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1页
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2页
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3页
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4页
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加速推进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性能与技术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并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融合发展,对车身底盘轻量化也提出更高要求,这为车身的个性化、定制化以及车身3D打印供技术基础。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趋势强劲,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本省作为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基地,超过1/8的新能源汽车在省内销售,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25万辆。预计到2022年,本省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取得实质性进展,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突破5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产业化及推动应用造产业,一大批新的新能源相关汽车企业孕育而生,带动新能源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保养、营销、理赔等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为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机遇。二、组群逻辑 (一)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1.服务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十大重点发展产业。国家陆续发布有关政策,强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量将达到70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例接近50%。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紧密对接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周边重要城市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要增长极。推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智能电网等成为支柱移动互联网等未来产业。3.高度契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素质人才需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聚焦产业链下游整车及服务领游整车与服务三个环节。我省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大省,下游整车与服务环节从业人员紧缺,专业群聚焦下游,面向新能源汽车检修与销售、新能源汽车辅助研发设计、新能源汽车生产和管理等三类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人才紧缺难题。4.群内专业精准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岗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庞大,具有多学科综合、技术复杂性高的特点,涉及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关键零部件、下游的整车及售后服务。群内专业精准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车研发试制,装配、调试,整车检测维修,车身结构设计与修复,营销与服务等10个核心工作岗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池、电机、电控)试验与维护等核心岗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对接新能源汽车制造零部件设计、零部件3D打印等核心岗位;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主要对接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设计、车身修复、事故车查勘定损等核心岗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对接新能源汽车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等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围绕新能源汽车“四化”关键技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并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融合发展。专业群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车试制试验,电池、电机、电控检测与维修,关键零部件3D打印试制,车身修复,营销与售后服务等核心工作岗位群,培养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沟通合作精神,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检修和销售服务、辅助设计研发以及生产制造等工作岗位,具备技术创新、综合运用、精准服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专业间逻辑性1.专业基础相通课程相通:专业群完全共享基础课程达到60%,如:工基地相融:群共享校内实训基地有:机械基础实训室、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金工实训基地、新能多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工程大类,群内各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专业群师资共享性好。2.技术领域相融群内4个专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的岗位技术基础有共通性、关键技术各有侧重,同时,各技术岗位又互相支撑,具有较高的相融性。3.职业岗位相关群内10个典型岗位主要集中在试制试验、生产制造、性能检测、技术维修、现场管理、销售与服务等生产环节,规格,学生就业岗位较为相近,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三、建设基础 (一)优势与特色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对接新能源国家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精准对接本地区新能源汽车企业,优势特色明显。1.专业建设基础好,人才培养成果多。专业群拥有国家品牌专业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1+X”制度试点专业2个;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现代学徒改革实,精准育人成效大。专业群实施产教融合、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培养人数近500人,规模在全3.协同创新平台高,产教融合特色显。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汽车与材料应用技术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市重点实验室和市公共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5年,承担省市级纵向项目10项、企业横向课题40多项,总到账经费300多万元;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2200多万元。获7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1项、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二)成果和支撑条件专业群拥有国家骨干校重点专业、省一类品牌建设专业、省二类品牌专业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个。近五年,专业群获得国家课题等国家级项目2项;完成专业教学标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省级教研项目10余项;建有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军人才1名,优秀教师1名;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汽车与材料应用技术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市材料成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和市汽车整容工艺及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室等科研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高素质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到2022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内外行业专家领衔的高水平双师团队;建设开放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建成高水平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引领行业进步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到2024年,完善并推广1+X证书制度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深度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引领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的产业学院;专业群综合实力全省领先,建设经验在广东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可推广可输出的品牌,为进入国家特高专业群奠定坚实基础。 (二)具体目标1.基于1+X证书制度,创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1+X”量,培养德技双馨的工匠型人才。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融入“1+X”证书,建设专业群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库,专业群30%的核心课程五星级金课,其中,国家级精品在线3门。3.国内外行业专家领衔,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聘请国际知名汽车职业教育专家、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家、企业精英和高水平年轻博士,打造结构合理、创新性强的年轻教师团队,培养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专业领军人才2名、省级技术能手2名、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建设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得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3项围绕“1+X”证书,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综合实训基地;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2个。5.政校行企协同,打造引领行业进步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校企融合开展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研究,建设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1个,获得纵横向科技项目60项以上、发明专利10项以上,到账科研和社会服务经费400万元以上,开6.开展多渠道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开展与德国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开发专业群1+X证书和国际职业认证,开展企业海外员工培训,服务“一带一路”五、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基于1+X证书制度,创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市职教集团、省级新能源汽车协同育人平台,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岗位能力、拓展能力、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如图所示。校企协同开展育人工作,通过学校平台课和企业认识实习搭建专业基础能力,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融入1+X证书标准和能力要求,以跟岗实习和1+X训考为基础培养岗位能力,将科技服务与创新创业引入毕业设计,以企业生产实训为平台培训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以赛促教、以研促教、以证促教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年2.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基于学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经验成果,借鉴“双元制”模式,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与企业密切合作,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破解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之间工学矛盾难题,培养德技双馨的工匠型人才。3.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职业忠诚与敬畏精神,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工匠精神论坛、优秀实习学生评选等形式多样的培育载体,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1.构建基础相通、技术相融、岗位相关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围绕“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培养“技能+素质”的服务汽车后市场的高素质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校企共建“平台共享+方向自选+项目强化+证书试点”课程模块,针对群内专业设计不同的专业群核心课程包和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升学等个性发展的专业群拓展课程包,课程包的实施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坚持工学交替,深入实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专业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作行为过程教特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最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五星级金课基于国家“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参照IHK和SGAVE标准,提炼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形成学习领域;开发融“证赛研创”案例为载体,程国家级1门、省级33.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专业教学资源、精品课程资源,构建包含微课、慕课、虚拟仿真等内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施过程中,不断将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产生的新建资源添加入资源库,保证库内资源及时更新;学生用户通过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和“1+X”证书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程和作业并通过考核评测,获得学分;企业员工通过资源库,学习企业培训课程、专业课程、社会培训课程、标准规范,通过考核并获得学分,获得培训证书、学历证书、职业等级证书等。依据大数据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智能化推送教学资源,实现学生泛在学习、在线评价的个性化培 (三)教材与教法改革1.开发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群内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和汽车领域先进理论和前沿技术,联合行业组建校企合作模块化教学团队,开展课岗位搭建不同课程组成的综合能力项目包,建设《新能源汽2.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HQQ、习题互动等手段,以学生深度学习为目的,建设体验性的师生互动和学习交互环境。推动网络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融合,形成课堂新形态,使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应用比例达到90%学习环境。运用信息化技术,做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将探索式教学方法广泛引入教学,充分发挥和培养学主动探求知识兴趣和能力,整合升学习效果。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以上。 (四)师德为首,教学为本,技研为基,校企共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内培外引、校企共育,打造由专业领军人才领衔,企业精英、教学名师带头,年轻博士和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精于服务、德技双馨”的一流教科研创新团队,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专业群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在专业教学、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较标志性的成果。将师德建设融入教师专业建设全过程,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将教工党支部建在专业群上,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培养专业群党建和学术双带头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德建设相结合,要求教师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立教师师德负面清单,对学术不端、漠视学生、不恰当言论等教师失德失范行为进行约束。骨干教师,打造教学创新团队一流专家,行业领军人才,与专业群骨干教师组成高水平的行企校联盟的课堂创新团队。校企协同共育专业群师资队伍,能力。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行业,依托广东省汽车整形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等平台,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企业工程实践、科研技术服务和国际交流学习等途径,学名师,15名由高层次人才或具有5年企业实践经验业师组成的高水平专任骨干教师;引进或聘请10名具有高层次人才位或五年行业企业经验的技术骨干,共同组建1支专注教学质量改进、课程资源开发、专业技能提升、技术应用创新的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具有制订行业课程标准、力,形成教学水平高、学生满意度高、国内影响力大的课堂创新团队。专任教师每年至少1月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的知名企业实习实训。开展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订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企业实习实训管理办法。3.研创结合,校企互聘,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一流技术服务创新团队技术服务创新团队专注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和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开发。以省汽车与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通过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创新,提升教师工程技术能力,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视野。培育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双能”骨干教师队伍,形成能突破行业共性关键通过挖掘新能源汽车行业和相关企业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找到企业的刚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解决生产技术、产品工艺、服务管理等难题,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校企互聘共培省级科技领军人才1名以上,聘请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知名专家、技能大师或企业技术骨干8名,培育1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领域高水平技术服务创4.构建行业技能大师引领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实施专兼教师组合实施的模块化教学设立兼职特聘岗位,实施校企“双带头人”制度。建立本地区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优化兼职教师建设规划,建立并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培训制度,开展兼职教师和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实施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完善兼职教师引进、准入、培养及淘汰机制,制订保障与激励政策。兼职教师发挥实践教学优势,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承担实践课程教学。建立专兼教师结对制度,促进“专业教师职业化、兼职教师专与兼职教师优势互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聘请12名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企业高级工程师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企业师并在校内和专任教师一起建立4个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2项省级高层次技能型教师项目。开展“工匠大师进校5.文化引领,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1)提供多种渠道学习交流机会,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锻炼选拔5名优秀教师赴德培训3年,重点学习德国专业双元制教学模式,IHK职业教育认证体系、课程及实训条件建设经验,并内化成专业群建设标准。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为年轻教师担任教指委或行业协会重要职务提供帮助,使专业群教师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瞻性。每年5名骨干教师分批参加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实践研修、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升教师科技服务能力。 (2)建设“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专业群文化,完善教师发展保障制度在专业群营造“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文化氛围,使教学科研,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打造中国特色专业群文化品牌。在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建立具体的指标体系,完善教师发展保障制度,制定专业群教师标准。建设期内,建成专业群“省级教师教名以上,省级教学名师1名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或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企业技术骨干10名以上,建立一支由12名以上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群兼职教师团队。专业群师资成为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与科技服务贡献者。 (五)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产教深度融合,针对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技能三级实训体系,集聚社会优质资源,政校行企共同建设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实践的开放共享型专业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高水平产业学院,打造人才培养校企命运共同体,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1.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顺应产业的变化,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吸引企业以资金、设备、技术等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共建共享。将原有的各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室进行优化组合,重点打造一批能开展真实生产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实训教学体系。校内主要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开放性实践场所,校外重点建设开放共享产教融2.校企共建集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师资培训、社会培训等功能的高水平实训中心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吸引企业以资金、技术和生产要素参与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在原有的省汽车与材料应用技市级科研平台基础上,根据地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企业合作共建集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师资培训、社会培训等功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同时根据专业群发展需要建设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与售后服务集成实训中心等3个岗位技能综合实训中心。3.发挥职教集团资源优势,深化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依托职教集团,聚集产业优势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政校企多方协同建设12个校外实践基地,共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开放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协同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深化内涵建设,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方式为企业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在产业学院开展多岗位、大规模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依托产业学院和群“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发挥学校和企业的技术研发优势,共同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关键技术领域研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产业学院,让学生真正接触生产一线,有利于学生发现生产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通过以上举措,校企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方面达到深度融合,取得双赢效果,形成了互帮互利、唇齿相依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六)技术技能平台进一步发挥“汽车与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市先进装备制造与材料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汽车整形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协调育人基地”和“先进制造技术实汽车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在专业领军人才带领下,以“创新型、结构化”科研团队为班底,成立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整车控制技术、车身修复技术、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3D打印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专业1.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以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在汽车关键零部件中的应用;动力电池技术研发方向:开展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动力电池在线参数辨理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研发方向:围绕电驱动系统技术现状与关键核心环节,在汽车电驱动仿真分析、集成化高性能电机控制器分析与匹配、驱动电机控制策略提升、电驱动系统功能安全测试分析等方面开展研发工作。整车控制技术研发方向:开展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汽车智能化技术、车载网络通信系统、整车控制器(VCU)等方面研发与应2.汽车车身结构与修复技术研发中心以事故汽车修复技术服务中心为平台,提高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机电维修等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车身修复及轻量化技术研发方向:围绕车身结构及材料、车身测量方法、钣金及焊接方法、损伤鉴定、整形校正、涂装工艺、非金属件修复及连接件的使用等方向进行研究。3.3D打印技术研发中心主要以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3D打印技术为研究重点,关键突破精密打印,高强度打印,难加工件打印,快速提纵向科技攻关项目3个以上,横向科技服务项目30项以上,包含国际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10项以上,到账总经费5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区域智能制造产业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一批行业技术精英在研究中心挂职。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银隆新能源等知名企业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汽车车D造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依托三个研发中心,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车身轻量化设计等技术研究与服务,获得纵横向科技项目60项以上、发明专利10项以上,到账经 (七)社会服务专业群社会服务组成体系见图:1.发挥协同创新中心优势,服务企业发展发挥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汽车与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师资、设备和渠道的优势,面向创新型企业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等技术服务。依托校企共建的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推动企业技术革新与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转型升级以及关键部件3D制造2.利用研发中心资源,落实教育扶贫国策充分利用产业学院各种招生和人才培养政策,主要面向欠发达地区招收贫困生,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帮助他们掌握智能制造岗位技能,实现在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就业创业,将扶贫与扶智紧密结合,贯彻落实教育扶贫国策。3.借助校企合作的优势,普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通过与产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技术中心,在完成专业群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骨干教师带领学生社团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科普讲座、技术体验等活动让新年儿童科技兴趣。4.为地区高职师生和区域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整合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优质资源,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开展专题技术讲座20次,拓宽企业技术人日以上,到账经费90万元以上;技术成果转化5项以上,5.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招生;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拓展社区教育,提供终身学习服务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实施多样化入学方式。对有学习意愿的技能特长人才,制订免试入学等特殊政策,招生10人。采取订单式培养、在职教育、带薪培训等方式,探索学生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灵活学制,帮助他们进行技能深造。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经育,拓展社区教育,提供终身学习服务。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群国际影响力。开展专业国际标准认证,推进专业群的国际化专业、学历、职业资格标准建设,探索出国量保证体系。联合行业企业对引进的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一套完整的国际课程与高1.引进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化标准,引领国内同类专业 (群)发展专业群将引进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化标准,升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的内容标准、培养标准和认证标准。与当地龙头骨干企业、新能源产业园区深化现代学徒制,形成企业工程师与工匠大师和学校专业教师互聘互用机制及中国特色的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标准。共同开发岗位课程标准,共享校企资源,实施双主体育人,形成国际标准和产业标准双对接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培训和指导方式,将专业群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路径向国内同类专业群推广应用。2.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培训标准,输出“中国职教方案”与知名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校企协同一起走出去,调研当地产业布局、教育体系与教育水平,指导东南亚等国家多所理制度,参与教学管理、带领当地教师开展专业内涵建设、职业院校整体建设方案与适应不同国别的专业建设与专业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海外客户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相关产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高水平专业群优势,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空间,与当地企业、部门或中资企业共建“海外客户培训中心”,开展员工培训和定制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约100人,解决当地产业与中资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助推当地产业提质赋能。4.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满足留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生源国家紧缺岗位,定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厚植中国优秀文化与语言交流学习,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要。发挥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训基地功能,安排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现场指导,进行真业文化,为服务本国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到2024年专业群为发展中国家培训100名技术人员。 (九)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建立专业群可持续书认证等良性发展机制。教学资源迭代更新机制建设。参与新能源领域和汽车领域调研,与国内外权威产业研究部门合作,提升专业群教学资源迭代发展敏锐度。加强教学诊断与改进,保障专业教学资源瞄准产业发展前沿、企业人才需求1.建立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以项目贯通方式与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