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4散文阅读
高考预测
1.该文本近儿年在2017年全国卷2和全国卷3考到两篇散文,分别是林徽因的《窗子
以外》、李娟《我们的裁缝店》,2018年至2019年继续小说考查,2020年全国卷3再次考到
了散文《记忆里的光》.因此散文部分仍需作备考准备,三轮复习以练代讲。
2.考点集中在语言和主题两个考点上,借力小说,求同存异复习散文。
应试必备
w知识必备
一、作用题
(一)标题的作用
1.常考提问方式
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
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
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2.标题常见的作用
①点名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②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
③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
④成为文章的线索和构思思路
⑤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有的标题对文
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题思路:
①题目含义:表面义、深层义0
②题目与表现手法的关系:运用何种修辞
③题目与文章结构关系:是否起到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是否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
⑤题目与主旨情感的关系: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⑥题目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是否暗示或揭示了人物的命运。
答题步骤:
①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深层义。
②分析文章结构:与开头结尾的照应、文章的线索
③标题与文章中心关系: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
④分析效果:注意题目本身特点(比喻等修辞、特定句式等);效果,生动形象、新颖
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思考及兴趣。
3.标题的含义
1、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①联系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体会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
章要揭示的中心。
答题步骤: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
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
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答题模式: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
4.“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可换成另一标题”类
答题步骤:
①答文章主要内容
②答标题含义(有时可不答)
③答标题作用
注:当标题没有深层含义时,答出文章主要内容就可以,不需再答标题含义。
(-)句段作用题
答案要点:
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或总结上文,眉目清楚;或引出下文,脉胳有致;或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或前呼后应,结构谨严;或点明(深化、升华)主旨,激人深思。
首句(段)一一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一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
句(段)一一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一一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一一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
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一一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
表达深刻见解。
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
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
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
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
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三)引文的作用
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作用;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④增加
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四)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
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
“我”在向“XX(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
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
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
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
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五)景物描写的作用
【知识储备】景物描写一一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现,进
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C.烘托叙述对象某种特征。
二、原因概括题
常见题型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命题特色
概括内容要点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这类题多以问”为什么(或原因、理由是
什么)”形式出现,故选“原因概括题”为代表。内容概括有整体概括和局部概括两种,而
“原因概括题”则是全文内容要点的概括。
常见提问方式
①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②综观全文,概括XXXX的主要原因。③概括
文意。
总结:
原因概括题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这种题型建模表现在三个方
面:
1、关注提问模式(常见提问模式见前面“命题特色”部分)。
2、把握思维模式
(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
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
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要求的跨度一
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
(2)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
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
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
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
3、规范答题模式
(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
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种形式回答。
三、体会含义题
常见题型
1、语句的理解题
2、语句意蕴题
命题特色
体会含意题主要是针对考点“体会主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而
设置的题型,意在考查句子内容的思想性。
体会含意题主要考查对句子丰富含意的体会能力。
总结:
1、关注提问模式: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把握思维模式的“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
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
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3、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
特点。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
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
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
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结构复
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
四、鉴赏表达特色题
常见题型
1、列出技巧题
2、鉴赏技巧题
3、技巧作用题
4、语言特色题
命题特色
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
而设的一种题型。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及表达效
果的分析。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鉴
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
总结: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
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人称运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
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真实感)。
表达方式例举:
1.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有四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说明文常用)
2.掌握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与小说进行区分学习)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
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记叙人称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及其作用第二人称,哭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便于感情交流。
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
可以达到拟人效果。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较灵活自由。
全面地反映生活。
顺序,条理清楚。顺叙,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次序井
倒序,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使行文波然。
记叙顺序澜起伏。倒叙,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避免叙
及其作用插叙,对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述的单调。
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严密,插叙,为下文作铺垫,照应上下文,使情
行文更活泼。节更完整,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充实,衬托中
补叙,对原来的叙述作必要的补充说心人物,深化文章主题。
明,丰富内容,深化主旨,形成强烈的艺术补叙交代清楚前因后果,使内容更丰富。
感染力。平叙,双线(多线)并进,拓充作品容量。
3.掌握描写的技巧、角度及其作用。
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细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描写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技巧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
语言描写。
描写感觉角度:视、听、味、嗅、触觉•形、声、色、态角度。
角度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观察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内到外。
描写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作用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小说术语)
说明:描写技法还有其他内容。
4.掌握抒情的角度及其作用。
抒情,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物,典故等抒情)
一、表现手法
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作用)
注意:广义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常见9种及其作用单独讲),此处是狭义的表现
手法。
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斜体为定义)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正体为作用)
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
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表现的思想借助于
言志对某事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
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白描以最经济最节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称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使情感抒发含蓄、蕴藉
衬托渲染用衬托或渲染描绘某一事物。(衬托:正衬和反衬;渲染,正面铺排)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
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现出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来写。表漱感人,
具有社会意义。
联想想象由眼前之物想到的其他事物。(联想想象经常一起使用)
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反衬的一种)
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对比将两者及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比和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更鲜明。
说明:“散文是扩展的诗”。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也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结构技巧
结构技巧,通常与篇章技巧相同。
结构技巧一般有以下几种: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
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真题回顾
【2020年高考新课标I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
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
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
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
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
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
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
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痿得慌,只觉得每
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
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
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
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
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
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
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
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
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
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
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
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
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
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
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
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
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
To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
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
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
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
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
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
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
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
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
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减)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
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
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
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
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202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水记㈤(之四)于坚
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
“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
安,北永贞。”(《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
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
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
始。
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
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
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字、
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
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
忽然警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
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
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
满大衡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
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
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
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
腿跨进去。拖个条髡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
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
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
山泊好汉。
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
屠……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
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
到,叫做干巴菌,正闪亮亮的,在锅子中间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
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
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
个荒凉的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
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
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
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
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
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
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
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
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黄笋、茄
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芟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
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
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桧脚跨过门槛。绕过
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
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
树的荫庇瞌睡呢。
(有删改)
[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
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文意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形容进城的“仪式感”,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观照城的规
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
子的“结实、健康、天真”。
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
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
建水城,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
B.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巷子,这种表述意在强
调建水的巷子丰富生动,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
C.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意在说
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
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8.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线条之美
梁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
但我“买楼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
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
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
底。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掌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招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所谓轨
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
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
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
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
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铺之鸣,星过夜空。这
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
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
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
撕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
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
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努需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颊兮若流风之
回雪……侬纤得裒,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
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
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
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
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
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
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
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
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
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
她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
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
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
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
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
的体操、健美、杂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
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
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
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
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
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
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
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越。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
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
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缚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
呢?
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段中“买楼还珠”加引号,语带自嘲,强调了礼物的珍费,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
给“我”的惊艳感受。
B.第三段谈到中西方绘画技法,突出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语气中含有
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C.文章引用《洛神赋》文句,意在赞美曹植艺术想象力,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
本文的文化韵味。
D.文中写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在空间里的组合和在时间中的游走来阐释
线条奇幻的动态之美。
E.全文从“物”“人”“理”等方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脉络清晰,思路严谨,内容丰
富,繁而不乱。
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0.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
21.纵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
22.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
脊梁
罗长城
一条力的弧线,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条飞来的彩虹,
一架厚的青峦。
名校预测
[2021届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在鄱阳
范晓波
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有时看见某个熟悉的路牌,就打转向灯顺势拐过去,因为它指向
鄱阳。离开鄱阳县城二十多年,我无数次重演以上“即兴之举”。
爸爸和妹妹住在城里,几个亲友住在县城四周。于我而言,他们是情感吸铁石,但他们
又不是我去鄱阳的全部理由。
每次妹妹问:晚饭想吃点什么?我都回答:炒粉皮子。然后车刚进城,粉皮子就等在路
上,妹妹端着它,从车窗递进来,然后一车人都兴奋起来。藜蒿炒腊肉、站鱼糊、春不老煮
黄芽头、柘港豆腐、水菜煲……鄱阳的吃食,细数起来真是让人口舌生津。还有独特的糕点
葱酥饼,一咬就掉碎屑,面粉、猪油、葱、糖、盐杂糅在一起的口感,很独特,尤其是刚出
炉时,软软热热的,我一口气能吃四块。早晨吃稀饭时,我偶尔还会怀念油条包麻椽。这种
把油条的酥脆和麻椽的软糯融为一体的早点,体现了鄱阳人对美食文化的独特领悟。
舌头上的记忆就是这样顽固。不管离开鄱阳多久,我最喜欢的食物还是这些。
作为鄱阳湖边的古城,鄱阳的气味也是特殊的。
首先是水的气味。宽广的昌江流经鄱阳城奔向鄱阳湖,在城里留下韭菜湖、青山湖、土
湖、东湖、球场湖五片湖。可以说,鄱阳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城。湖水在晴天蒸发出的腥甜味,
雨天浮泛的铁锈味,弥漫在当地人的每一寸生活空间。每次去鄱阳,傍晚时分,我总要到城
西的打堤和高门码头散步。一边走着,一边寻找小干鱼被阳光暴晒又被雨水浸泡后的独特气
味。有时一个人在河边站着,当河水既腥又甜的气味湿漉漉地涌来时,全身都感觉到了畅快。
这时,如果沿河路夜宵推上,传来几声用方言喊的招揽顾客的吆喝声,我便会跟着那声
音走回从前。
县城讲方言,因为多是本地人。我虽然也留恋县城的美景,却不想被方言所代表的小城
生活所固定,二十多岁时总是向往着远方。
我先后在县城的中学和报社工作,业余写散文、小说和诗歌。我总爱骑着山地车在一些
人少的场所游逛。芝山,西门牙堤、高门码头……我的足迹在这些地点之间来回穿梭,不断
在心里构思一条远行的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冬天,某个大雪飞扬的日子,我终于登上一艘只有两三位客
人的客轮,离开了鄱阳县城。
只是没有想到,回归会发生得那么迅速。2000年夏天女儿出生,在我的父母家住了约
一年。那段时间,我几乎每个周五都要坐五六个小时的大巴或夜班船回鄱阳,周日晚上又原
路返回。那些奔波却又温馨的日子,迄今回忆起来都很幸福。
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和鄱阳这座城之间复杂的情感交织。以至于
后来每次在南昌街头听到有人说鄱阳方言时,我都会眼中一热,忍不住多看人家几眼。在外
地旅行,遇到讲鄱阳方言的一家人,总会不知不觉跟着他们多走一段路,虽然从不上前搭腔,
心里却有种小小的满足感。
妈妈去世后,我有次去鄱阳,在东门口大街见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弯腰买菜。她身材
微胖,和妈妈差不多,穿的羽绒服也是妈妈喜欢的款式。我凑过去听她和小贩砍价,当熟悉
的方言传到耳朵里时,眼泪顿时热辣辣地涌起。
现在,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和高铁的开通,鄱阳城里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县城居民
增至近三十万,其中十万是流动人口,城区面积、店铺数量也比二十年前翻了几倍,就连被
水葫芦和绿藻掩盖多年的内湖也开始苏醒。挖掘机们正日夜加班,准备把五个内湖串联打通,
让它们变成活水流向鄱阳湖。
只是,不管鄱阳这座城的外表怎么演变,我总能以味觉、嗅觉、听觉为触手抓住它的本
质。而对于我来说,不管离开鄱阳多久,不管走到哪里,吃得最爽口的还是那些食物,闻得
最亲切的还是那些气味,听得最温暖的还是那些声音。
最近一次去鄱阳,住在父亲独居的中学老宿舍楼里。屋子里充塞着老家具、旧衣物、书
籍等。妹妹尝试着偷偷把那些旧物清理掉,让房间更洁净舒爽些。父亲发现后连忙制止:''我
就是想看着它们过日子,不行吗?”在父亲心中,那些物件虽然老旧,却有着特别的情感价
值。
有天深夜,我在一只旧皮箱里翻到在鄱阳工作时发表作品的样报样刊,接着睡觉时居然
梦见了那时县城街头的梧桐树,以及父母在厨房一边听收音机一边交谈的情景……
第二天一早,我被斑鸠叫醒。在晨光里,我忽然有种幻觉,似乎自己从未离开过鄱
阳。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无数次顺势回鄱阳的事说成“即兴之举”,而且用引号强调,暗示这种“即兴”
仅仅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B.作者列举了家乡多种美食,又把糕点葱酥饼的口感说得极具体,赞美了家乡的美食文化,
顺势为家乡发展旅游业作了非常好的宣传。
C.作者之所以听一位大妈和小贩砍价,原因有二:她像自己的妈妈,可慰自己的思念之情;
她说的是方言,可满足自己听乡音的愿望。
D.作者说随着公路修建和高铁开通,“鄱阳城里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既有对家乡飞
速发展的欣慰,隐隐也有对方言式微的遗憾。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采用了插叙手法,使今昔事件相交织,内容显得十分丰富;叙述、描写、议论
相结合,叙述则简洁,描写则生动,议论则情意动人。
B.本文完美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题目“心在鄱阳”是神,文中妹妹送粉皮
子、女儿出生、美食文化、乡音、气味等内容都是形。
C.以“吃得最、闻得最、听得最”引出的一组句子,运用了夸张兼排比的手法,对上文内
容作了总结,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之情,读来气势酣畅.
D.文章不同内容之间多有过渡,比如“这时,如果沿河路夜宵摊上”一段,前承“气味”,
后启“声音”。这种句子使段落之间衔接十分紧密。
8.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似乎“从未离开过鄱阳”?
9.文中叙述最近一次去鄱阳看望父亲的事,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永州市2021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嘉峪关的味道
胡美英
清晨,窗外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在枝头叫着。高大的椿树已触到五楼的窗沿,伸出手去,
甚至能摸到那浓绿的叶片。椿树下是一园低矮的果树。青枣泛着菜绿的光晕,小酸果粉灯笼
似地满树招摇,棚上的葫芦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苹果和梨子从院头探出去,路上的行人伸手
便可摸到。
多年前,我刚到嘉峪关这座城市时,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一股辛辣
刺鼻的尘土的味道。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城市
里只有零零星星的点点绿意,如戈壁中的丛丛刺蓬零乱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像极了灰色
衣衫上点点绿色的斑点”,这是我那时写下的文字。
因为干燥、缺水,初到这里的我嘴唇老是起泡。后来,我就使劲喝水,还大盆小盆地接
水,放到窗台上、暖气片上,这样屋子里就会湿润一些。那时候,我甚至想过离开这里,回
到生养我的那个湿涧的家乡。
然而,每当我想念南方的时候,那些在风中舞动的小树苗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在这座城
市里那么多人的身上,都揉进了风中小树苗的那股韧劲,那种沧桑与执着。于是,就有了留
下来的理由。我找到了一份报纸校对的工作,将自己安顿下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文字的
美好对话之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那些风中的小树苗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叶
郁郁葱葱,行人走在树下,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
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这让我想起故乡那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和村庄里那一棵棵标志性的
老槐树。不知不觉中,这满街的槐树,也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散发着故乡的气息。
而我,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树苗,慢慢地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并不断地成长。
有一年,我去深圳看望弟弟、弟弟买了一个西瓜,我问多少钱,他说三块五一斤,我说,
这要在嘉峪关,可以买好几个又大又甜的沙瓢西瓜呢。那一刻,我突然特别想念嘉峪关野麻
湾的西瓜。每到夏天、嘉峪关人吃西瓜不是论个,而是整麻袋地往家里搬;嘉峪关西瓜的好
味道,是沙漠戈壁造就的,在深圳时,走进当地超市,在一个食品柜上看见“嘉峪关酿皮”
的字样。瞬间,嘉峪关的羊肉串、花样面食一股脑地涌现在眼前。原来,这座城市舌尖上的
味道,早已深入到我的味蕾里,只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而已。
在南方,我开始想念这座远在西北的城市。想念夏天去长城边兜风,总也看不够那些仿
佛不需要雨水就能生长的绿色植物;想念冬天去大戈壁撒欢,雪花满天的时候,在茫茫的雪
原上狂奔不止;想念长城旁的果园里,草木蕨蕤,一树一树的海棠果,沐浴着祁连山的雨露、
黑山强劲的山风,红得明朗;想念嘉峪关关城之上,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座城市里,
还有我爱去的书店。书店在一个小楼上,隔三差五我总要去逛逛。在这个城市里,有我喜欢
逛的服装城,那些五颜六色的衣服,仿佛是一朵朵花儿在绽放,在这个城市里,有很专业的
修鞋师傅,有信誉很高的裁缝铺。在这个城市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我想找的东西、
想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实。
于是,匆匆启程,从南方的海边到西北的戈壁,一步一步靠近我思念中的塞上之城。
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人齐聚嘉峪关。哥哥嫂子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他们到了后说的
第一句话是:“这儿不和我们家那边差不多吗?”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
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听说我要把老城区的
房子卖掉,便立马阻止:“别卖了,我们以后夏天还要来这里避暑呢!”
送他们离开嘉峪关时,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嫂子望着马路边松树上密密麻麻的松塔
说:“看它们多像燕子!”我仔细一看,那一树树从冬天晃到夏天的小松塔,确实很像一树
树铁灰色的小燕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
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会时不时地念叨起嘉峪关,弟弟说想念嘉峪关的水果,
妹妹说嘉峪关的馒头真好吃。我说,等我有空了,都给你们快递过去。他们和我一样,走到
哪里也忘不了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
嘉峪关这座城,融汇了长城的气质、丝路的气质、雪山的气质、戈壁的气质,这诸多气
质混合起来的独特味道,让我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不管我走多远,当返程的车轮驶进槐树夹
道的新华路时,心中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一一我回家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9月21日第20版,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树苗所体现出来的韧劲、沧桑与执着,给了我在嘉峪关留下来的理由,从此之后我慢
慢地在爱上了这个北方城市。
B.野麻湾的西瓜、嘉峪关酿皮激发了我的潜意识,让我认识到自己已经沉浸在嘉峪关的味
蕾之中,已经与嘉峪关这座城市融为一体。
C.我之所以在嘉峪关生活得安心踏实,就是因为我能随心所欲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找到
自己所想要的一切东西。
D.我的兄弟姐妹已经忘不了嘉峪关的味道,而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并把它当成
了自己的家乡。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描写了小鸟、椿树、果树、青枣、苹果和梨子等自然环境,既是描摹当下舒
适的生活环境,又为下文回忆过去做铺垫。
B.文章开头在描写嘉峪关生态环境时运用了两组对比:南方与嘉峪关进行对比,嘉峪关过
去与现在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对嘉峪关味道的认可。
C.本文用语生动形象,像“小酸果粉灯笼似地满树招摇”“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
向地上匍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这些句子和用语让文章读起来活泼而风趣。
D.文章最后特意记叙了哥嫂以及弟弟对嘉峪关的态度,这是从正面赞美嘉峪关的味道,从
而表达了作者对嘉峪关的喜爱之情。
8.本文记叙的是嘉峪关的味道,文中却用了不少笔墨回忆了长城兜风、戈壁撒欢、书店、
服装城等往事,对此你如何理解?
9.文中从头到尾多次提到树或与树有关的东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椿树、小树苗和松塔,
请你分别谈一下这三个物象具有怎样的意蕴。
【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方
许达然
①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
②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③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
溪变成大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冰雪封蔽的远方变成绿土。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
被加在我们所不喜欢的远方。
④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雪莱的回忆----"我曾
是远方原野的浪人,我曾航过大河”——也几乎是每个人的梦。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
却一直在开展人们的胸怀,成熟人们的思想。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和
我们的司马迁一样曾漫游远方,而写出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
不同的另一型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著作。人间到处可
以找到异乡人,远方的憧憬把他们带到异乡,甚至在异乡成功了他们的事业。300多年前,
英国有个年轻人离开了故乡来到他的远方伦敦,给了我们不朽的礼物——莎士比亚的戏剧。
⑤如果有人卖梦,小孩子也许要买长大的梦。小孩子期望自己长大,而可以无羁地去远
方的梦土远游。这虽是小说里天真的对话,其实也是真实人生的写照。
⑥从童年的梦里醒来,年轻人有着遥遥的前程,遥遥的前程是一连串的远方。一切对他
好像那么远,连死亡对他也是远的。也许他一无所有,却至少有一股澎湃的热血与勇气。也
许他不知走向哪里,却有着走向远方的决心。远方也许是凶恶的敌人,但他依然向前。远方
也许有暴风,有狂澜,但他依然把船向前驶去。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满布死亡,但他依
然走近。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他要去,去那远方。还有什么喜悦比抵
达梦士更使人歆羡?——那第一批到达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看到的梦土虽荒凉,却高兴得跪
下来感谢上帝。也许他在远方造乐园。也许他又觉得老家是亲密的远方。也许他死在远方。
也许他从远方回乡。也许他凯旋。即使手上一无所得,他的心里仍有收获:有一天,可以告
诉别人,他曾去过远方,那很少人去过的荒漠!
⑦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
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
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实现抵达远方的奋斗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
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天文家总是全神观望天空,有一次不小心
跌到井里去了。他呼救后邻人跑来,知道了他落井的原因后,就跟他说:“你怎么只注意天
上的东西而不注意她上的呢?”伊索的这一则寓言,真的是要告诉我们些什么的。
⑧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
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
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使人抱志饮恨。
一个刚会走路,在生命黎明的小孩,也会有他的远方:一个走过长程,进入生命黄昏的老人,
仍会怀抱着他的远方。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
雄却一个个倒下。圣海伦岛曾经是年轻的拿破仑的远方,却也是老迈英雄倒下的孤岛。你,
人生旅程上的英雄,有一天也会在远方的微笑里倒下——那不是悲剧,那是命运。
⑨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
鸟桎梏在笼子里,尽管笼子很大,笼子不是天空。
⑩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的“远方”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既指空间距离上的远方,又指人们在生命中不
断追求的理想与境界。
B.第三段列举了人们对远方的各种幻想,并揭示了人们幻想远方时的心理特征,进而引发
下文对“远行”的议论。
C.“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点明了人们对远方的追求和向往是与生俱来的,并
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热烈。
D.作者在第八段用“命运”一词来评价拿破仑的英雄末路,表达了远方难以到达的观点,
流露出宿命论的感伤。
2.文章末段说“远方仍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为什么远方是“温柔”“有力”的挑战?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本文围绕“远方”展开,行文妙趣横生,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妙趣”的?
【2020•山西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稻田里的等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屋面绿化工程合作协议
- 梦想家园预订:2024年房屋买卖样书2篇
- 建筑绿化安全事项协议
- 绿色建筑机械费施工合同
- 乒乓球馆兼职会计聘用协议
- 证券公司电气工程聘用协议
- 陶瓷制品生产销售协议
- 2024年健身器材租赁协议书2篇
- 投标联合体技术合作研究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壬癸双方网络游戏运营授权合同
- 中国文化英语教程Unit13讲课稿
- 锚杆(土钉)施工记录表
- 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解课件
-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A4横版打印)
- 机织学课后习题答案
- 2023年榆林市黄河东线引水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固定资产贷款和项目融资的分析框架和审查要点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
-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句段作用分析 课件 (26张PPT)
- IPD新产品研发流程优化与研发项目管理课件
- 北林园林树木学各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