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沈周的两次杭州之行素材_第1页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沈周的两次杭州之行素材_第2页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沈周的两次杭州之行素材_第3页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沈周的两次杭州之行素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沈周的两次杭州之行沈周(1427-1509),明朝画家,吴门画派创始人。与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等。著有《石田集》等。作品多藏于各大博物馆。他的作品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摘自"百度百科")一明成化七年(1471),沈周已经是一个45岁的中年男人。作为画家,他已经是苏州吴中一带颇出名气的画家;作为父亲,他圆满地完成了儿女们的嫁娶大事,最让他欣慰的是长子沈云鸿很有出息,出落得能够独撑门面了。如此安静的中年生活里,沈周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出趟远门,去西湖之畔的杭州游逛一番。沈周诞生于诗书之家,自幼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多年来他始终秉承的是"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也正是这个缘由让他虽然身在江南,而且家境殷实,但辞亲远游的机会并不多,即使出门,最远也不过苏州以北的虞山一带。这一年的沈周,为什么突然萌生了杭州之游的念想呢——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至少可以替他找到以下可圈可点的缘由:一,杭嘉湖平原一带的苏州与杭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苏杭之美比肩而论,那么,对于一个诞生、成长于苏州的人,至少应当到杭州走一走,才不负一个真正的江南人;二,数年前与杭州诗人刘邦彦有诗信往还,"每羡好诗如好画,不须相见即相知"的句子就是沈周写给刘邦彦的倾慕之词,当然,沈周亦因刘邦彦的和诗对杭州的湖光山色充溢了新奇与憧憬;三,沈周自幼就跟随父亲经常出游于苏州一带的寺庙,与僧侣打交道甚多,杭州是南方的佛教圣地,寺院众多,中年的沈周自然也心憧憬之。或许,除此之外还有别的缘由吧。当沈周把这个想法告知他的挚友刘珏和史鉴时,他们欣然同意。这里稍稍介绍一下刘珏和史鉴吧。刘珏,字廷美,号完庵,苏州人,正统三年(1438)中举人,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年五十弃官归乡,卒年六十三;史鉴,字明古,号西村,苏州人,平生好读书和保藏,家藏古书甚多,皆能诵读和探讨,有《西村集》八卷行世——明正德年间,吴中高士中首推沈周,史鉴次之。出行的日期很快确定下来,但此事被沈周弟弟沈召知晓,亦要求前往,沈周只好应允。明成化七年农历二月初六,沈周一行四人,带着几名家僮,启程南下杭州。二他们行走的路途,是顺京杭大运输河乘船而下。这条水路,是彼时连接这两座南方富庶城市的主要线路。他们坐船向南,经吴江、同里、南麻、黎里,过嘉兴、湖州、余杭,最终到达杭州。据史鉴的《西村十记》载,此行"行逾嘉兴,历石门、道崇德,始望见有山隐隐出天际,人指云:'临平山也。'又行余五十里,乃至山下。"此处之山,即临平山也。其后,"自临平指西南行,将六十里至杭。山皆在城西,舟不得至其处。命家僮持橐自山后先往。"看来,这一趟他们走得也不简单。而且,船过嘉兴时风雪交加,不得不停岸待晴。好在古人懂风雅,可以在船上闲情逸致地作诗写画。据史料载,刘珏为沈召作《临安山色图》,自题诗曰:"山空鸟自啼,树暗云未散。当年立刻看,今日图中见。完庵诗书画。"史鉴和诗一首,曰:"山光凝暮云,风来忽吹散。借问在山人,何如出山见。"沈周亦诗兴勃发,题诗一首并跋曰:"云来溪光合,月出竹影散。何必到西湖,始与山相见。刘佥宪挈予三人游临安,阻雪于檇李。佥宪为继南弟作小景短吟,种种可羡。湖山之胜,恍在目前,尚何待于南游哉?史明古偕予和之,聊遣客怀尔。辛卯二月已酉灯下沈周书。"这真是一趟多么风雅的旅行啊。三话说沈周一行抵达杭州后,老挚友刘邦彦恰好不在,他们就在史鉴挚友诸中的陪伴下起先杭州之游。《西村十记》是这样记叙的:客皆肩舆入市,访刘邦彦。他出不遇,投剌而去。入北关门,至洪福桥,饭诸立夫家。他们第一天游玩的是宝石山。之后,刘邦彦闻讯赶到,陪他们一起游玩。数日下来,沈周一行在杭州的游踪颇为广泛,参寥泉、葛岭、灵隐寺、虎跑泉,几乎西湖一带的闻名景点他们都玩了个遍,这也有沈周写下的诗歌为证。在世人看来,沈周因画名而彪炳史册,事实上沈周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诗人,一生留下了上千首诗作,仅描写杭州的诗作就有《至保叔寺》、《谒后坟》、《修公房》、《葛岭》《紫云洞》、《参寥泉》、《飞来峰》、《上天竺》、《龙井》、《下天竺》、《石屋洞》、《林和靖处士墓》等十几首。细读这些诗作,既能佐证他在杭州的行踪,亦能看出他对杭州山水的一片深情。当然,他们游玩次数最多的,非西湖莫属。在苏州的稗闻野史里,流传着沈周夜游西湖偶遇杭州名妓云小小的故事,且在当时一度传为佳话,但我查遍杭州史志,并无云小小的记载,或许只是一段逸闻罢了。或许一个月后,他们结束了这次杭州之行。四成化二十年(1484)初夏,沈周再次踏上前往杭州的路。这一次,同游者是史鉴、汝泰。第一次陪他同行的弟弟沈召与刘珏于成化八年(1472)相继病逝。其次次到杭州,慕沈周画名前来求画的人川流不息,这既与沈周在江南一带的声名大振有关,亦与吴门画派的日渐形成有关。刘邦彦特地写过一首诗,记录了这一情景:"送纸敲门索画频,僧楼无处避红尘。东归要了南游债,须化金仙百化身。"甚至还有人寄信索画。张岱在《快园道古》里就记载了这段轶事:越僧某索画于沈石田,寄一绝云:"寄将一幅剡溪藤,江上青山画几层。笔到断崖泉落处,石边添个看云僧。"石田欣然画其意答之。画债太重,以至于沈周一行不能从容游玩。后来,在刘邦彦的帮助下,终于在灵隐寺安宁静静地待了几天。这一次,他也不忘去老挚友刘邦彦的竹东别墅坐坐。刘邦彦的竹东别墅,在史籍里已经语焉不详,但从古诗词里仍能见得一鳞半爪。此行沈周写过一首《立夏日山中游遍后夜宿刘邦彦竹东别墅》,多多少少可以窥见竹东别墅的风貌。与第一次杭州之行不同的是,沈周结束这次旅行后,很快又去了一趟浙中,沿着富春江一带漫游。弘治八年(1495),69岁的沈周在《浙中揽胜图》的长卷题跋里回忆道:"余比岁览胜浙中,渡富春江,登子陵钓台,观赤城之霞,探金庭之洞,朝岚夕蔼,靡所不经,而灵区异域,万壑千峰,目之所穷,意之所到,真有可名状。吁,天地亦广矣!虽欲谱入无声诗中,愧不能具灵心巧腕,乌可得乎!因即其游,或携筇登眺,或泛艇闲观,或郊原村落,适有一树一石可视,尽整理笔端中,始成稿本。今岁清和,闭关有竹庄,闲暇无事,因忆旧游,乃觅佳纸,一一为之拈出,两阅月而成卷,展之恍若昔遇历历在目。余于两浙名胜平生企慕,迨老始获之,可信境与人间不多设,游于人生不能几遭。因引酒独酌,心与境融,境与图会,洋洋乎欲参造物者游,可谓与神俱化矣。图成,因并记之。时夏五二十八日,石翁自识。"沈周在富春江上领会了黄公望隐居过的青山绿水,又赴建德登严子陵钓台,还去了天台山访问隋代名刹国清寺,此行可谓悦目赏心,收获颇丰。这可能是沈周一生中步履最远的一次出行了。沈周的两次杭州之行,自然给他的创作带来不少灵感。在沈周与杭州有关的画作里,比较重要的作品有《飞来峰》、《仿大痴道人灵隐山图卷》、《冷泉亭图》。翻捡沈周的画作,与杭州有关的画作还有《西湖岳坟图》、《卧游图册之十三·江山坐话》、《两江名胜图册之十·杭州下天竺寺图》、《湖山图》、《灵隐旧游山水图》、《钱塘山行图》等。这些画作既是沈周两次杭州之行在笔墨上的体现,也呈现出一个优秀画家寻山问水的艺术探究。沈周的一生,未曾入仕,隐于田园,最终成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杭州之行,与其说是远足,不如说是一个文人向外寻求视野的艺术行为。首先,他饱游浙江山水,与平畴旷野、多水少山的吴中风光迥然有异的山水,拓宽了沈周对自然美的相识深度与广宽,以至于他"梦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