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变化与民族交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D/0A/wKhkGWcUtLOAbyzDAALD0Bneiwc375.jpg)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变化与民族交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D/0A/wKhkGWcUtLOAbyzDAALD0Bneiwc3752.jpg)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变化与民族交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D/0A/wKhkGWcUtLOAbyzDAALD0Bneiwc3753.jpg)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变化与民族交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D/0A/wKhkGWcUtLOAbyzDAALD0Bneiwc3754.jpg)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变化与民族交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D/0A/wKhkGWcUtLOAbyzDAALD0Bneiwc375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质量评价(三)(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东晋时期,司马皇族与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建立起“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别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这表明当时()A.门阀政治减弱了中心集权B.皇权与族权实现了相互制衡C.选官制度影响着政治的发展D.门阀政治的建立具有合理性D解析:材料“‘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别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表明门阀政治有利于实现东晋政局的相对稳定,并维系着东晋政权,在当时具有合理性,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材料未涉及皇权与族权的制衡和选官制度,解除B、C两项。2.(2024·聊城二模)“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结束了南北对峙 B.推动了民族交融C.促进了儒学复兴 D.导致了北人南移B解析:据材料可知,北朝四史中记载的历史人物除六个主要民族(汉族加五胡)外,还包含其他少数民族人物,说明北朝政权均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多元化的混合体政权,这推动了民族交融,故选B项;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解除A项;唐宋时期出现儒学复兴运动,解除C项;北方战乱导致北人南移,解除D项。3.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实行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渐渐产生C.减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A解析:依据“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实行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故选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方式促使汉族门阀制度渐渐产生,解除B项;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使其统治基础得到加强,而不是减弱,解除C项;在孝文帝改革中,把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使洛阳的战略地位得到加强,而洛阳不属于关中地区,解除D项。4.(2024·六安模拟)据《隋书·食货志》载:朝廷在京师及卫州、洛州、陕州、华州等建仓置粮,广招运丁,并在各县建义仓。文帝又令各州寻便利之地,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达。由此可见()A.隋朝粮食储运体系较完善B.隋文帝有重节俭的传统C.统治者对农夫的残酷剥削D.江南地区产粮超过北方A解析:隋朝在各地建仓储粮,而且建设相应的配套交通设施,说明当时粮食储运体系较为完善,A项正确;题干与节俭无关,解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对农夫的剥削,解除C项;题干未对南北方粮食产量进行对比,解除D项。5.在《帝范》中,李世民数次引用荀子之语说明治道,如“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析,离也”。据此可知,李世民()A.强调了令行禁止的集权理念B.凸显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反思了隋亡唐兴的阅历教训D.实践了经世治民的辩证思想C解析:材料中李世民引用荀子之语,意在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治教化,用仁义拉拢人心,以身作则,才能上下一心,这体现了对隋朝暴政而亡的反思,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荀子的王道思想,令行禁止的集权理念不符合题意,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君民两者的关系及两者在维护统治中的作用,不只是单纯的民本思想,解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经世治民的辩证思想,解除D项。6.(2024·山东模考)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全部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以颁布诏令的方式推行“钱帛兼行”政策,该诏令要求以绢帛等作为大宗交易时的首选交易媒介,严峻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原有的交易规范,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是关于货币的运用规定,并不会抑制土地兼并,B项错误;据材料分析可知,政府没有相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分,没有相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没有顺应经济发展趋势,D项错误。7.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卫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疆的不断袭扰,变更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起先部署集中指挥的浩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心财政压力,又赐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A.为民族交融创建了条件B.是中心决策的重大失误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D解析:材料表明唐朝节度使是在边疆兵力不足和中心财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才获得了较大的军权和财权,因此它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故选D项;节度使权力的扩大是为了防卫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朝边疆的袭扰,属于民族斗争,解除A项;当季节度使权力的扩大有效地弥补了兵力不足和减轻了中心财政的压力,维护了边疆安定,解除B项;节度使权力的扩大只是为安史之乱的发生供应了可能,但不是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缘由,C项说法过于肯定,解除。8.《新唐书》记载:贞元八年(792年),河南、河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余州发生水灾,中书侍郎陆贽秉持“所费者财用,所收者人心”之“王化远被”理念“上奏”劝德宗遣使赈灾。陆贽的“上奏”立足于()A.把应灾权力逐步收回中心B.“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C.重建中心在地方的核心地位D.加强中心财权,防止独立倾向C解析: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的局面严峻威逼中心集权,陆贽遣使赴地方赈灾的建议着眼于加强中心集权,力图重建中心在地方的核心地位,故选C项;把应灾权力收回中心只是表象,并非根本目的,解除A项;民本理念只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执政理念,但其政策动身点还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除B项;D项只是表象,并非根本目的,解除。9.张国刚在《唐代藩镇探讨》一书中写道,唐代的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的。所谓“藩镇割据”只是藩镇中的一部分,即使是河朔型藩镇,也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并存的双重特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限制了地方财政收入 B.共同抗衡了中心政权C.持续了唐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对中心的限制C解析:由材料“唐代的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的”“即使是河朔型藩镇,也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并存的双重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大部分藩镇的官员由中心任免,没有脱离朝廷的统治,况且这是“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情形,说明白藩镇客观上“持续了唐朝的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10.(2024·烟台模拟)戎氏原是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起先进入中原。学者对其家族墓志的探讨中发觉,戎谅(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籍贯从“上源西域”改为“恒州灵寿”。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 B.统治区域扩大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北方人口南迁C解析:依据籍贯从“上源西域”改为“恒州灵寿”可知,戎氏家族籍贯随着迁移而变更,这体现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故C项正确,A、D两项与题意不符,均解除。籍贯的变更体现的是人物活动区域的变更,而非唐朝统治区域扩大,解除B项。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陆)叡(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想之后记》(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叡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白什么?(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解析:(1)从材料中“恨其姓名殊为重复”可以看出两者的冲突,于是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2)首先明确孝文帝把太子废为庶人,其次分析出孝文帝推动改革的坚决看法。(3)从材料三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对唐朝的影响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答案:(1)问题: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冲突。措施:推行了改汉姓、改说汉语、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政策。(2)说明: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动改革的坚毅决心。(3)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唐朝统一和文化旺盛奠定了基础。12.(2024·北京延庆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胡人执犁俑博物馆展出了一件唐代文物“胡人执犁俑”。“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结合所学,为该文物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说明合理,不少于100字)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当依据材料总结论点,再围绕论点引用史实绽开论述。如依据“唐代文物”“胡人执犁俑”可知该胡人所执应当是曲辕犁。结合唐朝时期经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冻熟淡水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企业孵化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电子商务中的绿色供应链整合策略
- 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策略概览
- 电影营销策略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路径
- 肉羊屠宰加工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 2025年干式启动电抗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电信行业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
- 电影院综合效益评估及改进措施
- 临床生物化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 石膏固定骨牵引的护理
- 2024年中国陶茶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专业职业分类明细)
- DB43-T 2142-2021学校食堂建设与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 Module8Myfuturelife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英语外研版九年级下册
-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
-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介绍人提成方案
- 天津在津居住情况承诺书
- PHOTOSHOP教案 学习资料
- 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