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9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1页
第5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9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2页
第5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9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3页
第5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9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4页
第5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9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部编版(2024)9年级上册第5单元单元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凡成功人士必定有超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B.他的故事我们早有耳闻,所以自我介绍时不用多说,大家就自然不言而喻了。C.“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仍然根深蒂固。D.关佩老师经常把自己的风趣和幽默带入课堂,所以他的课堂常常能让孩子们哈哈大笑,轻而易举就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自古以来,南京人才辈出,南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乡就是建康人。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班委会讨论并通过了班级文明公约。D.通过这些事实,使我们认识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经历这次劫难后,一度辉煌无比的他竟然一时间走头无路。B.须放开时,挥亳泼墨,写意人生,激扬文字,随意天然,不拘小节。C.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D.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钢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出一条生路。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塑像(sù)

遁词(xún)

玄奘(zàng)B.曾参(shēn)

鲁钝(chún)

崇拜(chóng)C.监牢(jiān)

遭遇(zāo)

喑哑(yā)D.懒惰(duò)

豢养(huàn)

中伤(zhòng)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②“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③我们为什么活着?④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⑤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A.“保持”是动词,“品味”是形容词,“幸福体验”是偏正短语。B.“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这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C.“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这个句子中“活着”作主语。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①⑤②④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8分)(1)他们的利润常常被压zhà,客户被抢走,销售净额的增长也不能得以实现。(2)在这片土地上,只有经久不衰的建筑,没有根深蒂固的文化。(3)他立足农田,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小麦、棉花如何在家乡的土地上能够有更高的总产量。(4)从《感动中国》中jí取前行的力量,我们要在实践中培养品德,全面发展,成为继往开来的新一代。7.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①他们有确信,不自欺②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③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miè。(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前仆后继

抹杀

诬miè(2)邕小江同学发现,“仆”是一个多音字,我们可以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反之亦然。“前仆后继”中“仆”的意思是。(2分)(3)下列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①问号

②分号

③句号 B.①句号

②逗号

③分号C.①问号

②句号

③逗号 D.①句号

②分号

③句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______(dí)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发问、常常怀疑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______(mò)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______(zhì),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8.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1)启(dí)

(2)(mò)守

(3)停(zhì)9.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1)骤

(2)塾

(3)儒1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改正。(2分)修改后的句子: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大学》是《礼记》的一篇,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B.“不打折扣”在句中是“全部”的意思,“懒惰”在句中指对于别人的话不去怀疑。C.积极、懒惰、发展三个词语在文中的词性不一致。D.对于各地的流俗,我们要尊重、适应,而不能粗暴地反对。12.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8分)(1)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丢弃

放弃

抛弃)(2)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映

反应)(3)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充实。(逐渐

逐步)(4)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缺少

缺乏

缺欠)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怀疑与学问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依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选文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B.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作为论据。C.选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文章的论点。D.文末加点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14.下列属于从反面论述的一项是(

)(2分)A.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B.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C.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D.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15.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16.第⑥段画横线的句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4分)阅读选文,完成小题。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7.文章中对方的论点是什么?对方确立这样论点的论据是什么?(3分)18.文章是如何反驳对方论点的?(3分)19.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又是怎样论证的?(3分)20.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3分)21.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4分)写作(3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鲁迅在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懂得了正直与严谨;莫怀戚在田间散步时,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史铁生从泼泼洒洒的北海菊花,懂得了母爱的深沉和生命的坚强;梁衡从奔腾不息的壶口瀑布,懂得了中华民族的柔中有刚、勇往直前……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1.B2.C3.C4.D5.A6.(1)榨(2)dì(3)zī(4)汲7.(1)pūmǒ蔑(2)向前跌倒(3)A8.迪墨滞9.zhòushúrú10.改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11.D12.(1)放弃(2)反应(3)逐渐(4)缺乏13.C14.D15.本段首先提出“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观点,然后说明了什么是“怀疑精神”。接着列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传说进行举例论证,证明我们要有怀疑精神,最末得出结论:我们假设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16.不可以任意调整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可以任意调整顺序。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信“地”、信“物”、信“国联”、求神拜佛。18.①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②寄希望于国联是“他信”,也不是“自信”。③一位求神拜佛是“自欺”。这些批驳证明一些中国人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正发展着自欺力,从而说明对方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自己的论点。19.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或者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论据:我们自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是中国的脊梁。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列举历史上的一些事例进行补充说明。20.反问,肯定“这一类的人们”人数很多。21.如中国的航天技术、深海探测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工程技术等都是让国人自信而且骄傲的。22.例文:懂得时光匆匆将我推进初中生涯,面对全然陌生的一切,我好似一只迷路的骏马,在大雾弥漫的故森林中狂奔穿梭,直至筋疲力尽,也依旧逃不出这幽绿的深渊。当我高谈伟大理想与追求时,周遭质疑的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