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4全民守法》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与分类: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
2.解释与论证:理解坚持全民守法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明确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4.辨析与评价:客观评价法治与德治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原因、要求。
2.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公共参与: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学过程】
一、基础铺垫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
状态。
2.原因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
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
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①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
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辨一辨]有人认为,坚持全面守法,就应该引导人们依法行使权利。你是
如何认识的?
提示: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
益。
(二)推进全民守法
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
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
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
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判一判](1)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已经蔚然成风。
(X)
(2)推进全民守法,要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和德治意识。(J)
二、合作探究
(一)全面守法的内涵
[创设情景]
2019年9月12日,高青县公安局常家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人在某建筑工
地爬上塔吊欲跳下,情况十分危险。经了解,该男子系某建筑工地的一名工头,
为了讨要薪金,其写下遗书并爬上了塔吊。随后增援民警赶到,对周边路段进行
管控,并劝离周边围观群众,避免影响交通。经过民警耐心细致的劝解,该名男
子最终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从塔吊上爬了下来。9月14日,许某因寻衅滋事被
处以行政拘留8天的处罚。警方提示:切忌用跳楼、跳塔吊等过激行为或暴力
极端行为维权,一时冲动可能造成意外后果,还可能因此而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o
[探究任务]
L(解释与论证、法治意识)许某为什么受到行政处罚?
提示:法治社会,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
义务。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
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④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
理性进行维权。
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如何促进许某诉求的解决?
提示:①维护许某合法权益,引导许某合法维权。②督促相关方按约定支付
薪金。
[探究总结]
1.权利
(1)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法
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人权概念的核心词,法律规范的关键词。在家庭、社会、国
家、国际关系中隐含或明示的最广泛、最实际的一个内容。从通常的角度看,权
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2)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规定在政治、人身、经济、社会、文
化等方面享有的主要权利,也叫宪法权利。它是公民最主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权利。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大致有:平等权、政治权利、
宗教信仰、人身自由、监督权、社经权利、文化权利等。
2.义务
(1)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
(2)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
尽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
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
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
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除上述的基本义务以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劳
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
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些义务既具有社会伦理和道德的性质,
同时也具有一定形式的法律性质。
【特别提醒】
明确主体与内容的对应
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处于多种社会关系中,这就决定了权利和义务内容的
多样性。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
结合,是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基本原则。
3.维权
(1)维权是指维护个人或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权的范围可能包括人身损害、
土地纠纷、医疗事故、婚姻、家庭、继承等民事纠纷,所进行的行政及司法诉
讼。
(2)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
合法的手段,理性进行维权。
[典例]某市公民冯某某为达到个人无理诉求,先后多次非正常上访、闹访,
先是利用国家举办重大活动期间,在国家信访局门口等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
公共场所秩序混乱;后到该市人民政府等地制造影响,寻衅滋事。冯某某的行为
()
A.正确,因为他是为维护自身利益依法行使监督权
B.错误,因为他没有依法负责行使监督权利
C.正确,因为该政府对群众上访采取不作为的态度
D.错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思维建模]
知识:未限定
审设问事件:冯某某的行为
角度:未限定
①在国家信访局门口等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审材料
②后到该市人民政府等地制造影响,寻衅滋事
冯某某为达到个人无理诉求,先后多次非正常上访、闹访,这种行
为是违法的,没有依法负责行使自己的监督权,B符合题意,A.C
审选项
判断错误;冯某某没有依法负责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不是没有认识
到民主监督的重要性,D理由不正确
定答案B
【对点训练】
河南省正式出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失信黑名单制度。今后,利用网络舆论
监督工作便利进行敲诈勒索、社会法人单位或个人利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传播谣言虚假信息等五种严重违规情形作为纳入失信黑名单。这警示我们,公民
行使监督权应()
①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②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网络安全和
社会稳定③理性地、有序地行使监督权④坚持言论自由,这是公民参与管理
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B[利用网络舆论敲诈勒索、传播谣言等行为将被纳入失信黑名单,警示我
们,公民行使监督权应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理性地、有序地行
使监督权,①③符合题意;国家法律保护公民个人正当合法利益,②错误;行使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④错误。]
(二)推进全民守法
[创设情景]
近日,一段“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的视频,让西安某汽车有限公司与奔驰
中国陷入舆论漩涡。法治的市场经济,本不应有“店大欺客”的咄咄怪事。仗势
欺人,再大的基业,再响的名头,消费者也会用脚来投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合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也并未容忍“店大欺客”扰乱市场秩序、侵
害消费者权益。当然,“店大欺客”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按照原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如果仅是未
按规定承担三包责任,应当“责令改正,并依法向社会公布",行政处罚“由县
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实施,并将违法行为记入质量
信用档案”。
[探究任务]
L(预测与选择、法治意识)从消费者角度看,如何才能避免“哭诉”维权?
提示: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自觉养成尊
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2.(预测与选择、法治意识)从经营者角度看,如何才能减少纠纷、构建消
费者和销售者的和谐关系?
提示:①要树立诚信意识,珍视守法信用记录,积极参与构建城信社会。②
要强化规则意识,遵守契约,履行法定责任与义务。
[探究总结]
1.提升全民法治观念
(1)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
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指法律
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
(2)法治观念是法治体系运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制度规范相互作用、
相辅相成。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法治中国建
设的思想基础,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法治与德治
(1)法律和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规范。法律是准绳,
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2)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
征程中,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使
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立法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
念,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
人民意志、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得到人民拥护的善法良法,以良法促
进发展、保障善治。执法司法要公正公平公开,通过严格规范的法律适用,在保
障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彰显法律的价值
取向和对各类社会行为的评判标准,引导社会道德建设。
(4)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
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
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制度建设工作中。
(5)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
失德行为的整治,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
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特别提醒】
正确认识德治思想
(1)含义:第一、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
道德感化作用。第二、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
(2)发展:周人提出“明德慎刑”、“为政以德”,后经两汉魏晋南北朝
的法律儒家化运动,礼法合流,《唐律》最终确定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
政教之用”的德治方略,并为以后历代所尊崇。
[典例]日本汽车品牌雷克萨斯厂家在中国市场单方面违约、坐地起价卖车
的行为,引发了一场舆论危机,中国用户集体抵制雷克萨斯品牌。这说明()
①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②要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
靠法③要不断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④要倡导契约精神,引导经营者负起社会责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思维建模]
知识:未限定
审设问事件:“这”
角度:说明
①单方面违约、坐地起价卖车
审材料
②中国用户集体抵制雷克萨斯品牌
材料没有涉及消费者法治观念落后,①②不符合题意;厂家不诚信、
审选项
没能负起社会责任,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③④符合题意
定答案D
【对点训练】
1.法安天下,德润民心。只有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强化道德对法
治的支撑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
彰。这启示我们()
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②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③法治比德治重要
④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B[材料强调了法治与德治的作用及其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与材料没有
直接关系;③错误。]
2.《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第一条规定: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
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畅通参与渠道,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
与依法有序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这一规定()
①切实保障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②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
③可以为公民参与环保提供法律依据④扩大了公民保护环境的政治权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C[《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这一规定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
径,可以为公民参与环保提供法律依据,②③正确;公民依法有序参与环保不属
于参与基层民主管理,也没有扩大公民保护环境的政治权利,①④错误。]
三、课堂总结
1.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全民守
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
的手段,理性维权。
(应用示例:用于分析全民守法的内涵和要求)
2.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
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
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应用示例:用于分析提升公民法治意识的措施)
3.要不断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
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构建诚信社会。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
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应用示例:用于分析提升德治水平的措施和要求)
【板书设计】
一
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进
I内涵卜全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
全民民
[W1--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守法守
法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一加强全民道德建设
【课堂练习】
1.微信公众号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便利的同时,
也逐渐成为谣言及违法信息的集散地,危害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和公共利益。发
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除了政府常态化监管以外,还要求微信公众号的使用者()
①遵守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③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充分行使知情权、表达权
④坚持不传播、不扩散网络信息,谣言止于智者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A[面对微信公众号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除了政府常态化监管以外,
还要求微信公众号的使用者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遵守
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不传播、
不扩散网络信息说法不当,排除④。]
2.到超市购物微信扫码结算后发现活动商品仍然是原价,没有优惠2元,
协商无果后,张先生诉至北京通州法院,要求商家赔偿500元。2019年9月3
日,通州法院通报审结此案,法院认为商家构成价格欺诈,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
请求。
据介绍,2018年12月12日,张先生到超市购物,发现店内啤酒有优惠促
销活动:买立减2元。但张先生付完款还未走出超市大门时,通过小票上啤酒的
价格发现并没有享受优惠价。
试对本案各方行为作出评价。
[解析]本案涉及消费者依法维权、商家缺乏诚信、法院公正司法。
[答案]①消费者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
进行维权。②商家欺诈经营,没有坚持诚信原则。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依法审
判。
《9.4全民守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描述与分类: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
2.解释与论证:理解坚持全民守法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明确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4.辨析与评价:客观评价法治与德治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原因、要求。
2.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公共参与: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
状态。
2.原因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
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
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①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
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二)推进全民守法
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
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
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
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二、合作探究
(一)全面守法的内涵
[材料]
2019年9月12日,高青县公安局常家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人在某建筑工
地爬上塔吊欲跳下,情况十分危险。经了解,该男子系某建筑工地的一名工头,
为了讨要薪金,其写下遗书并爬上了塔吊。随后增援民警赶到,对周边路段进行
管控,并劝离周边围观群众,避免影响交通。经过民警耐心细致的劝解,该名男
子最终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从塔吊上爬了下来。9月14日,许某因寻衅滋事被
处以行政拘留8天的处罚。警方提示:切忌用跳楼、跳塔吊等过激行为或暴力
极端行为维权,一时冲动可能造成意外后果,还可能因此而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
[探究任务]
1.(解释与论证、法治意识)许某为什么受到行政处罚?
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如何促进许某诉求的解决?
(二)推进全民守法
[材料]
近日,一段“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的视频,让西安某汽车有限公司与奔驰
中国陷入舆论漩涡。法治的市场经济,本不应有“店大欺客”的咄咄怪事。仗势
欺人,再大的基业,再响的名头,消费者也会用脚来投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合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也并未容忍“店大欺客”扰乱市场秩序、侵
害消费者权益。当然,“店大欺客”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按照原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如果仅是未
按规定承担三包责任,应当“责令改正,并依法向社会公布",行政处罚“由县
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实施,并将违法行为记入质量
信用档案”。
[探究任务]
1.(预测与选择、法治意识)从消费者角度看,如何才能避免“哭诉”维权?
2.(预测与选择、法治意识)从经营者角度看,如何才能减少纠纷、构建消
费者和销售者的和谐关系?
三、课堂总结
1.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全民守
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
的手段,理性维权。
2.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
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
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
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构建诚信社会。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
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精炼反馈】
1.微信公众号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便利的同时,
也逐渐成为谣言及违法信息的集散地,危害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和公共利益。发
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除了政府常态化监管以外,还要求微信公众号的使用者()
①遵守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③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充分行使知情权、表达权
④坚持不传播、不扩散网络信息,谣言止于智者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到超市购物微信扫码结算后发现活动商品仍然是原价,没有优惠2元,
协商无果后,张先生诉至北京通州法院,要求商家赔偿500元。2019年9月3
日,通州法院通报审结此案,法院认为商家构成价格欺诈,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
请求。
据介绍,2018年12月12日,张先生到超市购物,发现店内啤酒有优惠促
销活动:买立减2元。但张先生付完款还未走出超市大门时,通过小票上啤酒的
价格发现并没有享受优惠价。
试对本案各方行为作出评价。
《9.4全民守法》同步练习
合格性考试
(15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
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
枉法。这说明()
①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②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③树立宪法法律至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④增强宪法意识,只和国家公职人员有关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题文材料告诉我们,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
监督制度,通过一定的渠道监督权力的行使,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
予以追究和纠正,树立宪法法律至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所以观
点①②③符合题意;观点④中“只和国家公职人员有关”的说法错误,故排除。
2.新民法总则,呈现多个亮点:新增胎儿利益保护条款、下调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增加见义勇为免责条款……很多专家表示:“总则
的很多规定都是既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又在强调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从全
民守法的角度看,这些规定()
A.通过法治层面凸显民法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B.把民法纳入道德感召和劝导的框架加以规范约束
C.把法治和德治在民法总则草案中融合并加以体现
D.主要目的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选C。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调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都属于加强公
民道德建设,题干要求是“从全民守法的角度看”,因此选C。A、B、D均不符合
题意和题干范围要求。
【补偿训练】
1.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
息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失信人上榜期限,激励失信被执行人纠正失信行为,使
公布失信名单制度起到“以惩促信”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修订这一规定是
A.以法治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B.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使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D.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解析】选A。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题干体
现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A符合题意。B、C都是强
调法治作用,没有体现二者关系,D与题干不符。
2.近年来,各地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实行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在大量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以“进一个门办
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为标准,建立专门的行政审批中心,并将其
纳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之中。上述举措()
①体现我国积极推进依法治国
②有利于推进全民守法进程
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
④杜绝了腐败的产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解析】选C。材料“在大量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体现了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①③入选;②与题意无
关;④中“杜绝了腐败的产生”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
3.2019年,贵州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
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
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此举是为了()
A.科学立法B.依法行政
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
【解析】选D。贵州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普法,为了全民
守法,因此选D。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4.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中央依法
治国办2019年在山东开展专题调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依法治
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要求,深入了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薄弱
环节、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短板,补齐弱项,推进全
面依法治国工作实现新发展。
为此,有同学认为:只要坚持科学立法,就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请运用
所学知识评析该观点。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坚持全面的辩证的观点,一方面指出科学立法有助
于建设法治中国,同时指出把法治中国建设好还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守法等。
答案:(1)坚持科学立法有助于建设法治中国,因为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
前提。只有法律规则本身合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法律的至上权威,实现法律对
社会的全面治理。因此,实施依法治国要通过科学立法,做到有“良法”可依。
(2)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国家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还需要坚持以德治国;每个公民在提升法律
素养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等级性考试
(10分钟•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5.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法治国家建设和20多年的全民法治宣传教
育,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法治观念不断提高,全民自觉守法的形势越
来越好。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公民中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违背法治精神的现象和
问题。这需要全面推进全民守法。推动全民守法是因为()
①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
②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
围
③全民守法是维护法律的权威的关键
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①②指出了全民守法的重要性,符合题意;③“关键”说法
错误;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全体公民意志”,④错误。
6.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领导干部依
法用权、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总体提高。各级党政机关普遍建立学法制度,
把法治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
式的能力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这表明()
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动社会尊法和守法
③任何公民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领导干部可以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A。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已经成为法治
建设的重要抓手体现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①②③正确,选A;④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7.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中国自古就有“身正
为范”的传统。中华法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代社会既有“礼法合治、
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理念,也有“君权至上、法自君出”“等级有序,刑
不上大夫”等思想。历史上著名的晋商乔致庸做生意,讲究个“信”字,这是
乔家的传统,是晋商的传统,更是整个商界应该传承的商业品格。古人常说,无
信不商。在乔致庸眼里,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与规则维持。当前,
推进依法治国,应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全民守法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解析】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全民守法的知识,分析说
明如何“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解答要结
合材料从“加强宣传引导”“增强法治建设的感染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角度
来组织答案。
答案:(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充分吸收中国
传统法治文化中的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摒弃其中的糟粕,为中国法治文化增添
新的时代内涵。
(2)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民
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9.4全民守法》达标练习
1.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诉求日益增强,切实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
A.摆脱道德观念束缚的必然要求
B.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C.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D.公民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解析】选B。实行依法治国需要提升公民法治素养,选B。道德建设和法
制建设相辅相成,摆脱道德观念束缚的必然要求的说法错误,全民普法和守法是
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不是公民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排除A、C、Do
2.按照宪法规定,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举行庄严的宪法
宣誓仪式。其意义在于()
①保证全体公民遵守宪法
②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③激励国家公职人员恪守宪法原则
④彰显宪法权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D。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宣誓制度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
生的理解能力。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举行宪法宣誓,有利于增强宪法
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激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恪守宪法原则,真正做到
依宪办事等,①观点太绝对,所以正确答案选D。
3.文明社会对公民的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是()
A.树立服务思想B.树立法治观念
C.树立合作意识D.树立维权意识
【解析】选B。文明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人们遵纪守法,社会各项事业依
法进行,因此文明社会对公民的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是树立法治观念,答案选B。
4.2019年甘肃推进全民守法,谋普法对象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下列说法中有利于推进全民守法的是()
①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②“官本位”“权力崇拜”
③“忍一时风平浪静”
④增强法治观念,培养法治素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推进全民守法需要增强法治观念,培养法治素养,自觉守法,
遇事找法,①④正确;②“官本位”和③“忍一时风平浪静”没有法治精神,不
利于推进全民守法。
5.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
确对于父母年满60周岁的计划生育家庭,在父母患病住院期间,用人单位应当
支持子女照料陪护,并给予每年不超过15天的照料假。该意见体现了()
A.民主与法制的统一B.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C.德治与法治的统一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解析】选C。该意见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统一,选C。
6.”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在我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是()
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D.依法行政
【解析】选A。题文中的观点表明法治对国家的重要性,体现了依法治国的
基本方略,其中B、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
7.权利、义务意识是法治社会建构的内在动力。某学校门口,因停车不便,
接送孩子的家长连续被电子警察抓拍到违法停车。家长在接受处罚的同时,给交
警部门提出了建议。经实地考察,交警部门及时对该路段停车问题进行了整改。
这体现了()
①家长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②交警部门正视群众需求
③交警部门尊重公民的监督权
④交警部门缺乏公信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题文中家长就停车问题向交警部门提建议,是具有公民意识
和社会责任感,积极行使监督权的表现;交警部门及时整改,体现了对群众需求
的重视,尊重公民的监督权。所以①②③观点正确,④观点不符合题意,所以正
确答案选A。
8.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还必须大
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这表明()
A.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B.厚植法治的道德底蕴,推进全民守法
C.以德治国能营造人心思进的良好环境
D.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全体人民共同追求
【解析】选B。依法治国,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
神,体现了法治与德治关系,B符合题意;A、C、D材料未体现。
9.从公民积极守法的角度来看,弘扬法治精神,实现全民守法,要求公民以
积极作为的国家主人翁态度,做到“信任立法、配合执法、依赖司法、努力护法”。
关于全民守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要全民守法
②每位公民都要采取各种手段维护自己权益
③人人都要学法守法用法,都要成为执法主体
④公民行使权利的时候要依法履行自己义务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全民守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所以说人人都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
范自身行为,①④正确;②“各种手段”说法错误,③人人都是执法主体说法错
误。
10.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
法正在成为现实。对推进全民守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守法要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②善于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
③处理好法律与道德关系,做到守法与有德统一
④非禁即入,凡法律不禁止的,都可以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此题考查全民守法。守法要做到知行统一,①正确;维护自
身权益的努力必须合法,但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错误,②排除;法治与德治是
统一的,③正确;非禁即入,虽然合法但是不能处理好法律与道德关系,也是错
误的,排除④。
11.材料一一切立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不得与宪法的规定、宪法
的原则、宪法的精神相违背,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依法立法。十三届全国人
大一次会议议程第四项是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第七项是审议监察法(草案)。
材料二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要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
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
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
材料三几年前旭日村普法。当时,村里乱象频现:基层选举被宗族势力渗
透,拉票贿选、使用暴力解决纠纷时有发生。普法便从宣讲宪法开始……经过努
力,情况得到了根本性好转,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务,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1)用材料一的观点解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安排。
(2)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回答权大还是法大,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推断旭日村发生变化的原因。
【解析】本题设计材料考查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等,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
国的要求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一修改宪法,体现了科学立法;
材料二中人民法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职权,体现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材
料三旭日村通过普法,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促使旭日村走上法治轨道,体现了
全民守法。解答时,从法律既规范了公民的行为,也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所
以原因从村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等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普通法律不得与宪
法相违背,否则普通法律无效,宪法是普通法律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全国人大
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2)观点:法大。说明:因为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也是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同时也为权力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
(3)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对法律的
宣传阻止了贿选行为;法律保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公平选举,拥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9.4全民守法》素养形成
议题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议题诱思:2019年7月9日,一位埃及籍留学生在福州市区骑电动车载人,
拒不配合民警正常执法,并与民警发生冲突,在全国引起关注。
探究:(1)搜集公民守法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2)议一议,留学生在中国违法,是否应当受到中国法律制裁?
V归纳•释疑
1.科学认识全民守法的内涵
(1)所谓“守法”,就是信仰法律、尊重法律。著名学者卢梭曾说过:“一切
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
民的内心。”法治的根基在于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法治的伟力源于人们的真诚
信仰。
(2)全民守法,就是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
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
义务或职责。
2.全民守法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学法与守法的关系,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这里的关键是要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具体行为习惯做起。凡是法律禁止的,都不去做;
凡是法律提倡的,积极对待;凡是法律保护的,依法去做。
(2)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做到维权与守法的统一。在法治国家,尊重
和保障人权是国家的责任,维护自身权益是公民的权利。但在任何情况下,公民
维护自身权益的努力必须合法、合情、合理,决不允许以违法犯罪的方式、破坏
法治和秩序的方式、侵害他人权益的方式进行。
(3)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做到守法与有德的统一。法律和道德都是社
会行为规范,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
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道德的红线不能触碰,法律的义务不能弃、
道德的责任不能丢。
3.全面把握全民守法的意义
(1)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让包括社会治理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
信仰法律,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全
社会形成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依
法治国才能有“源头活水”,才能有“施展空间”。
(2)全民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新诉求,民主
法治是关键,全民守法是核心,只有全民守法,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
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提供
强力保障。
(3)全民守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保证。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遵纪守法是每
个公民的基本准则。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人民权益要靠
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坚实
的社会基础。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能营造良
好的法治环境,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安宁。
_____.@典例•示范
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需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
设,使人民群众内心拥护法律,需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某市的下列做法体
现这一要求的是()
①通过《法在身边》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以案释法,进行普法
教育
②印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表,把普法工作全部委托给人民团体
③通过举办法治讲座、警示教育报告会等方式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
守法
④在暑期组织“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模拟法庭巡演”,向青少年宣传《未
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思维•建模】
【解析】选D。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
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
效。由此可见,①③④属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②的做法
是不妥当的,违反了“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原则。
'素养•提能
2018年夏天,一个年轻人王某主动向某市国家安全局举报了一些情况。他
怀疑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策反”,很可能被人利用已经成了“间谍”。王某
说,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他通过互联网招聘工作,接触到了一个叫“芯姐”的
网友,自称在某军事杂志做学术研究。对方在一个军港附近给他租住了房屋,还
给他提供了一份“环境走访类”的兼职,要他观察记录附近军港的船只考勤。
(1)结合材料说明全民守法的内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回迁安置房购置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年专业技术服务协议费用协议稿一
- 04年软件定制开发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国际贸易融资租赁协议
- 2024全新汽车销售劳动合同
- 江南大学《产品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固定物资采购与准时配送协议版B版
- 2024年个人汽车抵押借款协议模板版
- 暨南大学《金融衍生工具》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患者的清洁护理技术(患者的清洁护理、口腔护理、头发皮肤护理)
- 《成本管理培训》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实验1-5参考答案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 2023-2024学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 作业设计《质量守恒定律》
- 钻井作业指导书
-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第2版
- 产时子痫应急演练文档
- CRPS电源设计向导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销售罗盘精髓-课件
- 2023年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