人中,经吸毒传播占44.3%,经性传播占43.6%,采供血占10.7%,母婴传播占1.4%。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4)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依然很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艾滋病侵害。国家疫情监测数据表明,有45.5%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11%的吸毒者有危险性行为。艾滋病在吸毒人群和暗娼、嫖客人群之间的传播加剧。感染者的流动成为艾滋病疫情加快传播的重要因素。此外,大量人口流动、性乱行为增加也都成为促进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艾滋病的破坏性影响艾滋病流行的危害一般被分为4个层面: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1、由于青壮年感染者发病与死亡,导致国民经济的损失巨大,国家安全与稳定受到威胁。

2、降低了人均期望寿命。

3、对儿童造成一系列影响,包括发病、死亡和易感性增加。

4、由于日益增长的医疗花费,造成对卫生服务资源的过量需求。

5、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寡老人数量增加,对社会的冲击力加大。我市尚处于一个低水平流行期,疫情还不很严重,但一些艾滋病问题已经开始暴露出来。比如,2003年,安化县某镇某村某村民户,一家三口,夫妻均被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因此信息泄漏致村民恐慌,感染者一家被迫出走他乡;2005年,沅江市某镇有一对感染夫妇长期在当地卫生院打针输液吃药不出钱,后来均死于艾滋病;2006年,桃江县多此发生艾滋病感染者拿着抽满自己血液的注射器到政府部门要挟索钱;近年来,市政府、市民政局也发生了几次艾滋病感染者上门要求救助的事件。据统计,目前我市已有艾滋病致孤儿童7名,其中有一个还是感染者。我县艾滋病流行现状

我县自2000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至2008年8月止已发现HIV感染者50多人,已死亡15人,大部份HIV感染者是在外打工期间经性接触感染的,少部份是经吸毒、母婴传播的。2008年我县发现了一家三口感染艾滋病的现象。目前我县已有艾滋病致孤儿童7名,其中有一个还是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外去务工人员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第三部分:防治政策国家领导人的参与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艾滋病防治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于2004年11月30日在北京佑安医院同艾滋病患者亲切握手交谈。2005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河南上蔡县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看望和慰问艾滋病患者及家属,并和受艾滋病影响的孤儿和孤老共度春节。图为温家宝总理亲切看望和慰问艾滋病患者。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温家宝总理邀请艾滋病致孤儿童和患儿到中南海做客

温家宝总理带领孩子们参观中南海2003年12月18~20日,吴仪副总理亲赴河南,深入艾滋病流行严重乡村和艾滋病病人家庭,视察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为什么要颁布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1、艾滋病流行的危害一般被分为4个层面: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目前,这4个层面,中国都涉及到了。2、艾滋病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国施压的一个砝码。一些国际人权组织频频把中国列为“观察对象”,从人权的角度,对中国防治艾滋病工作大加指责,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环境。3、艾滋病大多流行于贫困、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和人群中,贫困加剧了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的流行又加重了贫困范围和程度,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这里蕴藏着冲突的危险。4、艾滋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重大传染病。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禁毒等社会环境综合整治、部分群体不良行为的改变等多方面因素,内容相当复杂,仅靠已经制定的《传染病防治法》不能完全涵盖和解决艾滋病防治的相关领域和问题。因此,《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防止艾滋病传播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5、在过去的防治工作中,政府部门职责不明不落实,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推广实施过程中因与现行的某些法规政策不相容而阻力重重。《条例》的重点内容《条例》共七章64条。一是强调政府在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二是突出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三是突出反歧视,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权益,同时也明确了其法律责任。四是强调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五是建立和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技术支持体系。六是确定了推广使用安全套、药物维持治疗等预防干预措施的法律地位。七是加强对医疗行为以及血液制品的管理。八是将“四免一关怀”政策制度化、法律化。九是违反《条例》者将承担法律责任。第一章总则明确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明确了政府的工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监督。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条例》规定和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HIV/AIDS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不歧视,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第二章宣传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车站、码头、机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广告牌或张贴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医务人员在开展相关诊疗、咨询过程中,应当对就诊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组织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人口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应当利用其网络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劳工相关部门应当对进城务工人员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妇女联合会将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纳入妇女儿童工作内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宣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开通艾滋病防治咨询服务电话,向公众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服务和指导。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国家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指定医疗卫生机构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确定了推广使用安全套、吸毒成瘾者的药物维持治疗等预防干预措施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医疗机构、血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等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措施。明确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对HIV感染者和病人进行医学随访。规定了HIV感染者和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第四章治疗与救助医疗机构应当为HIV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疗服务,不得推诿或拒绝。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遗留的孤儿和感染HIV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免收杂费和书本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生活困难并符合救助条件的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属给予生活救助第四章治疗与救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以下艾滋病防治关怀、救助措施:向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HIV治疗药品。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HIV感染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向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向感染HIV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和咨询。第五章保障措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和完善艾滋病预防、检测、控制、治疗和救助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的职责,负责艾滋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所需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和艾滋病流行趋势,储备抗HIV治疗药品、检测试剂和其他物资。第六章法律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条例》规定履行组织、领导、保障等职责,或者未采取艾滋病防治和救助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条例》规定履行宣传教育、预防控制职责的(处理同上)。重要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国办发[2006]13号)1、总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