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规范指南_第1页
工程设计规范指南_第2页
工程设计规范指南_第3页
工程设计规范指南_第4页
工程设计规范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设计规范指南TOC\o"1-2"\h\u15268第1章总则 4254641.1设计依据 45981.2设计原则 523991.3设计范围 55452第2章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5272882.1功能要求 5109862.1.1工程设计应保证项目满足使用功能,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充分体现用户需求。 5263772.1.2功能布局应合理,各功能区域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相互干扰,提高使用效率。 5169882.1.3设施设备选型应符合工程性质和规模,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先进,易于操作和维护。 5113912.1.4应充分考虑建筑物或设施的可持续性,便于未来功能调整和扩展。 5143842.2结构安全 6152342.2.1工程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结构设计规范,保证结构安全可靠。 6287512.2.2结构体系应合理,受力明确,传力路径简洁,具有良好的抗震、抗风、抗温度作用等功能。 6163292.2.3结构材料应选择合格产品,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保证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6187282.2.4结构计算应准确,充分考虑各种荷载组合,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 6167282.3节能环保 6268282.3.1工程设计应按照国家节能环保政策,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670592.3.2建筑物或设施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通风、采光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154312.3.3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6209282.3.4节水、节材、节能设计应贯穿于整个工程设计过程,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6452.3.5环保设施应合理配置,保证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 621717第3章地基与基础设计 6182963.1地基处理 6114003.1.1地基调查与评价 664953.1.2地基处理方法 6179073.1.3地基处理要求 6208333.2基础类型及设计 7318213.2.1基础类型 7209473.2.2基础设计原则 7216463.2.3基础设计计算 7286473.3地下防水 7273743.3.1地下防水设计原则 7111563.3.2地下防水材料及构造 8188483.3.3地下防水施工要求 812276第4章主体结构设计 8231044.1结构选型 8100984.1.1结构选型原则 8286164.1.2结构选型方法 826794.1.3结构选型要求 853804.2结构计算 911504.2.1计算原则 9276184.2.2计算方法 9109254.2.3计算要求 930944.3构件设计 9226394.3.1设计原则 99874.3.2设计方法 9270404.3.3设计要求 1029671第5章建筑设计 1018605.1空间布局 10183715.1.1设计原则 1089415.1.2功能分区 10220605.1.3流线组织 10241075.1.4空间尺度 10207725.1.5采光与通风 10181215.2建筑外观 10276085.2.1设计风格 10219225.2.2色彩与材质 1032195.2.3立面设计 10197825.2.4细部处理 11213205.3室内装修 11160925.3.1设计原则 11167725.3.2空间布局 11283715.3.3材料选择 11303985.3.4色彩搭配 11246785.3.5灯光设计 11195555.3.6家具与设备 1117922第6章电气工程设计 11140976.1供配电系统 11179306.1.1设计原则 11160966.1.2负荷计算 11160156.1.3供配电方式 11119396.1.4电气设备选择 12184206.1.5线路设计 12231786.2照明系统 12301096.2.1设计原则 1283386.2.2照明种类及选择 1233476.2.3照明设计参数 1265596.2.4照明控制系统 12284826.2.5照明设备布置 12266756.3防雷与接地 1232666.3.1防雷设计原则 12148826.3.2防雷装置选择 12177346.3.3接地设计 13319326.3.4防雷接地施工 13214166.3.5防雷接地验收 1332559第7章给排水工程设计 13130967.1给水系统 13238727.1.1一般规定 1340607.1.2给水管网的布置 1373087.1.3管材及附件 1390587.1.4给水设备 13309457.1.5给水系统设计计算 13103177.2排水系统 131287.2.1一般规定 1386867.2.2排水管网的布置 13264337.2.3管材及附件 14254427.2.4排水泵站及附属设施 14286487.2.5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14225377.3消防给水 1413377.3.1一般规定 14247977.3.2消防给水系统的布置 14103757.3.3消防给水设备及附件 14300077.3.4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计算 1418894第8章暖通工程设计 14273978.1供暖系统 14321588.1.1设计原则 14106318.1.2热源选择 15264648.1.3供暖方式 15253488.1.4系统设计 1588928.2空调系统 1554008.2.1设计原则 1533658.2.2空调形式选择 15195988.2.3系统设计 1563608.3通风与防排烟 15207008.3.1设计原则 15237668.3.2通风系统设计 15155558.3.3防排烟系统设计 16290858.3.4系统控制 1629852第9章防灾减灾设计 16267929.1防火设计 16123759.1.1设计原则 16238139.1.2防火分区 16159339.1.3疏散安全 16198389.1.4灭火设施 1633129.1.5防火构造 16136099.1.6防火间距 16159379.2防震设计 16157099.2.1设计原则 16209439.2.2地震作用 17318329.2.3结构体系 17116659.2.4抗震构造措施 1736169.2.5基础设计 17152839.2.6设备与管道 173589.3其他防灾措施 17206019.3.1防洪设计 1783019.3.2防雷设计 17245709.3.3防地质灾害 1777509.3.4防台风设计 1728049.3.5防寒设计 17130319.3.6防暑设计 17778第10章施工与验收 171762710.1施工组织设计 17260210.1.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173011710.1.2施工组织设计审查 181175910.1.3施工组织设计变更 181998010.2施工质量控制 181003910.2.1施工质量控制原则 182915610.2.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81824510.2.3施工质量验收 181615110.3验收标准及程序 182641410.3.1验收标准 18664810.3.2验收程序 181314510.3.3验收资料 193101510.3.4验收不合格处理 19第1章总则1.1设计依据本工程设计依据以下标准与规定进行:(1)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2)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性法规及政策;(3)业主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委托书及设计要求;(4)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对工程项目的批准文件;(5)我国现行的各类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及指南。1.2设计原则为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可靠:保证工程设计满足功能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经济合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3)环保节能: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4)以人为本:关注人性化设计,提高工程使用舒适度,满足用户需求;(5)创新性: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工程设计的创新性;(6)便于施工:充分考虑施工条件,保证设计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和便捷性。1.3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主体工程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的工程设计;(2)附属工程设计:包括室外景观、道路、照明、绿化等附属设施的工程设计;(3)专项工程设计:包括消防、人防、节能、环保等专项工程的规划设计;(4)其他工程设计:根据项目需求,涉及到的其他相关专业设计。第2章工程设计基本要求2.1功能要求2.1.1工程设计应保证项目满足使用功能,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充分体现用户需求。2.1.2功能布局应合理,各功能区域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相互干扰,提高使用效率。2.1.3设施设备选型应符合工程性质和规模,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先进,易于操作和维护。2.1.4应充分考虑建筑物或设施的可持续性,便于未来功能调整和扩展。2.2结构安全2.2.1工程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结构设计规范,保证结构安全可靠。2.2.2结构体系应合理,受力明确,传力路径简洁,具有良好的抗震、抗风、抗温度作用等功能。2.2.3结构材料应选择合格产品,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保证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2.2.4结构计算应准确,充分考虑各种荷载组合,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2.3节能环保2.3.1工程设计应按照国家节能环保政策,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2.3.2建筑物或设施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通风、采光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3.3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减少化石能源消耗。2.3.4节水、节材、节能设计应贯穿于整个工程设计过程,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3.5环保设施应合理配置,保证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第3章地基与基础设计3.1地基处理3.1.1地基调查与评价在进行地基处理前,应进行详细的地基调查与评价,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根据调查结果,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及变形特性。3.1.2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地基调查与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压实、预压、桩基、地基加固等。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工艺、设备能力及经济效益。3.1.3地基处理要求地基处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保证地基承载能力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2)降低地基沉降,控制不均匀沉降;(3)提高地基稳定性,防止地基滑动;(4)改善地基的变形特性,降低地基对建筑物的附加应力。3.2基础类型及设计3.2.1基础类型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荷载特点及地基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常见的基础类型有: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等。3.2.2基础设计原则基础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基础承载能力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2)基础设计应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及稳定性;(3)合理选择基础类型,优化基础结构,降低基础工程成本;(4)基础设计应便于施工,保证施工质量。3.2.3基础设计计算基础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底面积的确定;(2)基础承载力的计算;(3)基础沉降计算;(4)基础稳定性分析;(5)基础配筋设计。3.3地下防水3.3.1地下防水设计原则地下防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卫生和舒适性;(2)防水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延伸性及耐久性;(3)防水层施工应便于操作,保证施工质量;(4)考虑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检修。3.3.2地下防水材料及构造地下防水材料及构造应满足以下要求:(1)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抗渗性及耐久性;(2)防水构造应简单、合理,便于施工;(3)地下防水层应与建筑物的其他部位有效连接,保证防水效果。3.3.3地下防水施工要求地下防水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施工前应进行防水材料的验收;(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防水层质量;(3)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防水层的保护,防止损坏;(4)施工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检验防水效果。第4章主体结构设计4.1结构选型4.1.1结构选型原则结构选型应根据工程性质、功能要求、使用年限、投资预算、地理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可靠,保证结构在使用寿命期内满足功能要求;(2)技术先进,采用成熟、先进的结构体系;(3)经济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4)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方便施工,缩短建设周期。4.1.2结构选型方法(1)按照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进行初步筛选;(2)分析各种结构类型的优缺点,结合工程特点进行综合比较;(3)参考类似工程经验,选择适合本工程的结构类型。4.1.3结构选型要求(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空间布局和美观要求;(2)结构体系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3)结构体系应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4)结构体系应便于施工和维护。4.2结构计算4.2.1计算原则(1)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2)采用合理的计算模型和方法;(3)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如荷载、材料功能、边界条件等;(4)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2.2计算方法(1)结构分析:采用线性或非线性分析方法,如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等;(2)构件计算:根据相关规范,采用简化计算方法或数值分析方法;(3)荷载组合:根据荷载效应组合原则,计算各种荷载组合下的结构响应;(4)设计验算:对结构及构件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等进行验算。4.2.3计算要求(1)计算模型应与实际情况相符;(2)计算参数应准确无误;(3)计算结果应满足规范要求;(4)对于特殊结构或重要工程,应进行专家论证和审查。4.3构件设计4.3.1设计原则(1)满足结构功能要求,保证结构安全;(2)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3)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4)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和维护。4.3.2设计方法(1)初步设计: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构件类型和截面尺寸;(2)详细设计:对构件进行详细计算和验算,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等;(3)构件连接设计:保证连接部位的安全、可靠;(4)构造设计:考虑构件的防火、防腐、保温等要求。4.3.3设计要求(1)构件设计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2)构件设计应考虑施工和安装误差;(3)构件设计应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4)构件设计应便于施工和维护,降低后期运维成本。第5章建筑设计5.1空间布局5.1.1设计原则空间布局应遵循合理、经济、美观、实用和舒适的原则,充分考虑功能需求、使用人群、地理环境等因素,实现空间最大化利用。5.1.2功能分区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保证各区域之间相互独立、联系便捷,同时满足消防、安全、卫生等要求。5.1.3流线组织充分考虑人流、物流、车流的组织,保证流线清晰、短捷、安全,避免交叉干扰。5.1.4空间尺度空间尺度应适宜,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满足使用功能及舒适度的要求。5.1.5采光与通风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设置窗户、天窗等采光设施,同时考虑室内外空气流动,实现自然通风,提高室内舒适度。5.2建筑外观5.2.1设计风格建筑外观设计应符合时代特征,体现地方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5.2.2色彩与材质合理选择建筑色彩和材质,体现建筑物的个性与美感,同时考虑耐久性、维护性和经济性。5.2.3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应简洁大方,富有变化,注重比例与尺度感,体现建筑物的美学价值。5.2.4细部处理建筑细部处理要精细,体现工艺水平,增强建筑物的视觉效果。5.3室内装修5.3.1设计原则室内装修应遵循功能优先、美观舒适、经济实用、安全环保的原则。5.3.2空间布局室内空间布局合理,满足使用需求,同时注重空间的开阔感和层次感。5.3.3材料选择选用环保、健康、安全、耐用的装修材料,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5.3.4色彩搭配色彩搭配和谐,符合室内空间的功能特点,营造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5.3.5灯光设计灯光设计应满足功能需求,同时考虑空间氛围的营造,提高室内空间的视觉效果。5.3.6家具与设备家具和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功能、美观、经济和人体工程学原理,满足使用舒适度的要求。第6章电气工程设计6.1供配电系统6.1.1设计原则电气工程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减排的原则。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负荷特性、用电设备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供电电压、配电方式及电气设备。6.1.2负荷计算进行负荷计算时,应充分考虑各类用电设备的功率、使用系数、同时系数等因素,保证供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6.1.3供配电方式根据工程特点及负荷分布,合理选择放射式、树干式、环网式等供配电方式。同时应考虑配电室、变电所等设施的布局,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6.1.4电气设备选择根据负荷性质、容量及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控制保护装置等。6.1.5线路设计电气线路设计应考虑线路长度、敷设方式、材料选择等因素,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经济。6.2照明系统6.2.1设计原则照明系统设计应满足功能需求、节能环保、美观舒适等要求,同时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6.2.2照明种类及选择根据照明场所的用途、照度要求、空间高度等因素,合理选择室内外照明种类,如荧光灯、LED灯、卤素灯等。6.2.3照明设计参数照明设计应考虑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参数,满足不同场所的照明需求。6.2.4照明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或智能控制等方式,实现对照明设备的开关、调光、场景切换等功能。6.2.5照明设备布置照明设备布置应合理,避免产生眩光、暗区等问题,同时考虑美观、协调等因素。6.3防雷与接地6.3.1防雷设计原则防雷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保证建筑物及设备免受雷电侵害。6.3.2防雷装置选择根据建筑物及设备的特点,合理选择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防雷装置。6.3.3接地设计接地设计应满足人身安全、设备保护及电磁兼容等要求,合理选择接地方式、接地电阻等参数。6.3.4防雷接地施工防雷接地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接地系统可靠、稳定。6.3.5防雷接地验收工程验收时,应对防雷接地系统进行检查,保证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第7章给排水工程设计7.1给水系统7.1.1一般规定本节主要对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类型、设计流量、水源及水质等方面进行规定。7.1.2给水管网的布置给水管网的布置应满足供水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及维护管理的要求。管网布置形式应根据地形、地貌、用水量分布等因素确定。7.1.3管材及附件给水管材及附件的选择应根据设计压力、水质、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7.1.4给水设备本节主要对给水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及验收等方面进行规定,包括水泵、水箱、气压给水装置等。7.1.5给水系统设计计算给水系统设计计算应包括用水量计算、管网水力计算、设备选型计算等,计算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7.2排水系统7.2.1一般规定本节主要对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类型、设计流量、排水水质等方面进行规定。7.2.2排水管网的布置排水管网的布置应满足排水畅通、减少污染、降低投资及运行成本的要求。管网布置形式应根据地形、地貌、排水区域等因素确定。7.2.3管材及附件排水管材及附件的选择应根据排水水质、设计压力、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7.2.4排水泵站及附属设施本节主要对排水泵站及附属设施的设计、选型、安装及验收等方面进行规定,包括排水泵、集水池、格栅等。7.2.5排水系统设计计算排水系统设计计算应包括排水量计算、管网水力计算、设备选型计算等,计算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7.3消防给水7.3.1一般规定本节主要对消防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类型、设计流量、水源及水质等方面进行规定。7.3.2消防给水系统的布置消防给水系统的布置应满足消防用水需求、系统可靠性、便于操作及维护管理的要求。7.3.3消防给水设备及附件消防给水设备及附件的选择应根据设计压力、水质、消防用水量等因素,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7.3.4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计算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计算应包括消防用水量计算、管网水力计算、设备选型计算等,计算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设计规范请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第8章暖通工程设计8.1供暖系统8.1.1设计原则供暖系统设计应遵循安全、节能、环保、经济、实用的原则,保证供暖效果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8.1.2热源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选择热源形式,包括热水、蒸汽、热风等。8.1.3供暖方式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供暖方式,包括散热器供暖、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等。8.1.4系统设计(1)供暖系统应采用分区、分室、分时的控制方式,实现节能运行;(2)供暖管道应合理布局,减少热损失;(3)供暖设备选型应合理,满足供暖需求。8.2空调系统8.2.1设计原则空调系统设计应遵循节能、环保、舒适、经济、可靠的原则,满足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要求。8.2.2空调形式选择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空调形式,包括空调、分体空调、多联机等。8.2.3系统设计(1)空调系统应实现分区、分室、分时的控制;(2)空调设备选型应合理,满足制冷、制热、除湿、新风等需求;(3)空调管道布局应合理,降低能耗。8.3通风与防排烟8.3.1设计原则通风与防排烟系统设计应遵循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的原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及火灾时的安全疏散。8.3.2通风系统设计(1)通风系统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要求,合理选择送风、排风方式;(2)通风管道应合理布局,降低风阻,提高通风效率;(3)通风设备选型应合理,保证通风效果。8.3.3防排烟系统设计(1)防排烟系统应满足火灾时人员疏散及消防救援要求;(2)合理设置防烟分区,控制烟雾扩散;(3)防排烟设备选型应合理,保证火灾时系统正常运行。8.3.4系统控制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应实现自动化控制,保证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高效、安全运行。第9章防灾减灾设计9.1防火设计9.1.1设计原则防火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可行的原则,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防火安全,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9.1.2防火分区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面积和高度等因素,合理划分防火分区,限制火势蔓延。9.1.3疏散安全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设置合理的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提高人员疏散效率。9.1.4灭火设施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火灾风险,配置适当的灭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9.1.5防火构造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构造措施,提高建筑物的防火功能。9.1.6防火间距合理设置防火间距,降低相邻建筑物间的火灾传播风险。9.2防震设计9.2.1设计原则防震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9.2.2地震作用根据我国地震烈度区划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合理确定地震作用。9.2.3结构体系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9.2.4抗震构造措施采取适当的抗震构造措施,如设置防震缝、加强连接节点等,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9.2.5基础设计加强基础设计,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9.2.6设备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