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9月——2027年8月)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分析一、学校概况XXXX小学始建于1903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丰厚文化底蕴、浓厚校园氛围的国办六年制小学。学校现有总校、分校、幼儿园三个校区,其中总校占地面积1978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551平方米。共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9名,在职教职工160余名。附设幼儿园在园幼儿434名,占地面积5525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50余平方米。学校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深化素质教育典型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十佳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优秀少先中队、XX省文明单位、XX省首批教学工作示范校、XX省师德建设十佳单位、XX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XX省富民兴鲁奖状单位、XX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XX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XX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乒乓球)、XX省艺术教育示范校、XX省绿色学校、XX省中小学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XX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XX市先进基层党组织、XX市党建示范校、XX市学习型党组织和市理论大众化示范点、XX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XX市规范化学校、XX市素质教育示范校、XX市实验教学示范校、XX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XX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XX市图书阅览示范校、XX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XX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XX市“互联网+教育”学校管理示范学校、XX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XX教育年度盛典最具影响力学校等300多项荣誉称号。二、发展优势(一)浓厚的学校文化学校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1903年经济学家郭恩敷、杜佐寰、刘金第等潍县知识分子组织的潍县第一个学术研究团体“智群学社”,演变为“智群小学”,即现在的XXXX小学,开创了民间办学之先河。学校师生在多年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和美德,秉承“和而不同、致真致远”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努力打造新样态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二)标准的办学条件在潍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学校破解了大班额问题,所有班级安装触控一体机,同时学校现有篮球场3个,排球场2个,五人制足球场1个,器械运动场地1个,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1个,体育器材室1个;音乐教室3个;美术教室4个;舞蹈教室2个;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实验室3个;图书阅览室3个;会议室2个,录课室1个;普通教室51个,辅助用房5个,各项配套设施均达到标准要求。(三)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市教学能手32名,区教学能手34名,潍城名师、潍州名师6名,获得XX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等称号的76人,建设了一支优秀班主任团队、名师团队和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四)特色的艺体教学学校坚持规范加特色的办学思路,在开齐开全艺术课程的基础上,以社团活动促进艺体教学,将陶艺、面塑、书法、国画与传统文化融合,充分挖掘艺体特长生的潜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体人才,形成了鲜明的艺体教学特色,并在省市区级各类艺体活动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三、制约因素(一)教师结构性缺编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31人,按照省颁师生比例,学校缺编3名教师。学校45岁以上教师约占40%,教师队伍老龄化已阻碍了学校课程课堂改革的顺利进行,特别是音、体、美、科学、计算机等专业性强的学科教师严重缺编,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进程。(二)教师创新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创新意识、反思意识不强,仅限于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并且习惯于沿用陈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愿动脑筋想办法,缺乏工作创新意识和能力。(三)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一个成熟、完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最终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基于学校现状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学校初步构建了的“和·致”课程体系,但部分内容落实不够到位,体系不够完善。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学校文化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和而不同,致真致远”工作思路,精细常规教学管理,精准实施有效策略,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及个人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的新样态精致发展。二、
学校文化(一)办学理念:创办“和·致”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办学特色:德善引领
艺体见长(三)校训:正达
博雅(四)校风:天天向上(五)教风:睿哲
善教(六)学风:敏而好学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一、办学目标以“建名校、出名师、育名人”为办学宗旨二、培养目标教师培养目标:打造一支乐学善思、艺术精湛、勤于奉献的教师团队学生培养目标:培养习惯优良、品格高尚、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意识强烈的健康少年。
第四部分
重点项目一、“和·致”党建(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聚焦“三个如何”、“四个融入”,深化“三红工程”,加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质量推进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强基固本和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和·致”党建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二)
实施措施1.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提升统领全局的引领力。一是要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落实工作例会、述职评议、年级包靠等制度,引领广大教师履职尽责,当好教育现代化“排头兵”。二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学习培训、交流研讨、成果分享等方式,提升“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线上学习能力。三是要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党建课题”、“思政育人”等加强讨论研究,坚持“三重一大”事项党组织研究前置,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制度和发展党员等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注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2.强化党的思想建设,提升乐学践行的助推力。一是要守好意识形态工作底线。严格意识形态“一岗双责”责任,做好党总支班子成员讲党课制度推进,加强课程、课堂、教材、宣传栏等传统育人阵地建设,健全舆情预防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梳理完善意识形态组织领导、定期研判、应急处置、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二是要提升思政育人成效。积极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进育人机制建设,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融合育人,加强思政教师专题培训,借助党员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课程思政”精品课等的打造,实现思政教育和学科育人双向融合。三是要严明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实施党务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加强警示教育,为人民办实事,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3.强化党的组织建设,提升红色堡垒战斗力。一是要抓牢党组织评星定级管理。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标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推动党支部对标提升、晋位升级,以深化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要抓牢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实施发展党员梯次培养,加强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和集中学习培训教育,严格党费收缴和组织关系管理,注重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完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三)推进计划第一阶段(2024.9——2025.8):开展党支部建设情况排查整改,做到规范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党日”,切实提升党支部日常教育党员质效。广泛开展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提升党员归属感荣誉感。第二阶段(2025.9—2026.8):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更强,党总支和各支部均荣获区教体系统以上的优秀党组织荣誉称号;先锋党员群体的作用发挥更强,党员发展梯队性建设成果显著;注重党建课题的开发与研究,促进党建工作提升。第三阶段(2026.9—2027.8):整理归纳三年发展研究成果,进一步提炼学校党建品牌内涵,对优秀党员的成长进行梳理分析,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引导更多的党员教师和教职工向党组织靠拢,增强学校“和·致”党建品牌在省市乃至全国的品牌影响力。二、“和·致”队伍(一)工作目标以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突破口,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骨干教师形成特色,老年教师提炼经验,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团队,力争三年内培养3名区级立德树人标兵,2名市级立德树人标兵,2名市级学科领军人才,3—4名骨干教师在XX市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二)
实施措施:1.实施教师基本功锻造工程。一是继续以“读经典书、说普通话、发标准音、写规范字”为核心,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水平。二是强化对教师进行鸿合软件、线上教学直播软件、作文智判等先进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水平。三是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学习一小时,每人精心阅读一份报刊和杂志,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专业书籍或一本名人传记,每学期写读书笔记一本,每学期至少发表一篇文章。2.夯实创新校本教研活动。一是实施“双转式”主题梯度化教研活动。一是充分利用教研组内小转式教研,交流每课教学重点、困惑及解决措施,制定教学计划。二是学科大教研组开展订单式教研,每个教研组轮流坐庄教研。三是充分利用“和·致”区域教研联盟开展校际间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全面均衡发展。3.加强教师科研课题研究。一是人人申报小课题研究,每年9月进行小课题展评。二是对区级以上重大课题、规划课题学校将加强过程性管理,做好课题相关工作。4.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一是对学校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组成进行调整;二是每月举行磨课、赛课、走班授课等活动,促进团队成员的快速成长;三是加强对工作室考核评价,为优秀名师优先提供宣传平台与机会。5.深化教师层级发展评价。一是修改和完善《XXXX小学教师层级发展实施方案》,使方案科学可行;二是学校指导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三是落实评价机制,每学期末,通过多方评价形成总评,并以此确定教师的发展层级。6.丰富师德教育途径。结合师德专题教育、廉政教育等工作,通过师德承诺、教育实践、参观学习、标杆树立、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师德涵养和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师德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7.锻造班主任育人团队。一是进一步规范岗位量化考核制度,激励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二是拓展培训学习渠道,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促使骨干班主任迅速成长。三是注重实践创新,提高班主任科研水平,鼓励班主任在工作中学会反思,学会探究,不断成长。(三)推进计划第一阶段(2024.9——2025.8):深入分析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强化育人效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方案,完善教师层级发展制度,以制度促发展;深入实施青蓝结对工程,促进各学科青年教师快速专业成长;依托我校现有名师工作室,加强常态化管理,推进我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第二阶段(2025.9—2026.8):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以校级、区级教师基本功大赛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促动,将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基本功锻造纳入常态化管理,打造学科名师。力争三年内学校有3—4名教师形成较为成熟的个性化教学法,并获市级奖励及推介。
第三阶段(2026.9—2027.8)总结名师团队建设的经验与做法,打通教师发展渠道;在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教学研究特色的同时,对优秀教师进行宣传与报道,将其全面推向省、市级展示舞台;结集出版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三、“和·致”课程(一)工作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实验小学自身特色,深化全学科阅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团特色课程研究,凸显实小“和·致”文化课程的系列化、特色化。(二)实施措施:1.有效整合,形成课程体系一是将课程进行内化整合,构建科学、系统的“和·致”课程体系,包涵“致德”、“致慧”、“致馨”、“致强”、“致博”五类课程。二是开发丰富的“和·致”课程资源,开设学生喜欢的特色课程,满足学生自主选课需求;三是家校联合,使家长和教师都成为课程实施者,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程的受益者。2.拓展延伸,搭建成长平台一是深入推进全学科阅读课程。语文学科继续开展楹联文化、诗教、生字开花、成语接龙等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数学以数独为特色,继续开展数独、数学实践、数学阅读等项目,英语以口语交际为主,实行分级阅读。二是以小学生传统文化四项基本功培育工程为依托,通过早读、晚诵、吟咏歌唱、戏剧表演等活动,以及陶艺、面塑、书法、国画等学校美育特色教育,落实“读、唱、演、用”经典育人工程。三是利用社团建设,开发研究相关课程。通过引进优秀资源,加强社团师资培训,提升我校社团课程质量,形成学校特色。3.三维多评,建构有效评价机制一是借助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学校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三维多评”发展性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二是倡导综合化、全面素质的评价。学校除采用长效评价外,还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分项评价,通过“和·致”课程汇报展示、优秀课程评选等进行评价,形成学校的课程评价资源。(三)推进计划第一阶段(2024.9——2025.8):继续深入探究“和·致”课程中的五类课程体系,梳理现有校本课程,找准点位,提高目标,打造3—4项科学合理、具有推广价值的精品课程。第二阶段(2025.9—2026.8):建构完整的“和·致”育人课程体系,争取在区域内形成影响力。劳动课程形成特色,每生具备2项劳动技能。完善社团章程,规范社团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第三阶段(2026.9—2027.8):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文化,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课程育人、和谐发展的“和·致”校园文化。四、“和•致”课堂(一)工作目标:以“教学评一体”项目和“多元本真个性化教学法”研究为载体,以实施“学习共同体”为策略,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打造自主、合作的优质高效课堂。(二)实施措施:1.开展“学教改革”项目研究一是继续深化研究目标叙写,修改完善学科目标链体系,形成1-6年级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为全面开设好国家课程做好保障;二是进行各年级各学科的课程纲要编写,依据课程纲要,确定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计划,为开展教学活动做好有效指导;三是带领教师开展基于“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以大概念为抓手,引导学生进入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2.进行“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一是加强师资培训。通过邀请专家入校培训指导,使教师思想高度重视,并掌握实施方法。二是打造种子教师。在每个年级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部分班级开展此项研究,带动全校53个班级开展“学习共同体”研究实施,提升学生学习力和课堂效率。三是做好“学习共同体”的相关工作。围绕开展“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方法、文化构建及注意事项,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实验教师快速提升。3.探讨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一是形成“251三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开始第一环节--忆旧导新、课堂推进第二环节--深究精学、课外巩固第三环节――迁移应用。二是设计使用“学教评一致”任务单。继续细化研究任务单的制定,并尝试使用,以高质量的任务单设计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三是实施课堂“分层管理”。学习型教师,3年以内入职教师,通过召开入职座谈会、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上好三课,引领尽快步入教学正轨。骨干型教师,学校搭建展示平台、上好示范课、形成科学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法。经验型教师,自主选择个性化备课方式,提倡构建“本真课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推进计划第一阶段(2024.9——2025.8):完善学校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形成1—6年级语数英各学科的目标链。根据学校、教师双方意向,确定学习共同体实验班级。名师与骨干教师相互合作,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初步探讨形成教学评一体各环节研究流程。第二阶段(2025.9—2026.8):教师按照教学评一体教学模式进行备课与教学,倡导骨干教师打破模式,构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法”与特色课堂。所有班级均采用“学习共同体”的形势组织教育教学,在班级管理、学生习惯及教育质量等方面形成特色。第三阶段(2026.9—2027.8)全校深化落实教学评一体研究项目和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开展,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法,教学评一体项目的开展在市级宣传推介。五、“和•致”德育(一)工作目标以“和·致”文化为引领,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立体化的育人场域,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的立体交互式德育工作体系。通过“内养+外养”的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成为重基础、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优秀人才,实现学校“和·致”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二)实施措施1.“八商”培育,夯实“和·致”德育根基一是以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微课程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中国梦”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基点。二是通过体验式教育,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人格品质。三是努力打造“梯度式”德育课程集群,营造“以生为本、开放包容、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引领与塑造。2.养根育能,优化“和·致”德育环境一是深入挖掘学校百年校史中的红色故事,播撒红色种子,培养少先队员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血情怀。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多种方式学习、培训、交流,让年轻班主任尽快成长,打造以德育人的“和·致”教师队伍。三是锻造以能感人的“和·致”学长队伍。实施“学长导师”制,建立红领巾监督岗,通过培养学长导师和先锋红领巾两支队伍,让学生自我管理成为常态。3.主题课程,守好“和·致”德育阵地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红色教育课程、传统文化课程、育人实践课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优秀文化,厚实人文素养。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坚定树立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结合重大传统节日、纪念日等,让传统文化植根队员心中。二是开展“五小”主题系列课程,将少先队课堂从校内“搬到”校外,依托学校附近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做到知行合一。三是扎实开展“微习惯”教育课程。学校从整理书包、收拾书桌、赞美、微笑等细微入手,开设微习惯项目化育人课程,联合家长参与监督,力求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培养以道为人的“和·致”学子。4.家校携手,拓展“和·致”德育空间一是创新实施“135”金字塔式班级家委会运行机制,完善育人机制,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全面做好教育惠民服务。开展“两主题三大节”活动,助力亲子共成长。二是开设父母大讲堂,提升家教水平。邀请知名专家每月举行专题报告,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提升家教水平。三是实行全员家访制,提高教育质量。采用“集中访”和“随机访”相结合的形式,确定每年五月和十月为全员大家访月,制定严格的全员家访制度,促进家校沟通,家校合力育人。(三)推进计划第一阶段(2024.9——2025.8):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构建班主任团队,加强培训,规范班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常规教育和管理。构建“爱的教育”框架体系,开展“爱的教育”的班队主题活动研讨,形成个性化班级名片,班级文化建设初见成效。成立家长学校。落实红领巾奖章激励机制,学校鼓号队初见规模。第二阶段(2025.9—2026.8):班主任队伍明确德育教育总方向,具备科学具体操作的能力,形成家长学校运行机制。校园文化,形成“爱的教育”外显德育环境--“爱我中华”;班级文化建设围绕“爱国、关爱、感恩”创新展开。推进开展“爱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抵押贷款房产法律咨询合同3篇
- 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家居产品设计
- 医疗领域中的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教学
- 2024精简版信托投资贷款协议要点一
- 2024版绿化苗木购销协议示范文本一
- 2024年粮油副食订购合同
- 商业案例分析经典书籍中的成功与失败
- 2024影视制作公司与发行商之间的版权许可合同
- 2025年度蔬菜基地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含农业科技研发)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通风设施质量保修协议3篇
- 《实验性研究》课件
- 酒店客房打扫培训
- 2024-2025学年高考英语语法第一轮复习:定语从句(讲义)(原卷版+解析)
- 保险理赔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瑞士万通831KF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干货-库仑法
- 第14章第1节热机-课件(共21张课件)-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件
- 2025届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书(3篇)
- 行车调度员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及含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