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0课(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作者知识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经济支持。他们共同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他独自担负起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同时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二、三卷。1889年,恩格斯领导建立了第二国际,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坚决斗争,捍卫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得到了广阔的发展。他是继马克思之后“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2.背景知识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逝世了。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恩格斯作为卡尔·马克思的挚友,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悼词。

3.知识链接——悼词

悼词是演讲词的一种,是对逝者表示哀悼、缅怀的话。悼词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开头述其哀(悲痛):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和职务。

(2)主体赞其功(敬仰):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3)结尾颂其德(悼念):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寄托哀思,并向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的悼词是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达哀思与敬意的讲话文稿。

悼词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多种多样,按用途划分,分为宣读性悼词和书面体悼词。

(1)宣读性悼词

宣读性悼词专用于追悼大会,由一定身份的人进行宣读。它是对在场参加追悼的、甚至是对场外更多的人讲话,表达的是广大群众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并勉励大家学习逝者的优秀品质,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这类悼词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标题常是“在××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这种形式,打印或登报时要署上致悼词者的姓名。

正文一般包括如下几层意思:

①说明死者的主要职务及称呼,以示庄重和尊崇。

②说明逝世的原因、时间及其享年。

③介绍死者籍贯,历述生平业绩,重点称颂其重大贡献和高贵品德。可先具体介绍后概括总结,也可先概括说明后具体表述。

④评价该同志逝世给事业或工作带来的损失,号召人们学习其精神品德,化悲痛为力量,完成其未竟的事业。

⑤最后另起一段,写“××同志永垂不朽”或“××同志千古"。

(2)书面体悼词

书面体悼词是指在报刊上发表的悼念某一死者的文章。它不受时间、格式等限制,可纵观死者一生,也可截取最有典型意义的片段,还可多侧面地表现死者的思想性格或写一两件事来赞颂其某一点优秀品质。表现形式上,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一课时述功德致敬意,以真情表哀悼

学习目标理清思路,品味语言,理解马克思的贡献和人物形象,以及恩格斯在悼词中表现的情感。

你了解马克思吗?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他是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表达我们的敬意。

这是位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巨大的墓碑上雕刻的是马克思的头像。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马克思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一生恰形成鲜明的对比。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一篇后来闻名世界的悼词,就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现在,让我们走近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倾听恩格斯的悼念之声。

活动一把握文体,理清思路

1.本文是一篇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字。悼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请阅读全文,根据悼词的内容特点,概括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段落概括内容

述其哀

赞其功

颂其德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请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品味语言——述其哀

3.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00多年前安葬马克思的那个日子,设身处地感受恩格斯痛失亲密战友的心情。马克思、恩格斯相识于巴黎,40年间,他们志同道合,并肩携手,一起面对生活艰辛,一起经历政治风雨,不离不弃。面对亲如兄弟的战友突然去世,恩格斯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揣摩文章第1段内容,分析恩格斯是如何“述其哀"的?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概括功绩——赞其功

4.凭着对战友的深刻了解,恩格斯接下来高屋建瓴地总结了马克思奉献的一生、创造的一生。对照文章主体部分,梳理马克思有哪些伟大贡献。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明确主旨——颂其德

5.他的每一项发现都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他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办报宣传,创立协会,爱憎分明,百折不挠。回顾战友的丰功伟绩,恩格斯不由想起这些年马克思经历的风风雨雨。在悼词的结尾部分,恩格斯歌颂了马克思的品格,请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恩格斯歌颂了他的哪些品质。

(1)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6.与一般悼词不同的是,本篇悼词最后一段中恩格斯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将"字,为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两篇演讲词,并查找相关资料或参考下面的材料,写一首题为《致马克思》的现代诗。

材料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瘟疫等灾害的发生,首先遭殃的是工人阶级。因为他们的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生产资料会进一步丧失,从而造成工人的赤贫和人口的相对过剩。而这一切的发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密不可分。在工人阶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无产阶级也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如发生于1845年的英国和爱尔兰的马铃薯病灾,导致3年农业歉收和1847年全欧经济危机爆发,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的导火索。

材料二:欧洲的1848年革命,是指1848—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是平民与贵族间的抗争。1848年1月,革命运动首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掀起,然后扩展到德意志和法国诸国,以及奥地利帝国。法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确定了普选权。在中欧,则出现自由政治改革和民族统一之类的运动。然而,军队仍忠于王室,君主不久即重建其政权,废除了大部分承诺的改革。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课时述功德致敬意,以真情表哀悼

情境任务

1.

段落概括内容

述其哀第1段交代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时的情况,表达对死者的哀悼。

赞其功2~7段对死者的一生作简要评价,追述死者的生平和贡献。

颂其德8~9段歌颂死者的品德,表达对死者的沉痛悼念之情,并劝慰死者的亲属,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与号召。

2.(1)设置纲领性的重点段落,体现结构的严谨性、逻辑的严密性。文章第2段是全文的“纲”。第一个“对于”,从马克思对革命实践的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第7段;第二个“对于”,从革命理论的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3~6段。

(2)过渡段与过渡句的运用,使各个段落紧密地联系起来。从全文来看,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如第2、6段);就段与段之间来看,一般都用了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过渡句(如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这样,不仅使得段落之间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而且使得论述内容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层次井然。

3.①“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得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刻骨铭心,也可见其悲痛之深。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而言,以及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如此非同寻常,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②“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而见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

③“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可见悲痛之深。用了“讳饰"的手法,也切合马克思思想家的身份,暗含了作者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

④“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之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⑤“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情感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4.(1)理论贡献:①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③研究的领域很多,发现独到,不是浅尝辄止;④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实践贡献: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伟大的贡献)。

5.(1)通过“最”字能感受到马克思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使用了对比手法,其敌人对他的诽谤、诅咒与下文千百万革命战友对他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和无畏。

(2)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现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顽强的革命意志、宽广的领袖气度和胸怀,由此可以领略伟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风骤雨中巍然屹立的伟岸与无畏。

(3)使用了对比手法。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他有敌人,但都是无产阶级的大敌,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心私念。体现出马克思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精神品质。

6.恩格斯用这个字是经过斟酌的。因为当时的社会对马克思的理论还没有认可,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所以恩格斯加上一个“将"字,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