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

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5题。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

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

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

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

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①,蠲②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

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佣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佣者杀其子投火

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M

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

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睥,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

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

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

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传》)

【注】①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②蠲:免除。

n、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题未启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顾让:指顾念谦让别人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登记。

D.民不胜掠,自诬服诬服:指诬告别人犯罪。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有言其过者辄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B.有权贵以牒荐之者不赂者以赂者丧

C.会府有具狱将置辟会天大雨,道不通

D.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①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②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东大旱,擢知信州④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⑤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A.①②⑤B.①③⑤C.①③④D.©©④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

贵的推荐升官。

B.唐震任临官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

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的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

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就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

生机会,在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而死。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3分)

(2)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5分)

第2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髯龊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

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

迟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

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日:“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

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微也。”士谦家富于财,

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

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

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出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

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臼:“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

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

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

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

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螯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

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

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

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

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

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讽朝廷讽:劝说。

B.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德:道德高尚。

C.士谦馨竭家资罄:尽

D.会葬者万余人会:恰好

5.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B.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C.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D.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

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

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

体恤之心。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

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5

分)

(2)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5分)

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15分)

【甲】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赞财以

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堤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挟而仆之。是

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

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

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

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

也。

【乙】五人者,皆吴门闾巷人,殉周吏部死者也。吏部清介得人,枉论被逮。时有颜佩

韦者,家千金,听父兄贾,己独从诸少年游,未尝习吏部也。丙寅三月望,吏部被

逮,士民震骇喧聚,竞割宽赠行。而堤骑故迟之以魇橐,自是众日益聚。十八日,吏

部囚服出候宣诏。佩韦持香号于市曰:“欲救周吏部者从我!”其素所与有力人马

杰,每晨击柝号呼,一时执香从者万余,雨中如列炬。至西署,见陈械具,金吾气张

甚。佩韦即率先向两台使讼吏部冤。而杨念如故业鬻衣及牙价沈扬虽素好义皆不习吏

部并不习佩韦时亦偕众求疏免逮哭声几崩城隅跪乞至午不起。堤骑怒。杰复从旁攘臂

骂魏忠贤不去口。堤骑叱曰:“断而舌!”遂掷银铛于阶,大呼囚安在。众大噪日:

“此东厂矫旨,安得尔尔。”堤骑犹以械击沈扬。而吏部舆夫周文元闻难,泣詈三日

不食,至是直前夺缝骑械伤其额。于是众如山奔海立,竞呼殴红衣者。若辈出不意,

咸负伤鼠窜。……比临刑相顾笑别,延颈以受,上下为之流涕。

(节选自吴肃公《五人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众不能堪堪:忍受

B.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嘲讽

C.未尝习吏部也习:熟悉

D.而堤骑故迟之以庵橐横:满足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即今之俅然在墓者也/欲救周吏部者从我

B.公之逮所由使也/上下为之流涕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佩韦持香号于市日

D.堤骑按剑而前/断而舌

8.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乙文记叙了明朝天启六年魏忠贤当道,阉党势力迫害素有威望的周顺

昌,从而引起苏州市民反抗的情况。

B.乙文指出了五人的具体职业身份,揭示了普通百姓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也印

证了《五人墓碑记》里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论断。

C.乙文介绍了五人与周顺昌的关系亲疏不同,但为义气所激发,敢于与当权者

斗争,最终被处以死刑。甲文乙文都有细节描写,写出五人慷慨就义、视死如归

的情况。

D.记叙五人义举,甲文写得较略,乙文比较详细,因为各篇写作目的不同,《五

人墓碑记》意在强调周顺昌的为人清介,乙文强调五人死的意义。

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而杨念如故业鬻衣及牙价沈扬虽素好义皆不习吏部并不习佩韦时亦偕众

求疏免逮哭声几崩城隅跪乞至午不起。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部被逮,士民震骇喧聚,竞割费赠行。(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完成15——19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

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

也。

嗟乎!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而五人生于编伍之

间,

,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

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

出而投缆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

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

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

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

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

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五人之死视:看待

B.而又有剪发杜门杜:关闭

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猝:立即

D.忠义暴于朝廷暴:显露,表彰

16、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D.不能容于远近

17、下列句中对词语活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木箱子装

B.尽其天年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享尽

C.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对待奴隶一样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重

18、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的纷纷变志与五人的为大义而赴死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五

人慷慨勇毅。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问句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山,死得其

所。

C.在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

还要荣耀。

D.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

19、翻译下列句子。(3小题,共8分)

(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2分)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2分)

(3)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4分)

第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书晋贤图后

【北宋】秦观

此画旧名《晋贤图》,有古衣冠十人,惟一人举杯欲饮;其余隐几、杖策、倾听、假

寐、读书、属文,了无霏醉之态。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醉客图》也。”盖以唐窦

蒙《画评》有毛惠远《醉客图》,故以名之焉。叔时善画,人所取信,未几转相摹写,

遍于都下,皆曰:“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

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叔时易其名,出奇以眩

俗耳。余旧传闻江南有一僧,以赞得度,未尝诵经。闻有书生欲苦之,诣僧问日:

“上人亦尝诵经否?"僧曰:“然。”生曰:“《金刚经》几卷?”僧实不知,卒为所

困,即诬生曰:“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请俟他日。”书生笑而去。至夜,僧从邻

房间知卷数。诘旦生来,僧大声日:“君今日乃可语耳,岂不知《金刚经》一卷也!”

生日:“然则卷有几分?”僧茫然,瞪目熟视日:“君又醉耶?”闻者莫不绝倒。今

图中诸公了无醉态,而横被沉湎之名。然后知昔所传闻为不谬矣。

虽然,余惧叔时以余与文潜异论,亦将以醉见名,则余二人者将何以自解也?叔时好

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图中诸客洎余二人,孰醉孰不

醉,当有能辨之者。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转相摹写未几:不久

B.以宽得度,未尝诵经得度:得到引度

C.诘旦生来,僧大声曰诘旦:清晨

D.而横被沉湎之名沉湎:深深地迷恋

着,不能自拔

13.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人物罔顾事实,颠倒是非的一组是(3分)

①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醉客图》也。”②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

③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④岂不知《金刚经》一卷也⑤君又醉耶?⑥岂

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叔时认为《晋贤图》中所画的人物是醉客,因其善画,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唯有

张文潜和作者不以为然。

B.愚僧回答不出书生《金刚经》有几卷、一卷有几分的提问,反诬书生已醉,显得滑

稽可笑。

C.作者担心自己和文潜持着与叔时不一样的观点,也将被叔时加以醉名,从而无法为

自己辩解。

D.文章讲述江南僧人的故事,意在以僧之愚顽滑稽讽叔时之不懂装懂、硬充内行。

1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3分)

(2)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2分)

(3)叔时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4分)

16.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

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

第6题:文言文(共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鳏

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

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都

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

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

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灸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

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

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

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

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

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熊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

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

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骡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

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

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8.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两项是()()(3分)

A.及长,辩赡赡:丰富B.裕亦且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

看,看待

C.然闻信至信:消息,音信D.羲之叹惜强日弥:满,整

E.意甚悦,固求变之F.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抗:抵抗

G.止一虽,遂不重诣吊:吊唁H.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

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

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

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

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

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隶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骡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

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11.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5分)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5分)

第7题: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10.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

11.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

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臼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

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

之。(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A.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

中号曰大树将军。

B.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

号曰/大树将军。

C.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

号曰/大树将军。

D.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

号曰大树将军。

第8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7-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涔池,鱼超不可胜食也.岸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

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情,王

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百亩之田,物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网)B.鸡豚狗彘(猪)

C.孝悌(尊敬父母)D.庠序(学校)

8.下面的加黑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乐

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9.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令随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第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

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零

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

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

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速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

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日:“国亡,吾分一死矣。”积

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

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

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

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召入谕之曰:“汝何

愿?"天祥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

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

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尸,面如生,年四十

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子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吾分一死矣分:按照本分、甘愿

B.留梦炎不亘可:赞成

C.遽麾之退麾:指挥

D.天祥临刑稣从容殊:非常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宁死不降的一组是()

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②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

③国亡,吾分一死矣

④天祥出,复号召江南

⑤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

⑥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决要

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B.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的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求死,但没有死。当时世祖在

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推荐文天祥,说他是难得的人才。

C.元世祖本打算释放他,但是留梦炎不赞成这样做。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问他

有何心愿,文天祥表明自己的态度,元世祖仍不忍心赐他一死,就让他退下了。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志,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

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5分)

译文:

(2)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5分)

译文:

第1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郭文,字文举,河内较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

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

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

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

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

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

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

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照与葛洪共

造之,而携与俱归。陋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挎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腾

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

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娇

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

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

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

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蟋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日:“猛

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

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

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

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

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杭令顾随与葛洪共造之造:拜访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逆:违背,拂人意。

D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贸:购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B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

C.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D.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

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

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C.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

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

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5分)

(2)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5分)

第11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3分)

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

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

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

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第12题:阅读《劝学》的片段文字,回答4〜7题。(每小题2分,共8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4、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兴起B、而神明自瓶,圣心备

焉得:获得

C、驾马十驾,功在不食舍:停止D、用心一

也用:使用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相同的一项是()

A、童寄者,郴州莞牧儿也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粟一石

C、为天下笑者D、未之有也

6、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是()

A、喻证法对比法B、喻证法例证

C、引证法喻证法D、类比法例证

7、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积土成山”等三句从正面说明了学习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B、“故不积度步”等两句从反面说明学习中的积累的重要性。

C、“骐骥一跃”等四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学习要有刻苦的精神。

D、“蚓无爪牙之利”等句说明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

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惊,日:“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日:'距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

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

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

公与饮。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每空1分,共4分)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距关,毋内诸侯

()

③、沛公奉卮酒为寿()④、不如因善遇之

()

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每空1分,共4分)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③、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8、下列句中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o(2分)

①臣为韩王送沛公②君为我呼入③谁为大王为此计

④且为之奈何⑤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⑥客何为者

⑦窃为大王不取也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③'④⑤⑦'⑥⑧B、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19、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第14题:文言文阅读,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

镇国军等使。其年终,代李从易为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犊。旧帅作

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

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以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

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模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

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

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獴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

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

清,而不相犯。(会昌)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

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

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迁

户部尚书。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

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十一年九

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

师,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钧列

传》)]

注:①梗:小棺材②端揆:尚书省长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监军领.市舶使领:兼任B、因而物故.故:死亡

C、潞卒素骄.骄:骄傲D、谓.当辅弼谓:以为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B、己一不干预

C、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D、钧践历中.夕卜.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钧虽然身为岭南手握重权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权谋私,这与许多前任利

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形成了鲜明对比。

B、卢钧治岭南,既重德治一一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一一订立法度,将汉

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

C、卢钧在潞州处理军士哗变时异常冷静:一方面指挥守城部队控制事态发

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对骚乱士卒安抚慰问,终于及时平息了哗变。

D、卢钧在创建了许多功绩以后,自认为应该担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

称病不管事,与亲朋旧友外出游玩,有时几天才回一趟。

第15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每小题3分)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

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

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画

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矶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

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

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

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机发吐丸,而蟾蛛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

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

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

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

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

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

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列传》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于三辅,因入京师游:游玩

B.遂通五经,贯六艺贯:通晓

C.安帝雅闻衡善本燮雅:向来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应验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矶之正

B.以精铜铸成/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衡乃诡对而出

D.乃知震之所在/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0.对文中下列语句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B.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只能屈身于官府的居所,多年没有搬迁。

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学识渊博,文学才华出众,其为人谦逊,不慕名利,曾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

B.张衡善于器械制造,精于天文历算,其发明的动仪准确地测知了当年的陇西地震。

C.张衡为官清正,被升为侍中陪伴皇帝左右,借机向皇帝揭发了擅权乱政的宦官们。

D.张衡在作河间相期间,整饬法度,打击豪强,政绩斐然,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第1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9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王史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

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

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

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

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

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语在《淮阴侯》事中。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

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栋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

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

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

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

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

盛,封为部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

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