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线段中的动态模型(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7 线段中的动态模型(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7 线段中的动态模型(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7 线段中的动态模型(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7 线段中的动态模型(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线段中的动态模型线段中的动态模型一直都是一大难点和常考点,它经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样式也是很丰富,和平时所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考。本专题就线段中的动态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知识储备】1、在与线段长度有关的问题中,常会涉及线段较多且关系较复杂的问题,而且题中的数据无法直接利用,常设未知数列方程。2、线段的动态模型解题步骤:1)设入未知量t表示动点运动的距离;2)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表示所需的线段;3)根据题设条件建立方程求解;4)观察运动位置可能的情况去计算其他结果。模型1、线段中点、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态模型例1.(2022·江苏镇江·七年级期末)如图,线段厘米,点D和点C在线段AB上,且,.点P从点A出发以4厘米/秒的速度沿射线AD向点C运动,点P到达点C所在位置后立即按照原路原速返回,到达点D所在位置后停止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着射线BC的方向运动,点Q到达点D所在的位置后停止运动.点P和点Q同时出发,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线段AD的长度;(2)当点C恰好为PQ的中点时,求t的值;(3)当厘米时,求t的值.【答案】(1);(2)或;(3)、、8,【分析】(1)先求出AC,再求出DC,根据AD=AC-DC即可;(2)表示出CP、CQ的长度,再根据CP=CQ列方程即可,需要注意P到C之前和之后两种情况讨论;(3)表示出BP、BQ的长度,再根据列方程即可,需要注意P到C之前和之后以及P到D之前之后的多种情况讨论;【详解】(1)∵,∴∵∴∴(2)∵点Q从点B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着射线BC的方向运动,∴,P到达C之前时∵点C恰好为PQ的中点∴此时P在C左边,Q在C右边,且CP=CQ∴解得P到达C之后时∵点C恰好为PQ的中点∴此时P在C左边,Q在C右边,且CP=CQ∴解得故当点C恰好为PQ的中点时或(3)当P、Q到达C之前时,,∴解得当P到达C之后、Q到达C之前时,,∴解得当P到达D点时此时,,,当P到达D点以后、Q到达D之前,,解得综上当厘米时,、、8,【点睛】此题考查线段和差计算、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等知识与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弄清点在运动时的出发点、方向、速度以及两个动点的运动属于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等.例2.(2022·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点A,B,C是数轴上的三个点,且A,B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1)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2)若点P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则经过______秒时,点C恰好是BP的中点;(3)若点Q从点A出发沿着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线段QB的中点为M,当时,则点Q运动了多少秒?请说明理由.【答案】(1)-6(2)8(3)秒或秒【分析】(1)根据,且,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直接得出即可;(2)设经过秒点是的中点,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即可;(3)设点运动了秒时,分情况列方程求解即可.(1)AB=12,且,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点表示的数是,故答案为:;(2)AB=12,,,,设经过秒点是的中点,根据题意列方程得,解得,故答案为:8;(3)设点运动了秒时,①当点在点左侧时,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解得;②当点在点右侧时,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解得;综上,当运动了秒或秒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熟练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是解题的关键.例3.(2023秋·江西吉安·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的边上有一动点P,从距离O点18cm的点M处出发,沿线段,射线运动,速度为3cm/s:动点Q从点O出发,沿射线运动,速度为2cm/s,点P、Q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是t(s).

(1)当点P在上运动时,t为何值,能使?(2)若点Q运动到距离O点16cm的点N处停止,在点Q停止运动前,点P能否追上点Q?如果能,求出t的值;如果不能,请说出理由;(3)若P、Q两点不停止运动,当P、Q均在射线上,t为何值时,它们相距1cm.【答案】(1)(2)不能,见解析(3)或【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然后由可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得答案;(2)先计算点Q停止运动时用的时间,然后求出点P运动的路程,再比较即得结论;(3)根据题意可得:,由此构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运动时间是t(s)时,,若,则,解得:;(2)点Q停止运动时,用的时间为秒,此时点P运动的路程为,,∴点P不能追上点Q;(3)当P、Q均在射线上,它们相距1cm时,根据题意得:,即,解得:或.【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善于动中取静、得到相关线段关于t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模型2、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探究性)模型例1.(2023·江苏南通·七年级月考)如图,数轴上点A,C对应的实数分别为和4,线段,,,若线段以3cm/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以1cm/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秒时?(2)线段与线段从开始相遇到完全离开共经过多长时间?(3)P是线段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若存在,求线段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秒或2秒;(2)秒;(3)存在,或5.【分析】(1)分点B在点C的左边和点B在点C的右边两种情况讨论;(2)所走路程为这两条线段的和,用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可求解;(3)随着点B的运动,分别讨论当点B和点C重合、点C在点A和B之间及点A与点C重合时的情况.【详解】(1)设运动t秒时为2单位长度,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由题意得:,解得:;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由题意得:,解得:.综合①②得:当运动1秒或2秒时;(2)∵,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而(秒),线段与线段运动秒后相遇,又,(秒),线段与线段从开始相遇到完全离开共经过秒长时间;(3)存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时,点B和点C重合,,点P在线段AB上,,,当时,,即;此时,②当时,点C在点A和点B之间,,当点P在线段BC上时,,,,,有,故时,,③当时,点A与点C重合,,,,,,有,故,此时,综上,线段PD的长为或5.【点睛】本题以线段和差为题考查了一次方程的应用;读懂题意,分类列方程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例2.(2022·广东·七年级期中)已知线段AB=m(m为常数),点C为直线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点M、N分别在线段BC、AC上,且满足CN=3AN,CM=3BM.(1)如图,当点C恰好在线段AB中点,且m=8时,则MN=;(2)若点C在点A左侧,同时点M在线段AB上(不与端点重合),请判断CN+2AM﹣2MN的值是否与m有关?并说明理由.(3)若点C是直线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同时点M在线段AB上(不与端点重合),求MN长度(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解题思路】(1)设AN=x,BM=y,则CN=3x,CM=3y.由AB=8列出方程,求得x+y,再进而求得MN;(2)把MN=AM+AN代入CN+2AM﹣2MN中计算便可知道结果;(3)设AN=x,BM=y,则CN=3x,CM=3y,①当C点在B点右边时,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点C在点A的左边,由AB=CB﹣CA得出y﹣x=14m,进而得MN=3(y﹣x)=34m;③当点C在线段(AB上时,由AB=CB+CA得y+x=14m,进而得MN【解答过程】解:(1)设AN=x,BM=y,则CN=3x,CM=3y.∵AB=AN+CN+CM+MB=m,∴x+3x+3y+y=m=8,∴x+y=2,MN=NC+CM=3x+3y=3(x+y)=6.(2)CN+2AM﹣2MN的值与m无关.理由如下:如图1,∵CN=3AN,∴CN+2AM﹣2MN=3AN+2AM﹣2(AN+AM)=AN∵AN与m的取值无关,∴CN+2AM﹣2MN的值与m无关;(3)设AN=x,BM=y,则CN=3x,CM=3y①当C点在B点右边时,∵满足CM=3BM,M在线段AB上,如图2此时,M不是线段BC上的点,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点C在点A的左边,如图3,∵AB=CB﹣CA=(CM+MB)﹣(CN+AN)=m,∴(3y+y)﹣(x+3x)=m,∴y﹣x=14∴MN=CM﹣CN=3y﹣3x=3(y﹣x)=34③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4,∵AB=CB+CA=(CM+MB)+(CN+AN)=m,∴(3y+y)+(x+3x)=m,∴x+y=14∴MN=CM+CN=3y+3x=3(y+x)=34m;∴MN长度为34m.综上,MN模型3、阅读理解型(新定义)模型例1.(2022·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探索新知】如图1,点在线段上,图中共有3条线段:、和,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两倍,则称点是线段的“二倍点”.(1)①一条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二倍点”;(填“是”或“不是”)②若线段,是线段的“二倍点”,则(写出所有结果)【深入研究】如图2,若线段,点从点的位置开始,以每秒2的速度向点运动,当点到达点时停止运动,运动的时间为秒.(2)问为何值时,点是线段的“二倍点”;(3)同时点从点的位置开始,以每秒1的速度向点运动,并与点同时停止.请直接写出点是线段的“二倍点”时的值.【答案】(1)①是;②10或或;(2)5或或;(3)8或或【分析】(1)①可直接根据“二倍点”的定义进行判断;②可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求出BC的长度即可;(2)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线段AM、BM、AB,然后根据“二倍点”的意义,分类讨论得结果;(3)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线段AN、NM、AM,然后根据“二倍点”的意义,分类讨论.【详解】解:(1)①因为线段的中点把该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该线段等于2倍的中点一侧的线段长.∴一条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二倍点”故答案为:是.②∵,是线段的“二倍点”,当时,;当时,;当时,;故答案为:10或或;(2)当AM=2BM时,20-2t=2×2t,解得:t=;当AB=2AM时,20=2×(20-2t),解得:t=5;当BM=2AM时,2t=2×(20-2t),解得:t=;答:t为或5或时,点M是线段AB的“二倍点”;(3)当AN=2MN时,t=2[t-(20-2t)],解得:t=8;当AM=2NM时,20-2t=2[t-(20-2t)],解得:t=;当MN=2AM时,t-(20-2t)=2(20-2t),解得:t=;答:t为或8或时,点M是线段AN的“二倍点”.【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线段的和差等知识点,题目需根据“二倍点”的定义分类讨论,理解“二倍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例2.(2022秋·江苏扬州·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概念与发现】当点C在线段AB上,时,我们称n为点C在线段AB上的“点值”,记作.例如,点C是AB的中点时,即,则;反之,当时,则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与“”具有相同的含义.【理解与应用】(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若,,则________;若,则________AB.【拓展与延伸】(2)已知线段,点P以1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以3cm/s的速度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到达点A后立即按原速向点B方向返回.当P,Q其中一点先到达终点时,两点均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单位:s).①小王同学发现,当点Q从点B向点A方向运动时,的值是个定值,则m的值等于________;②t为何值时,.【答案】(1),(2)①3;②2或6【分析】(1)根据“点值”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2)①设运动时间为t,再根据的值是个定值即可得出m的值;②分点Q从点B向点A方向运动时和点Q从点A向点B方向运动时两种情况加以分析即可【详解】(1)解:∵,,∴∴,∵,∴(2)解:①设运动时间为t,则AP=t,AQ=10-3t,则,∵的值是个定值,∴的值是个定值,∴m=3②当点Q从点B向点A方向运动时,∵∴∴t=2当点Q从点A向点B方向运动时,∵∴∴t=6∴t的值为2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理解新定义,并能运用是本题的关键.课后专项训练1.(2023秋·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数轴上,O是原点,点A表示的数是4,线段(点B在点C的左侧)在直线上运动,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当点B与点O重合时,;乙:当点C与点A重合时,若P是线段延长线上的点,则;丙:在线段运动过程中,若M,N为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度不变A.甲、乙 B.只有乙 C.只有丙 D.乙、丙【答案】D【分析】甲:画出图形,利用线段的和差可判断甲的说法;乙:画出图形,设点P表示的数为x,则,可判断乙的说法;丙:设点B表示的数是m,则点C表示的数是,利用中点公式表示出M、N表示的数即可求解.【详解】甲:如图1,当点B与点O重合时,,故甲的说法错误;乙:如图2,当点C与点A重合时,设点P表示的数为x,则,∴,故乙的说法正确;丙:点B表示的数是m,则点C表示的数是,∵O是原点,点A表示的数是4,M,N为线段的中点,∴点M表示的数是,点N表示的数是,∴,故丙的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计算,整式的加减等知识,数形结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22·江苏·无锡市七年级期中)如图,数轴上有两点,点C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点D从点B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若点M为直线上一点,且,则的值为_______.【答案】1或【分析】设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a,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由OD=4AC得a与b的关系,再根据点M在直线AB的不同的位置分4种情况进行解答,①若点M在点B的右侧时,②若点M在线段BO上时,③若点M在线段OA上时,④若点M在点A的左侧时,分别表示出AM、BM、OM,由AM-BM=OM得到t、a、b之间的关系,再计算的值即可.【详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点M表示的数为m则OC=t,BD=4t,即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4t,∴AC=-t-a,OD=b-4t,由OD=4AC得,b-4t=4(-t-a),即:b=-4a,①若点M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由AM-BM=OM得,m-a-(m-b)=m,即:m=b-a;∴②若点M在线段BO上时,如图2所示:由AM-BM=OM得,m-a-(b-m)=m,即:m=a+b;∴③若点M在线段OA上时,如图3所示:由AM-BM=OM得,m-a-(b-m)=-m,即:∵此时m<0,a<0,∴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④若点M在点A的左侧时,如图4所示:由AM-BM=OM得,a-m-(b-m)=-m,即:m=b-a=-5a;而m<0,b-a>0,因此,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的值为1或.【点睛】考查数轴表示数的意义,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关键,分类讨论和整体代入在解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2022·江苏宿迁·七年级期末)如图,C为线段AB上一点,,AC比BC的多5,P,Q两点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3个单位/秒和1.5个单位/秒的速度在射线AB上沿AB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秒,M为BP的中点,N为QM的中点,以下结论:①;②;③当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答案】①②##②①【分析】根据AC比BC的多5,可得,从而得到,进而得到AC=15,可得到BC=2AC,故①正确;根据题意得:AP=3t,BQ=1.5t,可得BP=45-3t,再由M为BP的中点,可得到,进而得到,再由N为QM的中点,可得到AB=4NQ,故②正确;然后分两种情况:当点P没有到达点B之前,当点P没有到达点B之前,可得当时,或20,故③错误,即可求解.【详解】解:∵AC比BC的多5,∴,∵,∴,解得:,∴AC=15,∴BC=2AC,故①正确;根据题意得:AP=3t,BQ=1.5t,∴BP=45-3t,∵M为BP的中点,∴,∴,∵N为QM的中点,∴,∴AB=4NQ,故②正确;当时,当点P在线段AB上,∵,∴,解得:;当时,点P在点B右侧,位于点Q左侧,,∵,∴,解得:;当时,点P位于点Q右侧,不成立,综上所述,当时,或20,故③错误,∴正确的结论是①②.故答案为:①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动点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讨论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4.(2023秋·河北邢台·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长方形中,,,动点从点出发沿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点也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1)当点到达终点时,点在边;(2)当点在边上运动时,用表示的式子为;(3)点、相遇时,秒.【答案】7.2【分析】(1)由题意知,点从,运动时间为秒,点从,运动时间为秒,由,可知当点到达终点时,点运动路程为,由,可判断点的位置;(2)由题意知,;(3)由题意知,,计算求解即可.【详解】(1)解:由题意知,点从,运动时间为秒,点从,运动时间为秒,∵,∴当点到达终点时,点运动路程为,∵,∴点在边上,故答案为:;(2)解:由题意知,,故答案为:;(3)解:由题意知,,解得,,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动点,列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5.(2022·江苏·江阴市七年级阶段练习)直线l上的三个点A、B、C,若满足BC=AB,则称点C是点A关于点B的“半距点”.如图1,BC=AB,此时点C就是点A关于点B的一个“半距点”.若M、N、P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m上,且点P是点M关于点N的“半距点”,MN=6cm.(1)(2)若点G也是直线m上一点,且点G是线段MP的中点,求线段GN的长度.【答案】(1)3或9(2)或【分析】(1)根据点P是点M关于点N的“半距点”,可得,分两种情况画图求解(2)根据点G是线段MP的中点,结合(1)分两种情况即可求得线段GN的长度(1)如图所示:第一种情况:∵点P是点M关于点N的“半距点”,∴,∵,∴第二种情况:∵,∴综上:MP的长度为3cm或9cm(2)如图所示:第一种情况:点是线段的中点,∴∴第二种情况:点是线段的中点,∴∴综上:线段GN的长度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准确理解概念并作出图形是解题关键.6.(2022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数轴上点A对应数a,点B对应数b,点C对应数16,且满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P为位于线段上的一点,且满足,请求出点P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3)当甲以4单位长度/分的度从A出发,向右运动,乙同时从点C出发,以6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左运动,当甲到A、B、C的距离之和为40个单位长度时,假如甲立即掉头沿数轴向左运动,请问甲、乙还能碰面吗?若能,求出碰面的地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2)或2(3)甲和乙能碰面,碰面的地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根据数轴上两点距离公式求出的长即可;(2)根据题意可得,,即可求出,再分点P在点B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利用数轴上两点距离公式讨论求解即可;(3)根据(2)所求得到甲掉头时运动到或2处,求出此时的运动时间,再列出方程求出掉头后乙追上甲的时间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解:∵,,∴,∴,∴,∴点A和点B对应的数为,,∵点C对应数16,∴,故答案为:,,;(2)解:∵,,∴,当点P在线段上时,∵,∴,∴点P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点P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2.综上所述,点P所对应的数是或2.(3)由(2)知,当甲到A、B、C的距离之和为40个单位长度,甲运动到数轴上的或2处.当甲运动到处时,运动的时间为秒,此时乙运动到数轴上处,设甲掉头后t秒后乙追上甲,则,解得,∴相遇点在数轴上的位置为,∴甲和乙能碰面,碰面的地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当甲运动到2处时,运动的时间为秒,此时乙运动到数轴上处,乙在甲的左边,乙快,甲慢,不可能再相遇.综上所述,甲和乙能碰面,碰面的地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7.(2022·广西七年级期中)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答案)【答案】(1);(2)x=或;(3)分钟或t=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析】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故答案为:;(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点M为-3,点N为1,则点P分为两种情况,①点P在N点右侧,则,解得:;②点P在M点左侧,则,解得:;∴.(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t=,符合题意.

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t-3=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8.(2022·江苏·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与为同类项,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a,b.(1)______,______,线段______;(2)若数轴上有一点C,使得,点M为的中点,求的长______;(3)有一动点G从点A出发,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方向运动,同时动点H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在数轴上作同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点D为线段的中点,点F为线段的中点,点E在线段上且,在G,H的运动过程中,求的值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20,30(2)3或75(3)【分析】(1)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求出a,b值,从而算出线段的长;(2)注意分情况讨论,①当点在之间时,如图1,②当点在右侧时,如图2,分别计算和的长,相减可得结论;(3)本题有两个动点和,根据速度和时间可得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根据中点的定义得点和点表示的数,由得的长和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可得和的长,相加可得最后的值.【详解】(1)解:∵与为同类项,∴,,∴,∴;(2)分两种情况:①当点在之间时,如图1,,,,点为的中点,,;②当点在右侧时,如图2,,,,,综上,的长是3或75.故答案为:3或75;(3)由题意得,点表示得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在线段之间,为中点,点表示的数为:,是中点,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的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同类项,数轴,根据点的运动特点,分情况列出合适的代数式进行求解是解题关键.9.(2022·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线段,点在线段上,且.(1)求线段,的长;(2)点是线段上的动点且不与点,,重合,线段的中点为,设①请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线段,的长;②若三个点,,中恰有一点是其它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则称,,三点为“共谐点”,请直接写出使得,,三点为“共谐点”的的值.【答案】(1)AC=9cm,CB=6cm(2)①或,;②6或12【分析】(1)由可得,,从而可求得AC、CB的长;(2)①分点P在线段AC上和点P在线段CB上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即可;②分点P在线段AC上和点P在线段CB上两种情况列方程,可求得m的值.(1)∵,点在线段上,且∴,(2)∵M为线段的中点∴①当点P在线段AC上时,当点P在线段CB上时,②当点P在线段AC上时,则MP=PC∴解得:m=6当点P在线段CB上时,则MC=PC∴解得:m=12综上所述,m=6或12【点睛】本题考查了求线段长度,线段中点的意义及线段的和差,掌握线段中点的意义、线段的和差是解题的关键.注意(2)小题要分类讨论.10.(2022·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若BC=πAC,则称点C是线段的圆周率点,线段AC、BC称作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1)若AC=2,求AB的长;(2)在(1)的条件下,若点D也是图①中线段AB的圆周率点(不同于点C),试求出线段BD的长,并判断AC与BD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3)如图②,现有一个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片,将圆片上的某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并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无滑动性的滚动1周,该点到达C的位置,求点C所表示的数;若点M、N是线段OC的圆周率点,求MN的长;(4)图②中,若点D在射线OC上,且线段CD与O、C、D中某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请直接写出点D所表示的数(答案保留π).【答案】(1)AB的长为();(2)BD长为2,;(3)C表示的数为(),的长为();(4)点D表示的数是1或或或.【分析】(1)利用BC=πAC求出BC的长度,进而求出AB的长.(2)设AC的长为x,BD的长为y,利用圆周率点的定义,得到关于x与y的关系式,进而得到x=y,故此时有.(3)利用旋转一周即为圆的周长,得到C点表示的数,假设M点离O点最近,设,利用圆周率点及题(2)的结论,求出,最后求出MN的长度即可..(4)设点D表示的数为m,根据条件分四类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设出对应的方程进行求解m的值.【详解】(1),,,.(2)点D、C都是线段AB的圆周率点且不重合,,.设,,则有,,,,,.(3)由题意可知:C点表示的数是均为线段OC的圆周率点,不妨设M点里O点近,且,,,解得,,,,由(2)可知:.(4)解:设点D表示的数为m,根据题意可知,共分为四种情况.①若,则有,解得.②若,则有,解得.③若,则有,解得.④若,则有,解得.综上所述,点D表示的数是1或或或.【点睛】本题是新定义题型,主要考察了列方程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读懂题目中的新定义,并且正确找到分类讨论的所有情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2023·新疆·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B表示的数为b,且a、b满足.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点P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用含t的式子表示);(2)当点P在点B的左侧运动时,M、N分别是PA、PB的中点,求PM-PN的值(3)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点P运动多少秒时P、Q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答案】(1)10,-6,10-8t;(2)8;(3)t=3或5【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0,=0,进而即可求解;(2)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M=4t,PN=4t-8,进而即可求解;(3)分别表示出P、Q所在点表示的数,再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0,≥0,∴=0,=0,即:a=10,b=-6,∴A表示的数是10,点B表示的数是-6,∵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点P表示的数是:10-8t,故答案是:10,-6,10-8t;(2)当点P在点B的左侧运动时,PA=8t,PB=8t-16,∵M、N分别是PA、PB的中点,∴PM=PA=4t,PN=PB=4t-8,∴PM-PN=4t-(4t-8)=8;(3)设运动t秒,P所在点表示的数为:10-8t,Q所在点表示的数为:-6-4t,∴(10-8t)-(-6-4t)=±4,解得:t=3或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代数式表示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2.(2023秋·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且,(1)填空:,;(2)在线段上有一点C,满足,求点C表示的数;(3)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移动;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写出范围.【答案】(1)8,(2)(3)的值不会发生变化,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即可求解;(2)先求出,可得,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可得依题意得:,从而得到,,即可求解.【详解】(1)解:∵,∴,解得:;故答案为:8,(2)解:∵,∴,∵,∴,∴,∴点C表示的数为;(3)解:的值不会发生变化,依题意得:,∴,,∴,∴的值不会发生变化.【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线段的和与差,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是解题关键.13.(2023秋·云南临沧·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C是线段上一点,,,点P从A出发,以的速度沿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同时从点B出发,以的速度沿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s

(1)当P、Q两点重合时,求t的值;(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P、Q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满足条件的值为4或7或【分析】(1)根据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列出方程计算即可求解;(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1)由题意可得:,,∴当P、Q重合时,,解得:;(2)由题意可得:,∴①当点C是线段的中点时,,解得:;②当点P是线段的中点时,,解得:③当点Q是线段的中点时,,解得:;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值为4或7或.【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出关于t的方程是解题关键,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14.(2023·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直线上有,,,四个点,,,.

(1)线段______;(2)动点,分别从A点,点同时出发,点沿线段以3/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后立即按原速向A点返回;点沿线段以1/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再次到达A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单位:秒)①求,两点第一次相遇时,运动时间的值;②求,两点第二次相遇时,与点A的距离.【答案】(1)(2)5、20【分析】(1)根据,,算出,再根据即可解答;(2)①根据,两点第一次相遇时,,两点所走的路程之和是的长列方程即可求解;②根据,两点第二次相遇时,点所走的路程与的差和所走的路程与的差相等列方程即可求解;【详解】(1)故线段的长为.(2)①,两点第一次相遇时根据题意可得:解得:秒故,两点第一次相遇时,运动时间的值是5秒;②由(1)得当,两点第二次相遇时:解得:秒故,两点第二次相遇时,与点A的距离是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5.(2023春·吉林长春·七年级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如图,点为数轴原点,点表示的数为,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以为边,在数轴上方作正方形.点从点出发,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后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1)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2)当点运动秒时,则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3)当时求的值.(4)当点出发时,点同时从点出发,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到点处立即按原速返回到点停止运动,为何值时,.直接写出答案答:的值是______.【答案】(1)3(2)或(3)或(4)或或【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以此即可解答;(2)根据题意可得根据点表示的数即可得出点表示的数;(3)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4)根据可得,再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分别得出不同情况点、表示的数,再利用数轴上两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求解即可.【详解】(1)解:点表示的数为,点为数轴原点,,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正方形的边长是;故答案为:;(2)点从点出发,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秒,,,点到达点后停止运动,点表示的数为,当时,点表示的数为,当时,点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或;(3),点表示的数为,,解得:或,(4),即,①当时,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解得:或②当时,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舍去;③当时,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解得:;综上所述,或或故答案为:或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与动点的结合问题、线段中点的定义、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正确表示出点和点运动后所表示的数是解题关键.16.(2023秋·广东珠海·七年级统考期末)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自左向右依次有四个点A,B,C,D,,线段以每秒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当点A到达点D时,线段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秒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线段与线段重叠部分为时,求t的值;(3)当秒时,线段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若存在,求出此时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t的值为秒或7秒(3)不存在,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条件,可得,进而可求得答案;(2)设运动后的点A为点,分点在点C的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列方程即可求解;(3)当秒时,可判断此时的线段在C、D两点之间,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则有,求出的长度,与点P在上不符,即可判断.【详解】(1)解:∵,故答案为:3,6;(2)解:①当时,如图则解得②当时,解得答:t的值为4.5秒或7秒.(3)解:当秒时,所以,此时线段位于C,D两点之间,若存在点P,使又因为,点P不在线段AB上,所以,当秒时,线段上不存在点P,使得.【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准确画出图形,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17.(2022秋·吉林长春·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和3,点为原点.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终点运动,在点出发的同时,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运动,到达点后立即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终点运动.设点运动时间为秒.(1)当时,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当点与点重合时,的值为_________;(2)①在点由点向点运动的过程中,点表示数为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②当_________时,、第一次相遇;(3)点从点返回后,当时,求点运动的时间的值;(4)若在点运动的同时,点从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当时,直接写出的值.【答案】(1);(2)①;②;(3)当时,或.(4)当时,的值为或或.【分析】(1)由用右边移动用加法列式计算可得:当时,点表示的数,再当点与点重合时,可得方程,再解方程即可;(2)①利用向左移动用减法,向右移动用加法,再列式计算即可;②再利用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列方程即可;(3)点从点返回后,Q对应的数为,而对应的数为,可得,利用,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当时,,重合,停止运动,此时,从而可得答案;(4)当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运动时,此时Q对应的数为,而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再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建立方程,当点从点返回后,Q对应的数为,而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再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建立方程,当时,,重合,停止运动,可得,从而可得答案.【详解】(1)解:当时,点表示的数为,当点与点重合时,则,解得:.故答案为:,12;(2)①当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运动时,此时Q对应的数为:,②当、第一次相遇时,∴,解得:,故答案为:,4;(3)当Q,A重合时,,解得:,当Q到达点后立即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终点运动,此时Q对应的数为:,而对应的数为,∴,当时,∴,∴或,解得:或,当时,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当时,,重合,停止运动,此时,∴,解得:,综上:当时,或.(4)当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运动时,此时Q对应的数为,而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即,当时,∴,解得:,当时,∴,解得:,当点从点返回后,Q对应的数为,而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即,当时,∴,解得:,当时,,重合,停止运动,∴,,∴,∴,∴,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当时,的值为或或.【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上动点问题,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含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清晰的分类讨论是解本题的关键.18.(2023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末)在数轴上有、两点,它们对应的数分别是和,线段在数轴上运动(点在点的左边),且,点为的中点.(1)如图1,当线段运动到线段之间(点、点两点均在、两点之间时),.①直接写出_______________;②求点对应的数及线段的长;(2)如图2,当线段运动到点在点、点两点之间时,画出草图,并求出与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②2,2;(2)【分析】(1)①由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可解;②根据,,求,,点为的中点,求出,进行线段的加减计算和求得结果;(2)由,求出,由中点性质,解得,,最后利用整体思想解题即可.【详解】(1)解:①因为、两点,它们对应的数分别是和,,故答案为:16;②如图1:,,点为的中点,;所以点对应的数为:;(2)如图2,,,点为的中点,即【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9.(2022·山东·七年级期末)如图1,将一段长为60cm绳子AB拉直铺平后折叠(绳子无弹性,折叠处长度忽略不计),使绳子与自身一部分重叠.(1)若将绳子AB沿M、N点折叠,点A、B分别落在A'、B'处.①如图2,若A'、B'恰好重合于点O处,MN=cm;②如图3,若点A'落在点B'的左侧,且A'B'=20cm,求MN的长度;③若A'B'=ncm,求MN的长度.(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4,若将绳子AB沿N点折叠后,点B落在B'处,在重合部分B'N上沿绳子垂直方向剪断,将绳子分为三段,若这三段的长度由短到长的比为3:4:5,直接写出AN所有可能的长度.【解题思路】(1)①由题意可得:AM=MO=12AO,ON=BN=②先结合图形可求得AA′+BB′=40cm,再根据中点性质和线段和差关系计算即可;③分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即可:当点A′落在点B′的左侧时,当点A′落在点B′的右侧时;(2)根据三段的长度由短到长的比为3:4:5,分别按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计算:①当B′D:CD:AC=3:4:5时,②当B′D:AC:CD=3:4:5时,③当CD:B′D:AC=3:4:5时,④当CD:AC:B′D=3:4:5时,⑤当AC:B′D:CD=3:4:5时,⑥当AC:CD:B′D=3:4:5时.【解答过程】(1)①∵绳子AB沿M、N点折叠,点A、B分别落在A'、B'处,A'、B'恰好重合于点O处,∴AM=MO=12AO,ON=BN=12OB,∴MN=MO+ON=12(AO②∵AB=60cm,A′B′=20cm,∴AA′+BB′=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