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处理及再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方案制定TOC\o"1-2"\h\u12567第1章引言 470391.1背景与意义 4271471.2研究目的与任务 422541第2章水资源现状分析 5144092.1我国水资源概况 5131142.2水资源利用现状 5246182.3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528161第3章水处理技术概述 6319273.1物理处理技术 613703.1.1沉淀 6299013.1.2过滤 6213233.1.3絮凝 657563.2化学处理技术 6167333.2.1中和 6291973.2.2氧化还原 6245613.2.3吸附 668123.3生物处理技术 743593.3.1活性污泥法 7246213.3.2生物膜法 7108713.3.3厌氧处理技术 730616第4章水处理技术选择与优化 7211604.1技术选择原则 7263194.1.1安全性原则:保证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满足用水对象的水质要求。 7133844.1.2高效性原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 7644.1.3可持续性原则: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185894.1.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考虑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力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7200714.1.5灵活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水质特点和水处理规模,灵活选择和调整水处理技术。 7136564.2常见水处理工艺流程 863454.2.1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等,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杂质。 8251134.2.2净化工艺:包括混凝、絮凝、沉淀、过滤等,用于去除水中的胶体、悬浮物、有机物等。 8138074.2.3消毒工艺:主要包括氯气、臭氧、紫外线等消毒方法,用于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8192084.2.4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离子交换等,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 8148794.2.5再利用工艺:根据回用对象的水质要求,选择适当的处理技术,如膜生物反应器(MBR)、再生水处理等。 82944.3水处理技术优化 8207014.3.1流程优化:根据实际水质和处理目标,调整工艺流程,简化系统结构,提高处理效率。 836584.3.2参数优化: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如混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过滤速度、反渗透操作压力等。 8162524.3.3设备选型与优化:选择高效、低能耗的水处理设备,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降低故障率。 8250624.3.4自动化与智能化: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 8167224.3.5节能降耗: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降低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物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8217654.3.6综合利用与回用:结合实际需求,将处理后的水资源进行多级利用,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812858第5章再利用水资源利用途径 818235.1城市用水 8252365.1.1生活用水再利用 888915.1.2雨水收集利用 920225.2农业用水 9204705.2.1农业灌溉水再利用 960785.2.2井灌区水源补给 931775.3工业用水 916855.3.1工业循环水利用 969075.3.2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 9293665.3.3工业园区水资源梯级利用 95038第6章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9172756.1改进用水工艺 1067586.1.1强化用水管理 10182726.1.2推广节水技术 10156646.1.3优化用水结构 10286016.2优化水资源配置 10157766.2.1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 10325296.2.2建立水资源交易平台 10261726.2.3强化水资源监测与调度 10264876.3节水型社会建设 10215106.3.1强化节水宣传教育 10164556.3.2建立节水激励机制 1075966.3.3完善节水法律法规体系 10141316.3.4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1119689第7章水处理及再利用设施建设与布局 11160237.1设施建设原则 1110387.1.1综合性原则 1129047.1.2安全性原则 11145537.1.3经济性原则 11181507.1.4可持续原则 11304667.1.5创新性原则 11158917.2设施布局与规划 11287077.2.1水处理设施布局 11235167.2.2再利用设施规划 1230447.3设施建设与管理 12305627.3.1设施建设 126647.3.2设施管理 1230358第8章水处理及再利用项目经济性分析 1275958.1投资估算 1249748.1.1设备投资 12216488.1.2建筑及安装工程投资 12162838.1.3土地及配套设施投资 13292018.1.4总投资估算 13171788.2运行成本分析 1333758.2.1能耗成本 13215228.2.2人工成本 13148378.2.3材料及维护成本 1368768.2.4总运行成本 13148238.3经济效益评价 13274428.3.1直接经济效益 13289258.3.2间接经济效益 139728.3.3投资回收期 13192628.3.4经济合理性分析 1328665第9章环境影响评估与风险管理 14247039.1环境影响评估 14171469.1.1评估范围与方法 14201789.1.2生态影响评估 14253779.1.3水环境影响评估 14188509.1.4大气环境影响评估 1428219.1.5噪声与振动影响评估 1427149.2风险识别与评估 1464809.2.1风险识别 14314249.2.2风险评估 14194339.3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14239189.3.1风险防范 15106399.3.2风险应对 15215199.3.3风险管理与监测 1513593第10章实施方案与政策建议 15225010.1实施方案制定 15818910.1.1建立水处理及水资源再利用项目规划体系 153264110.1.2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建设 15763010.1.3优化水资源配置 151838310.1.4实施分区分类管理 151862810.2政策法规支持 152455210.2.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51833410.2.2制定优惠政策 152241010.2.3强化执法监管 161006110.3保障措施与推广策略 163158210.3.1加强组织领导 161211210.3.2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162162510.3.3人才培养与科技支撑 162808010.3.4加强宣传与交流合作 16第1章引言1.1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水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水进行处理及再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减轻水环境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废水回用、雨水收集与利用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水处理及再利用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因此,研究水处理及再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方案,对于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目的与任务本研究旨在针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现有水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一种高效、经济的水处理及再利用方案,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体研究任务如下:(1)梳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2)调研国内外水处理及再利用技术发展情况,总结现有技术的优缺点,为本研究提供技术依据。(3)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种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水处理及再利用方案。(4)分析所提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评估其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效果。(5)探讨水处理及再利用政策、管理措施等方面的优化建议,为我国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通过以上研究任务,为我国水处理及再利用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助力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第2章水资源现状分析2.1我国水资源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量较低,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水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较大的季节性差异,夏秋季节水资源丰富,冬春季节则相对短缺。2.2水资源利用现状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农业用水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面,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但是农业用水效率普遍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4左右。工业用水方面,虽然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行业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生活用水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长,供水设施和节水措施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2.3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2)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导致大量水体受到污染,部分地区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3)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节水技术水平有待提高。(4)水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协同性不足。(5)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6)极端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的影响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导致水资源分布和供需状况发生变化,给水资源管理带来挑战。第3章水处理技术概述3.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对水中的悬浮物、浮油、泥沙等杂质进行去除。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几种:3.1.1沉淀沉淀是通过重力作用使水中悬浮物沉降至池底,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常用的沉淀设备有平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和高效沉淀池等。3.1.2过滤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提高水质的处理方法。常用的过滤设备有快速过滤池、砂滤池、活性炭过滤池等。3.1.3絮凝絮凝是通过向水中加入絮凝剂,使水中悬浮物聚集成絮体,便于后续沉淀或过滤工艺去除。常用的絮凝剂有铝盐、铁盐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等。3.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或转化。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3.2.1中和中和是通过向水中加入酸或碱,调整水中的pH值,使污染物发生化学沉淀或转化为易于去除的物质。常用的中和剂有硫酸、氢氧化钠等。3.2.2氧化还原氧化还原是通过向水中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水中污染物的氧化还原状态,实现去除或转化的目的。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次氯酸钠、臭氧等。3.2.3吸附吸附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功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等。3.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3.3.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将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合,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活性污泥法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法、厌氧活性污泥法和缺氧活性污泥法等。3.3.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在固定载体上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膜内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常用的生物膜法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3.3.3厌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是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厌氧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但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本章对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概述,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水质特点和出水要求进行组合和优化,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利用。第4章水处理技术选择与优化4.1技术选择原则在选择水处理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4.1.1安全性原则:保证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满足用水对象的水质要求。4.1.2高效性原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4.1.3可持续性原则: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1.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考虑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力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4.1.5灵活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水质特点和水处理规模,灵活选择和调整水处理技术。4.2常见水处理工艺流程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目标,常见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种:4.2.1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等,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杂质。4.2.2净化工艺:包括混凝、絮凝、沉淀、过滤等,用于去除水中的胶体、悬浮物、有机物等。4.2.3消毒工艺:主要包括氯气、臭氧、紫外线等消毒方法,用于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4.2.4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离子交换等,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4.2.5再利用工艺:根据回用对象的水质要求,选择适当的处理技术,如膜生物反应器(MBR)、再生水处理等。4.3水处理技术优化针对现有水处理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4.3.1流程优化:根据实际水质和处理目标,调整工艺流程,简化系统结构,提高处理效率。4.3.2参数优化: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如混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过滤速度、反渗透操作压力等。4.3.3设备选型与优化:选择高效、低能耗的水处理设备,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降低故障率。4.3.4自动化与智能化: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4.3.5节能降耗: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降低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物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3.6综合利用与回用:结合实际需求,将处理后的水资源进行多级利用,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第5章再利用水资源利用途径5.1城市用水5.1.1生活用水再利用城市生活用水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产生大量污水。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可用于冲厕、绿化、洗车、城市景观等领域。通过再生水利用,减少新鲜水资源的开采,提高城市用水效率。5.1.2雨水收集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自然降水收集起来,经过简单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道路冲洗等非饮用水领域。这有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提高雨水利用率。5.2农业用水5.2.1农业灌溉水再利用将农业排水、农田退水等进行收集和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后,再次用于灌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地下水开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5.2.2井灌区水源补给在井灌区,利用再生水对地下水进行补给,提高地下水水位,增加地下水储量。这有助于缓解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问题。5.3工业用水5.3.1工业循环水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循环水系统是重要的用水环节。通过采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提高循环水的水质,延长循环水使用周期,降低新鲜水消耗。5.3.2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达到企业内部回用要求,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这不仅减少了企业新鲜水消耗,还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5.3.3工业园区水资源梯级利用在工业园区内,根据不同企业的用水水质要求,建立水资源梯级利用系统,实现园区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以上途径,再利用水资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还需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6章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6.1改进用水工艺6.1.1强化用水管理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对企业、灌区和城市用水实施定额考核,促进用水效率提升。推广先进的用水技术和设备,淘汰高耗低效用水工艺。6.1.2推广节水技术积极研究和应用高效节水技术,如逆渗透、电渗析、膜生物反应器等,提高水处理及再利用效率。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节水技术指南,引导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6.1.3优化用水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低耗水、高效益的产业。优化农业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比例。6.2优化水资源配置6.2.1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根据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合理规划跨区域调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6.2.2建立水资源交易平台建立水资源交易平台,通过市场手段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水资源富余地区向缺水地区转让水资源使用权。6.2.3强化水资源监测与调度加强水资源监测设施建设,实时掌握水资源变化情况,提高水资源调度管理水平。通过水资源合理调度,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6.3节水型社会建设6.3.1强化节水宣传教育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节水知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节水行动。6.3.2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制定节水优惠政策,对节水型企业、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提高水价,引导全社会节约用水。6.3.3完善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节水立法,建立健全节水法律法规体系,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6.3.4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优化城市供水管网布局,降低管网漏损率。加强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第7章水处理及再利用设施建设与布局7.1设施建设原则7.1.1综合性原则水处理及再利用设施建设应综合考虑水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资源配置等因素,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7.1.2安全性原则设施建设应保证水质安全,防止水源污染,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7.1.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水处理及再利用需求的前提下,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整体经济负担。7.1.4可持续原则设施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7.1.5创新性原则鼓励采用先进、成熟的水处理技术,提高设施建设水平,促进水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7.2设施布局与规划7.2.1水处理设施布局水处理设施布局应结合区域水资源分布、用水需求、地形地貌等因素,实现水源地保护、水资源合理调配和水环境治理。(1)水源地保护设施布局:加强水源地保护,设置水源涵养区、生态缓冲带等,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2)水处理设施布局:根据用水需求,合理规划水处理厂、泵站等设施,提高供水保障能力。(3)污水处理设施布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设施,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7.2.2再利用设施规划(1)农业灌溉再利用设施:利用处理后的中水、再生水等进行农田灌溉、绿化用水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2)城市景观用水再利用设施:利用处理后的中水、再生水等补充城市景观水体,改善水环境。(3)工业用水再利用设施:加强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7.3设施建设与管理7.3.1设施建设(1)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水处理及再利用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安全。(2)采用先进、成熟的水处理技术,提高设施处理效果和稳定性。(3)优化设施设计,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7.3.2设施管理(1)建立健全设施管理制度,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和维护。(2)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测、评估,保证水质安全。(3)对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浓缩液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4)强化设施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5)推广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设施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8章水处理及再利用项目经济性分析8.1投资估算8.1.1设备投资本项目涉及的主要设备包括水处理设施、输送泵、水质检测仪器等。根据市场调研及设备供应商报价,估算设备总投资约为万元。8.1.2建筑及安装工程投资本项目需建设水处理车间、储水池、泵房等建筑设施,以及进行设备安装。根据建筑及安装工程预算,总投资约为万元。8.1.3土地及配套设施投资项目用地及配套设施投资包括土地使用权、场地平整、给排水、供电等,总投资约为万元。8.1.4总投资估算综合考虑设备、建筑及安装工程、土地及配套设施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估算约为万元。8.2运行成本分析8.2.1能耗成本本项目运行过程中,能耗主要包括水泵、水处理设备等。根据设备参数及运行时间,估算年能耗成本约为万元。8.2.2人工成本项目运行过程中,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根据岗位设置及薪资标准,估算年人工成本约为万元。8.2.3材料及维护成本本项目运行过程中,需定期更换水处理设备耗材,以及进行设备维护。根据设备功能及市场报价,估算年材料及维护成本约为万元。8.2.4总运行成本综合考虑能耗、人工、材料及维护成本,本项目年运行成本估算约为万元。8.3经济效益评价8.3.1直接经济效益本项目实施后,通过水处理及再利用,可减少新鲜水取用量,降低水费支出。根据水价及处理水量,估算年直接经济效益约为万元。8.3.2间接经济效益本项目实施后,可减少废水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为企业形象和品牌提升带来积极影响,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8.3.3投资回收期根据直接经济效益和运行成本,本项目投资回收期约为年。8.3.4经济合理性分析综合考虑项目投资、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本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在当前水价及政策背景下,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第9章环境影响评估与风险管理9.1环境影响评估9.1.1评估范围与方法本节将对水处理及再利用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范围包括项目施工期、运行期及退役期。采用层次分析法、矩阵法及专家咨询法等多种评估方法,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9.1.2生态影响评估分析水处理及再利用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生生态、陆地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重点关注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9.1.3水环境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等水环境的影响,分析项目可能导致的水质污染、水量变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9.1.4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分析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估其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9.1.5噪声与振动影响评估评估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与振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9.2风险识别与评估9.2.1风险识别通过现场调查、专家咨询及文献分析等方法,识别水处理及再利用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灾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教育机构短期教师聘任合同》
- 2025煤炭购销合同合同范本
- 共同出资购房协议书范本
- 购物网站广告投放协议书
- 2025【设备安装合同】设备安装合同标准版本
- 2025杭州企业园林工程师聘用合同
- 2025商业大厦物业续签合同公告模板
- 2025深圳市装修合同模板
- 房产抵押偿还协议书
- 出纳代管协议书范本
-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
-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
-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 【人教版】《劳动教育》六上 劳动项目六《制造手工肥皂》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答题卡(含答案)
- DB53∕T 1269-2024 改性磷石膏用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回填技术规范
- 财务报表分析-第五章 营运能力分析
- (教学设计)专题4 第2单元 基础课时13 羧酸的性质及应用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苏教版2019)
- 《建筑玻璃膜应用技术规程 JGJT351-2015》
- 2024年黑龙江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中考物理试卷(真题+答案解析)
-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打字机 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