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老子>四章》备课笔记20242025学年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参考资料老子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应该是人类的童年时代吧?从野蛮状态走出来才几百年,文字的成熟也才几百年。可他已经是“老子”而不是“孩子”了。
——鲍鹏山一、有关老子的名言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治大国如烹小鲜。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身遗其咎。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9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二、有关老子的对联1
能知彼智;难及其愚。(湖南·向春林)2
仲尼曾兴犹龙叹;尹喜请留道德篇。(西安八仙宫)3
立教开宗,道法天然,紫气东来三万里;著书讲学,德行地脉,青牛西度五千言。(河南·徐继明)三、有关老子之名老子为什么叫“老子”?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这样三种说法:一,老子即楚国的老莱子。老莱子与孔子同时,著书十五篇,阐述的也是道家思想。二,是因为老子长寿。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他甚至活了二百多岁。三,老子即周太史儋。但司马迁也说:“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他的每一种说法之前都有“或曰”两个字,可见老子其人真的是神龙不见首尾,有关“老子”来历,以太史公之博学,也不好确定。而近代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认为,老子之“老”是其姓氏,而“子”则是敬称。陈独秀、马叙伦、郭沫若等人也有类似说法。学者高亨考证后也有这样的说法,他认为老子名李耳的说法是后世附加,李姓起源较晚,春秋之时,尚无李姓。老子名“老聃”,称“老子”而非“李子”即为明证。(可参考同时代孔子墨子荀子孟子的称呼。)我们课本注释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采自司马迁的《史记》。而民间传说中老子名字的由来是这样的:老子的母亲在河边洗衣,吃了两个水上漂来的李子而怀孕。这一孕就是81年,胎儿落地就是苍颜白发的小的样子。所以人们就把他叫作“老子”。四老子其人简介老子(约生于前581年,或前571年,卒年不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又被奉为道教的鼻祖。也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被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老子所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一共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五《老子》课文内容讲课宗旨:有关《老子》,历来名家解读颇多,且众说纷纭,很难说哪一种注解是对的。学所选文段不宜面面俱到,结合注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为好。第一段: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文段大意:三十根辐条插入车毂中的孔洞中,形成车轮,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才能发挥车的功用。和泥做陶器,有了中空的地方可以盛放东西,它才能发挥陶器的功用。凿门窗建房子,里面有空间才能住人,发挥房子的作用。所以说只有具备了车子器皿房子这些实物(“有”),那些空间(“无”)才有意义,而只有它们发挥了功用(“无”),这些具体存在的物(“有”)也才有了价值。这段文字主要是论道,谈有无相生,它们既互相对立,又彼此依存。联系生活实际:它提醒我们,不要太功利,只关注其“有”,而忽视其“无”。譬如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为“有”,那么我们的周末放假时光则为“无”,一定要留出空闲时光去休养生息,才能学习工作的更有效率。不然则无法承受其重。再譬如我们绘画讲究“留白”,有了这些空白,画的境界反而扩大了,鸟儿就有了天空的高远,鱼儿就有了江海的博大。再譬如我们和朋友相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来往有边界,给彼此空间,这样反而感情会更密切。懂了这些“有”“无”的道理,我们才不会患得患失,不骄不躁,动静得宜。第二段: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第二十四章)文段大意:踮起脚跟想站得高,反而立不久。迈起大步要快走,反而走不远。自我显露的人反而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被认可。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建功。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被人敬重。从道的角度说,以上这些行为可以说是:“剩饭赘瘤。”谁都厌恶他们,所以有道之人不会这样做。这段文字,谈的是修身的问题。做人不要急功近利,因为欲速则不达。也不要太过张扬,锋芒毕露,否则,可能会为人厌憎,反而会背离自己的理想。只有不骄不躁,谦逊低调,才是“得道者”,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联系老子的这段文字来理解: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节也可设问题:新时代,还要“不敢为天下先”吗?好表现,锋芒毕露,真的不对吗?第三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文章大意: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战胜他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我的人最强大。知足的人真正富有,努力奋斗的人有志气。能守住自己根本的人才活得长久。躯体虽死而精神仍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这段文字其实说的还是个人修养问题。要知人更要自知,要胜人更要胜己,要降低欲望,做真正意义上的富翁,要勤勉而行,追求臻于完美的自己,进而让世界美好了一点点。坚持自己的原则,肉体可以消亡,但精神却能永存。联系生活实际:“人贵有自知之明”,怎样叫做“自知”?其实就是发现自己、接受自己、改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知道自己是雄鹰还是蜜蜂,然后能不被外界干扰,做自己的雄鹰和蜜蜂,而不是妄做斑马和大象。这样的例子很多。譬如新拍的电影《抓娃娃》里,儿子马继业最终以高考705的成绩读了自己喜欢的体育大学,哪怕始终跑不进第三梯队,但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兜着瓶子奔跑的他虽然名次不佳,可是却笑容灿烂。“不失其所者久”,那些贪官“失其所”,所以风光只是一时。“死而不亡者寿”,多少英雄和圣哲生命躯体已经不在,但其精神和思想却一直如明星指引我们度过黑暗时光。在这一点上老子的《老子》就是如此,一直熠熠生辉。这一段最发人深省,却也最脍炙人口。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多多举例,陶冶情操。第四段: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文段大意:局面尚能稳定时容易保持。征兆尚未出现时容易谋划。事物还很脆弱时容易消融。还很微小时容易消散。危险还不存在时就要有所作为,乱还未起时就要开始治理。合抱的大树,是从小小种子发芽长成的。九层的楼台,是由一筐筐土累积筑成的。千里的远行,是一步一步走下来的。勉强去做,则会失败。抓得越紧,反而越易丢失。所以圣人从不妄为,就不会失败。从不执念,就没有失去。老百姓做事,经常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如果一直到结束都像开始一样慎重,那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所以圣人以无欲为欲,不以难得之物为贵。学习别人不能学的东西,能纠正众人的过失。以辅导万物顺其自然而不强加干涉。此语段侧重于治国层面。共讲了这样几件事:第一,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此处可拓展《鹖冠子•世贤第十六》中有关扁鹊和魏文王的对话:(魏文侯)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扁鹊三兄弟,医术最高明者是他默默无闻的大哥,因为他能做到“未有形而除之”。能将病症扼杀于摇篮之中。第二,要循序渐进,不懈坚持。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要坚持不懈,终会水到渠成。譬如语文的学习,要突破瓶颈。譬如一些科学的发明,必须假以时日。勉强去做,操之过急,只会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第三,要慎始敬终,淡泊明志。“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这样说。治国者必须从始至终保持警惕之心,不能有丝毫懈怠,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穷奢极欲,不能以稀有之物为贵,更要学常人不能学,来发现纠正别人的过失。让万物回归自然,以它原本有的姿态生长。仍以现在的教育为例。《抓娃娃》里的各种没苦硬吃,家长的焦虑,对孩子的各种折腾,让孩子失落了他原本该有的童年。难点探究v什么是道——从常有见常无,以常无观常有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设问1.老子为什么要从“车、器、室”谈起?u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共性于“无中生有”,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设问2.所以哲学的意义在于什么?u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普遍真理,世界真相。(由三及二,由二及一,明心悟道)设问3.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强调有还是无?老子想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u无为万物之母,不执着于“有”,心灵的减负、生命的安顿、文化艺术上的留白、社会治理上的无为。设问4.老子所说的“无”等不等于佛教所说的“空”和我们所说的“躺平”?u有为万物之始,以无待有,以无见有,以无创造更丰富的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解读方法总结:于异中见同,于同中辨异。思辨是在具体的探讨中,由现象到本质,由本质到现象,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思考过程,通过追问和思考的可见过程以追求对于道、朴素辩证法真切的理解。v什么是“无”——有所求而无所住,让一切本然的发生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设问1.“企者不立,……不长”,那么什么行为才能“明”“彰”“有功”“长久”?u不企、不跨、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设问2.所以老子在告诉我们什么?u无纵欲、不我执,让一切本然的发生设问3.让一切本然的发生,那么过度的贪求就像?u余食赘行,物类(物,人)皆恶,有道者不处。设问4.所以老子之“无”的内涵包括对“欲”“我”的看法,他是不是主张无欲、无我?u立而不企、行而不跨、明而不自见、彰而不自是、……,有所求而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同中有异(金刚经)解读方法总结:于破中见立,于立中再破。将思辨推向深入,以追求对概念内涵的深度理解,对朴素辩证法的具体实践。v明性见我,以生践道——与道长存,才是永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设问1.辨析“智”与“明”、“有力”与“强”、“富”与“有志”、“久”与“寿”的差别,说一说哪一种生命境界更高?所以怎样理解这几个概念才能真正明白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u智,聪明;“明”,不是一般的聪明,而是化解我执之后走向悟道的境,是内心的启明、明悟;u有力,力量、有力;强,“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克制自己的欲念,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u认知上知道适可而止是心灵富足;能够身体力行地克制欲念才是有志;u不失去道心和本性生命可以长久;使生命与道合二为一,与道长存,才是永寿;解读方法总结:于统一中见对立,于对立中见统一。践道有别,境界有别,于并举中见境界之别,于分别中见道心如一。v欲不欲,学不学——慎终如始,人道合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设问1.“持”与“谋”应在事物发展的的哪一阶段?事物“不泮”“不散”需要具备哪些条件?u
安,未兆:未变化,未有迹象,防患于未然;不“脆”、不“微”,即须具备稳定成熟的条件。设问2.所以老子的“无为”是不是真的无所作为?u于无中见有,在未然中发现有,谋求发展的可能;于有中见无,在纷繁的现实中见其无,条件不具备实时不做无益之为。不为是为更好的为和治。(有无相生)设问3.“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需要始于“毫末”“累土”“足下”,是不是真的要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u难始于易,易成于难,复杂的构造成于简单的细节,简单的结果成于复杂的过程和条件,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为,执着于事功的结果,都会导致失败。(难易相成)设问4.因此,至高境界的“圣人”与“民”的区别是什么?u至高境界人的不追求有为,不执着于事功,所以也就无所谓失败。心如明镜,映照真实u民受到外物及自身欲念的牵扯,不能慎终如始,道心如一,所以几成而败。设问5.那么道家所主张的至高境界是什么?“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是否自相矛盾?u至高境界人终生追求的就是如何做到不受欲望的蒙蔽,终身学习的就是如何做到不受知识和理性的侵扰,不以外物为累,修复纵欲滥为所犯下的过错,恢复万物自然如此的状态。解读方法总结:于比照中见分别,于分别中见比照。在同质或异质内容中,互相参照,互为补充,将思辨的层级推向深层,思精微,见广大。写作特色
大胆的夸张1.音韵美。使用诗歌体的语言,句式整齐,韵散错落,节奏有序,大体押韵,朗朗上口。2.修辞美。语言精辟,哲理丰富,阐发道理不使用演绎或逻辑归纳,多使用寓言、比喻等形象性的文学修辞,用具象化的生活现象比喻抽象的宇宙观、世界观。例如选文中用“车、器、室”体现“有无”之辨,以及用“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三个比喻说明开始的重要性等。3.句式美。选文多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格言警句式的训诫,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等,对偶工整,语气连贯,发人深思。名句赏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赏析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的事物,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文本特色说理形象
语言准确(1)说理形象说理形象除了体现在老子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还体现在他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抽象的哲理,善于用辩证法来说理。如第十一章连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车子、器皿和屋室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与统一。“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2)善用逆向思维善用逆向思维是指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领悟的效果,比如,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逆向思维的体现。(3)语言准确本文行文简洁,警句居多,如歌如诗,显示出独特的魅力。语言上,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出色,使得文章说理准确严谨,层层推进,气势如虹。练习设计【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填空老子是________(时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与庄子并称为“________”。传世作品《老子》又称《______》。《老子》分为上篇《______》,下篇《_______》。2.给加粗字注音毂()埏埴()()凿()户牖()赘行()强行者()泮()累土()3.理解性默写(1)在《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总结无形的东西能带来实际用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对于那些热衷于自我表现、自我夸耀的人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老子》第三十三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常言道“知足常乐”,《老子》第三十三章进一步阐明知足的好处:“_____________。”(5)事物的发展从基础开始,《老子》第六十四章对此进行了形象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答题(1)老子哲学充满辩证法思想,看到了事物的辩证统一。找一找选文中有哪些辩证关系(相反或相对的概念)。老子如何阐述这种关系?给了你什么启发?(2)世人常以为老子哲学是消极、厌世、反智的,你同意吗?你怎么看待老子思想中的“无为”“不争”?【类文拓展】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①,游者可以为纶②,飞者可以为矰③。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注释】①罔:同“网”。②纶:钓丝。③矰:用绳系住的射鸟的箭。1.对文中斜体加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重视承担社会道义、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财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十分愚钝。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他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过于常人。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人物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二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2)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参考答案【基础检测】1.春秋老庄道德经道经德经2.gǔshānzhízáoyǒuzhuìqiǎngpànléi3.(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3)自知者明
(4)知足者富(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1)有用、无用,强、弱,寿、亡,难、易,成、败,始、终等辩证关系。老子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哲学关系具象化,再以形象生动而整齐有韵律的语言加以阐发。(启发略,言之成理、有文本依据即可)(2)示例1:不同意。老子的“无为”是相对的概念,是针对强为、自以为是的“有为”的批判,体现出对于事物另一种价值的发现。老子意在启示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蒜购销合同:种植户与采购商协议3篇
- 标准软件许可及技术支持合同(04版)
- 玻璃制品物流配送服务协议04
- 标准设备租赁合同04年专用
- 二零二四年度电子合同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合同
- 店长入股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研发合作合同研发费(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设备维修保养合同(含设备型号和保养内容)
- 二零二四年度影视制作合同标的、属性及分成比例
- 二零二四年度特许经营合同标的及经营范围详细描述
- 2024版肺结核治疗指南
- 江苏省无锡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2024年智能化工程专业分包合同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5《国家机构有哪些》教案2 新人教版
- 体育场馆安全管理与风险排查治理制度
- 2024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商标使用许可协议: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授权
- 【初中语文】《我的白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餐饮服务电子教案 学习任务3 餐巾折花技能(4)-餐巾折花综合实训
- 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清单2024年
- 2024年全国半导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赛项)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