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章B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谈到演化和发展,总有一个词儿会被人们挂在嘴边,那就是“优胜劣汰”,并且这个理论经常被归结到达尔文身上。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被奉为生物学的圣经,还被很多朋友当作指导社会生活的宝典,但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以上这种用于解释社会强调优胜劣汰的理论,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这其实是对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经典误读。

在达尔文的理论中,压根就没有优胜劣汰逐个词语。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过度繁殖”“生存竞争"自然选择”三个基本的概念。在这个理论中,过度繁殖是一切的基础。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900万头。即便是繁殖能力低下的大象,如果不受限制地繁殖,就能够在可见的地质年代中覆盖满地球。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就是因为存在生存竞争,且不说那些虎视眈眈的狮子,单单是长颈鹿和瞪羚这些食草动物也是犬象繁殖的竞争者。

最终,自然选择就像是一个从沙子里面筛石头的筛子,只负责留下那些适应环境的物种或者个体,而其他物种将消失在演化的漫漫长河中了。归结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物种根本就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应和不适应环境的差别。

每一个物种的生存原则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原则非常相似,就是找到适合自己谋生的手段,并且努力适应于环境。泛化和特化的实例在自然界同时存在,就拿传粉系统来说,很多植物选择了来者不拒的泛化传粉系统,所以我们在一朵盛开的向日葵上能看到蜜蜂、食蚜蝇和蝴蝶,它们都能成为潜在的传粉者,为向日葵搬运花粉,当然这些传粉动物也会去不同的花朵上瞎逛,这样就意味着很多花粉被蹭到了错误的地方,这样的传粉效率自然是大打折扣了。

当然也有很多物种选择了特化的生活方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兰科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很多兰科植物选择了特定的昆虫来为自己传播花粉,提高繁殖成功率。比如,澳大利亚的雕齿锤唇兰,就是利用花朵模拟雌性槌唇兰蜂来吸引雄性槌唇兰蜂。雄性槌唇兰蜂会不断上当受骗,在这些无法完成交配的假女友之间穿梭,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定向传播花粉的任务,这不仅大大节约了花粉,并且那些被骗的樾唇兰蜂还有可能因为慌张飞到更远的地方,增加了兰花基因交流的机会,为兰花创造出了更多的基因组合和可能性。比较这样的效率差别,从泛化到特化的趋势也就不难理解了。

回顾人类与植物的种种关系,依托于人类今天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去讨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和植物的关系将何去何从,在生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已经极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与植物的关系是否发生子根本性的转变,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物种演化的潜力和发展的单向性。简单来说,所有的生物包括文明都是在既有的道路上进行完善和改造,并没有简单的回头路可走。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演化概念,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演化的过程,想象成一个用橡皮泥捏泥塑的过程,一旦发现不合适就会重新搓揉成团,一切从头再来。但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演化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并没有退回到起始点这个选项。比如,重新进入海洋的哺乳动物——鲸,异没有重新装备适合水中呼吸的腮,而是拥有了可以开闭的呼吸孔和长时间不交换氧气的肺。对大多数物种而言,适应特定环境的演化结果,就像是站在某个山峰的顶端,这些顶端遥遥相望,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材料二:

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使全球的野生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68%,1970年至2016年间,人类导致了4392种哺乳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种群规模和生物多样性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从1970年以来,淡水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每年减少4%。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超进了白垩纪末期导致恐龙大灭绝的速度。

从统计来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与此同时,人类开始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人类对大自然出现了过度开发和利用的情况,导致了生态的失衡及持续性恶化。

伴随着对大自然的破坏,人类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开发——揣猎、贸易、栖息地破坏和城市化开垦,促进了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接触,从而提高了病毒溢出的风险。野生动物中,那些丰度增加、良好适应了人类主导下的环境的野生动物,与人类共享更多的病毒数量。其中包括一些啮齿动物、蝙蝠和灵长类动物。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1970年至今,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中超过75%为人兽共患。

我们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小碎步前进后,进入工业文明的快速跃进期,如今,地球25%的生产力供养着人类,南北极有了人类的房屋,第三极留下了人类痕迹,就连深不见底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人类的潜水器。当人类快速前行时,不能忘记思索我们该如何处理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赵序茅《回眸:人类文明与动植物关系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材料一提到,如果我们把达尔文提出的“优胜劣汰"当作指导社会生活的宝典,其实是对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经典误读。

B.材料一认为,在生物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是否适应环境成了是否被淘汰的重要标准。

C.材料二认为,工业革命促使人们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D.材料一和材料工都谈到人类和某些环境要素的关系,也都开始思考人类和身边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且饱含忧患意识。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达尔文理论涉及到多个不同概念,“过度繁殖”在其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B.所有物种的生存原则其实都相同,即拥有自己的生存手段并适应生存的环境。

C.特化传粉系统可帮助植物减少传粉者,并能够节省花粉,增加基因交流机会。

D.所有生物的演化只能是在现有基础上的不断完善和改造,而难以回到起始点。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行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材料一以“演化和发展"引入正文,层层分析,阐释人类文明和动植物的关系史。

B.材料一先破后立,在否定很多人的误读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衔接自然连贯。

C.材料一在行文过程中多处详细地列举事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将写作对象具体化。

D.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结构,由浅入深。

(4)材料一最后一段“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材料一全文重点说明了哪三个方面的问题?请简要概括。

(5)两则材料分别是科普文和论述类文章,但都体现了行文的准确严谨性,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如何在现代世界体系的背景下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百废待兴的中国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对中、英两国社会经济史和当时社会状况理解的分析,来自英国的社会经济史学家理查德H托尼与中国本土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为中国的乡村现代化设计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1932年,通过对英国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比较研究,托尼认为中国的现代化的起点在农业文明而非工业文明。基于对现代市场的敏感与警惕,费孝通与托尼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托尼相反,他认为中国现代化的重点不在农业,而在乡土工业。早在1936年对江村的调查中,费孝通便关注到乡土工业、农业与市场的关系。在江村,虽然村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皆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是最为重要的产业,但若单纯依靠农业产出,“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而以缫丝为主的家庭副业不仅成为弥补家庭收支缺口的重要手段,还使得农民有余钱可以开展各种日常文娱与礼节性活动。但受国际市场生丝价格下跌的影响,上述活动在当时已经停止十年有余"(费孝通《江村经济》)。费孝通认为只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制度对乡村工业进行改革,才能重新使得中国在现代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乡土工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当费孝通晚年重新回归对中国现代化的研究时,其部分思想在具体的实践策略上虽仍与托尼相反,但在总体上已经开始重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倡农副、牧业混营与园艺改革两条路径的并举。此外,费孝通重回乡村振兴以及园艺改革,还与当时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有着莫大关系。伴随着中国向集体化时代的告别,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赋予了乡村经济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极大地增强了乡村振兴在现实上的可能性。

随着费孝通对中国各地区系列考察的逐步推进,其关于园艺改革的构想也渐次深化,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市场与园艺改革的关系。1986年,费孝通对湖南洞庭湖区的园艺改革状况进行了考察,鉴于洞庭湖区因地制宜发展园艺改革的成功经验,深入思考了园艺改革的可能性。这一构想在其对河南民权园艺改革事业的考察中最终发展成熟。民权人民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园艺改革,成功适应了现代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成为新中国农村脱贫致富的典型。“民权模式”的成功使得费孝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构想彻底发生了转变,走出了原来基于苏南模式“无工不富"的单一工业文明现代化的路径,认识到园艺改革对于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费孝通晚年进行的数次农村考察中,他都格外关注当地的园艺改革事业,希望从“民权模式”出发,通过园艺改革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走出一条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

(摘编自张亚辉、庄柳《从乡土工业到园艺改革——论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

材料二: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千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最深沉的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风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绿水青山,都是刻写在大地、刻画于人心的优美图景。可以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离不开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

也要看到,一些乡村在追求美、营造美、建设美的过程中,曾走了些弯路,遇到了些问题。比如,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往往因为规划不到位,“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一些历史文化古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中随意拼凑建筑符号,导致“千村一面”,文化品位不高;村民盖房缺规划设计,缺专业指点,瓷砖墙、琉璃瓦、塔尖顶等元素和风格杂糅。这些都提示我们,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也深切感受到,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此次浙江开展美丽乡村美育村建设,将对试点村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包括集中培训一支乡村美育导师队伍、策划举办特色化的本土美育活动、组建文创专家团队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等等。这些措施,既有助于农户增收、产业增效,以“美丽经济"助力产业兴旺,也有助于高标准、高品位地建好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同时,也能通过激发“美”的感染力、文化的感召力,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生活,“三美融合”,才能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

(摘编自江南《乡村振兴路,美育不缺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费孝通与托尼对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所设计的发展路径不相同。一是因为对英国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比较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同,二是因为对当时社会状况理解存在差异。

B.随着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以及费孝通在中国各地区系列考察的推进,费孝通开始重视园艺改革,并且对园艺改革的构想逐渐深化。

C.只有做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才能促进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

D.浙江省计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有助于高标准、高品位地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材料一依托时间轴横向展开议论,阐述了费孝通“发展城乡工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这一观点的演变过程。

B.材料二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时一些乡村所走的弯路,以引出“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的观点。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在描绘乡村风貌的同时,也表达出乡村振兴的追求愿景。

D.综合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总体设计把握方向,还需要专业化的指导,阶段性的拨乱反正,才能走好乡村振兴路。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园艺改革"观点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甘肃宁卧庄科研基地引进先进技术,培育优质兰花。

B.山东无棣人工选育、深加工优质金丝枣。

C.黑龙江通过电商平台增大大米销路。

D.内蒙古赤峰地区开展“退农还牧”。

(4)费孝通为什么主张走发展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与分析。

(5)如何推动乡村振兴?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他长得短小精悍,圆圆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梳着不松不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

他是熟透了的旗人,可是,他的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他应该去当兵。可是,旗人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于是福海二哥决定自己去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去做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当二哥做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他的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

大姐夫总觉得二哥的当油漆匠不足为法。大姐夫长脸,高鼻子、大眼睛,他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可是,他总坐不住,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一会儿他要看书,一会儿想起应当放鸽子,一会儿又哼哼唧唧地往外走,到街上去看出殡的。

他很珍视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他以为这种自由是祖宗所赐,应当传之永远!因此,他觉得福海二哥去当匠人是失去旗人的自尊心。

在我降生前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舅、大姐的公公和丈夫,都真着了急。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变法。大舅的理由很简单,最有说服力:祖宗定的法不许变!大姐公公说不出更好的道理来,只好补充了一句:要变就不行!事实上,这两位官儿都不大知道要变的是哪一些法,而只听说:一变法,旗人就须自力更生,朝廷不再发给钱粮了。

大舅已年过五十,小辫儿须续上不少假头发才勉强够尺寸,而且因为右肩年深日久地向前探着,看起来颇欠英武。自从听说要变法,他的右肩更加突出,差不多是斜着身子走路,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大姐的公公很硬朗,腰板很直,满面红光。他每天一清早就去遛鸟儿,至少要走五六里路,尽管他这么硬朗,可是听到铁杆庄稼有点动摇,也颇动心,他的咳嗽的音乐性减少了许多。他找了我大舅去。

笼子还未放下,他先问有猫没有。变法虽是大事,猫若扑伤了蓝靛颏儿,事情可也不小。

“云翁!”他听说此地无猫,把鸟笼放好,有点急切地说,“云翁!"

大舅听出客人的语气急切,却不马上动问。他先去看鸟,而且相当内行地夸赞了几句。直到大姐公公又叫了两声云翁,他才开始说正经话:“正翁!我也有点不安!真要是自力更生,您看,我五十多了,可叫我干什么去呢?这不是什么变法,是要我的老命!”

“是!"正翁轻咳了两下,几乎完全没有音乐性,“云翁,您看我,我安分守己!可是,我总得穿得整整齐齐吧?我总得来个木樨肉下饭吧?我总不能不天天买点嫩羊肉,喂我的蓝靛颏儿吧?难道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应该!”

“咱们哥儿们没做过一件过分的事!"

“是嘛!真要是不再发钱粮,叫我下街去卖……”正翁把手捂在耳朵上,学着小贩的吆喝,眼中含着泪,声音凄楚,“赛梨口耶,辣来换!我,我……"他说不下去了。

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同到天泰轩去,要了一斤黄酒,几个小菜,吃喝得相当满意。吃完,谁也没带着钱,于是都争取记在自己的账上,让了有半个多钟头。

可是,在我降生的时候,变法之议完全作罢,云翁与正翁这才又安下心去,常在天泰轩会面。每逢他们听到卖萝卜的“赛梨口耶,辣来换”的呼声,都有点怪不好意思: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大姐夫,在变法潮浪来得正猛的时节,佩服了福海二哥。他非常严肃地跟大姐讨论:“福海二哥真有先见之明!我看咱们也得想个法!"

“你有什么主意,就说说吧!”大姐问他。

大姐夫惨笑了几声,说:“现而今,当瓦匠、厨子什么的,都有咱们旗人。"

“你打算……”大姐微笑地问。

“我看哪,我就当鸽贩子去,准行!甭多了,每月我只做那么一两号买卖,就够咱们俩吃几十天的!"

“那多么好啊!”大姐信心不大地鼓舞着。

大姐夫挑了两天,才狠心挑出一对紫乌头(鸽子品种)来,去做第一号生意。及至到了鸽子市上,认识他的那些贩子们一口一个大爷,反倒卖给他两对鸽铃。他没敢再和大姐商议,就偷偷撤销了贩卖鸽子的决定。

变法的潮浪过去了,他横眉立目地满街走,倒仿佛那些维新派是他亲手消灭了的。同时,他觉得二哥是脚踩两只船,有钱粮就当兵,没有钱粮就当油漆匠,实在不能算个地道的旗人。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通过“我”的观察视角来反映旗人的生活状态,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B.小说中写到了二哥做活时的种种表现,意在塑造一个从旧秩序中寻找出路的人物形象。

C.正翁等人受变法影响,不得不做出改变,如学小贩吆喝等,旨在突出旗人已开始自谋出路。

D.小说人物性格鲜明,二哥和正翁等人面对时代浪潮的不同选择,揭露了八旗制度的腐朽没落。

(2)关于文本和《茶馆》第一幕的比较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两个故事都以戊戌变法为背景,都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展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B.大姐的公公和松二爷都十分喜欢养鸟,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是清朝晚期没落旗人的典型代表。

C.本文以旗人为切入点,剖析了他们的生存状况;《茶馆》讲述了各色人物生活变化,旗人只是其一。

D.本文侧重以描写和议论塑造人物形象;《茶馆》主要通过众多角色对话,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

(3)文本开头细致描写了二哥福海请安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使语言风趣幽默,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扶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与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是故秦不极A强B不能C灭D六国E而帝F不帝G则其恶H未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昆弟,指同宗兄弟,泛指同辈的人,也可指如兄弟般关系亲密友好的人。文中指同宗兄弟。

B.愈,指“胜过、超过”,与苏洵的《六国论》中“侵之愈急”的“愈"意思相同。

C.反覆,指“反复无常”,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于反覆不宜卤莽"的“反覆”意思不同。

D.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相同。

(3)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李桢认为,六国若占具有利地势,又能得天助,那么,他们也可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B.当苏秦出来游说时,本想辅助秦国统一天下,但担心张仪会被秦所用,于是转而连横。

C.李桢认为六国之间没有骨肉之亲,因此想要寻求长久合纵,相互扶持,是很难实现的。

D.本文先破后立,采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有针对性地阐述观点,论证严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关于六国败亡的根本原因,李桢和苏洵的见解有何不同?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①北音书断,丹凤城②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③。

【注】①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②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③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首句中的“郁金堂”“玳瑁梁”,五色并驰,主要是为了表现卢家少妇这富贵人家的富丽堂皇。

B.“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视听结合,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受。

C.颈联“白狼河"照应上联的“辽阳”。在家等了十年的思妇,不只是思念,而是对音讯全无的夫婿处境的担忧。

D.结句构思新巧,转为女主人公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比前人望月怀远的意境更开阔,抒情性强。

(2)明代评论家胡应麟评论本诗为“初唐七律之冠”,评论如此之高,主要得益于本诗高超的创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语言表达(共2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避免食用配料表上标注的高盐分食品,①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每天的摄盐量多大于10克,远远超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健康成年人一天6克的摄入量。因此,只是避食明显的高盐分食品,并不能很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压。研究进一步表明,②_________________。反之,高钾、高钙饮食可能会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同时,已经切实形成的高血压病症,仅通过饮食控制是难以彻底好转的。因此患者单纯规避高盐食物远远不够,③_________________。有医生的专业指导,有药物的靶向疗效,可避免高血压病症加重,降低一系列重大疾病的发生风险。

想要稳定血压,作息还应规律,因为拥有高质量的睡眠也是维持血压稳定的重要保证。很多人有经常熬夜的坏习惯,长期睡眠质量不佳,更易引起血压波动。除此之外,稳定血压的关键还在于保持情绪的稳定,病人应该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尽量控制负面情绪,这样血压自然会稳定一些。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7.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华裔作曲家谭盾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中以其融合各文化元素的交响乐、歌剧和多媒体创作而独树一帜,为电影《卧虎藏龙》而作的原创音乐更是他的一部成功佳作。在连续获得比利时佛兰德原创音乐奖、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大奖和台湾金马奖后,近日该作品又获得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及主题曲提名。对此,谭盾表示:“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大家庭’中的观众而广泛传播,真是让人欢欣不已。”

五.作文(共1小题)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分别是: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流行语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流行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六.语言文字应用(共3小题)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媒体时代,①短视频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②具有趣味性、生动性、故事性、交互性等特点,③并以碎片化、低门槛和强时效性等特征被视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④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⑤以个人化视角和主体性意识进行创作。⑥他们将短视频这一形式与乡村本土文化内容创造相结合,⑦以日常化、生活化的乡村为叙事场景,⑧来发现真实自然的中国乡村面貌,⑨形成极具艺术风格的烟火气息。

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唤醒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引发乡情共鸣,使乡村短视频成为很多拥有乡村生活经历者的心灵慰藉与乡思寄托,也成为很多城市生活者不曾见过的“新鲜世面”。

A_______,乡村生活不断流动变化。乡村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也与时俱进,不断建构形成新的风格化影像,展现中国乡村的迷人魅力,使观众对乡村产生无限想象。无论是优雅诗化的田园牧歌、粗犷豪迈的农村纪实,或是真切乡愁、工匠精神、民族风情,还是烟火气息,都让人们看到B_______,以及乡村影像创作的多种可能。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动;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B.绝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昆虫度过了严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气转暖,它就会苏醒过来活动。

C.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说的。

D.如果你要做阅读理解,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

(2)《乡土中国》中认为的“伦"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是类别、条理、秩序的表现。《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伦”的反抗者,是封建伦理的叛逆者。请结合《红楼梦》具体内容,从《礼记祭统》里讲到的“十伦"中任选两种,分析贾宝玉突破了哪些“伦”,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网仅一家"史上最低价”……打开互联网平台的商品页、直播间,广告极限词并不鲜见。一些消费者被类似广告吸引,购买商品后却发现___。广告极限词虽然被明文禁止,但仍有商家铤而走险,究其原因,是因为获利颇丰、相关做法成本低廉。但长远来看,是在透支商家自身的品牌信用,无异于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助长类似行为,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影响的是行业的良性发展。实际上,有的商家也___。据媒体报道,就有不法分子以电商平台广告用词违法,要投诉举报为由,向商家敲诈勒索。

互联网时代,技术是便车,滥用极限词语的虚假广告借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不可小视。起起伏伏的价格、稍纵即逝的福利,常令人_____________、无暇思考。销售渠道的丰富多元、广告形式的灵活多变,也对监管的覆盖面、精准性、灵敏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名不副实竭泽而渔自食其果眼花缭乱

B.盛名难副饮鸩止渴自食其果眼花缭乱

C.名不副实饮鸩止渴自作自受目不暇接

D.盛名难副竭泽而渔自作自受目不暇接

(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

B.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

C.与传统舞蹈不同,国风舞蹈多以屏幕为舞台,以影像技术为翼。

D.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第六章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谈到演化和发展,总有一个词儿会被人们挂在嘴边,那就是“优胜劣汰”,并且这个理论经常被归结到达尔文身上。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被奉为生物学的圣经,还被很多朋友当作指导社会生活的宝典,但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以上这种用于解释社会强调优胜劣汰的理论,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这其实是对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经典误读。

在达尔文的理论中,压根就没有优胜劣汰逐个词语。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过度繁殖”“生存竞争"自然选择”三个基本的概念。在这个理论中,过度繁殖是一切的基础。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900万头。即便是繁殖能力低下的大象,如果不受限制地繁殖,就能够在可见的地质年代中覆盖满地球。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就是因为存在生存竞争,且不说那些虎视眈眈的狮子,单单是长颈鹿和瞪羚这些食草动物也是犬象繁殖的竞争者。

最终,自然选择就像是一个从沙子里面筛石头的筛子,只负责留下那些适应环境的物种或者个体,而其他物种将消失在演化的漫漫长河中了。归结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物种根本就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应和不适应环境的差别。

每一个物种的生存原则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原则非常相似,就是找到适合自己谋生的手段,并且努力适应于环境。泛化和特化的实例在自然界同时存在,就拿传粉系统来说,很多植物选择了来者不拒的泛化传粉系统,所以我们在一朵盛开的向日葵上能看到蜜蜂、食蚜蝇和蝴蝶,它们都能成为潜在的传粉者,为向日葵搬运花粉,当然这些传粉动物也会去不同的花朵上瞎逛,这样就意味着很多花粉被蹭到了错误的地方,这样的传粉效率自然是大打折扣了。

当然也有很多物种选择了特化的生活方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兰科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很多兰科植物选择了特定的昆虫来为自己传播花粉,提高繁殖成功率。比如,澳大利亚的雕齿锤唇兰,就是利用花朵模拟雌性槌唇兰蜂来吸引雄性槌唇兰蜂。雄性槌唇兰蜂会不断上当受骗,在这些无法完成交配的假女友之间穿梭,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定向传播花粉的任务,这不仅大大节约了花粉,并且那些被骗的樾唇兰蜂还有可能因为慌张飞到更远的地方,增加了兰花基因交流的机会,为兰花创造出了更多的基因组合和可能性。比较这样的效率差别,从泛化到特化的趋势也就不难理解了。

回顾人类与植物的种种关系,依托于人类今天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去讨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和植物的关系将何去何从,在生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已经极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与植物的关系是否发生子根本性的转变,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物种演化的潜力和发展的单向性。简单来说,所有的生物包括文明都是在既有的道路上进行完善和改造,并没有简单的回头路可走。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演化概念,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演化的过程,想象成一个用橡皮泥捏泥塑的过程,一旦发现不合适就会重新搓揉成团,一切从头再来。但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演化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并没有退回到起始点这个选项。比如,重新进入海洋的哺乳动物——鲸,异没有重新装备适合水中呼吸的腮,而是拥有了可以开闭的呼吸孔和长时间不交换氧气的肺。对大多数物种而言,适应特定环境的演化结果,就像是站在某个山峰的顶端,这些顶端遥遥相望,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材料二:

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使全球的野生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68%,1970年至2016年间,人类导致了4392种哺乳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种群规模和生物多样性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从1970年以来,淡水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每年减少4%。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超进了白垩纪末期导致恐龙大灭绝的速度。

从统计来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与此同时,人类开始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人类对大自然出现了过度开发和利用的情况,导致了生态的失衡及持续性恶化。

伴随着对大自然的破坏,人类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开发——揣猎、贸易、栖息地破坏和城市化开垦,促进了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接触,从而提高了病毒溢出的风险。野生动物中,那些丰度增加、良好适应了人类主导下的环境的野生动物,与人类共享更多的病毒数量。其中包括一些啮齿动物、蝙蝠和灵长类动物。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1970年至今,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中超过75%为人兽共患。

我们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小碎步前进后,进入工业文明的快速跃进期,如今,地球25%的生产力供养着人类,南北极有了人类的房屋,第三极留下了人类痕迹,就连深不见底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人类的潜水器。当人类快速前行时,不能忘记思索我们该如何处理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赵序茅《回眸:人类文明与动植物关系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材料一提到,如果我们把达尔文提出的“优胜劣汰"当作指导社会生活的宝典,其实是对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经典误读。

B.材料一认为,在生物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是否适应环境成了是否被淘汰的重要标准。

C.材料二认为,工业革命促使人们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D.材料一和材料工都谈到人类和某些环境要素的关系,也都开始思考人类和身边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且饱含忧患意识。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达尔文理论涉及到多个不同概念,“过度繁殖”在其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B.所有物种的生存原则其实都相同,即拥有自己的生存手段并适应生存的环境。

C.特化传粉系统可帮助植物减少传粉者,并能够节省花粉,增加基因交流机会。

D.所有生物的演化只能是在现有基础上的不断完善和改造,而难以回到起始点。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行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材料一以“演化和发展"引入正文,层层分析,阐释人类文明和动植物的关系史。

B.材料一先破后立,在否定很多人的误读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衔接自然连贯。

C.材料一在行文过程中多处详细地列举事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将写作对象具体化。

D.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结构,由浅入深。

(4)材料一最后一段“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材料一全文重点说明了哪三个方面的问题?请简要概括。

(5)两则材料分别是科普文和论述类文章,但都体现了行文的准确严谨性,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考点】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答案】(1)D

(2)B

(3)A

(4)①物质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应环境的区别;②植物从泛化到特化的生存方式是正常发展趋势;③演化没有回头路可走。

(5)①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如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第一段中的数字,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度。②材料一采用了并列式结构,材料二采用了层进结构,整体层级清晰。③两则材料在文章多次使用“这其实是"归结一句话就是”“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不能忘记思索”这类的提示语,增强了文章前后内容的严密逻辑性。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找到原文相关内容,认真分析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行文特色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1)A.“优胜劣汰"并非是达尔文提出的,结合“在达尔文的理论中,压根就没有优胜劣汰这个词语”可知。B.夸大了环境在演化和发展中的作用。C.强加关系,结合“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与此同时,人类开始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并没有提到“工业革命促使人们改变了”。

故选D。

(2)B.原文“每一个物种的生存原则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原则非常相似”,并非相同。

故选B。

(3)A.材料一重在阐释植物在演化发展中几个重点方向的内容,并没有阐释人类文明和动植物的关系。

故选A。

(4)①结合“归结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物种根本就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应和不适应环境的差别”可知,物质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应环境的区别;②结合“比较这样的效率差别,从泛化到特化的趋势也就不难理解了"可知,植物从泛化到特化的生存方式是正常发展趋势;③结合“简单来说,所有的生物包括文明都是在既有的道路上进行完善和改造,并没有简单的回头路可走”可知,演化没有回头路可走。

(5)①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结合“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900万头"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使全球的野生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68%,1970年至2016年间,人类导致了4392种哺乳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种群规模和生物多样性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从1970年以来,淡水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每年减少4%”可知,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第一段中的数字,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度。②结合“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物种演化的潜力和发展的单向性"可知,材料一采用了并列式结构,结合“从统计来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与此同时,人类开始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人类对大自然出现了过度开发和利用的情况,导致了生态的失衡及持续性恶化”可知,材料二采用了层进结构,整体层级清晰。③结合“这其实是对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经典误读"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物种演化的潜力和发展的单向性”可知,两则材料在文章多次使用“这其实是"归结一句话就是”“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不能忘记思索”这类的提示语,增强了文章前后内容的严密逻辑性。

答案:

(1)D

(2)B

(3)A

(4)①物质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应环境的区别;②植物从泛化到特化的生存方式是正常发展趋势;③演化没有回头路可走。

(5)①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如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第一段中的数字,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度。②材料一采用了并列式结构,材料二采用了层进结构,整体层级清晰。③两则材料在文章多次使用“这其实是"归结一句话就是”“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不能忘记思索”这类的提示语,增强了文章前后内容的严密逻辑性。

【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如何在现代世界体系的背景下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百废待兴的中国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对中、英两国社会经济史和当时社会状况理解的分析,来自英国的社会经济史学家理查德H托尼与中国本土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为中国的乡村现代化设计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1932年,通过对英国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比较研究,托尼认为中国的现代化的起点在农业文明而非工业文明。基于对现代市场的敏感与警惕,费孝通与托尼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托尼相反,他认为中国现代化的重点不在农业,而在乡土工业。早在1936年对江村的调查中,费孝通便关注到乡土工业、农业与市场的关系。在江村,虽然村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皆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是最为重要的产业,但若单纯依靠农业产出,“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而以缫丝为主的家庭副业不仅成为弥补家庭收支缺口的重要手段,还使得农民有余钱可以开展各种日常文娱与礼节性活动。但受国际市场生丝价格下跌的影响,上述活动在当时已经停止十年有余"(费孝通《江村经济》)。费孝通认为只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制度对乡村工业进行改革,才能重新使得中国在现代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乡土工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当费孝通晚年重新回归对中国现代化的研究时,其部分思想在具体的实践策略上虽仍与托尼相反,但在总体上已经开始重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倡农副、牧业混营与园艺改革两条路径的并举。此外,费孝通重回乡村振兴以及园艺改革,还与当时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有着莫大关系。伴随着中国向集体化时代的告别,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赋予了乡村经济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极大地增强了乡村振兴在现实上的可能性。

随着费孝通对中国各地区系列考察的逐步推进,其关于园艺改革的构想也渐次深化,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市场与园艺改革的关系。1986年,费孝通对湖南洞庭湖区的园艺改革状况进行了考察,鉴于洞庭湖区因地制宜发展园艺改革的成功经验,深入思考了园艺改革的可能性。这一构想在其对河南民权园艺改革事业的考察中最终发展成熟。民权人民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园艺改革,成功适应了现代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成为新中国农村脱贫致富的典型。“民权模式”的成功使得费孝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构想彻底发生了转变,走出了原来基于苏南模式“无工不富"的单一工业文明现代化的路径,认识到园艺改革对于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费孝通晚年进行的数次农村考察中,他都格外关注当地的园艺改革事业,希望从“民权模式”出发,通过园艺改革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走出一条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

(摘编自张亚辉、庄柳《从乡土工业到园艺改革——论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

材料二: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千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最深沉的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风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绿水青山,都是刻写在大地、刻画于人心的优美图景。可以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离不开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

也要看到,一些乡村在追求美、营造美、建设美的过程中,曾走了些弯路,遇到了些问题。比如,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往往因为规划不到位,“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一些历史文化古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中随意拼凑建筑符号,导致“千村一面”,文化品位不高;村民盖房缺规划设计,缺专业指点,瓷砖墙、琉璃瓦、塔尖顶等元素和风格杂糅。这些都提示我们,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也深切感受到,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此次浙江开展美丽乡村美育村建设,将对试点村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包括集中培训一支乡村美育导师队伍、策划举办特色化的本土美育活动、组建文创专家团队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等等。这些措施,既有助于农户增收、产业增效,以“美丽经济"助力产业兴旺,也有助于高标准、高品位地建好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同时,也能通过激发“美”的感染力、文化的感召力,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生活,“三美融合”,才能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

(摘编自江南《乡村振兴路,美育不缺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费孝通与托尼对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所设计的发展路径不相同。一是因为对英国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比较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同,二是因为对当时社会状况理解存在差异。

B.随着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以及费孝通在中国各地区系列考察的推进,费孝通开始重视园艺改革,并且对园艺改革的构想逐渐深化。

C.只有做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才能促进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

D.浙江省计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有助于高标准、高品位地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材料一依托时间轴横向展开议论,阐述了费孝通“发展城乡工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这一观点的演变过程。

B.材料二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时一些乡村所走的弯路,以引出“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的观点。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在描绘乡村风貌的同时,也表达出乡村振兴的追求愿景。

D.综合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总体设计把握方向,还需要专业化的指导,阶段性的拨乱反正,才能走好乡村振兴路。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园艺改革"观点的一项是C

A.甘肃宁卧庄科研基地引进先进技术,培育优质兰花。

B.山东无棣人工选育、深加工优质金丝枣。

C.黑龙江通过电商平台增大大米销路。

D.内蒙古赤峰地区开展“退农还牧”。

(4)费孝通为什么主张走发展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与分析。

(5)如何推动乡村振兴?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答案】(1)C

(2)A

(3)C

(4)①中国向集体化时代的告别,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赋予了乡村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

②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制度对乡村工业进行改革,才能重新使得中国在现代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③园艺改革可以成功适应现代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

(5)①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

②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要统一规划。住房元素需专业指导,避免杂糅。

③提供专业化的美育指导和帮扶,提升文化品位。

④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C.“才能促进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错误,选项强加了依赖关系,曲解了文意。由材料二第3段“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生活,‘三美融合’,才能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可知,原文说的是“才能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而不是“才能促进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

故选:C。

(2)A.“材料一依托时间轴横向展开议论"错误,应为“依托时间轴纵向展开议论”。横向:通过比较同一层次的各种相关事物,可以了解同一类事物的规模、数量以及利弊,从而对决策起到参考作用;纵向: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式,从而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文章是依托费孝通不同时期关于乡村振兴道路的构思展开议论。

故选:A。

(3)C.由材料一第3段“开始重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和第4段“民权人民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园艺改革”可知,“园艺改革"主要是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而不是通过电商平台增大销路。所以选项所说无法支撑“园艺改革”的观点。

故选:C。

(4)结合“此外,费孝通重回乡村振兴以及园艺改革,还与当时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有着莫大关系。伴随着中国向集体化时代的告别,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赋予了乡村经济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极大地增强了乡村振兴在现实上的可能性"可知,中国向集体化时代的告别,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赋予了乡村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

结合“费孝通认为只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制度对乡村工业进行改革,才能重新使得中国在现代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乡土工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可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制度对乡村工业进行改革,才能重新使得中国在现代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结合“民权人民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园艺改革,成功适应了现代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成为新中国农村脱贫致富的典型。‘民权模式’的成功使得费孝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构想彻底发生了转变,走出了原来基于苏南模式‘无工不富’的单一工业文明现代化的路径,认识到园艺改革对于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费孝通晚年进行的数次农村考察中,他都格外关注当地的园艺改革事业,希望从‘民权模式’出发,通过园艺改革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走出一条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可知,园艺改革可以成功适应现代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

(5)本题的问题指向非常明确:“建设美丽乡村有哪些举措”,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关键词“建设美丽乡村"举措”;其次,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逐层梳理,将材料中提出了举措进行整合概括。

由材料一“在费孝通晚年进行的数次农村考察中,他都格外关注当地的园艺改革事业,希望从‘民权模式’出发,通过园艺改革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走出一条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可知,发展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

由原文“也要看到,一些乡村在追求美、营造美、建设美的过程中,曾走了些弯路、遇到了些问题。比如,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往往因为规划不到位,‘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可知,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要统一规划。由原文“村民盖房缺规划设计,缺专业指点,瓷砖墙、琉璃瓦、塔尖顶等元素和风格杂糅"可知,住房元素需专业指导,避免杂糅。

由原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也深切感受到,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此次浙江开展美丽乡村美育村建设,将对试点村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包括集中培训一支乡村美育导师队伍、策划举办特色化的本土美育活动、组建文创专家团队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等等”“一些历史文化古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中随意拼凑建筑符号,导致‘千村一面’,文化品位不高"可知,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模式,提升文化品位。

由原文“同时,也能通过激发‘美’的感染力、文化的感召力,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才能构筑城乡全城美丽新格局”可知,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答案:

(1)C

(2)A

(3)C

(4)①中国向集体化时代的告别,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赋予了乡村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

②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制度对乡村工业进行改革,才能重新使得中国在现代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③园艺改革可以成功适应现代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

(5)①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

②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要统一规划。住房元素需专业指导,避免杂糅。

③提供专业化的美育指导和帮扶,提升文化品位。

④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他长得短小精悍,圆圆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梳着不松不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

他是熟透了的旗人,可是,他的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他应该去当兵。可是,旗人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于是福海二哥决定自己去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去做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当二哥做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他的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

大姐夫总觉得二哥的当油漆匠不足为法。大姐夫长脸,高鼻子、大眼睛,他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可是,他总坐不住,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一会儿他要看书,一会儿想起应当放鸽子,一会儿又哼哼唧唧地往外走,到街上去看出殡的。

他很珍视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他以为这种自由是祖宗所赐,应当传之永远!因此,他觉得福海二哥去当匠人是失去旗人的自尊心。

在我降生前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舅、大姐的公公和丈夫,都真着了急。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变法。大舅的理由很简单,最有说服力:祖宗定的法不许变!大姐公公说不出更好的道理来,只好补充了一句:要变就不行!事实上,这两位官儿都不大知道要变的是哪一些法,而只听说:一变法,旗人就须自力更生,朝廷不再发给钱粮了。

大舅已年过五十,小辫儿须续上不少假头发才勉强够尺寸,而且因为右肩年深日久地向前探着,看起来颇欠英武。自从听说要变法,他的右肩更加突出,差不多是斜着身子走路,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大姐的公公很硬朗,腰板很直,满面红光。他每天一清早就去遛鸟儿,至少要走五六里路,尽管他这么硬朗,可是听到铁杆庄稼有点动摇,也颇动心,他的咳嗽的音乐性减少了许多。他找了我大舅去。

笼子还未放下,他先问有猫没有。变法虽是大事,猫若扑伤了蓝靛颏儿,事情可也不小。

“云翁!”他听说此地无猫,把鸟笼放好,有点急切地说,“云翁!"

大舅听出客人的语气急切,却不马上动问。他先去看鸟,而且相当内行地夸赞了几句。直到大姐公公又叫了两声云翁,他才开始说正经话:“正翁!我也有点不安!真要是自力更生,您看,我五十多了,可叫我干什么去呢?这不是什么变法,是要我的老命!”

“是!"正翁轻咳了两下,几乎完全没有音乐性,“云翁,您看我,我安分守己!可是,我总得穿得整整齐齐吧?我总得来个木樨肉下饭吧?我总不能不天天买点嫩羊肉,喂我的蓝靛颏儿吧?难道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应该!”

“咱们哥儿们没做过一件过分的事!"

“是嘛!真要是不再发钱粮,叫我下街去卖……”正翁把手捂在耳朵上,学着小贩的吆喝,眼中含着泪,声音凄楚,“赛梨口耶,辣来换!我,我……"他说不下去了。

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同到天泰轩去,要了一斤黄酒,几个小菜,吃喝得相当满意。吃完,谁也没带着钱,于是都争取记在自己的账上,让了有半个多钟头。

可是,在我降生的时候,变法之议完全作罢,云翁与正翁这才又安下心去,常在天泰轩会面。每逢他们听到卖萝卜的“赛梨口耶,辣来换”的呼声,都有点怪不好意思: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大姐夫,在变法潮浪来得正猛的时节,佩服了福海二哥。他非常严肃地跟大姐讨论:“福海二哥真有先见之明!我看咱们也得想个法!"

“你有什么主意,就说说吧!”大姐问他。

大姐夫惨笑了几声,说:“现而今,当瓦匠、厨子什么的,都有咱们旗人。"

“你打算……”大姐微笑地问。

“我看哪,我就当鸽贩子去,准行!甭多了,每月我只做那么一两号买卖,就够咱们俩吃几十天的!"

“那多么好啊!”大姐信心不大地鼓舞着。

大姐夫挑了两天,才狠心挑出一对紫乌头(鸽子品种)来,去做第一号生意。及至到了鸽子市上,认识他的那些贩子们一口一个大爷,反倒卖给他两对鸽铃。他没敢再和大姐商议,就偷偷撤销了贩卖鸽子的决定。

变法的潮浪过去了,他横眉立目地满街走,倒仿佛那些维新派是他亲手消灭了的。同时,他觉得二哥是脚踩两只船,有钱粮就当兵,没有钱粮就当油漆匠,实在不能算个地道的旗人。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通过“我”的观察视角来反映旗人的生活状态,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B.小说中写到了二哥做活时的种种表现,意在塑造一个从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