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芣苢》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芣苢》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芣苢》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芣苢》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芣苢》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起课件专注教学课件制作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芣苢》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芣苢》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整首诗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把握诗歌的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歌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体会诗歌中劳动精神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诗歌中劳动精神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情境导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无论是久远的过去,还是当下,我们都不能离开劳动而独活。对于现代劳动我们很熟悉,那么我们今天来“劳动之歌”展厅看一看久远的过去,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劳动场景?知人论世:《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知识链接:内容上:风即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如《国风·周南·关雎》《国风·秦风·蒹葭》《诗经·卫风·氓》。雅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多为公卿贵族所做,共105篇。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如《小雅·采薇》《小雅·鹿鸣》《大雅·江汉》。颂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如《周颂·我将》《周颂·有客》《商颂·玄鸟》等。手法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兴妇女采集车前草即“芣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源于繁衍种族的观念,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此,当芣苢粲粲结子之时,妇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其情绪是相当兴奋,场面是尤其热烈的。周南地方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人们在劳动时以歌谣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有了《芣苢》等诗篇。题目剖析: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前人关于“芣苢”的解释:《毛传》:芣苢,车前,宜怀任(妊)焉。《别录》:车前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陆玑疏》:其子治妇人难产。活动一:读诗入境,吟咏展示播放音频朗读,读准字音美读译诗活动二:描摹画面,场景再现前人读《芣苢》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描述画面,再现劳动场景。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采摘前的喜悦图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采摘时的竞技图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诗中的六个动词的顺序可以改变吗?小结:活动三:品赏特色,生其气象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方玉润《诗经原始》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元吴师道请谈谈这首诗美在哪里?句式之美——重章叠句音韵之美——节奏明快,回环往复用词之美——采、有、掇、捋、袺、襭形象之美——平凡而快乐的劳动人民请赏析本首诗的艺术特色。1.重章叠句。本诗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2.赋的手段。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3.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主题归纳: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对接高考,拓展训练【2014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③榛榛(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