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分层练习解密14 分析小说环境题型及答题技巧(原卷版)_第1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分层练习解密14 分析小说环境题型及答题技巧(原卷版)_第2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分层练习解密14 分析小说环境题型及答题技巧(原卷版)_第3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分层练习解密14 分析小说环境题型及答题技巧(原卷版)_第4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分层练习解密14 分析小说环境题型及答题技巧(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小说文本阅读(环境题型及答题技巧)A基础训练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题。(16分)山前该有一棵树(节选)张者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孩子们提出要移植胡杨树,虽然胡老师很感动,但要不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令他很为难,于是他只能先离开了。B.文中描写胡杨树时,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显得合情合理。C.“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这简短有力的话语,既是矿区艰苦环境的显现,也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宣泄。D.胡杨树被栽种到校园,全矿的人都来看热闹,这一天成为所有人的节日,这反映出矿区工作生活的无聊。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先以口语化的问句起笔,再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矿区的自然环境,渲染氛围,为后文移植胡杨树铺垫。B.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笔法灵活,富有趣味。C.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炮声自然引出孩子们的课堂,写出炮声对课堂的干扰和师生的无奈。D.小说用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凸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8.从胡老师让我们写《树》开始,文章在描写孩子们与“树”的关系时,每一件事都有对应的心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小说结尾“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这句话的理解。(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送一朵荷花余显斌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走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国军士兵,拉壮丁的。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这些兵仿佛没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老娘。可是,谁敢放他啊?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那座孤岛。他想娘,想自己的家。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有找见,一定会哭天叫地的。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的时候,拉着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是一个梦。外面,月亮白亮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刻,他的脸上一派肃静,一派庄重。妻子见了,满眼疑惑。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书房了。有时,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坐就是半天,不言不语。随后,又将盒子慢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儿子明白了,点点头,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睁大了眼睛。盒子里并没有什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子。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最为奇怪的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金湖的莲啊,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碧绿的世界,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每次,将军思念家乡的时候,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纸的结尾,将军叮嘱:将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儿子读罢,流出了眼泪。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儿子俯下身子轻声道:“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的眼皮。将军眼睛闭上了,两滴泪却缓缓地流出。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得格外红,格外润泽。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三段写“有点事”而并不言明,在情节的逐步推进后才揭示内容,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衔接自然,使故事更具有可读性。B.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并且多用短句,既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又增强了抒情性。C.对于将军“悄悄打开保险箱”“抚摸盒子”等行为,众人虽疑惑,但“都不问是什么”,主要是照顾将军感受,怕引起他的忧愁。D.作者使用“国军”“拉壮丁”“撤退”“海峡”等词,将故事置身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中,反映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2.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分析。3.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赏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讷讷地对儿子说。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为线索,重点描写孙少安的心理变化,语言朴实动人,富有感染力。B.作者通过对孙玉厚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他朴实木讷、胆小怕事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C.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D.双水村村民对建庙与建校出现了三种观点同时并存的现象,是我国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小说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5.小说节选部分中,孙少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6.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B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题。红旗谱(节选)梁斌第二年春天,江涛在高小学堂毕业的那一天,贾老师鼓励他,回去跟父亲商量升学的问题。说:“保定有个第二师范,是官费,是个革命的学校。你到那里去读几年书,也可以得到些政治上的锻炼。”江涛走回家去,严志和正在大杨树底下浇园,看见江涛沿着堤岸上的小路,远远地走来。他停下辘轳,弯下腰掬起一捧冷水浇在头上,头发胡髭上挂满了水珠。洗完了脸,用布手巾擦着古铜色的胸膛,从树叉上取下烟袋,打火抽烟。江涛走到父亲跟前,笑嘻嘻地把文凭递给他。严志和接过文凭,蹲在杨树根上,把身子向后仰了仰,端相了半天,才说:“嗬,还印着云头勾儿!这张文凭可不是容易呀,这是白花花的大洋钱哪……”说着,抽起烟来。江涛说:“同学们都去考学了……”他把贾老师的意思,把他求学的愿望跟父亲说了,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严志和又垂下头,沉思默想了老半天,吐出一口长烟,喑哑着嗓子,慢搭搭地说:“这个年头,可有什么法子?爬一天高房架子,才挣个五毛钱。年头不好,哪里还有盖房的?这黑天白天拧辘轳,把一担菜送上集去,卖不回半块钱。一口袋黄谷,才卖个四五块钱。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值钱了,又有什么法子……”严志和觉得生活的担子实在沉重。奶奶老了,运涛又不在家,光靠老两口操持一家人的生活,还供给江涛念书,觉得实在为难。他无可奈何地扭过头,抬起又黑又长的睫毛,看了看江涛,说:“分我一点辛苦吧,孩子!”他乞求似的说出这句话,又停住。皱了一下眉头,长睫毛又沉沉的垂下去。江涛看见父亲踌躇不安的样子,心里着实难受:升学吧,升不起。不升学吧,又怎么办呢?他的眼前立时呈现出一团黑云。他又想:失学失业可以,我不能离开革命……在严志和的眼里,江涛不只是一个好学生,他和哥哥一样,自小里从土地上长大起来。在田野上放牛割草,拾柴拾粪,收秋拔麦,样样活路拿得起来放得下。哥哥走了,父亲盼他长大了多个帮手,可是他又坚持要去读书。父亲看了看他那一对豁亮亮的大眼睛,两条黑眉毛在怔着。这孩子无可奈何地沉默着,看着晴亮的天空。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一只云燕高高飞起……严志和叹口气说:“罪恶呀!好庄稼长不到好土上,难死当爹的了……”他不打算叫江涛去上学,想叫他在家里帮他种地,过庄稼日子。江涛看父亲沉默老半天不说话,只是抽烟。他红了眼窝,想流出泪。他不好意思地走过去,拧起辘轳替父亲浇水。一边绞着辘轳,他又想:就要离开学校?一个青年人,他正求学心切,革命心盛的时候,一想到要离开知识的摇篮心里发起酸来。可是,想来想去,都是因为经济压迫,日月急窄。猛地,朱老忠倔强的形象又隐现在他的眼前。自从他从关东回来,在父亲面前说一不二,忠大伯说怎么办,父亲就怎么办。……江涛果然考上第二师范,贾老师说:“全县只考上你一个,无论如何是凤毛麟角!”严志和又张开大嘴,笑咧咧地去找朱老忠。朱老忠说:“志和!你看怎么样?出水才看两腿泥哩!”江涛考上第二师范,朱严两家没有不高兴的。就是涛他娘,听说江涛要到保定去读书,要离开她,心里直绞过子。她又流下眼泪来,想:“像鸟儿一样呀,他们翅膀管儿软的时候,伸起脖子等娘喂养。等他们翅膀管儿长硬了,就一只只扑楞楞地飞走了。他们一个个都要离开娘,没有一个是心疼娘的呀!……”眼泪流啊,流啊,心里实在难受,一个人悄悄地坐在井台上,拿袖头子擦着眼睛。江涛看娘心上难受,走过去把脑袋扎在她怀里,说:“娘!甭哭,甭哭。”江涛去上学的头一天,她悄悄捡了一床干净被子拆洗。江涛忙去担水,淋灰水,帮助母亲把被褥洗净,用米饭汤浆过。到了晚上,她就着小油灯缝被褥,直到半夜才缝起。躺在炕头里,说什么也睡不着,又爬起身来,坐在江涛头前。她在夜暗里,看着孩子匀净的脸盘,静静睡着。又从灯龛里点出灯来,仔细看了看。独自一个人,看着小窗上的月光,呆了一会。推门出去,月亮被云彩遮住,从黑云缝里露出一点明晃晃的影子。树上没有风,乡村静静的。她立在井台上,呆了一刹,听得风声在大杨树上响,又走回来。(摘编自梁斌《红旗谱》)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围绕考学的事件,以贾老师鼓励江涛去考保定第二师范开头,与后面写其考取之后的情节相呼应,使得内容紧凑,衔接紧密。B.小说以细节描写的方法,用严志和洗头时用水“浇”在头上,洗完脸后擦胸膛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勤劳、纯朴的农民形象。C.作为一个青年人,一方面求学心切,革命心盛,可另一方面家境贫困无力支撑自己完成学业,江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D.小说节选的这一部分,着力地描写了严志和和朱老忠两个人,以严志和的沉默寡言、遇事踌躇不安,衬托了朱老忠的倔强果敢。2.结合文本,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罪恶呀!好庄稼长不到好土上,难死当爹的了。(2)像鸟儿一样呀,他们翅膀管儿软的时候,伸起脖子等娘喂养。等他们翅膀管儿长硬了,就一只只扑楞楞地飞走了。3.小说中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1984年的北风韦名那是1984年的冬。①北风那个吹呀,吹得叫人不敢轻易出门。市委礼堂里,坐满了人。“中国第一支股票在上海诞生啦!”礼堂主席台上,某科技公司老总郭学激动万分地向台下听众宣布,“11月14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人们早早排队购买中国第一支股票,人龙头尾不能相望,盛况空前!”“今天,我们这里也要诞生一个历史性时刻!”郭学提高了音量,“滨海市第一支股票也将要在这里诞生!”会场四个角落,有人带头鼓掌,但全场响应不热烈。“我们发行股票,宗旨就是----”郭学望了望会场,突然站起来,“今天借你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会场四个角落带头鼓掌的也站了起来,掌声十分响亮。这是滨海市首支股票认购会。台上激情四溢的是发行股票的公司老总郭学----人称“郭大胆”的滨海市前副市长,退休后发挥余热,与人合办了一家高科技公司。尽管认购会在市委礼堂举行,也坐满了人,可会场里的人各怀心事:有的好奇来看新鲜,有的碍于面子撑台面,有的干脆不屑一顾看笑话……②北风呼呼地吹,从礼堂洞开的木门灌进来。“上海离我们太远!”“股票是什么东西?”“一张纸的玩意有用吗?”……台下小声嘀咕着。要让大家掏出“真金白银”来换一张企业的内部认购纸,很多人舍不得。“股民投资就是要有回报,给股民最大的利润是我们企业的责任!”郭学慷慨激昂。正在这时,一个人神色匆匆地从礼堂左边小跑上主席台,递给郭学一张纸条。郭学停了停,折起纸条,放进口袋。“我们为什么只发行2000万股?多发行点不行吗?我说,绝对不行!我们要对投资者负责,让投资者有高回报!”郭学顿了顿,“刚才,秘书递给我一张纸条,吓了我一跳,让我很为难!”台下稍稍安静下来。郭学眼光扫了扫会场,一脸难为情。送纸条上去的秘书却一脸煞白!“刚才啊,秘书告诉我,我们计划发行2000万股,可目前登记认购数量已超过2000万!”郭学掏出纸条,认真看了看,轻轻拍在主席台上。台下顿时鸦雀无声。“我们滨海人的创新精神让我感动!”郭学语气高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买到滨海市第一支股票,我看只能这样,在认购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律按登记认购数额的80%给!”会场起了点小骚动。“把20%留给更多的滨海人!”郭学完全变成了从前的副市长角色。一阵更大的骚动过后,很多人悄悄离开了座位。③北风还是呼呼地吹,直灌会场。动员讲话结束后,郭学带着三名副总经理从容走下主席台,到礼堂左侧贵宾室休息。工作人员忙着引导大家到礼堂入口处登记认购股票。秘书心急如焚,急冲冲跑进贵宾室,“郭总,您看错数了,目前只认购了210万,不是2100万啊!”“啊?!”三名副总张大嘴,瞪大眼,不知所措。“我看错了吗?210万股,对啊!”郭学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掏出纸条,认真地看了看,严肃地说:“对外统一口径,就是2100万!”“可是,到时认购数量不足2000万,股东大会就开不成,意味着我们股票发行失败!”一位副总颤抖着说。“今天来的都是冲着郭总您的面子,不是真来认购股票的!您还要按照认购数额度来打折,怎么发够2000万股?”负责动员市里方方面面来撑台面的副总先前吃了不少闭门羹,对参会人员会不会认购,心里明镜似的。“当初就不应该搞什么融资发行股票,这下骑虎难下,搞不好要难堪了!”……④北风呼呼地吹进来,贵宾室里,三名副总如坐针毡。“都给我稍安勿躁,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轻言放弃!”郭学依旧不慌不忙。经过极其漫长的三天煎熬等待,210万的认购数量当真变成了2100万----很多人认为这么多的人抢着买,股票肯定是个好东西,也跟着去买;还有的听说认购数量要打折,生怕买不到,还托关系要求多认购……周一股东会如期举行。“今天借你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的标语挂满了市委礼堂四周。那是1984年的冬。北风那个吹呀,吹生了滨海市的第一支股票,也吹响了一个叫“郭大胆”的人的传奇故事。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1984年11月14日是中国第一支股票发行之日,滨海市新成立的某科技公司也试图借此东风发行本市第一支股票。B.尽管老总郭学慷慨激昂、口若悬河,但发行会上人们的反应并不热烈。反映了人们对股票这一当时社会新生事物缺乏了解,也表现出人们的经济并不宽裕,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写照。C.小说的故事并不特别复杂,但作者通过环境、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D.小说主人公郭学看错秘书纸条上的数字,以致在股票发行动员会上信心满满,结果反而促成了股票发行的圆满成功。8.结合文本分析主人公郭学的形象特征,并谈谈你对他的看法。9.小说行文中反复对北风进行描写,试结合文本,任选三处分析其在情节过程中作用。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鲤鱼巷冉正万老面店斜对面有一栋木瓦房,鲤鱼巷30号和32号。房子十一檩水步,屋顶上黑瓦只占一半,另一半是石棉瓦和铁皮,柱子和穿枋已经糟朽。墙壁上半截是木板,下半截是青砖刮灰。木瓦房确实太老,连野广告也没人往上面贴。这就是老柳的房子。老柳从公交公司退休后哪里也不去,要么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要么在屋子里做菜。临街的一面其实是背面。三十年前,他把临街一面进行改造,弄出四个门面。前院成后院,屋后当街即鲤鱼巷。院子最初可达几百米之外贯城河,民国初年,市井逐渐繁华,院子缩小到只有一百八十余平。一次次改造重建之后,四周高楼像巨人一样站在一旁,院子小到只有五十余平。足可安慰的是白沙井还在。居委会不准饮用白沙井里的水,说这水比不得从前。老柳听话不用,但每年淘洗一次水井。井不深,三块高三尺宽三尺的石板框住三面,后壁是豹皮状石灰岩。泉水从底部正中间石缝往上冒,除了白沙,还有珍珠般气泡。老柳把四壁刷得干干净净,为此他买了一个小水泵,以便抽掉浑水。中午开始刷,傍晚抽水,如是者三,最后一晚把躺椅搬到水井边,惬意地看着水井慢慢变成一块绿宝石。想到小时候,淘洗水井至少得两个人,一个人刷井壁,一个人往外戽水。老柳七八岁时和另外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有笑声落进白沙井,那时的水因此比现在甜。老柳家租客比较固定,修家电、卖米糕、卖爆米花、缝补店。四间冷冷清清的门店,与老柳的性格及陈旧的老房子很般配。他们也把这里当家,在小小的门面里生儿育女。人家房租涨了又涨,他能不涨就不涨,就是为了留住他们。老柳很少在鲤鱼巷闲走,但依然对鲤鱼巷了如指掌。巷子里有一棵皂角树,他像照顾老人一样照顾它,学会给它输液、除虫。就在老柳又一次淘洗白沙井后,井里出现一条鲤鱼。还没长大,柳树叶那么长,贴在石头上时不易发现。它似乎对井里没有食物并不在意,像捉迷藏的孩子一样喜欢小角落。井水与蓝天相接,小鲤鱼仿佛在天上游,没有翅膀,但可以像小鸟一样滑翔。老柳感到了水井的心跳、小鱼的心跳。鲤鱼巷在成为街市之前叫鲤鱼村。稻田里、水渠里、池塘里到处都能看到鲤鱼。把一只草鞋踢进稻田,草鞋很快不知去向,变成鱼似的溜走。老柳趴在井坎上,像看着老友一样看着小鲤鱼。当他看到它两根小小的触须像黑白电视机天线一样摇来摇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喜欢的频道时,他笑得肚子痛。慢慢地,他看出它一点也不傻,那不是天线,是一挡、二挡、三挡、空挡、倒挡,摇进掰出潇洒自如,老柳热泪盈眶,它不是它,我就是它。它不是我,我一定是它。它在水中的滑行路线就是自己开公交车的路线。老柳你没退休你只是变小了,你不用在路上开公交,你在水里开公交。老柳希望所有人都来看看小鲤鱼,但他做不到,恨自己口拙。其实不怪他,住在鲤鱼巷的人对鲤鱼村和小鲤鱼不感兴趣。老曹最终答应他来看看,当他放下起子和电烙铁来到白沙井,他说,哪里有哇,有个锤子。老柳怪他看得不认真,从屋里出来指给他看,老曹却回到修理店重新拿起电烙铁。老柳趴在井台上看了半天,小鲤鱼不见了,像来时一样神秘消失。老柳的烦恼除了难堪,还有失望。他在屋子里哀叹鲤鱼村不可逆转,在街上做生意的人却一起造谣,说老柳这人看上去老实,说什么鲤鱼不过是为了多骗点拆迁费。老柳最后一个知道人们对他的编排。老柳顿悟一般责怪自己,小鲤鱼是来找你一个人的,你就不应该跑出去张扬。他拍着脑袋骂自己傻瓜。他趴在井台上向小鲤鱼默默道歉,请它回来,但这条娇气的鲤鱼已经伤透心,再也没有现身。老柳一病不起。儿子和老曹聊天时,得知父亲生病的原因,从不远处菜市买来几条鲤鱼,放到水井里后站在鲤鱼巷大声宣告:“哪个说白沙井没有鲤鱼,你们的眼睛瞎了吗?”巷子里的人听见也不在乎,或笑笑。只有老柳一个人认真。他佝偻着身体到井边看了看,一眼就认出这是池塘养出来的鲤鱼。他回到屋子,找了半天找出祖父用过的榆木拐杖,照着儿子的头打下去。老柳气喘吁吁地说:“滚,给我滚出去,不准回鲤鱼巷,再回来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老柳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肥壮的鲤鱼抓起来,把它们丢进垃圾箱。他宁愿接受小鲤鱼一去不复返,也不能接受欺哄世人的勾当。他什么也没说,只把水井又洗了一遍。原以为拆迁不过是说说,哪知老柳心情没平静多久,鲤鱼巷开始拆迁改造。改造结束后,王记烫菜、豆豉火锅等老店回迁,地形和建筑大不相同。同时还增加了海底捞、烧仙草等新店。老面店、电器修理等几家没有回迁。鲤鱼井保留了下来,扩成鱼塘,请书法家把水井名字写在石头上,池子里放养锦鲤和乌龟。锦鲤成群结队摇头摆尾接受观赏,乌龟则我行我素一如既往准备随时缩头。皂角树也保留了下来,安装了漂亮树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对白沙井的描写很细腻,突出其洁净清澈,为小鱼的出现埋下伏笔。B.因为房子老旧,门店冷清,老柳的租金能不涨就不涨,以留住租户。C.老柳找出祖父用过的榆木拐杖打儿子,体现了老柳传统守旧的特点。D.改造后,鲤鱼巷的店铺有了新的变化,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了与鲤鱼巷相关的往事,使读者了解鲤鱼巷得名的由来及其历史变迁。B.对小鲤鱼的描写传神生动,小说运用形态、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了一条颇具灵性的小鱼的形象。C.小说中老柳跟儿子、老曹、鲤鱼巷居民对小鲤鱼的态度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老柳不被理解的孤独。D.小说语言通俗质朴且耐人寻味,其中,人物语言口语化,贴合其身份特点,充满了市井生活气息。8.小说中的小鲤鱼有哪些寓意?请作简要分析。(4分)9.小说以改造后的鲤鱼井和皂角树作结,这样处理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心愿北方“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您了。”“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麻利锋刚上卡点,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还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拦住了。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带她到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数据正常。大夫说人上了岁数,性格发生变化也不奇怪。父亲在世时,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每天不得闲,几乎不用麻利锋操心。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就变了,主要表现是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捡废品。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泡沫板只要是废品回收站要的,母亲一样也不会漏掉。起初,听小区门房的梁姨说过几次,好似母亲抢了人家的生意,话说得客气但不好听。麻利锋似信非信,家里见不到任何废品的影子呢。他忙得顾不上,就让老婆去盯了两次,果然看到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地往外拴废品。母亲被抓了现行后,更加无所顾忌了。梁姨被进出的车辆登记收费拖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