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福绵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徘徊(huí)惭愧(cán)绅士(shēn)恍然大悟(huǎng) B.尴尬(gà)寻觅(mì)抵达(dǐ)废寝忘食(jǐn) C.姊妹(zǐ)祷告(dǎo)枉然(wǎng)人声鼎沸(fó) D.盔甲(kuī)瓜蒂(dì)啄食(zhuó)饥肠辘辘(lù)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狼狈争执拼凑人迹旱至 B.难堪渊搏抵达混为一谈 C.惨淡淋漓激荡美不盛收 D.贪婪祷告轻捷各得其所3.(3分)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屋里的灯被打开,他才恍然大悟,双眼迷蒙地醒过来了。 B.得知他顺利考上大学,全家喜出望外,决定去庆祝一番。 C.余震停止后,她小心翼翼地掀开头顶的木板,然后抱起身下的婴儿逃了出去。 D.班长看着突然变得人声鼎沸的教室,无奈地摇了摇头,准备站起来维持秩序。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5.(3分)下列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D.“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庄子等都是对古代先哲的尊称。6.(5分)古诗默写。(1)《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2)强欲登高去,。(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水何澹澹,。《观沧海》(4),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2分)名著阅读。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8.(4分)请你参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1)请写出一个你搜集到的有关交友的格言、古诗或故事。(2)阅读下面的对话,说说谁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你和张兴、林枫刚放学准备回家。这时:张兴说:“学校后操场那里有人打架,我们去看看吧,咱们不动手,就看看!”林枫说:“这种事情千万别掺和,就算你不打别人,要是被殃及池鱼,伤了自己怎么办?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好事!”你觉得他们说的都对,不知怎么选,这时:林枫说:“咱们还是回家吧,不然家人会担心的,回去看看书也好啊。我跟你们说,我最近发现了一本科技杂志,非常有意思,你们也看看?”张兴:“你够了吧,上学看书,回家还看,不成书呆子了,我要回家打游戏,咱们组团吧!”二、阅读理解(44分)9.(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诗的前两句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关系密切的两个词语是:(2)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中,既写出李、杜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有对“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人不堪其忧(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下面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①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在学习中自我反省的重要性。B.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C.第③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D.第⑤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4)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1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忆我的母亲贾平凹ㅤㅤ①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ㅤㅤ②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热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ㅤㅤ③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ㅤㅤ④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ㅤㅤ⑤三周年的忌日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摘自《读者》)(1)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2)本文回忆母亲,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选取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请概括一下作者写了母亲生前的哪几件小事。(3)“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一句中“啰啰嗦嗦”有什么表达效果?(4)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2.(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记忆,是绿色的李志刚每次面对故乡都会有一种淡淡的疏离感。在我的记忆里她原本不是眼前的样子。怎么说呢,那时她被成片的绿包围着,是那种无边无际的绿,密不透风的绿。绿色浸染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让人愉悦的颜色渐渐沉淀进记忆,最终固化成了故乡的底色——单调,却又生气勃勃的绿色。很多时候,这片远去的绿色会在人生的某一个瞬间隐现,迅疾而来,又倏然而去,光溜溜的,像一尾在浩瀚岁月中游弋的鱼。抓不住,摸不着,却又近在眼前,真实不虚,感觉奇妙极了,像是时光在偷偷地转换。有时候,这种感觉是田地里的青草气息,清冽,绵长,中人欲醉,还有草虫的唧哝声,犹如幻境。有时候又会是雨打梧桐的声音,滴滴答答,悠悠不绝。年少时,常常躲在村东窑场的梧桐树下,耳际雨声滂沱,仿佛远古洪荒。收拢梧桐宽大的叶子,围成一个小小的巢,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孤独的雏鸟,恓惶不堪,却又说不出的安适。有时候,这种感觉又会是清晨呛人的煤烟味道,母亲在炕下生火,忙碌。那时她的背尚未弯曲,隔着缭绕的烟雾会看到她慈爱的笑。再有时,它会是滂沱大雨,整个村子都会笼罩在雨烟中,雨向东流,冒着白色的水泡,挟裹着风吹落的枝叶,有点咆哮的意思,像一条大河。再有时,它会是雨后的蛙鸣。大雨一过,大大小小的坑塘都在“吵坑”,在欢呼。矮柳匍匐在水塘中,树上有蝉,一声声和鸣,与蛙声一较高下,搅起满世界的喧嚣。更多的时候,这片绿色是人间烟火味道。每到午时,阳光就会静静地铺陈在院落里,一棵椿树,三两株榆树,十来棵粗枝大叶的指甲草花,就能撑得满院婆娑。青苔树影,蝉声盈耳,天籁人声,真实而又遥远。现在偶尔回到老家,我都会坐在满是荒草的院子里,眼睛一闭就能听到灶间的风箱声,还有奶奶的咳嗽与唠叨声。只是这梦太过轻薄,风一吹,枝叶缭乱地簌簌几声,梦就散了。抓不住,手掌心空空的,只剩下满眼的泪光和一院的荒芜。春天的时候,这片绿会变得肆意汪洋,把原本幽蓝的天都熏得绿了。村东的古窑场草色葳蕤,柔柯夹杂,像东坡先生说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无边无际的绿色能把少年的眼睛撑裂。一众顽童在窑场啸聚,被绿色怂恿着,迎着春天的风奔跑,呼喊,然后倒在草地上,跳进浩瀚的绿海。太阳落山时,西边一片红云,炭火一般旺,烧得远方淡青色的山脊嗤嗤地响。有少年躺在柳树的斜枝上吹柳笛,树便有了风,排山倒海的绿不急不躁地向着夕阳鼓噪叫阵。落日到底怯阵了,通红的颜色被兜头浇了水,凝成褐色的冰。夏日的瓜田是顽童的欢场。绿色会以匍匐的姿态呈现,连夜都被熏染成淡青,稀薄的能化得开。“摸瓜”是乡村少年的集体狂欢,即便是看瓜人也不会过于认真。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季节性的攻防游戏。丢了瓜,女人们会站在田埂上骂,背景是横无际涯的绿色瓜田,声音粗粝,语气里却没有太多的怨恨。像是在应景。有时,少年们会干脆躺进瓜田,卧看牛郎织女星。风有些轻薄,撩拨得瓜秧沙沙地响。耳畔虫声呢喃,青蚨寒蛩,一声声啃噬着夜色,连梦都缺了一角。梦很短,醒来时,少年们都已人到中年,能握住的只有手里的一掬泪。(1)本文回忆了故乡的绿,作者从哪些角度写绿的特点?请简要概括。(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①很多时候,这片远去的绿色会在人生的某一个瞬间隐现,迅疾而来,又倏然而去,光溜溜的,像一尾在浩瀚岁月中游弋的鱼。②无边无际的绿色能把少年的眼睛撑裂。(3)文章结尾画波浪线句的含义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4)文章的写作结构是怎么样的?并谈谈文章为什么用“记忆,是绿色的”为题目?三、作文(50分)13.(50分)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线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的考验,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经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宁可付出沉重的代价,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请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文内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福绵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6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徘徊(huí)惭愧(cán)绅士(shēn)恍然大悟(huǎng) B.尴尬(gà)寻觅(mì)抵达(dǐ)废寝忘食(jǐn) C.姊妹(zǐ)祷告(dǎo)枉然(wǎng)人声鼎沸(fó) D.盔甲(kuī)瓜蒂(dì)啄食(zhuó)饥肠辘辘(lù)【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徘徊”的“徊”应读作“huái”。B.有误,“废寝忘食”的“寝”应读作“qǐn”。C.有误,“人声鼎沸”的“沸”应读作“fèi”。D.正确。故选:D。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狼狈争执拼凑人迹旱至 B.难堪渊搏抵达混为一谈 C.惨淡淋漓激荡美不盛收 D.贪婪祷告轻捷各得其所【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解答】A.有误,“人迹旱至”的“旱”应为“罕”;B.有误,“渊搏”的“搏”应为“博”;C.有误,“美不盛收”的“盛”应为“胜”;D.正确。故选:D。3.(3分)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屋里的灯被打开,他才恍然大悟,双眼迷蒙地醒过来了。 B.得知他顺利考上大学,全家喜出望外,决定去庆祝一番。 C.余震停止后,她小心翼翼地掀开头顶的木板,然后抱起身下的婴儿逃了出去。 D.班长看着突然变得人声鼎沸的教室,无奈地摇了摇头,准备站起来维持秩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解答】A.有误,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不符语境。BCD.正确。故选:A。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缺宾语,“的意识”;B.两面对一面的问题;C.“下降”用分数,不能用倍数;D.正确;故选:D。5.(3分)下列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D.“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庄子等都是对古代先哲的尊称。【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解答】ACD.正确。B.有误,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故选:B。6.(5分)古诗默写。(1)《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注意“残”的书写)(2)无人送酒来(3)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书写)(4)不知何处吹芦管(注意“芦管”的书写)7.(2分)名著阅读。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鉴略》。【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作品和名著内容的把握。结合“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等内容,可知,选自《朝花夕拾》,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鉴略》。答案:朝花夕拾鉴略8.(4分)请你参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1)请写出一个你搜集到的有关交友的格言、古诗或故事。(2)阅读下面的对话,说说谁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你和张兴、林枫刚放学准备回家。这时:张兴说:“学校后操场那里有人打架,我们去看看吧,咱们不动手,就看看!”林枫说:“这种事情千万别掺和,就算你不打别人,要是被殃及池鱼,伤了自己怎么办?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好事!”你觉得他们说的都对,不知怎么选,这时:林枫说:“咱们还是回家吧,不然家人会担心的,回去看看书也好啊。我跟你们说,我最近发现了一本科技杂志,非常有意思,你们也看看?”张兴:“你够了吧,上学看书,回家还看,不成书呆子了,我要回家打游戏,咱们组团吧!”【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结合活动主题和题目要求,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答题即可。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这类题型,先读懂材料,再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答题即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林枫是真朋友。因为他敢于拒绝同伴围观打架的邀请,并且对打架有清醒的认识,还很懂事,积极向同伴推荐科学刊物,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张兴不辨是非,不积极学习,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不是真正的朋友。【解答】答案:(1)示倒: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示例:林枫是真朋友。因为他敢于拒绝同伴围观打架的邀请,并且对打架有清醒的认识,还很懂事,积极向同伴推荐科学刊物,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张兴不辨是非,不积极学习,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不是真正的朋友。二、阅读理解(44分)9.(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诗的前两句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关系密切的两个词语是:寻常、几度(2)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的前两句中,既写出李、杜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有对“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分析】《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意思是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寻常、几度”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关系密切。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诗的后两句抒怀,但作者抒情时,却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双关的手法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颠沛流离之感;故选:C。答案:(1)寻常、几度(2)C译文:江南逢李龟年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②人不堪其忧能忍受(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下面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A.第①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在学习中自我反省的重要性。B.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C.第③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D.第⑤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4)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分析】参考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②句意: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堪:能忍受。(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重点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为,做,成为。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②重点词:于,介词,对,对于。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有误,第①章讲的是修身,讲自我反省的重要性;BCD.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答案:(1)①省,自我检查、反省;②能忍受。(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3)A(4)这里的“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以欣然下咽,体现了孔子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1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忆我的母亲贾平凹ㅤㅤ①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ㅤㅤ②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热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ㅤㅤ③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ㅤㅤ④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ㅤㅤ⑤三周年的忌日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摘自《读者》)(1)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2)本文回忆母亲,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选取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请概括一下作者写了母亲生前的哪几件小事。(3)“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一句中“啰啰嗦嗦”有什么表达效果?(4)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析】全文叙写了母亲去世三周年忌日来临之际,“我”回忆起母亲在世时对“我”的关心,表达了作者对失去母爱后的失落,无奈和痛苦,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深深的感激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根据文章第①段“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点明了母亲的三周年祭日临近,使文章一下子就充满了深切的怀念和感伤,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引出了下文对母亲的回忆,也是我写文章的原因。(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文章第②段“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可提取概括为:我”每打喷嚏,母亲总是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根据文章第②段“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可提取概括为:母亲坐在床头上看“我”伏案写作,劝“我”出去走走(或劝“我”休息)。根据文章第②段“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可提取概括为:母亲经常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根据文章第③段“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可提取概括为:“我”出远门,母亲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3)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分析其意义。“啰啰嗦嗦”意思是反反复复地说,在句子中“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指的是母亲在我出远门时一遍又一般的叮嘱,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惦记牵挂。母亲啰啰嗦嗦的叮咛,成了作者生活的一部分,作者爱自己的母亲,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不因时间流逝而淡忘。(4)本题考查文章的情感。解答时,要结合句子内容,联系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句子“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即使在梦里,“我”还惦记着母亲,担心她因天气湿热而不舒服;句子“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联系前文第④段“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可知,作者一直不愿相信母亲已死,体现了“我”不愿失去母亲、不想承认母亲逝世的现实。表现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深切的缅怀,以及与母亲阴阳两隔的痛苦心情。答案:(1)交代写作缘由,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2)①“我”每打喷嚏,母亲总是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②母亲坐在床头上看“我”伏案写作,劝“我”休息。③母亲经常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④“我”出远门,母亲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3)“啰啰嗦嗦”指说话繁复,不利索。这里指母亲对“我”出远门不放心,反复叮咛,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4)作者在太湿太热的夏天,每晚梦里想着给母亲换个新空调,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母亲在乡下的新住处是清凉的,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在作者心目中母亲仍然活着,不管做什么事,依然想着母亲。12.(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记忆,是绿色的李志刚每次面对故乡都会有一种淡淡的疏离感。在我的记忆里她原本不是眼前的样子。怎么说呢,那时她被成片的绿包围着,是那种无边无际的绿,密不透风的绿。绿色浸染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让人愉悦的颜色渐渐沉淀进记忆,最终固化成了故乡的底色——单调,却又生气勃勃的绿色。很多时候,这片远去的绿色会在人生的某一个瞬间隐现,迅疾而来,又倏然而去,光溜溜的,像一尾在浩瀚岁月中游弋的鱼。抓不住,摸不着,却又近在眼前,真实不虚,感觉奇妙极了,像是时光在偷偷地转换。有时候,这种感觉是田地里的青草气息,清冽,绵长,中人欲醉,还有草虫的唧哝声,犹如幻境。有时候又会是雨打梧桐的声音,滴滴答答,悠悠不绝。年少时,常常躲在村东窑场的梧桐树下,耳际雨声滂沱,仿佛远古洪荒。收拢梧桐宽大的叶子,围成一个小小的巢,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孤独的雏鸟,恓惶不堪,却又说不出的安适。有时候,这种感觉又会是清晨呛人的煤烟味道,母亲在炕下生火,忙碌。那时她的背尚未弯曲,隔着缭绕的烟雾会看到她慈爱的笑。再有时,它会是滂沱大雨,整个村子都会笼罩在雨烟中,雨向东流,冒着白色的水泡,挟裹着风吹落的枝叶,有点咆哮的意思,像一条大河。再有时,它会是雨后的蛙鸣。大雨一过,大大小小的坑塘都在“吵坑”,在欢呼。矮柳匍匐在水塘中,树上有蝉,一声声和鸣,与蛙声一较高下,搅起满世界的喧嚣。更多的时候,这片绿色是人间烟火味道。每到午时,阳光就会静静地铺陈在院落里,一棵椿树,三两株榆树,十来棵粗枝大叶的指甲草花,就能撑得满院婆娑。青苔树影,蝉声盈耳,天籁人声,真实而又遥远。现在偶尔回到老家,我都会坐在满是荒草的院子里,眼睛一闭就能听到灶间的风箱声,还有奶奶的咳嗽与唠叨声。只是这梦太过轻薄,风一吹,枝叶缭乱地簌簌几声,梦就散了。抓不住,手掌心空空的,只剩下满眼的泪光和一院的荒芜。春天的时候,这片绿会变得肆意汪洋,把原本幽蓝的天都熏得绿了。村东的古窑场草色葳蕤,柔柯夹杂,像东坡先生说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无边无际的绿色能把少年的眼睛撑裂。一众顽童在窑场啸聚,被绿色怂恿着,迎着春天的风奔跑,呼喊,然后倒在草地上,跳进浩瀚的绿海。太阳落山时,西边一片红云,炭火一般旺,烧得远方淡青色的山脊嗤嗤地响。有少年躺在柳树的斜枝上吹柳笛,树便有了风,排山倒海的绿不急不躁地向着夕阳鼓噪叫阵。落日到底怯阵了,通红的颜色被兜头浇了水,凝成褐色的冰。夏日的瓜田是顽童的欢场。绿色会以匍匐的姿态呈现,连夜都被熏染成淡青,稀薄的能化得开。“摸瓜”是乡村少年的集体狂欢,即便是看瓜人也不会过于认真。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季节性的攻防游戏。丢了瓜,女人们会站在田埂上骂,背景是横无际涯的绿色瓜田,声音粗粝,语气里却没有太多的怨恨。像是在应景。有时,少年们会干脆躺进瓜田,卧看牛郎织女星。风有些轻薄,撩拨得瓜秧沙沙地响。耳畔虫声呢喃,青蚨寒蛩,一声声啃噬着夜色,连梦都缺了一角。梦很短,醒来时,少年们都已人到中年,能握住的只有手里的一掬泪。(1)本文回忆了故乡的绿,作者从哪些角度写绿的特点?请简要概括。(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①很多时候,这片远去的绿色会在人生的某一个瞬间隐现,迅疾而来,又倏然而去,光溜溜的,像一尾在浩瀚岁月中游弋的鱼。②无边无际的绿色能把少年的眼睛撑裂。(3)文章结尾画波浪线句的含义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4)文章的写作结构是怎么样的?并谈谈文章为什么用“记忆,是绿色的”为题目?【分析】本文细致地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的绿色,但是现如今故乡却变了模样,写出了作者对少年时故乡浓浓的绿、优美的生态环境的留恋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写景角度。第③段“有时候,这种感觉是田地里的青草气息,清冽,绵长,中人欲醉”,写嗅到的田地里青草清冽,绵长的气息,从嗅觉角度写景;第③段“还有草虫的唧哝声,犹如幻境。有时候又会是雨打梧桐的声音,滴滴答答,悠悠不绝”,写田地里传来草虫的唧哝声。雨打梧桐的滴答声,从听觉角度写景;第④段“更多的时候,这片绿色是人间烟火味道。每到午时,阳光就会静静地铺陈在院落里,一棵椿树,三两株榆树,十来棵粗枝大叶的指甲草花,就能撑得满院婆娑”,写看到的院中的树木,从视觉角度写景。(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①“这片远去的绿色会在人生的某一个瞬间隐现,迅疾而来,又倏然而去,光溜溜的,像一尾在浩瀚岁月中游弋的鱼”一句中将瞬间隐现的故乡的绿色比作游弋的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②段“绿色浸染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让人愉悦的颜色渐渐沉淀进记忆,最终固化成了故乡的底色——单调,却又生气勃勃的绿色”“抓不住,摸不着,却又近在眼前,真实不虚,感觉奇妙极了,像是时光在偷偷地转换”可知,体现了先越语忆中故乡的绿已经远去的感受,童年日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故乡的绿的怀念,对绿渐渐远离的痛惜。②“无边无际的绿色能把少年的眼睛撑裂”,写无边无际的绿色能将眼睛撑裂,夸大了绿色的力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⑤段“春天的时候,这片绿会变得肆意汪洋,把原本幽蓝的天都熏得绿了”可知,春天来临,绿建意汪洋,表达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激动,表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本文着重展现了少年时对故乡绿的感受,结尾段“梦很短,醒来时,少年们都已人到中年,能握住的只有手里的一掬泪”,写少年故乡的绿只能在梦中相见,写出作者对少年时故乡浓浓的绿、优美的生态环境的留恋;联系第②段“在我的记忆里她原本不是眼前的样子。怎么说呢,那时她被成片的绿包围着,是那种无边无际的绿,密不透风的绿”可知,此句点明如今故乡的绿早已消失不见,点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能握住的只有手里的一掬泪”表现了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痛惜。(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结构和标题的作用。结合“那时她被成片的绿包围着,是那种无边无际的绿,密不透风的绿。绿色浸染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让人愉悦的颜色渐渐沉淀进记忆,最终固化成了故乡的底色——单调,却又生气勃勃的绿色”“田地里的青草气息,清冽,绵长,中人欲醉,还有草虫的唧哝声,犹如幻境”“更多的时候,这片绿色是人间烟火味道。每到午时,阳光就会静静地铺陈在院落里,一棵椿树,三两株榆树,十来棵粗枝大叶的指甲草花,就能撑得满院婆娑”“夏日的瓜田是顽童的欢场。绿色会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代写课题申报书
- 常见病原菌识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拿满分的学习方法汇编
- 识别项目执行阶段的隐性成本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年度复习计划试题及答案
- 申报书课题团队介绍
- 2025智能接地箱技术规范
- 2 走月亮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Part A(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社会呼唤诚信 2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3年版
- 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技术服务合同模版
-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形形色色的动物课件25张
- (完整)康复医学考试题(含答案)
- 延期还款申请表
- 江苏省地图矢量PPT模板(可编辑)
- DB44∕T 1702.2-2015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第2部分:施工与验收规范
- 高等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植物生理学 水分代谢
- 北京市育英学校章程
- 当代中文课程汉语言学习中英双语十七岁还是二十五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