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义乌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义乌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义乌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义乌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义乌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探究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的缘由,很多都与人类自身生产活动有关。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A.滥牧、土地退化、荒漠化B.酸雨、土壤酸化、农作物增产C.氟利昂、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2.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经研究发现,在酵母菌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能转移到液泡中被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分子以碳骨架作为结构基础,水解得到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动物细胞中类似酵母菌的液泡功能的结构是溶酶体C.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转移到液泡中会消耗能量D.酵母菌的液泡合成的水解酶能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3.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和Na+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Na+的运输B.食物中添加适量的NaCl有利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C.葡萄糖由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主动运输D.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不消耗ATP,属于被动运输4.考古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澄江生物群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英国《系统古生物学》报道了赫德虾类奇虾在澄江生物群中的首次发现,共计六种,包括至少两个新种,这表明大型肉食型奇虾类动物在寒武纪早期已经高度多样化。下列关于进化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思想是“自然选择”B.赫德虾类奇虾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C.澄江生物群不同生物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D.奇虾类动物的高度多样化表明寒武纪生物界有较复杂的食物网5.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高温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等量的淀粉酶,摇匀后将两支试管放到最适温度或高于最适温度的环境中反应,试管中产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不宜使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产物的生成情况B.该实验中试管A所处的环境为最适温度C.t1时两支试管中的产物不再增加的原因相同D.t2时适当降低试管B的温度,N点可能不移动6.食虫虻是蜜蜂的天敌之一,其会造成蜜蜂大量死亡。某人发现将含有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的“陷阱”放置在食虫虻附近,雄性食虫虻可被有效引诱,这可成为监测和防治食虫虻的“利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虫虻的捕食属于影响蜜蜂种群数量变化的外源性因素B.食虫虻种群初始密度越大,未来一段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一定越大C.通过“陷阱”诱捕雄性食虫虻会破坏食虫虻的正常性别比例,提高其出生率D.利用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制成的“陷阱”来防治食虫虻属于化学防治7.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和乙烯(Eth)对植物的性别分化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不同激素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对照赤霉素生长素浓度(mg/L)0501002003060120雌雄比例(♀:♂)1.010.960.750.581.231.621.13A.赤霉素和生长素相互协同调节该植物性别分化B.该植物的赤霉素受体缺失突变体群体中雌株占多数C.两种激素影响性别分化的差异都体现出浓度较低时促进,浓度过高时抑制的作用特点D.用生长素合成抑制剂处理对照组会导致雌株比例增大8.在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干细胞首先通过对称分裂进行自身复制,然后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如图是人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过程图,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A.神经干细胞会通过有丝分裂实现其自我更新B.星状细胞和寡突细胞均属于神经胶质细胞C.星状细胞、寡突细胞和神经元内的核酸种类相同D.培养并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成为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的新思路9.某科学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乳酸菌、人成熟红细胞(离体)为材料,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在一定条件下探究氧气浓度对三种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零时,三种细胞都能在细胞溶胶中产生CO2B.随氧气浓度上升,人成熟红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与乳酸菌相似C.若提高实验温度,三种细胞消耗葡萄糖的最大速率可能下降D.若酵母菌产生酒精和乳酸菌产生乳酸的速率相等,则两种细胞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10.下图为大肠杆菌的蛋白质翻译延伸示意图,其中30S和50S表示核糖体两个亚基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翻译延伸时,携带氨基酸的tRNA先进入A位点,后从E位点脱离B.丙氨酸(Ala)的密码子所对应的DNA序列是5'CGG3'C.若I(次黄嘌呤)与A、U、C皆可配对,则有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D.当核糖体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30S和50S从mRNA上分离,翻译终止11.蜜蜂中的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蜜蜂中有一种DNMT3蛋白作用如下图所示。雌蜂幼虫持续取食蜂王浆,使得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p62基因去甲基化而能发育为蜂王,若敲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下列关于蜂王和工蜂的发育机制叙述正确的是()A.蜂王浆可能会提高雌蜂幼虫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水平B.DNMT3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种DNA甲基化酶C.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p62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D.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与复制起点的结合12.《细胞报告》最近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将小鼠的颗粒细胞(卵泡中卵母细胞周围的细胞)转化为GV卵母细胞,进而恢复减数分裂并顺利培育出健康后代(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中涉及基因选择性表达,类似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过程B.过程①②③所需培养液的成分不完全相同C.过程③中受精的实质是雌雄原核融合D.过程③需选择原肠胚进行胚胎移植才能获得健康幼鼠13.T细胞主要包括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其中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1-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Mc1-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节性T细胞能间接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共同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C.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Mc1-1蛋白的活性可能被激活D.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14.下图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3H代替32P标记DNAB.步骤②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该实验可证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步骤①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直接为噬菌体的增殖提供原料15.下列关于营养级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B.营养级数量越多,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越低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D.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16.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卵原细胞(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与精子(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该细胞的受精卵中只含有31P的染色体数为1条B.图示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含32P,含31P的核DNA有8个C.受精卵形成该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若产生该精子的精原细胞是纯合子,则精原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7、18题。人类Hunter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溶酶体中缺乏降解粘多糖的酶而使粘多糖在细胞中积累,导致细胞的损伤。某对健康的夫妇生育的一双子女皆患有此病,儿子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而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17.下列关于人类Hunter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诊断B.人群中该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C.该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D.该致病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18.下列关于材料中所示患病家族的叙述,正确的是()A.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造成女儿性染色体异常B.该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1/2C.儿子和女儿的致病基因均来自母亲D.母亲细胞中溶酶体能合成降解粘多糖的酶19.为研究拟南芥植株E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将T-DNA插入到E基因中,导致其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基因记为e。为验证某拟南芥植株的基因型,科研人员根据基因E和T-DNA的序列,设计了三种引物,引物的结合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完整的E基因和T-DNA整合后,因片段长度过大,不能完成整个融合基因的PCR扩增。科研人员提取该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I+III”组合及“II+III”组合进行PCR,两种引物组合均能完成扩增。拟南芥植株的基因型为()A.Ee B.EE C.ee D.EE或Ee20.已知一个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生活在组织液中,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分离并置于某溶液E中(溶液中的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同一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只考虑K+、Na+两种离子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的低,Na+浓度比细胞内的高B.乙图:E液中Na+浓度比组织液中的高C.丙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中的低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中的相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某研究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同时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2和碳循环过程如图3。图3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1中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时间点f时,种群数量是否为0?(填“是”“否”或“不一定”)。(2)在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兴趣小组成员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填“静置”或“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红墨水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个/mL。(3)调查青鱼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图2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图3中有而图2中没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填字母)。图3中,碳元素以CO2形式传递的过程有(填数字序号)。(4)若要了解该湖泊中季节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请围绕除食物外的调查内容有(答出3点即可)。22.某同学将从小球藻叶中分离到的叶绿体悬浮于缓冲液中,给该叶绿体悬浮液光照后有糖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将小球藻中的叶绿体与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答出1种即可)。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2)将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破坏后,光照条件下悬浮液中(填“产生”或“不产生”)氧气,原因是。研究发现,离体叶绿体类囊体在光照下能将含有高铁的化合物(如高铁氰化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高铁氰化物与光合作用中的功能相似。(3)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科学家曾经进行如下实验:向小球藻悬浮液中通入14CO2用14CO2同化处理不同的时间→用沸腾的酒精处理→蒸发浓缩→双向纸层析→放射自显影。结果如下:①用沸腾的酒精处理的目的是;双向纸层析是第一次层析后,将滤纸旋转90°进行第二次层析的方法,纸层析法使标记化合物,其原理是。②据图(点样处位于图中滤纸左下角)可知,CO2被固定生成的第一种产物是,为该产物还原成磷酸丙糖提供能量的物质是。③本实验是通过控制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23.某植物4号染色体上面的A基因可以指导植酸合成,不能合成植酸的该种植物会死亡。现有A3-和A25-两种分别由A基因缺失3个和25个碱基对产生的基因,已知前者不影响植酸合成,后者效果未知。(1)现有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这两个基因是基因。该植物自交后代进行PCR,正向引物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在其下游0.5kb处,PCR后进行电泳,发现植物全部后代PCR产物电泳结果均具有明亮条带,原因是,其中明亮条带分为较明亮和较暗两种,其中较明亮条带代表基因型为的植物,比例为。(2)将一个A基因导入基因型为A3-A25-的植物的6号染色体,构成基因型为A3-A25-A的植物、该植物自交子代中含有A25-A25-的比例是。(3)在某逆境中,基因型为A3-A3-的植物生存具有优势,现有某基因型为A3-A的植物,该种植物进行随机授粉,逆境中基因频率上升,这是的结果,该种群(填“遵循”或“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24.在现代生物学中,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它可以复制出大量的DNA片段,为基因工程和分子诊断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1)已知酵母菌不能吸收淀粉,若想使新型酵母菌可以直接利用淀粉发酵,则应导入多步分解淀粉所需的多种酶,推测这些酶生效的场所应该是(填“细胞内”和“细胞外”)。(2)同源切割是一种代替将目的基因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方法。当目的基因两侧的小段序列与基因表达载体上某序列相同时,就可以发生同源切割,将目的基因直接插入。研究人员,运用同源切割的方式,在目的基因两端加上一组同源序列A,B,已知酵母菌体内DNA有许多A-B序列位点可以同源切割插入。构建完成的目的基因结构如图,则应选择图中的引物对目的基因进行PCR。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模板、、、引物、Mg2+、缓冲液等。(3)已知酵母菌不能合成尿嘧啶,因此尿嘧啶合成基因(UGA)常用作标记基因,又知尿嘧啶可以使5-氟乳清酸转化为对酵母菌有毒物质。(i)导入目的基因的酵母菌应在的培养基上筛选培养。(ii)由于需要导入多种酶基因,需要多次筛选,因此在导入一种目的基因后,要切除UGA基因,再重新导入。切去UGA基因的酵母菌应在的培养基上筛选培养。(4)家畜胚胎性别鉴定对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利用PCR技术扩增奶牛Y染色体上雄性决定基因(SRY)和常染色体上的酪蛋白基因(CSN1S1),进行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和胚胎移植,获得高产奶牛。请完成下表相关内容。实验目的方法步骤要点囊胚样品DNA提取选取细胞提取DNAPCR引物的设计和合成根据牛的SRY和CSN1S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PCR扩增预变性→变性→退火→延伸鉴定分析对受体奶牛注射孕激素(或前列腺素)胚胎移植将符合要求的胚胎移植到受体奶牛的子宫内(5)PCR过程中反应温度最低的一步是,该步骤温度设置与引物的、、相关。25.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垂体门脉系统与“腺垂体”(图中Ⅰ位置)联系,能产生调节腺垂体激素释放的激素;另一种是通过下丘脑垂体束将产生的神经冲动运到“神经垂体”处(图中Ⅱ位置)。下图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在(填英文字母)处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此过程属于调节。(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将兴奋传到下丘脑,引起细胞①处产生兴奋,进而导致(器官)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通过体液运输,最后引起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机体产热增加。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3)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时,观测到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未切除组的,其机理是。(4)给小白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1: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请设计实验对上述观点进行验证。思路: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它们的基础TRH分泌量。甲组小鼠,手术摘除,适量注射甲状腺素,测定TRH分泌量。乙组,手术摘除,适量注射TSH,测定TRH分泌量。预期结果:若,表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若,则表明垂体分泌的TSH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作用。若甲、乙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则表明TSH和甲状腺激素对TRH的分泌。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滥牧会导致土地退化,从而引起土地荒漠化,因此滥牧、土地退化、荒漠化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正确;

B、酸雨会导致土壤酸化,从而引起农作物减产,B错误;

C、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射到地面上的量增加,因此氟利昂、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正确;

D、森林减少,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会减少,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因此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目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答案】D【解析】【解答】A、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是以碳骨架作为结构基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因此蛋白质水解得到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

B、在酵母菌中,液泡的功能类似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可进行细胞内“消化”,B正确;

C、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胞吞的形式转移到液泡中,会消耗能量,C正确;

D、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并不是在酵母菌中合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3.【答案】B【解析】【解答】A、甲利用ATP水解释放能量,将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外,说明Na+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影响Na+的运输,A错误;

B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借助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吸收葡萄糖利用了Na+的浓度差,葡萄糖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食物中添加适量的NaCl,能增加Na+的浓度差,有利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B正确,D错误;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借助乙运输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即葡萄糖由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协助扩散,C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据图分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借助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吸收葡萄糖利用了Na+的浓度差,葡萄糖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Na+的运输过程属于协助扩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借助乙运输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甲利用ATP水解释放能量,将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外,说明Na+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4.【答案】C【解析】【解答】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其主要思想是“自然选择”,A正确;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所以奇虾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正确;

C、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C错误;

D、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古奇虾高度多样化表明寒武纪生物界具有比较复杂的食物网,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答案】C【解析】【解答】A、使用本尼迪特试剂时需要加热,加热可能会改变反应的温度,使实验结果发生改变,因此该实验不宜使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产物的生成情况,A正确;

B、试管A中生成物产生最快,酶活性最高,因此该实验中试管A所处的环境为最适温度,B正确;

C、A试管中t1试管中的产物不再增加的原因淀粉已完全分解,B试管中t1试管中的产物不再增加的原因淀粉酶已失活,C错误;

D、t2时适当降低试管B的温度,由于高温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因此N点可能不移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支试管放到最适温度或高于最适温度的环境中反应,由此可知,A处于最适温度,反应能正常进行,产物量高,B处于较高温度,酶失活,反应不能正常完成,即t1时刻之前,淀粉酶没有失活,有产物,在t1时刻时,淀粉酶失活,在此之后产物不再增加;如果t1时刻淀粉酶没有失活,产物会缓慢增加。6.【答案】A【解析】【解答】A、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外源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食虫虻的捕食(天敌)属于影响蜜蜂种群数量变化的外源性因素,A正确;

B、由于受到天敌、环境等因素影响,种群初始密度越大,未来一段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大,B错误;

C、“陷阱”可引诱雄性食虫虻,因此通过“陷阱”诱捕雄性食虫虻会破坏食虫虻的正常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C错误;

D、利用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制成的“陷阱”(相当于性引诱剂)防治食虫虻是依据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进行防治,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外源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内源性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在多种外源因素、内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大多数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7.【答案】B【解析】【解答】A、由表格内容可知,赤霉素促进雄花增多,生长素促进雌花增多,因此赤霉素和生长素相互拮抗调节该植物性别分化,A错误;

B、赤霉素促进雄花增多,该植物的赤霉素受体缺失突变体群体中雌株占多数,B正确;

C、由表格内容可知,赤霉素促进雄花增多,生长素促进雌花增多,两种激素影响性别分化的差异均没有体现出浓度较低时促进,浓度过高时抑制的作用特点,C错误;

D、生长素促进雌花增多,用生长素合成抑制剂处理对照组不会导致雌株比例增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8.【答案】C【解析】【解答】A、有丝分裂能实现细胞增殖,因此神经干细胞会通过有丝分裂实现其自我更新,A正确;

B、星状细胞和寡突细胞均属于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B正确;

C、星状细胞、寡突细胞和神经元内的DNA的种类相同,但由于细胞分化,RNA的种类不一定相同,C错误;

D、人体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功能,因此培养并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成为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的新思路,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膨大部分,里面含有细胞核。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它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9.【答案】C【解析】【解答】A、氧浓度为零时,三种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只有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有CO₂,A错误;

B、随氧气浓度上升,人成熟红细胞呼吸速率几乎不变,但乳酸菌是厌氧菌,呼吸会被抑制,B错误;

C、提高实验温度,可能会超出呼吸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消耗葡萄糖的最大速率可能下降,C正确;

D、若是在无氧环境下,酵母菌产生酒精和乳酸菌产生乳酸的速率相等,则两种细胞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但在有氧环境下酵母菌还会进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可以有氧呼吸,又可以产酒精的无氧呼吸;乳酸菌是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产乳酸;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故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10.【答案】B【解析】【解答】A、蛋白质翻译延伸时,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依次进入A位点,P位点、E位点,先进入A位点,后从E位点脱离,A正确;

B、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A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由图可知,丙氨酸(Ala)的密码子所对应的mRNA为5'GCC3',B错误;

C、若I(次黄嘌呤)与A、U、C皆可配对,提高了密码子的简并,使得碱基配对的效率更高,有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

D、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翻译过程中,当核糖体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30S和50S(核糖体两个亚基蛋白)从mRNA上分离,翻译终止,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11.【答案】B【解析】【解答】A、敲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说明蜂王浆可能会抑制雌蜂幼虫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A错误;

B、抑制DNMT3基因表达后可以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DNMT3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种DNA甲基化酶,B正确;

C、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如DNA的甲基化,被甲基化的dynactinp62基因的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DNA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即干扰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

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2、分析题文: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其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这样使dynactinp62基因表达,从而使幼虫发育成蜂王。12.【答案】D【解析】【解答】A、过程①表示卵泡中的颗粒细胞经诱导,脱分化为多能干细胞,类似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过程,脱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正确;

B、①表示卵泡中的颗粒细胞经诱导,脱分化为多能干细胞,②表示GV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过程,③表示受精作用产生后代过程,过程①②③所需培养液的成分不完全相同,B正确;

C、③表示受精作用产生后代过程,受精的实质是雌雄原核融合,C正确;

D、选择桑葚胚或囊胚进行胚胎移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卵泡中的颗粒细胞经诱导,脱分化为多能干细胞,②表示GV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过程,③表示受精作用产生后代过程。13.【答案】C【解析】【解答】A、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调节性T细胞能间接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正确;

B、当细胞毒性T细胞的受体识别呈递在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上的抗原后,便同时又受到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增殖并形成一个细胞克隆,接着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群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群,B正确;

C、Mc1-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过度引起)体内Mc1-1蛋白的活性可能被抑制,C错误;

D、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可以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14.【答案】B【解析】【解答】A、蛋白质外壳的组成元素为C、H、O、N、S,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都含有H元素,因此不能用3H代替32P标记DNA,A错误;

B、步骤②为搅拌离心,其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正确;

C、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故正确操作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即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故该实验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大肠杆菌中才能增殖,故培养液不能直接为噬菌体的增殖提供原料,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完全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分离,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由于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故正确操作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即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低,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

(2)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故正确操作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即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由于完全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故能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5.【答案】D【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通常营养级越高,这个营养级能量越少,A错误;

B、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的高低与营养级数量无关,B错误;

C、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营养级,C错误;

D、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2)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原因: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16.【答案】B【解析】【解答】A、卵原细胞(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卵细胞中2条染色体DNA的全部是一条链含31P,一条链含32P,精细胞的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故产生该细胞的受精卵中只含有31P的染色体数为0条,A错误;

B、该细胞的受精卵2条染色体DNA的全部是一条链含31P,一条链含32P,2条染色体DNA的两条链含32P,受精卵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所以图示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含32P,且该染色体每个DNA的一条链为31P,另一条链32P,因此含31P的核DNA有8个,B正确;

C、受精卵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姐妹染色体形成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A与a),因此受精卵形成该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C错误;

D、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由此可见①、②两条染色体以及他们的原姐妹染色单体,均来自于卵细胞,故卵细胞基因型为aB;可判断此细胞中来自父方的精子基因型为ab或Ab,若产生该精子的精原细胞是纯合子,则精原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答案】17.A18.C【解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发病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发病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为患者,③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5、伴Y染色体遗传病:如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特点是患者都是男性,传男不传女。17.【分析】A、人类Hunter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不能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诊断,A错误;

BC、某对健康的夫妇生育了一双子女皆患有此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Hunter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BC正确;

D、人类Hunter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答案为:A。18.A、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有可能造成女儿性染色体异常,产生XO的基因型,A错误;

B、假设该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父亲的基因型为XAY,该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儿子(XaY)的概率是1/4,B错误;

C、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父亲的基因型为XAY,父亲不含致病基因,因此儿子和女儿的致病基因均来自母亲,C正确;

D、降解粘多糖的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19.【答案】A【解析】【解答】ABCD、根据题干“已知完整的基因E和T-DNA整合后,因片段长度过大,不能完成整个融合基因的PCR扩增”,且e的产生是T-DNA插入到基因E中,当用引物“I+III”组合能完成扩增时,说明拟南芥植株的基因中含有e,当用引物“II+III”组合能完成扩增时,说明拟南芥植株的基因中含有E,故拟南芥植株的基因型为Ee,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PCR技术的基本原理:该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下,依赖于Taq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借助一小段双链DNA来启动合成,通过人工合成的引物与单链DNA模板中的一段互补序列结合,形成部分双链。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DNA聚合酶将脱氧单核苷酸加到引物3'-OH末端,并以此为起始点,沿模板5'→3'方向延伸,合成一条新的DNA互补链。20.【答案】D【解析】【解答】A、甲图的静息电位为-70,说明K+外流形成的内负外正,细胞内K+浓度比组织液中高,动作电位是Na+内流造成内正外负,为正值;甲图的动作电位为+50,说明组织液中Na+浓度比细胞内高,Na+内流形成了动作电位,A正确;

B、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高,静息电位和甲图相同,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多,即E液中Na+浓度比组织液中的高,B正确;

C、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低,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Na+少,即E液中Na+浓度更低,丙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相同,说明E液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C正确;

D、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低,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K+更多,即E液K+浓度更低,甲和丁图的动作电位相同,说明丁图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高,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Na+多;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低,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Na+少;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低,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K+更多,即E液K+浓度更低。21.【答案】(1)c点;不一定(2)摇匀;2×108(3)青鱼的运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较大;捕食和竞争;AD;①②③④(4)环境条件(生存环境、生存空间、气候)、天敌和竞争者【解析】【解答】(1)据图1可知,a-c段酵母菌的增长速率从0开始增加到最大,又从最大减小到0,种群数量一直增加,直到数量相对稳定,因此图1中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c点。时间点f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即df段种群数量一直下降,到f点,种群数量下降到最低点,但不一定为0。

故填:c点、不一定。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实验者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再取样液,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的五个中方格中共有酵母菌44个。其中被红墨水染色的有4个,说明有死亡的酵母菌4个,则活的酵母菌为40个,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个中格组成,容积为1mm×1mm×0.1mm,其中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40个,该计数室共有40÷5×25=200个酵母菌,则lml样液中约有酵母菌活菌200×100÷(1×104)=2×108个酵母菌。

故填:摇匀、2×108。

(3)青鱼的运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因此调查青鱼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底栖动物和虾类均以水草为食,存在竞争关系,虾类又以底栖动物为食,存在捕食关系。图2表示食物网,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水草是生产者,其余的都是消费者;图3中A是大气二氧化碳库(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是生产者,则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故图3中有而图2中没有的成分有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D(分解者)。图3中,碳元素以CO2形式传递的过程有①②③④,即碳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故填:青鱼的运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较大、捕食和竞争、AD、①②③④。

(4)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若要了解该湖泊中季节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除食物外,还需要了解环境条件(生存环境、生存空间、气候)、天敌和竞争者。

故填:环境条件(生存环境、生存空间、气候)、天敌和竞争者。

【分析】1、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细胞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2、分析图解:图2表示食物网,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水草是生产者,其余的都是消费者;

图3为碳循环示意图,由于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之间为双箭头,并且所有生物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A是大气二氧化碳库,B是生产者,则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22.【答案】(1)差速离心;类囊体膜(光合膜);蓝紫光(2)产生;悬液中有完整的类囊体膜和光反应的原料,可以进行光反应;NADP+(3)杀死小球藻并提取标记化合物;分离;溶解度高物质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快,反之则慢;PGA;ATP和NADPH;反应时间【解析】【解答】(1)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故填:差速离心、类囊体膜(光合膜)、蓝紫光。

(2)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将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破坏后,悬液中有完整的类囊体膜和光反应的原料,可以进行光反应,因此光照条件下悬浮液中能产生氧气。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离体叶绿体类囊体在光照下能将含有高铁的化合物(如高铁氰化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高铁氰化物与光合作用中的NADP+功能相似。

故填:产生、悬液中有完整的类囊体膜和光反应的原料,可以进行光反应、NADP+。

(3)①沸腾的酒精能瞬间杀死小球藻,使反应“固定”。有机物质可以溶解在酒精中,用酒精处理可以提取产生的有机物,因此用沸腾的酒精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小球藻并提取标记化合物。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故纸层析法使标记化合物分离。

②0.5s时,只有PGA,因此CO2被固定生成的第一种产物是PGA;在暗反应的过程中,ATP和NADpH为PGA还原成磷酸丙糖提供能量。

③本实验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故填:杀死小球藻并提取标记化合物、分离、溶解度高物质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快,反之则慢、PGA、ATP和NADPH、反应时间。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23.【答案】(1)等位;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25-A25-的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25-A和AA的个体由于都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因此可以与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结合进而完成PCR,获得明亮条带。;AA;1/3(2)1/5(3)A3-;自然选择;不遵循【解析】【解答】(1)A基因通过基因突变产生A25-基因,因此A、A25-基因属于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5-:A25-A25-=1:2:1。当对这些后代进行PCR时,正向引物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在其下游0.5kb处,可推知缺失这25个碱基对的A25-基因无法与正向引物配对从而不能扩增,因此只含有A25-基因的个体(即A25-A25-)不具有条带;含有这25个碱基对的A基因才能与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从而扩增出条带,因此基因型为AA、AA25-的个体均具有条带,且A基因个数越多,扩增产物越多,条带越明亮,因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具有较明亮的条带,基因型为AA25-的个体具有较暗的条带。由题干可知,该植物的全部后代都具有明亮条带,说明基因型为A25-A25-的个体无法存活,只有基因型为AA和AA25-的个体能够存活下来,并进行了PCR扩增产生了条带,因此较明亮条带代表基因型为AA,占比为1/3。

故填:等位、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25-A25-的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25-A和AA的个体由于都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因此可以与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结合进而完成PCR,获得明亮条带、AA、1/3。

(2)已知基因A3-和A25-都在4号染色体上,再导入一个A基因至6号染色体上,由于它们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故该植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3-A、A25-A、A3-、A25-,比例各自占1/4;该植物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25-A25-=1/4×1/4=1/16的个体死亡,存活个体占1−1/16=15/16,含有A25-A25-的后代个体基因型有2种,分别是AAA25-A25-=1/4×1/4=1/16。AA25-A25-=/4×1/4×2=2/16,二者共占3/16,因此该植物自交子代中含有A25-A25-的比例是3/16÷15/16=1/5。

故填:1/5。

(3)自然选择导致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并由更大几率产生更多后代,导致后代中决定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会被自然选择淘汰,因此决定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减小,在某逆境中,基因型为A3-A3-的植物生存具有优势,现有某基因型为A3-A的植物,该种植物进行随机授粉,由于自然选择,逆境中A3-基因频率上升。当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时,种群达到没有变异、自然选择、数量足够多、自由交配的理想状态,基因频率维持稳定,因此该种群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

故填:A3-、自然选择、不遵循。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哈迪-温伯格定律也称遗传平衡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该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24.【答案】(1)细胞外(2)限制酶、DNA连接酶;P1和P6;TaqDNA聚合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NTP(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3)缺乏尿嘧啶;含有5-氟乳清酸(4)滋养层;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鉴定,确定胚胎性别;同期发情处理(5)退火;长度;G/C碱基对比例【解析】【解答】(1)由于酵母菌不能吸收淀粉,所以导入分解淀粉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在细胞外。

故填:细胞外。

(2)同源切割是当目的基因两侧的小段序列与基因表达载体上某序列相同时,就可以发生同源切割,将目的基因直接插入,同源切割是一种代替限制酶(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NA连接酶(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将目的基因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方法。根据题干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