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时政专题14:建设美丽中国 青山定不负我 配套习题(解析板)_第1页
2022中考时政专题14:建设美丽中国 青山定不负我 配套习题(解析板)_第2页
2022中考时政专题14:建设美丽中国 青山定不负我 配套习题(解析板)_第3页
2022中考时政专题14:建设美丽中国 青山定不负我 配套习题(解析板)_第4页
2022中考时政专题14:建设美丽中国 青山定不负我 配套习题(解析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时政14:建设美丽中国青山定不负我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7月20日,中央明确提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如表所示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由此可看出我国施行“全面三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大陆人口总数(亿)0~14岁人口占人口比重(%)15~59岁人口占人口比重(%)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人口增长率(%)第六次(2010年)13.416.6070.1413.260.57第七次(2020年)14.117.9563.3518.70.53A.人口出现负增长 B.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C.为提升社会消费能力 D.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施行“全面三孩”政策,主要是由于我国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三孩政策目的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A正确,符合题意;我国人口还没有出现负增长,BD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错误,要原因不是提升社会消费能力。故选:A。2.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依据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目前我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三孩”政策的实施说明()A.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 B.我国已不再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C.人多力量大,人口越多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D.人口政策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调整【分析】该题考查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三孩”政策的实施说明人口政策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调整,D符合题意;A错误,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计划生育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但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C错误,经济发展依赖于高素质的人口。故选:D。3.2021年4月16日至8月8日,十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走出丛林,象群这趟走了很远,110多天,1300多公里,走了大半个云南。迁徙中,大象感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怀,当地人没有伤害它们,放任其直接在农田里觅食。当地人的善意和关怀正帮助大象寻找新的栖息地,人们在车里观察、守卫、照亮道路,借助无人机监测迁徙。这折射出()①我国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②人们尊重、善待、顺应自然③我国已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在迁徙象群中,当地人的善意和关怀正帮助大象寻找新的栖息地,人们在车里观察、守卫、照亮道路,借助无人机监测迁徙。这折射出人们尊重、善待、顺应自然,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④正确;①排除,不符合题意;③错误,我国还没有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故选:D。4.习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正确理解是()A.人类要不断征服自然 B.人类不能对自然有任何索取 C.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D.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分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所学,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D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人类并不能征服自然;B说法错误,人类需要利用自然生存发展;C说法错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故选:D。5.我国正式设立_____,分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A.第一批国家自然公园B.第一批国家公园 C.第一批国家森林公园D.第一批国家生态公园【分析】本题考查时事政治。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并积累、整理重点内容,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成立包括三江源、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6.2021年10月12日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此举旨在()①保护生物安全,彻底根治我国的环境问题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③促进自然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④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破坏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分析材料可知,我国设立国家公园,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自然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观点太绝对;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纲要》规定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纲要》的出台()①有利于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②表明我国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现实需要④能更好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纲要》体现了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绿色、环保、共享的发展战略,表明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④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故选:C。8.2020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要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需要()A.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B.积极宣传黄河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统一 C.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D.减缓经济发展速度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需要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故A符合题意;B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同步富裕”的说法错误,应为共同富裕,故C错误;“减缓经济发展速度来加强生态治理”说法错误,应该是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故D错误。故选:A。9.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等地考察,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截止2020年底,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干流和六条支流15个断面生态流域流量均达标,这体现了我国()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③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和发展问题④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明。当前严峻多了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走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等地考察,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截止2020年底,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干流和六条支流15个断面生态流域流量均达标,这体现了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同时也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和发展问题,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选:A。10.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营市黄河入海口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发扬光大,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山东省应()①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坚持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③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④严守资源消耗下限、环境质量上限、生态保护红线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山东省应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严守资源消耗下限、环境质量上限、生态保护红线,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②错误,是公民角度的内容,不是政府的做法。故选:B。11.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_____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坚持“总体部署、分类施策,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双轮驱动、两手发力,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的工作原则。()A.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B.中国应对环境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C.碳中和 D.碳达峰【分析】本题考查时事政治。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并积累、整理重点内容,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故D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故选:D。12.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实现碳达峰目标,青少年应该()①转变发展方式,减少污染②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③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④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绿色发展道路。当前严峻多了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走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道路,实现碳达峰目标,要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③④符合题意;①②错误,都不是青少年角度的内容。故选:D。13.2021年12月2日,2021年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公布,中国的浙江“_____”和安徽西递村入选。()A.三溪村 B.余村 C.马鸣村 D.潞村【分析】本题考查时事政治。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并积累、整理重点内容,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021年12月2日,2021年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公布,中国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入选。故B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14.2021年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近日发布,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入选。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有利于()①迅速实现绿色富民的目标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③保护乡村文化遗产④传播各民族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必须大力改善农村的人均环境。题干中余村和西递村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正是我国部分乡村地区加大人居环境改造从而有益成果的真实写照。这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落实乡村振兴战略,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不符合实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15.2021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文件提出,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此举()①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③有利于改善环境,促进乡村振兴④说明保护环境要优先,经济建设可暂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必须大力改善农村的人均环境。分析材料可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的目标,体现了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有利于改善环境,促进乡村振兴,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④错误,不符合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故选:A。16.近年,L市顺应农村群众幸福生活新期盼,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引领,以沟域生态经济为抓手,以全域扩面提质为重点,坚持“高位推动建章立制,统筹协调凝聚合力,示范引领全域提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①是践行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具体行动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③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④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必须大力改善农村的人均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体现了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有利于改善环境,促进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故选:D。17.“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重要的办奥理念,低碳则是北京冬奥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北京冬奥会筹备阶段,北京冬奥组委严格实施低碳管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北京冬奥会的这一做法()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③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④彻底解决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据此进行回答即可。题干中强调北京冬奥组委严格实施低碳管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北京冬奥会的这一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①②③正确;④说法绝对。故选:A。18.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39个场馆全部实现了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是奥运史上“零的突破”。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求我们()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②开发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③禁止开发自然资源,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发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①②④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禁止开发自然资源”的说法不现实,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故选:D。19.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得益于()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绿色富国梦③秉持生态文明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我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题干中描述了2021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结合所学,这得益于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秉持生态文明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绿色富国梦,故①②③正确;④说法绝对,不是唯一途径。故选:C。20.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近期,中国北方出现的大范围恶劣沙尘天气,让我们更加明白了此举的意义。下列说法你赞成的是()①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和谐发展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③我国生态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④应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禁止碳排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施“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材料可知,我国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为我国生态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④错误,应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减少碳排放。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2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其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万人。(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些特点?材料二: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三孩十配套”政策的出台,使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你认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有哪些意义?材料三:为使这项政策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8月2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3)你认为我国实行三孩生育政策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违背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该题考查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依据课本内容答出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的特点即可。(2)该题考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意义。结合提高人口出生率、优化人口结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角度分析。(3)该题考查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答出不违背,理由结合三孩生育政策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关系、人口政策与国情的关系、我国的人口国情等内容分析。故答案为:(1)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2)有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优化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科学立法。(4)我认为我国实行三孩生育政策不违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而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具体体现。因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是由本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现阶段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老龄化加剧等问题日趋严重,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习主席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大事件。(1)我们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哪些重要意义?材料二:这两天,一则“刻进中国人DNA的环保习惯”上了微博热搜。短时间内,带话题参与讨论的微博总量达4.3万,阅读总量超过1.4亿人次。面对这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很多人纷纷分享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环保习惯。攒塑料袋、洗手打洗手液时关掉水龙头、一张纸巾习惯性分成两半用、趁着下雨的时候刷纱窗……(2)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需要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作为中学生,除了做好这些生活小细节,我们还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哪些贡献?【分析】(1)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依据教材知识,从有利于缓解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有利于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绿色富国、让人民感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等方面作答。(2)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依据教材知识,从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等方面作答。故答案为:(1)有利于缓解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有利于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绿色富国、让人民感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绿色惠民,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①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②落实环保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出门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购物使用购物袋;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④积极向家人、朋友宣传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方式和意义。⑤积极参与各种节能环保的公益活动,善于同各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做斗争。23.情满黄河,绿色发展。2021年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营黄河入海口,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针对河流沼泽、盐沼、潮间带湿地,保护区探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种修复模式,已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三角洲农高区盐碱地采用管道节水降盐模式,土壤由中度盐碱地降为轻度盐碱地,节约淡水38%以上,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年轻的“希望之地”。借助湿地这一显著生态特色,保护区深入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把黄河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1)结合材料,总结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有效经验。(2)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说你的建议。(至少从两个层面作答)【分析】(1)该题考查的是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有效经验。结合教材知识,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等方面作答。(2)该题考查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结合教材知识,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国策;个人要树立节约资源、生态文明理念,宣传基本国策、养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同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作斗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建议等方面作答。故答案为:(1)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②坚持节约资源、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