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情境测试B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情境测试B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情境测试B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情境测试B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情境测试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单元及期末考试核心素养情境AB卷

02.《内能》单元情境测试B卷

本套试卷有五道大题27小题,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4内蒙古包头)如图所示是一个香蕉炉,点燃炉内蜡烛加热香蕉液,一会儿,房间

内充满了香气,对这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香蕉液通过做功增加内能

C.香蕉液吸热升华变成香气D.香气弥漫是扩散现象

【答案】D

【解析】A.蜡烛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香蕉液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故B错误;

C.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香蕉液吸热汽化变为香气,故C错误;

D.香气弥漫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2024青海省)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

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关于“蒸”月饼时的情

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水温升高B.水变成水蒸气——放出热量

C.闻到月饼的香味一扩散现象D.水变成水蒸气一分子间距不变

【答案】C

【解析】A.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收热量,故A错误;

B.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的过程,汽化吸热,故B错误;

C.闻到月饼的香味是因为月饼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C正

确;

D.因液体的分子距离小于气体的分子距离,水变成水蒸气,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因此分子

间距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3.(2024江苏扬州)关于扬州美食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翡翠烧麦呈现绿色是因为吸收了绿光

B.麻鸭汤沸腾后用文火加热,温度升高

C.用蒸笼蒸包子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包子的内能

D.盐水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A.翡翠烧麦呈现绿色是因为反射绿光进入眼睛,故A错误;

B.麻鸭汤沸腾后用文火加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故B错误;

C.用蒸笼蒸包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包子的内能,包子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

高,故C错误;

D.盐水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香气分子不断扩散到空气中,故

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答案】D

【解析】A.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白雪温度低,内能不一定小,故A错误;

B.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岩浆温度高,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的不剧烈,不是停止,故C错误;

D.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越剧烈,岩浆温度高,分

子热运动剧烈,故D正确。故选D。

5.(2024江苏无锡市)通过相关可观测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研究的

一种方法。下列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A.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

C.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无空隙

D.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处在水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答案】C

【解析】A.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彼此进入对方,从而使总体积减小,

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存在斥力,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在运动,推测出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故

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湖南长沙)冬至时节煮饺子,小明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冷冻饺子中的分子不运动B.冷冻饺子升温过程中内能不变

C.煮熟的饺子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D.煮熟的饺子冷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C

【解析】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冷冻饺子升温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B错误;

C.煮熟的饺子香气四溢,是香味分子进入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故C正确;

D.煮熟的饺子冷却,向外释放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故D错误。

故选C。

7.(2024江苏连云港)沿海地区比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

A.质量大B,温度高C.密度大D.比热容大

【答案】D

【解析】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

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

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4山西)二氧化碳(CO?)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

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

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

A.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B.高压泵压缩CC>2,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

C.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答案】D

【解析】AB.高压泵压缩CO2,此时对气体做功,因此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B

错误;

CD.高压CO2气体喷出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2024广东省)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

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A.吸热,内能增加B.吸热,内能减少C.放热,内能增加D,放热,

内能减少

【答案】A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水吸收

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0.(2024湖北)如图甲,利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加热等质量的°、6两种液体,得到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分析可知()

A,相同时间内。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比6中的多

B.。和6的吸热能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

C,升高相同温度。所用时间比6少,。的吸热能力比6弱

D.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比6多,。的吸热能力比b强

【答案】C

【解析】A.实验中使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则相同时间内。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与b中的

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吸热能力是物质的属性,保持不变,所以。和6的吸热能力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

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相同时间内。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与b中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则相同时间内

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时间比6少,则。吸收的热量少,a、b

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c=&可知,。的吸热能力比6弱,故C符合题意;

加△/

D.由于相同时间内。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与6中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则相同时间内

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比6多,。、6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

由C=&可知,。的吸热能力比6弱,故D不符合题意。

mbt

故选Co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1.(2024福建)木雕是工匠智慧和艺术修为的价值体现,锯木、刨料、风干、雕刻、开

樟、组装、打磨、油漆,每一环节都讲究科学的工艺流程。打磨过程,将粗砂纸换成细砂纸,

可以减小砂纸与木头间的,闻到淡淡的木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

【答案】摩擦力无规则运动

【解析】将粗砂纸换成细砂纸,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闻到淡淡的木香,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木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12.(2024四川成都)成都别称芙蓉城、蓉城,这座以花为名的城市自古与花结缘,大诗

人陆游魂萦梦牵的诗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依旧是成都一道靓丽的风

景线,诗人闻到花香属于现象。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所蕴藏的物理知识是:分子

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答案】扩散温度

【解析】闻到花香,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可以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与温度有关。

13.(2024云南)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把糖块加热成糖浆,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熬制糖浆的过程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糖的内能。

【答案】熔化热传递

【解析】将糖块加热成糖浆,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熬制糖浆时,糖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所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糖的内能。

14.(2024天津)在“航天日”主题活动中,小明用塑料瓶自制了“水火箭”(如图所示)。

发射时,“水火箭”向下喷水从而获得升空的动力,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水火箭”飞出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答案】相互减小

【解析】水火箭升空利用的是“反冲力”,即高压气体将水向下喷射出去,对水施加一个向

下的力,物体间的力都是相互的,水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力,火箭就升空了。

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15.(2024苏州)熨斗古代亦称“火斗”,最早出现于西汉,以青铜质地为主,用高温熨平

衣物,是通过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宋元时期,出现了如图所示带木把的熨斗,相比

金属把,使用更安全,是由于木头具有的物理属性。

【答案】热传递隔热性好/导热性差

【解析】用高温熨平衣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木头具有导热性差的物理属性,所以相比金属把,使用更安全。

16.(2024江苏扬州)拖拉机轮胎表面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来增大摩擦。选用

水来冷却拖拉机的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填“大”或“小”),如果水箱装有

质量为20kg的水,水温从2(TC上升到70。。水吸收了J的热量。

3

[C7K=4.2xlOJ/(kg-℃)]

【答案】接触面粗糙程度大4.2x106

【解析】拖拉机轮胎表面刻有花纹,是压力不变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选用水来冷却拖拉机的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其他条件相同时,水升高相同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

如果水箱装有质量为20kg的水,水温从2(TC上升到70。(2,水吸收的热量为

。吸=cmM=4.2xlO3J/(kg-℃)x20kgx(70℃-20℃)=4.2xlO6J

17.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

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

着火点。

【解析】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做功

的方式改变内能。

推杆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8.(2024湖南)常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它的较大。水能提供浮力,但存

在溺水风险。不慎落水的人,情急之下可以利用打湿的衣服鼓足空气等方式来增大

从而增大浮力,使自己漂浮于水面等待救援。

【答案】比热容排开水的体积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

热量多,所以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不慎落水的人,情急之下可以利用打湿的衣服鼓足空气等方式来增

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自己漂浮于水面等待救援。

19.(2024长春市)长春莲花岛影视基地近期火爆出圈,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1)美食街上,炭烤羊肉香味四溢,这是现象,炭在燃烧过程中热值________;

(2)小明玩攀爬时,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后半程比前半程攀爬得

慢,则后半程比前半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3)晴朗的夏日午后,人划船时用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行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人感觉到扶手晒得发烫,而水较凉,说明水的比热容o

【答案】⑴扩散不变⑵增大变小⑶相互大

【解析】(1)美食街上,炭烤羊肉香味四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

热值的大小跟燃料的种类有关,跟燃料是否完全燃烧、质量、体积和形态等都没有关系,故

热值不变。

(2)小明玩攀爬时,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不断增加,则重力势能逐渐增

大。

后半程比前半程攀爬得慢,说明后半程用的时间长,而后半程和前半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

一样,时间长的,功率小,则后半程比前半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小。

(3)人划船时用桨向后划水,水给船一个向前的力,船向前行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人感觉到扶手晒得发烫,而水较凉,说明水的比热容较大。

20.(2024湖北)2024年4月30日,全球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我国并网发电,工作

原理如图。在用电低谷时段利用电网多余电能驱动压缩机压缩空气,使空气增大(填

能量形式);在用电高峰时段高压空气被释放,膨胀对外,使膨胀机转动,将内能转

化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输送至电网。

【解析】在用电低谷时段利用电网多余电能驱动压缩机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

增大。

在用电高峰时段高压空气被释放,膨胀对膨胀机做功,使膨胀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输送至电网。

三、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8分)

21.(6分)海鲜粥是北部湾地区的一道家常美食.煮好的粥香气扑鼻,这是什么现象?而

且粥的温度越高,香气就越浓,这是为什么?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粥就凉得更快,

这又是为什么?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案】(1)煮好的粥香气扑鼻,是粥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

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粥的香气就越浓;

(2)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加快了茶水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蒸发吸热,所以凉的更快.

【解析】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速度和物体的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扩散越快;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

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2.(4分)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

(1)会发生什么现象:;

(2)解释所发生的现象:o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由图可知,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且管口出

现了白雾。

(2)酒精燃烧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和水蒸气的内能,水蒸气的内能通过做功将内能转

化为塞子机械能,使得塞子冲出去,塞子冲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管口出现了白雾。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4分)

23.(6分)(2022湖北随州)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李明和张红选用规格完全相同

的实验器材,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水温随

时间变化图像。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张红所用水的质量为200g,结合图像推算,他实验时0〜4分钟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X103j/(kg•℃)]

(3)分析图像可知,李明和张红实验所用水的质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自下而上(2)840或8.4x102(3)相同

【解析】(1)为保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放好酒精灯后,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所以应放好烧杯后,再调节

温度计的高度,故安装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张红所用水的质量为机=200g=0.2kg

由图乙可知,0〜4min水升高的温度为

At=99℃-98℃=1℃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c水机水A'=4.2xlO3x0.2kgxl℃=840J

(3)由图乙可知,李明使质量为预的水从99℃加热到100℃沸腾用了4min,水吸收的热

量为。1,水温升高了A0=1℃;张红使质量为加2的水从98℃加热到100℃沸腾用了8min,

水吸收的热量为。2,水温升高了A/2=2℃,由于加热器相同,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相

同,则。2=20],由

Q^=cmM

可得

叫_°水A'I_0i0水A._1

根2。2。水期。21

。水M

所以李明和张红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24.(8分)小红想探究水和砂石的吸热性能,取初温相同的水和砂石,分别盛放在规格相

同的烧杯中,用同一盏酒精灯对它们分别加热,同时搅拌水和砂石,使之受热均匀。在相同

加热时间内,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情况。

——70

(1)除以上条件外,还要求水和砂石的质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为°C;

(3)通过实验发现,在相同加热时间内,水升高的温度比砂石的小,说明的吸热

性能更好;

(4)由此可以解释沿海地区比沙漠地区昼夜温差________的现象。

【答案】(1)相等(2)62(3)水(4)小

【解析】(1)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

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

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根据比

较吸热能力的方法知道,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和

质量都相同的水和砂石。

(2)由图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且此时温度为零上,示数为62℃

(3)加热时间相同时,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这说明水的吸热性

能强。

(4)由上述探究的结论知道,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

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

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五、计算与综合能力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22分)

25.(6分)一质量是3kg、初温为590℃的铁块,当温度降到30℃时放出了7.56X105J的

热量,贝!1:

(1)计算出铁的比热容;

(2)餐馆里有一道美食叫“铁板牛肉”,将2kg的铁板加热到130℃,再将九成熟的牛肉片

盛放在铁板上,等铁板温度降了60℃时,牛肉片已十成熟了,求铁板在此降温过程中放出

的热量。

【答案】⑴铁的比热容是0.45X103"(kg・℃);

(2)铁板在此降温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是6.3X104J»

【解析】(1)由Q放=cm(t0-t)得铁的比热容为:

c=/故=-7T6Xp5j45X103J/(kg-r)。

m(t0-t)3kgX(5901C-301C)

(2)铁板在此降温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

34

Qffi=cm(t0-t)=0.45X10J/(kg・℃)X2kgX(130℃-60℃)=6.3X10Jo

答:⑴铁的比热容是0.45X103j/(kg.。);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