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规划与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城市绿化规划与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城市绿化规划与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城市绿化规划与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城市绿化规划与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绿化规划与建设作业指导书TOC\o"1-2"\h\u5386第1章城市绿化概述 566421.1绿化的定义与功能 5108151.1.1生态功能 5300751.1.2社会功能 5214541.1.3经济功能 570191.2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6298931.2.1现状 641831.2.2发展趋势 624116第2章城市绿化规划原则与目标 632202.1规划原则 631962.1.1综合性原则 6130212.1.2科学性原则 6143062.1.3连续性原则 6166502.1.4公平性原则 668772.1.5可持续性原则 6132332.2规划目标 791492.2.1生态效益目标 7234682.2.2社会效益目标 7134672.2.3经济效益目标 773722.2.4观赏效益目标 7275672.3规划依据 718712.3.1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7326452.3.2城市总体规划 7188932.3.3城市绿化相关规划标准 7219282.3.4城市现状分析 7101642.3.5专家意见与公众参与 728591第3章城市绿化系统布局 7165283.1绿地系统结构 7271063.1.1绿地分类 858153.1.2绿地等级 8245243.1.3绿地布局模式 8307223.2绿地空间布局 8282663.2.1绿地空间布局原则 8168403.2.2绿地空间布局策略 822713.2.3绿地空间布局方法 83083.3绿地类型及功能 8153243.3.1公园绿地 8152633.3.2防护绿地 974433.3.3生产绿地 9180943.3.4科研教育绿地 9203333.3.5附属绿地 95676第4章城市绿化植物选择与应用 925344.1植物选择原则 9220214.1.1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城市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植物生长健壮、绿化效果稳定。 9159194.1.2多样性原则:选择不同种类、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丰富城市绿化景观,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963494.1.3生态功能原则:优先选择具有吸附污染物、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的植物。 996134.1.4观赏性原则:考虑植物的色彩、形态、花期等因素,提高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9265444.1.5经济性原则:选择生长快、抗性强、易管理等经济性植物,降低绿化建设和维护成本。 9280494.2常见绿化植物及其特点 999244.2.1常绿乔木:如香樟、桂花、女贞等,具有四季常绿、树形优美、生长稳定等特点。 9193484.2.2落叶乔木:如银杏、悬铃木、国槐等,具有夏季遮阴、秋季观赏、适应性强等特点。 1064234.2.3灌木:如紫叶李、海棠、石楠等,具有株型紧凑、花色丰富、易管理等特点。 10136054.2.4藤本植物:如爬山虎、紫藤、凌霄等,具有占地面积小、绿化覆盖面积大、观赏性强等特点。 10271124.2.5地被植物:如草皮、麦冬、葱兰等,具有覆盖地面快、养护成本低、生态效益高等特点。 10114624.3植物配置与应用 1033094.3.1公园绿地:以观赏性植物为主,结合常绿与落叶、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方式,营造优美、舒适的休闲环境。 10198794.3.2道路绿化:选择抗污染、适应性强、生长快的植物,采用整齐、有序的配置方式,提高道路绿化效果。 1055304.3.3居住区绿化:注重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选择具有吸附污染、降噪等功能的高矮搭配、疏密有致的植物配置。 10220924.3.4单位附属绿地:根据单位特点,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结合单位文化和功能需求进行绿化配置。 10260484.3.5城市防护绿地:选择抗风、抗污染、耐盐碱等特性的植物,构建生态防护屏障,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1012602第5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与建设 10220115.1公园绿地分类与功能 10133375.1.1综合性公园 10201745.1.2专题性公园 10207245.1.3社区公园 11162215.1.4街头绿地 1147415.1.5生态公园 1118195.2公园绿地规划要点 11173095.2.1合理布局 11209835.2.2保护自然景观 11253995.2.3优化功能布局 1188965.2.4提高绿地连通性 11209165.2.5注重人文关怀 11260765.3公园绿地建设要求 11187615.3.1绿化植被配置 11303425.3.2水体建设与保护 116915.3.3道路系统 1249105.3.4公共设施 12124555.3.5照明与标识系统 12250115.3.6生态保护与修复 123989第6章城市防护绿地规划与建设 12272786.1防护绿地的功能与分类 12298806.1.1功能 12271726.1.2分类 12242126.2防护绿地规划要点 1245686.2.1合理布局 13231056.2.2多功能结合 13242206.2.3因地制宜 13277036.2.4连续性原则 1364136.3防护绿地建设要求 13247106.3.1绿地规模 13295326.3.2植被配置 13178046.3.3防护设施 1370576.3.4管护措施 13116986.3.5合理利用 133316第7章城市附属绿地规划与建设 13306427.1附属绿地类型与功能 134077.1.1类型概述 1367767.1.2功能定位 14116087.2附属绿地规划要点 1462997.2.1合理布局 14301697.2.2绿地规模 1484437.2.3绿地形态 14141347.3附属绿地建设要求 14197287.3.1绿化植被配置 14254847.3.2硬件设施建设 14130357.3.3生态保护与修复 15316237.3.4管护与管理 1528662第8章城市绿化树种规划与配置 1542438.1树种规划原则 15150898.1.1适地适树原则:树种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优先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生态效益显著的树种。 15177658.1.2多样性原则:在城市绿化中,应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树种,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15160798.1.3季相变化原则:选择树种时,要充分考虑其季相变化,使城市绿化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15102278.1.4生态功能原则:树种规划应注重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优先选择具有吸附污染、降噪、固碳等生态效益的树种。 15197908.1.5美学原则:树种选择与配置要符合美学原则,注重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协调与对比,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15225568.2常见城市绿化树种 15121648.2.1常绿乔木:包括樟树、桂花、女贞、广玉兰等,具有四季常绿、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等特点。 15185678.2.2落叶乔木:包括悬铃木、银杏、国槐、栾树等,具有季相变化明显、生态功能强等特点。 15193918.2.3常绿灌木:包括小叶女贞、海桐、冬青、红花檵木等,具有较强的耐修剪性、观赏性等特点。 1549958.2.4落叶灌木:包括紫叶李、紫薇、木槿、蜡梅等,具有花色艳丽、季相变化等特点。 16213458.2.5地被植物:包括草皮、麦冬、葱兰、紫花地丁等,具有覆盖地面、保持水土、增加绿量等功能。 16276378.3树种配置方法 161638.3.1按照功能分区配置:根据城市绿地的功能需求,合理选择与配置树种。如在居住区绿化中,可选择具有吸附污染、降噪功能的树种;在公园绿地中,可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树种。 16129418.3.2按照地形地貌配置: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树种,提高绿化效果。 16274898.3.3按照季相变化配置:充分考虑树种的季相变化,合理搭配,使城市绿化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16148168.3.4按照生态位原则配置:根据不同树种的生态习性,合理搭配,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16300478.3.5按照美学原则配置:注重树种的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协调与对比,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16225558.3.6按照防护功能配置:在风沙较大、污染较重的地区,选择具有防护功能的树种,提高城市绿地的防护能力。 164524第9章城市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 1670079.1景观规划原则 1620509.1.1整体性原则 16240849.1.2科学性原则 1672629.1.3可持续性原则 1688789.1.4人性化原则 1710619.1.5创意性原则 1768409.2绿化景观设计要素 1775629.2.1植物 1769489.2.2水体 17171749.2.3道路 1741459.2.4广场 1793439.2.5景观小品 17218619.3景观小品设计 1759419.3.1雕塑 17149559.3.2座椅 1792899.3.3灯具 179859.3.4标识系统 1816939.3.5其他小品 1828454第10章城市绿化建设与维护管理 18908310.1绿化建设施工技术 181519710.1.1绿化建设施工前期准备 18640710.1.2绿化植被的选择与配置 18109810.1.3绿化施工关键技术 18644410.1.4绿化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82770410.2绿化建设施工组织与管理 181559610.2.1绿化建设施工组织设计 181241010.2.2施工进度计划与调控 18697610.2.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环保措施 182644810.2.4绿化建设施工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 18202610.3绿化维护与管理措施 182301910.3.1绿化植被的养护与管理 181687310.3.2绿地灌溉与排水系统维护 181731010.3.3绿化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182212110.3.4城市绿化病虫害防治与生态环境监测 18第1章城市绿化概述1.1绿化的定义与功能绿化,广义上指的是在土地、水域或城市空间内种植树木、草本植物以及进行与之相关的土地改良活动,旨在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具体到城市绿化,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生态功能城市绿化可以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污染;保持水土,减缓雨水径流;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1.1.2社会功能城市绿化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居民身心健康;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促进社会交往;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1.1.3经济功能城市绿化有助于提高土地价值,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城市运营成本;培育绿化产业,带动就业。1.2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2.1现状当前,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不断完善。但是城市绿化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绿化空间分布不均、绿化质量参差不齐、绿化管理维护不到位等。1.2.2发展趋势(1)生态优先,强化城市绿化的生态功能,构建生态安全格局。(2)以人为本,注重城市绿化的社会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3)科技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提高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水平。(4)多元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5)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绿化统筹发展,构建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第2章城市绿化规划原则与目标2.1规划原则2.1.1综合性原则城市绿化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地理、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人口、经济、文化、社会需求等人文因素,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2.1.2科学性原则依据生态学、景观学、园林学等学科理论,结合城市绿化实践,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方案。2.1.3连续性原则城市绿化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保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2.1.4公平性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绿化空间,保证居民平等享有绿化资源,提高城市绿化普及率。2.1.5可持续性原则注重城市绿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绿化植被的生态功能,实现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2.2规划目标2.2.1生态效益目标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2.2.2社会效益目标提供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满足居民游憩、休闲、健身等需求,提升城市生活品质。2.2.3经济效益目标合理利用绿化资源,促进城市绿化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绿化投资效益。2.2.4观赏效益目标优化城市景观格局,展现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美誉度。2.3规划依据2.3.1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城市绿化规划提供法律依据。2.3.2城市总体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绿化规划的发展方向、目标和策略。2.3.3城市绿化相关规划标准参照国家及地方关于城市绿化的相关标准、规范,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3.4城市现状分析对城市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掌握城市绿化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为规划提供现实依据。2.3.5专家意见与公众参与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保证规划符合实际需求,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3章城市绿化系统布局3.1绿地系统结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基础,其布局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城市绿地系统结构:3.1.1绿地分类根据绿地功能、规模和地理位置,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科研教育绿地、附属绿地等五大类。3.1.2绿地等级根据绿地规模和服务范围,将城市绿地划分为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和社区级四个等级。3.1.3绿地布局模式城市绿地布局模式包括点状、线状、面状和网状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绿地布局模式具有不同的生态、社会和景观效益。3.2绿地空间布局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是城市绿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合理布局绿地空间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求。3.2.1绿地空间布局原则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均衡发展的原则,优化绿地空间布局。3.2.2绿地空间布局策略(1)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绿地空间布局方向。(2)保障绿地空间总量,提高人均绿地面积。(3)优化绿地空间结构,提高绿地系统连通性。(4)强化绿地空间功能,满足多样化需求。3.2.3绿地空间布局方法(1)采用GIS等技术手段,对绿地空间进行科学规划。(2)结合城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局绿地空间。(3)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屋顶绿化等空间,提高绿地利用率。3.3绿地类型及功能城市绿地类型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绿地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3.3.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主要包括综合公园、专项公园、社区公园等,主要功能是提供市民休闲游憩、文化娱乐、生态保护等。3.3.2防护绿地防护绿地主要包括城市绿带、防护林带等,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噪音污染、防止自然灾害等。3.3.3生产绿地生产绿地主要包括农田、苗圃、园艺场等,主要功能是保障城市绿化苗木供应,促进城市绿化产业发展。3.3.4科研教育绿地科研教育绿地主要包括科研单位、学校等附属绿地,主要功能是开展绿化科研、教育培训、生态保护等。3.3.5附属绿地附属绿地主要包括居住区、单位、厂区等附属绿地,主要功能是美化环境、提高居住品质、增进邻里交往等。第4章城市绿化植物选择与应用4.1植物选择原则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是城市绿化规划与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绿化效果的实现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4.1.1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城市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植物生长健壮、绿化效果稳定。4.1.2多样性原则:选择不同种类、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丰富城市绿化景观,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4.1.3生态功能原则:优先选择具有吸附污染物、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的植物。4.1.4观赏性原则:考虑植物的色彩、形态、花期等因素,提高城市绿化景观效果。4.1.5经济性原则:选择生长快、抗性强、易管理等经济性植物,降低绿化建设和维护成本。4.2常见绿化植物及其特点4.2.1常绿乔木:如香樟、桂花、女贞等,具有四季常绿、树形优美、生长稳定等特点。4.2.2落叶乔木:如银杏、悬铃木、国槐等,具有夏季遮阴、秋季观赏、适应性强等特点。4.2.3灌木:如紫叶李、海棠、石楠等,具有株型紧凑、花色丰富、易管理等特点。4.2.4藤本植物:如爬山虎、紫藤、凌霄等,具有占地面积小、绿化覆盖面积大、观赏性强等特点。4.2.5地被植物:如草皮、麦冬、葱兰等,具有覆盖地面快、养护成本低、生态效益高等特点。4.3植物配置与应用4.3.1公园绿地:以观赏性植物为主,结合常绿与落叶、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方式,营造优美、舒适的休闲环境。4.3.2道路绿化:选择抗污染、适应性强、生长快的植物,采用整齐、有序的配置方式,提高道路绿化效果。4.3.3居住区绿化:注重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选择具有吸附污染、降噪等功能的高矮搭配、疏密有致的植物配置。4.3.4单位附属绿地:根据单位特点,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结合单位文化和功能需求进行绿化配置。4.3.5城市防护绿地:选择抗风、抗污染、耐盐碱等特性的植物,构建生态防护屏障,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第5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与建设5.1公园绿地分类与功能城市公园绿地根据其地理位置、规模、功能及服务对象,可分为以下几类:5.1.1综合性公园综合性公园具有广泛的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生态保护等功能,面向全市居民,提供多样的游憩体验。5.1.2专题性公园专题性公园以特定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体育运动等为主题,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5.1.3社区公园社区公园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5.1.4街头绿地街头绿地位于城市道路交叉口、公共设施周边等地,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5.1.5生态公园生态公园强调生态保护与修复,以自然景观为主,提供生态教育、科研等功能。5.2公园绿地规划要点5.2.1合理布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布局公园绿地,形成完善的绿地系统。5.2.2保护自然景观尊重和保护原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自然景观,充分利用现状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公园绿地。5.2.3优化功能布局根据公园绿地的类型和功能,合理划分功能区,提高绿地的使用效率。5.2.4提高绿地连通性加强公园绿地之间的联系,提高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和连通性,促进生态功能的发挥。5.2.5注重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市民需求,设置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园绿地的舒适度和便利性。5.3公园绿地建设要求5.3.1绿化植被配置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植物种类,注重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形成层次分明、季相丰富的绿化景观。5.3.2水体建设与保护合理规划公园绿地内的水体,保证水质清洁,发挥水体生态功能。5.3.3道路系统公园内道路系统应简洁明了,满足交通、消防、观光等需求,同时注重无障碍设计。5.3.4公共设施设置适量的休息座椅、健身器材、公共卫生设施等,满足市民游憩需求。5.3.5照明与标识系统合理设置公园绿地内的照明设施,保障夜间游憩安全;同时完善标识系统,提高公园绿地的可识别性。5.3.6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公园绿地内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第6章城市防护绿地规划与建设6.1防护绿地的功能与分类6.1.1功能城市防护绿地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生态防护功能:通过植被的过滤、吸附、降解作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防灾减灾功能: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如洪水、风沙、地震等,防护绿地能起到缓冲、降低灾害损失的作用。(3)景观美化功能:防护绿地具有优美的景观效果,能提高城市环境品质,丰富城市景观。6.1.2分类城市防护绿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城市生态隔离带:设置在城乡结合部,用以分隔城市与乡村,降低城市对乡村的生态影响。(2)城市防护林带:沿城市主要道路、河流、海岸线等布局,用以防风固沙、降低噪音、改善气候等。(3)城市灾害防护绿地: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滑坡等灾害防护绿地,用以减轻灾害对城市的影响。6.2防护绿地规划要点6.2.1合理布局根据城市地理、气候、生态等特点,合理布局防护绿地,形成完整的生态防护体系。6.2.2多功能结合注重防护绿地的多功能性,将生态、防灾、景观等功能有机结合,提高绿地的综合效益。6.2.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土壤、植被等条件,选择适宜的绿化树种和绿化方式。6.2.4连续性原则保证防护绿地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断裂、空缺现象,以提高生态防护效果。6.3防护绿地建设要求6.3.1绿地规模防护绿地规模应根据其功能、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保证其生态防护效果。6.3.2植被配置合理选择植被种类和配置方式,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6.3.3防护设施根据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防风设施、防洪设施等。6.3.4管护措施加强防护绿地的日常管护,保证绿地内植被的生长状况良好,提高绿地的生态防护功能。6.3.5合理利用在保证防护绿地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绿地空间,开展休闲、健身等活动,提高绿地的社会效益。第7章城市附属绿地规划与建设7.1附属绿地类型与功能7.1.1类型概述城市附属绿地主要包括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滨水绿地等。各类附属绿地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网络。7.1.2功能定位(1)居住区绿地:提供居民游憩、休闲空间,提高居住环境品质,增强生态功能。(2)单位附属绿地:改善单位内部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3)道路绿地:美化道路景观,降低噪音,提高道路通行安全。(4)滨水绿地:保护水体,提供亲水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2附属绿地规划要点7.2.1合理布局(1)充分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实现附属绿地与城市其他绿地的有机联系。(2)结合用地性质、规模、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确定附属绿地类型和布局。7.2.2绿地规模(1)居住区绿地:人均面积不应低于1平方米。(2)单位附属绿地:根据单位规模和用地条件,合理确定绿地面积。(3)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宽度应满足绿化带设置要求。(4)滨水绿地:根据水域面积和周边用地条件,合理确定绿地规模。7.2.3绿地形态(1)保持绿地形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避免碎片化。(2)绿地应与周边建筑、道路等空间要素协调,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7.3附属绿地建设要求7.3.1绿化植被配置(1)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树种。(2)注重植被的多样性和层次感,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3)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叶植物,实现四季分明、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7.3.2硬件设施建设(1)完善绿地内的道路、照明、排水等基础设施。(2)设置适量的休息座椅、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3)结合滨水绿地特点,设置亲水平台、观景台等设施。7.3.3生态保护与修复(1)保护现有植被和地形地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提高绿地生态功能。(3)加强水体保护和污染防治,实现水体与绿地的和谐共生。7.3.4管护与管理(1)建立健全绿地管护制度,保证绿地设施正常运行。(2)加强绿地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绿地整洁美观。(3)定期对绿地植被进行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第8章城市绿化树种规划与配置8.1树种规划原则8.1.1适地适树原则:树种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优先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生态效益显著的树种。8.1.2多样性原则:在城市绿化中,应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树种,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8.1.3季相变化原则:选择树种时,要充分考虑其季相变化,使城市绿化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8.1.4生态功能原则:树种规划应注重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优先选择具有吸附污染、降噪、固碳等生态效益的树种。8.1.5美学原则:树种选择与配置要符合美学原则,注重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协调与对比,提升城市景观品质。8.2常见城市绿化树种8.2.1常绿乔木:包括樟树、桂花、女贞、广玉兰等,具有四季常绿、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等特点。8.2.2落叶乔木:包括悬铃木、银杏、国槐、栾树等,具有季相变化明显、生态功能强等特点。8.2.3常绿灌木:包括小叶女贞、海桐、冬青、红花檵木等,具有较强的耐修剪性、观赏性等特点。8.2.4落叶灌木:包括紫叶李、紫薇、木槿、蜡梅等,具有花色艳丽、季相变化等特点。8.2.5地被植物:包括草皮、麦冬、葱兰、紫花地丁等,具有覆盖地面、保持水土、增加绿量等功能。8.3树种配置方法8.3.1按照功能分区配置:根据城市绿地的功能需求,合理选择与配置树种。如在居住区绿化中,可选择具有吸附污染、降噪功能的树种;在公园绿地中,可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树种。8.3.2按照地形地貌配置: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树种,提高绿化效果。8.3.3按照季相变化配置:充分考虑树种的季相变化,合理搭配,使城市绿化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8.3.4按照生态位原则配置:根据不同树种的生态习性,合理搭配,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8.3.5按照美学原则配置:注重树种的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协调与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