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龙山文化同一时代,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存在一系列文化,他们具有相似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共同性,被统称为龙山时代。龙山时代的共同性有A.共同劳动,成果共享B.祭坛神庙,邦国林立C.种植水稻,养蚕缫丝D.父系社会,地位平等2.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这是成文法典的初次公布,遭到了晋国叔向的责备。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孔子批评其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段材料反映了A.百家争鸣推动政治大变革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诉求C.法家思想更适合时代需要D.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尖锐3.北魏中后期的《元弼墓志》《元淑墓志》《李氏墓志》等墓志文,不仅喜欢歌颂墓主及其祖先的德行、功业与文学,而且还讲究藻饰,普遍具有对偶工整、韵律谐美等特征。这体现出北魏士人A.重塑传统儒学正统地位B.追求文雅化的审美趣味C.极力推行民族交融政策D.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4.唐朝存在“觅举”的风气。时人薛登批评说:方今举士,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举”反映了当时A.荐举仍是选官的重要途径B.士族仍然把持着选官权力C.科举取士有很大的局限性D.知识的分子地位有所提高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5.《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栾城集》记载:苏辙出使辽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赵伯圭说:“(铜钱)缘海界南,自闽广通化外诸国,东接高丽、日本,北接山东,一入大洋,实难拘检”。……南宋理宗时,日本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千万贯。这反映出宋代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B.海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C.铸币水平的地域差异D.经济发展冲击夷夏观念6.明清时期,各国朝贡使团必须有表文与贡品。在表文中必须使用中国历法,贡品在中国的官方文书中称为“方物”。这体现了A.儒家思想深刻影响对外交往B.朝贡外交政治利益大于经济利益C.明清时期对藩属国加强控制D.来贡诸国对明清藩属国的象征性7.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讲到学习西方时呼吁“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倡言“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与番人并雄”。这一主张A.体现农民政权性质B.反映出民族自强意识C.顺应中体西用潮流D.开启中国近代化先河8.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相继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及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家庭手工业者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到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约有10万人,其中在外国资本企业劳动的约占35%,在洋务企业中劳动的约占37%,在其他类型近代企业中劳动的约占28%。据此可知,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近代列强侵华不断加剧C.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化D.中国工业体系初步建立9.如图是刊登在1946年6月30日出版的《东北日报》上由华君武创作的漫画《另一种来华美军》。该漫画旨在A.揭露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B.讽刺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C.展示国民党内战不得民心D.说明民族工商业发展非常艰难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10.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这种主张意在A.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斗争B.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C.强调革命结合中国实际D.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11.1953年9月,周恩来总理同日本拥护和平委员会主席大山郁夫会谈时便表示:“我们主张恢复与世界各国的正常关系,特别是与日本的正常关系。”此时期内,《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专门论述中日关系的社论。这说明A.国际形势走向了缓和B.国内建设需要调整已有外交政策C.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运用推广12.1978年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商品零售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90%;2013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中私营企业数量占总数的70.1%,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占总数的1.2%;自1978年至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达15.0%。这说明A.所有制结构调整推动民生的改善B.私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C.对外开放推动国内经济迅速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1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约公元前2400年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A.物种交流历史悠久B.文献和考古资料相互印证C.古代文明多元发展D.地理环境影响着植物分布14.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的《赫梯法典》规定:“假如任何人使男奴或女奴失明或敲落他的牙齿则他应交付十玻鲁舍克勒银子,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假如奴隶反抗自己的主人,则奴隶应被投入水中”。据此可知,《赫梯法典》A.主张保护个人私有财产B.是了解古代西亚埃及关系的依据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影响了《汉穆拉比法典》的制定15.9世纪西欧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领主权力至高无上B.封建统治相当稳固C.基督教会举足轻重D.国家民族意识淡薄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4至6世纪,是中国和西欧历史上的一个社会动荡时期。其间,中国北方的匈奴、氐、羌、羯和鲜卑等游牧、半游牧民族以及欧洲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诸族向南方较发达的农耕地区,发起大规模迁徙运动。自公元3世纪起,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公元1世纪时,日耳曼人还没有金属工业,但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尤其是金属工业已“有出乎意料的高度水平。”“德意志野蛮人把罗马人从他们自己的国家里解放了出来”,她“给垂死的欧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材料二“闯关东”,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区的农民、商人向东北地区流动,在此垦荒种地,安家落户。顺治十年(1653)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令,鼓励与动员关内包括中原地区的农民到东北垦荒居住。真正具有“闯关东”的意义,应是乾隆五年(1740)实行封禁政策之后。一道命令,就把东北列为禁区。所以,山东、河北等省的“流民”欲前往东北谋生,就要“闯关”,即闯山海关。自乾隆始,清之历朝累下禁令,流民仍“闯关”不止。一直到清亡前夕,即光绪三十二年,才最终下令废除封禁,封禁之地向内地开放,允许自由出入、自由开垦。在民国时期“闯关东”达到了高峰,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又掀起了一次“闯关东”的新高潮。材料三79~13年我国深圳人口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元4——6世纪西欧和中国北方民族迁徙的共同之处。(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时期“闯关东”移民的影响。(8分)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2013年深圳人口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10分)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东濒茫茫沧海,西北横亘漫漫戈壁,西南耸立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自古以来的统治者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内治和对少数民族的防御上。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较周边地区先进,促使中国形成了半封闭的文化环境。特别是统治中国的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对外是“修文德以来之”,这种思想使得中国的统治者和臣民守国土而不求于海外。中国资源和物产极其丰富,没有向外的经济利益,也不可能向海洋拓展,逐渐形成重北轻南、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材料二清朝前期,被誉为“认识海疆形势第一人”的将军施琅认为,“天下东南之形势,在海而不在陆。陆地之为患也有形,易于消弭;海外之藏奸也莫测,当思杜渐”。康熙帝囿于满汉大防,未有效关注。雍正帝一改明代弃守沿海岛屿政策,建立岛屿与海岸并重的全面防御体制。在此基础上,乾隆帝坚持海防重于通商的指导思想,将与西洋贸易由四口减为一口。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深感海防危机,萌发建立外海水军的近代国防思想。此外,他们还从海洋经济的角度提议海洋开发。材料三改革开放后,我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进入21世纪,海洋成为各国合作竞争的“新空间”,海洋的重要性更为凸显。这就要求我国海军不仅要有近海作战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有在实现远洋护卫方面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的能力。2008年,中国海军首批前往亚丁湾护航,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出黄水、跨过浅蓝、走向深蓝的航向。2012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这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此次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第一次有了远洋纵深打击能力,中国海军向深蓝迈出了重要一步。2019年,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诞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海防观念的变化情况。(6分)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海军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6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发轫于南宋的用黄河指代国家民族的意涵,在现代文坛定型为中华民族象征。文艺界将黄河礼赞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1910年的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