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_第1页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_第2页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_第3页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_第4页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第2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气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了解氮的固定和自然界中氮循环及意义。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难点: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三、教学准备教学PPT及相关图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50mL注射器、乳胶管、弹簧夹封、蒸馏水等。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展示图片。【讲述】充足的氮能使植物枝叶茂盛,叶片增大,光合作用增强,促进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形成,从而使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得以提高。植物通过自然固氮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化合态的氮。【过渡】那什么是自然固氮呢?如何向空气中要氮呢?倾听、理解。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环节二新课讲解氮气与氮的固定【过渡】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氮气的性质。【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展示】展示PPT第4页。【总结】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Ⅵ主族,根据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它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一般情况下,它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结合。【提问】既然氮原子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那氮元素在自然界有哪些存在形式呢?【布置任务】阅读课本,并说出氮元素的存在形式。【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论述我们知道了,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氮气形式存在,还有少部分存在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存在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过渡】在之前我们学习过了氮气的物理性质及氮气的分子结构,那现在老师又有任务布置给大家了。【布置任务】请你回顾氮气的物理性质,并根据氮气分子结构式推测氮气的化学性质。【交流讨论】现在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说一说他/她的答案,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总结】刚才同学们关于氮气的性质回答的很好。【提问】为什么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呢?【讲述】由于氮气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过渡】但是氮气在什么条件下都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吗?【讲解】当然不是,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氮氮三键断裂,可以和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如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和氢气发生生成氨气,这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布置任务】氮气还能与镁、氢气等发生化合反应,请同学们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展示】PPT展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讲解】这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学们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条件和配平。【展示】展示PPT。【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了氮的固定,氮的固定分为两类。【讲解】氮的固定分类为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自然固氮: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或者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从而实现自然固氮。人工固氮的一种方法就是合成氨;即一定的条件下将氮转化为氨。而仿生固氮是仿照自然生物特殊的方式,通过人工合成、提供所需条件完成生物所特有的固氮功能。【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氮的固定,那氮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的呢?【展示】展示PPT氮循环示意图。【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氮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并分别说下氮循环中哪些含氮物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益、哪些对人类生产生活有负作用。【交流讨论】现在老师请一组同学的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总结】氮的循环:刚才同学们从两方面总结了氮的循环,分别是从游离态到化合态;从化合态到游离态。游离态→化合态:(1)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2)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的化合物。(3)合成氨工厂、汽车发动机将一部分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化合态→游离态:硝酸盐在某些细菌作用下转化为氮气。氮循环的优点和缺点:优点:人工合成氨,不仅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必需的氮元素,还为其他化工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原料。缺点: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会污染大气,工厂废液中的氮元素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绘制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回答问题。倾听理解并记忆。阅读课本,回答问题。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倾听,并适当补充。回答问题。写出化学方程式。倾听、理解并记忆。自发进行任务分配并进行讨论、总结。探查学生前置知识和预习情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总结能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设疑问,引起下文。探查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氮的固定分类及含义。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过渡】氮的化合价有-3价、+2价、+3价、+4价、+5价,所以氮有很多氧化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三氧化二氮等。我们今天主要来研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布置任务】实验桌上摆放着两瓶气体,分别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填写下列表格。【提示】闻气体气味儿时,要注意用手扇闻,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口。【交流讨论】好,老师现在指派一名代表填写表格。其他同学可补充。【展示】展示PPT12页。【讲解】这是我们刚才通过实验探究出的两种气体的物理性质。【提问】这两种气体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过渡】我们也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展示】展示PPT13页,实验步骤。【步骤任务】请同学们按照下列步骤完成实验:1.在一支50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观察现象。2.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振荡注射器,再观察现象。【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在一定条件下,NO与NO2可以相互转化。【步骤任务】请同学们写出以下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O→NO2NO2→NO【组织讨论】我们刚才学习了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转化,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NO充分转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上述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提示】我们可以结合实验5-5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考虑。【展示】展示PPT16页。【总结】实验5-5中发生的两个反应是2NO+O22NO2①3NO2+H2O2HNO3+NO②将方程式①×3+②×2,得到总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从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当V(NO)∶V(O2)<4∶3时,剩余O2;当V(NO)∶V(O2)=4∶3时,恰好完全反应;当V(NO)∶V(O2)>4∶3时,剩余NO;【展示】PPT17页。【总结】我们还可以从下面这个角度考虑:当通入的气体为NO2和O2混合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2NO+O22NO2①×2+②的总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从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当V(NO)∶V(O2)<4∶1时,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当V(NO)∶V(O2)=4∶1时;恰好完全反应;当V(NO)∶V(O2)>4∶1时,过量,剩余气体为NO。【过渡】我们之前学习了氧化剂和还原剂,请同学们分析刚才的反应,思考下面这两个问题:1.NO2转化为NO的变化中,NO2只能做氧化剂吗?2.NO和NO2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总结】1.NO2处于中间价态,在NO2与水反应转化为NO的同时生成HNO3,N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2.常温下NO能与O2反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展示】展示表格。【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知识,整理下面这个表格。倾听、理解。分组合作进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并分别填写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红棕色变为无色;活塞内移写出化学方程式。思考并回单问题。倾听并理解。思考并回答问题。NO2既然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NO能与O2反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规范操作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及观察能力。通过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工业制硝酸时应如何配比反应物,使反应效益达到最大化。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环节三拓展延伸【展示】信息分子——NO阅读PPT。拓展学生视野。随堂作业PPT展示做题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环节四课堂小结展示PPT25页。倾听并理解。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