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模拟-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4/0B/wKhkGWcQsZOAQeeUAAH83MYfvCk162.jpg)
![第四模拟-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4/0B/wKhkGWcQsZOAQeeUAAH83MYfvCk1622.jpg)
![第四模拟-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4/0B/wKhkGWcQsZOAQeeUAAH83MYfvCk1623.jpg)
![第四模拟-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4/0B/wKhkGWcQsZOAQeeUAAH83MYfvCk1624.jpg)
![第四模拟-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4/0B/wKhkGWcQsZOAQeeUAAH83MYfvCk16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上海专用)第四模拟(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文言文(26分)1.(本题5分)读经典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登高望远,总能唤起诗人别样的情思。陈子昂登幽州台,有了“念天地之悠悠,______”的慨叹,怀才不遇的惆怅溢于言表;杜甫仰望泰山,萌生了“______,一览众山小”的志向,青年人的雄心和气魄跃然纸上。(2)古诗文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如《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两句,后人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游山西村》中“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后人多用于表达“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的意义。(3)古人常用借古讽今手法抒怀,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两句,将对历史的咏叹和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了起来。【答案】独怆然而涕下会当凌绝顶化作春泥更护花山重水复疑无路隔江犹唱后庭花【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怆、涕、凌、作、疑、隔、庭”等字容易写错,要加强注意。(本题5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3分)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所展示的画面。3.(2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此时刚三十出头,正仕途得意,他触景生情,满是朝气和信心。B.这首登高抒怀之作,前两句写峰和塔之高,后两句写登塔的感想。C.“不畏”尽显诗人的勇气和决心,“浮云”在古诗中往往借代困难阻碍。D.后两句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样,都含蓄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答案】2.飞来峰上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塔,我听说登上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见旭日东升。3.C【解析】2.本题考查诗文画面的描绘。“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多用修饰词加以描绘即可。示例:千寻高的塔巍然矗立在高山之上,令人神往,在雄鸡鸣叫之时,站在塔顶就可以看到一轮红日徐徐升起,美丽而壮观。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浮云’在古诗中往往借代困难阻碍”表述有误,“浮云”在古诗中往往指代奸邪小人;故选C。(本题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锡饧不辨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有医者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①,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日:“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②其故。曰:“此古方③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④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注释】①迎求溢户:形容迎接他出诊和前来求诊的人很多。②叩:询问。③古方:指古代名医的药方。④妄谓:胡说。4.(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尝()
(2)原礼心异之
异()5.(2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他)听说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去察看情况。B.(他)知道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去调查真相。C.听说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的效果很好,(他便)亲自前往察看。D.知道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的效果很好,(他便)亲自前往调查。6.(3分)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是:【答案】4.曾经异:对……感到(诧异/奇怪)5.A6.:①它告诉我们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就会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识字、辨字决不能掉以轻心,不然也可能会在学习和工作中造成失误。②本文还讽刺了那些盲目从众,听信传言,去看庸医的百姓。告诉我们生活中要避免盲目从众,不要听信传言,要明辨是非真伪。③讽刺像文中的庸医这样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害己更害人的人。【解析】4.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尝,一词多义,曾经。异,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奇怪)。5.考查翻译句子。B.“闻”是听说的意思,不是“知道”;C.句首省略的主语“他”没有补充,“辄”的意思是立即,译文的当中没有体现,“效”为见效,不是“效果”;D.句首省略的主语“他”没有补充,“闻”是听说的意思,不是“知道”,“辄”的意思是立即,译文的当中没有体现,“效”为见效,不是“效果”;故选A。6.考查阅读启示。文中的传闻医术很高的那个医生认不清锡、饧,导致给人瞎开药,可得启示: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读文言文时,一定要认字、辨字,不然就可能造成失误。文中的百姓认识不到这位医生其实是一个庸医,只是听信传言,就都去找他看病,可得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盲从,不能轻易相信传言,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文中的庸医对医书研究不够深入,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害人害己。可得启示:讽刺了生活中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害人害己的人。【点睛】译文: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来名医家求要的人很多,名医都来不及应酬。偶然间看到一个求得药的人已经离开了,那个医生跑出来告诉他说:“临煎药时(要往里面)加一块锡。”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他竟然不知道古方是“饧”,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平庸的医生每每妄称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本题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7.(3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8.(4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9.(2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答案】7.出名,有名博学的人调弄8.(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9.A【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儒:博学的人。(3)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调:调弄。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1)句重点词:斯:这;惟:只,只是;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句重点词:乱:扰乱;案牍:指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9.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为: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句话主要是为了引出后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借以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选项中“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错误。故选A。【点睛】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本题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①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②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沙漠、乱坚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盟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的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③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万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④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竖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⑤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10.(2分)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11.(4分)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罪魁祸首:休养生息:12.(2分)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用原文语句)13.(3分)第③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14.(3分)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举例:_________【答案】10.沙尘暴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11.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首要因素。大自然经过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12.有沙源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13.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举例:……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好处:这里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来势凶猛、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14.举例:对森林乱砍滥伐。措施:封山育林。【分析】10.本题考查提炼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的能力。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可从标题、开头查找。第一段,“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即沙尘暴。“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内容,即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1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要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语境义。“罪魁祸首”意思是指作恶犯罪的头目,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结合“松散、干燥的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分析,可知“罪魁祸首”语境义为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首要因素。“休养生息”意思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结合“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分析,可知“休养生息”语境义为大自然经过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12.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相关句子回答。结合“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可得出:沙尘暴有沙源;结合“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盟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的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可得出:沙尘暴的形成是因为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结合“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可知,“过度开发”是指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本段运用了“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4500万亩,16万”的数字,这很显然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土壤被卷入大西洋”“毁掉耕地”“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可知,具体翔实的数字说明了沙尘暴来势凶猛、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14.本题考查拓展阅读能力。示例:泥石流。由于人类乱砍滥伐草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措施: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对林木的砍伐,阻止乱砍滥伐,种植草木,普及宣传保护环境意识。(本题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我的父亲①父亲读过几年私塾。祖母说,他曾将《三字经》改编成“人之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年演变过来的。②在我离家前近20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分可怕的。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你爹来了!”,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大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③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④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的说:这个小牛犊!⑤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⑥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有几分自责之意。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如果没有得到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⑦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励子侄们读书。⑧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给我在湖南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上学无望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找了一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够,又缺少毅力半途而废。父亲一直在为我的前途着想。有一次,他竟然要我学拉胡琴,起因是他去县里开会,有一个拉胡琴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叔叔年轻时学过胡琴,父亲帮我把那把旧琴要来,并要叔叔教我,虽然后来我也能拉出几首流行的歌曲,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⑨1973年8月20日,我到县里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份美差,是因为叔叔在棉花加工厂当会计,这当然也是父亲的推动。我到棉花加工厂工作后,父亲从没问过我每天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月发了工资我交给母亲,交多交少,母亲也不过问。现在想起来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期间,家里穷成那样子,母亲生了病都不买药,炕席破了都舍不得换,我却图慕虚荣买新衣新鞋,花钱到理发铺里理大分头,与工友凑份子喝酒……挥霍钱财,真是罪过。⑩1982年暑假,我接到了部队战友的一封信,告诉我提干命令已经下来的消息。我大哥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亲。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的那样冷静,那样克制。⑪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早就主张拆掉的“旧居”成了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后来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当有人kāngkǎi(
)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⑫获奖后父亲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两句话是:“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我把这两句话当成了后半生的座右铭。15.(1分)根据第⑪段的拼音,写出汉字。kāngkǎi()16.(4分)作者成长中,也曾感受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请概括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1)剃头时,父亲亲自给我剃头,_____。(2)抬石头时,_____,还给予我关切和赞赏。17.(4分)第⑩段“父亲看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儿去了”,使用了________描写,表达效果________。18.(3分)你怎样理解第⑪段画线句子的含义?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19.(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威严无比的父亲小时候改编《三字经》,用强烈的反差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⑨段写到家里贫穷而“我”却图慕虚荣、挥霍钱财,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心中的自责,与表现父亲形象无关。C.第⑩段父亲得知“我”提干后什么也没说,暗示出他对“我”还有更高的期望。D.第⑪段父亲本想拆掉旧居。在“我”获奖后,父亲不但没有拆除旧居而且还主动出资修缮,是因为它变成了受人瞩目的热点。【答案】15.慷慨16.并慈爱地称我为小牛犊把杠子的大部分让给我17.动作(细节)描写运用“舀”“喝”“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激动、自豪但又冷静、克制的心情。18.这句话包含了父亲对我的自豪、期许、勉励,也表现出父亲的谦虚、质朴、低调。19.A【解析】15.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慷慨:kāngkǎi,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16.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概括。概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舐犊之情”形容父母对子女的深厚的爱。“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是在第④段,根据第④段“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的说:这个小牛犊”可概括为剃头时,父亲亲自给我剃头,并慈爱地称我为小牛犊。根据第⑤段“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可概括为抬石头时,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让给我,还给予我关切和赞赏。17.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判断及赏析。“父亲看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儿去了”中,“看”“舀”“喝”“扛”可知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内心也是激动、高兴、自豪的,但外表却是那样冷静、那样克制。18.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此句是“我”获奖后,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说的话,意思是:没获奖,“我”是农民的儿子;获奖了,“我”还是农民的儿子。父亲强调“农民的儿子”,父亲以农民的身份而自豪,不改劳动人民的本色,父亲的话语里包含着对“我”的期许勉励,突出父亲质朴、低调、谦虚的品质。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第⑨段写到家里贫穷而“我”却图慕虚荣、挥霍钱财,一方面是为了表现“我”心中的自责,另一方面也可以凸显父亲疼爱孩子,为孩子着想的形象,而不是“与表现父亲形象无关”;C.第⑩段父亲得知“我”提干后虽然什么也没说,但父亲的行为可以暗示出他的激动、自豪,表现父亲的低调、克制,而不是“暗示出他对‘我’还有更高的期望”;D.第⑪段父亲本想拆掉旧居。在“我”获奖后,父亲不但没有拆除旧居而且还主动出资修缮,是因为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他不想因为修缮旧居而影响自己一家人的名声,而不是“因为它变成了受人瞩目的热点”;故选A。三、综合与运用(共6分)20.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他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1)(2分)选文出自小说《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2)(4分)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刻画出祥子有什么性格特点?【答案】(1)老舍舒庆春(2)这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子坚定的性格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作者情况的把握。《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描写方法的把握。“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祥子比作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方言词汇“挺脱”的运用和“没有一个不”双重否定句式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祥子强劲结实、挺脱舒展的身体,表现出他自信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祥子的赞美之情。四、写作(40分)21.(本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冬天的阳光是温暖的,家人的关心照顾是温暖的,老师的理解支持是温暖的,朋友的帮助鼓励是温暖的……其实温暖无处不在,只在于是否被你发现。请以“温暖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答案】例文:温暖就在身边冬天里,常常把手紧紧地放在棉衣的口袋里,为的是能在手中多握一点温暖,可是淘气的暖空气总是从手指的夹缝中溜走,当我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身边的小事时,会发现有那么多的小事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温暖,有时是家人的一句关怀,有时是同学的一声安慰,有时还是朋友的一次帮助。到了初中生活,学习越来越紧张,我不得不放弃一些课外班的学习。每当同学们夸我数学好时,我都会得意于原来的奥数班,所以我自己是不愿意放弃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隐形渗透性密封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会议 展览合同
- 2025机动车买卖合同模板
- 运输类合同范本
- 南宁房屋租赁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建筑施工物资租赁合同示范文本无担保方
- 鸡蛋供货采购合同
- 借款用于投资合同
- 技能培训中的表达技巧训练
- 2024年资格考试-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2382管理信息系统答案及评分参考
- (苏版)初三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
- 2023年12月广东珠海市轨道交通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人笔试近6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查房护理课件
- 燃气罩式炉应急预案
- 专题23平抛运动临界问题相遇问题类平抛运和斜抛运动
- 超声科医德医风制度内容
- 高三开学收心班会课件
- 蒸汽换算计算表
-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列竖式计算,可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