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万达中学2025年高三综合模拟金卷(1)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广元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万达中学2025年高三综合模拟金卷(1)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广元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万达中学2025年高三综合模拟金卷(1)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广元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万达中学2025年高三综合模拟金卷(1)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广元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万达中学2025年高三综合模拟金卷(1)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万达中学2025年高三综合模拟金卷(1)生物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胰腺细胞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配合B.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中的作用受基因的调控C.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纺锤体和线粒体共同参与染色体的均分D.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的运转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2.桔小实蝇是热带和亚热带瓜果的主要害虫,某种群雌雄比例为1∶1,研究人员分别在2010年和2013年采用诱捕器诱捕桔小实蝇雄成虫的方法来调查该种群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10年l-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S”型增长B.2013年1-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J”型增长C.2013年6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约为640头D.推测可知,温度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化没有影响3.调查发现,近年来一种雪藻(单细胞绿藻)入侵了南极洲的加林兹岛,导致原本白茫茫的雪地出现片片血红。雪藻主要分布在高山雪地几厘米深的冰层中,在冰雪融化时会大量繁殖形成雪地藻华。原本绿色的雪藻经阳光照射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红色素,这些色素能抵御紫外线辐射、吸收微波热量(温暖周围的冰雪)。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雪藻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雪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冰雪中N、P含量大幅度升高引发C.雪藻入侵提高了当地物种的丰富度,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雪藻对低温、高光照和强紫外线辐射等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植物发育程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B.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C.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对基因组表达的调控促进植物的生长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可有一定的催化活性C.胃蛋白酶适合在低温和pH为中性条件下保存D.动物细胞中,DNA聚合酶只存在于细胞核中6.研究人员用蒸馏水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1.00素(GA3)分别对野牛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待种子萌发后对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如图。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组B.IAA和GA:均不直接参与野牛草细胞的代谢活动C.IAA对野牛草幼苗生长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两重性D.GA;对野牛草茎的影响比根显著7.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其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发生改变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能表达合成荚膜多糖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与TMV感染实验两者的实验设计思想一致D.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8.(10分)水孔蛋白是存在于某些细胞(如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其作用是帮助水分子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子通过水孔蛋白进行跨膜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水分子通过水孔蛋白进行跨膜运输需要ATP提供能量C.破坏水孔蛋白的结构后,水分子不能进出细胞D.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速率受膜内外水分子的浓度和水孔蛋白的数量影响二、非选择题9.(10分)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相关问题:(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_____,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利用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_____键.(3)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_____.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_____(填过程)合成mRNA.(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下图中的何种Ti质粒?_____(5)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_____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_____.10.(14分)已知果蝇有长翅、小翅和残翅3种翅型,由A与a、H与h两对基因共同决定,基因A和H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为长翅,仅有基因A和h存在时表现为小翅,其余个体表现为残翅。现取翅型纯合品系的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性别未知)。请分析以下问题:杂交组合亲本F1F2正交残翅?x小翅?长翅?x长翅?长翅:小翅:残翅=9:3:4反交小翅?x残翅?长翅?x小翅??(1)基因A和a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翅型的遗传遵循孟德尔_______________定律。(2)反交实验中,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长翅:小翅:残翅=_________________。(3)若已知果蝇控制翅型的基因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可能会因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丢失(以X0表示,X0X0和X0Y的个体无法存活)。①要鉴别果蝇是否发生X染色体片段缺失,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果蝇体细胞___________的染色体形态,并绘制________________图进行确认。②若在进行上述正反交实验时,在正交实验的F1中发现了一只小翅雌果蝇,为确定其产生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可将其与纯合的小翅雄果蝇杂交,若后代性状(包括性别)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产生原因为X染色体片段缺失。11.(14分)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NE)等都是常见的神经递质,它们在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升高或降低;它们发挥作用后可被再回收或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γ–氨基丁酸以__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氯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为____________。(2)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肾上腺髓质合成分泌的NE通过____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储存NE的突触小泡与神经元____________处的细胞膜融合后,NE释放到突触间隙中。(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据此推测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肌肉将_____________。(4)ATP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研究表明,神经末稍突触小泡内储存着ATP并可使之释放,突触后膜上有ATP的特异性受体存在,ATP在突触间隙中可被迅速地酶解清除。据此推测,ATP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是根据实验室中人工饲养黑腹果蝇的数据统计绘制而成的曲线图。人工饲养是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的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草履虫、酵母菌所做的实验与上述结果相似,表明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___________。(2)曲线的纵坐标___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这个过程中种群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3)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线,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_______。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填能够或不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4)试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对珍稀动物的保护、草原的合理放牧分别提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浆细胞(而不是胰腺细胞)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配合,A错误;B、高尔基体通过囊泡运输发挥的定向分选作用,必然与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精准导向作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中的作用受基因的精密调控,B正确;C、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线粒体为这些过程供能,它们间接或直接地共同参与染色体的均分,C正确;D、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原癌基因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进程。抑癌基因阻止不正常的细胞增殖,故细胞周期的运转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D正确。故选A。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以及在抗体分泌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难度不大。2、B【解析】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详解】A、2010年,5-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增长高于3、4月份,不符合“S”型曲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A错误;B、2013年l-6月份,根据曲线图估读数据,雄虫种群诱捕数量呈“J”型,而雌雄数量比为1:1,故推测

桔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基本符合“J”型曲线增长,B正确;C、640头只是2013年6月每诱捕器捕获的雄蝇数量,不代表种群总量,C错误;D、根据曲线图可知种群数量变化受季节影响,可能是温度变化引起的,D错误。故选B。3、D【解析】

种群的增长曲线包括J型增长和S型增长。J型: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S型: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种群只有在理想环境下才会出现“J”型曲线增长,雪藻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A错误;B、雪藻大量繁殖主要是因为环境适宜,空间充足,种间斗争较弱等因素导致,B错误;C、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C错误;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本题以雪藻的入侵为例,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4、A【解析】

A、同一植物发育程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A项正确;B、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促进效应从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浓度对生长的促进效应是相同的,B项错误;C、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是因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而茎的向光性中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故C项错误;D、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对基因组表达的调控抑制植物的生长,D项错误。故选A。5、B【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少部分酶是RNA,其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A错误;B、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内、体外均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B正确;C、胃中存在胃酸,故胃蛋白酶适合在低温和pH为酸性条件下保存,C错误;D、动物细胞中,DNA聚合酶参与DNA的复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部分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D错误。故选B。6、C【解析】

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茎长和根长。【详解】A、实验过程中,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组,来判断不同激素及激素浓度对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A正确;B、IAA和GA为植物激素,均不直接参与野牛草细胞的代谢活动,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B正确;C、由图可知,图中不同浓度的IAA对野牛草幼苗生长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其两重性,C错误;D、由图可知,GA对野牛草茎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根的促进作用,D正确。故选C。7、C【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错误;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直接表达产物是蛋白质,而不是荚膜多糖,B错误;C、在“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和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都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C正确;D、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死亡,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8、D【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水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故不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水分子通过水孔蛋白进行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B、水分子通过水孔蛋白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ATP提供能量,B错误;C、破坏水孔蛋白的结构后,水分子仍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C错误;D、水通道蛋白参与的水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故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速率受膜内外水分子的浓度和水孔蛋白的数量影响,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稳定存在磷酸二酯脱氧核苷酸RNA聚合酶转录甲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解析】

农杆菌转化法(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2、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3、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4、转化: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详解】(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2)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在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3)基因表达载体的本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甲、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且用这两种酶切割可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甲正确;乙、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SacI的切割位点,乙错误;丙、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但用这两种酶切割不会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丙错误;丁、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XbaI的切割位点,丁错误。故选甲。(5)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步骤。10、常自由组合AaXHXhAaXhY3:3: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组型小翅雌性:小翅雄性=2:1【解析】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有差别,这是因为不同性别的个体,如XY型,雌性和雄性的常染色体组成相同,性染色体组成不同,雌性为XX,雄性为XY,而基因又在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详解】(1)翅型纯合品系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与性别相关;由于长翅和小翅果蝇均含有A,但长翅果蝇含有H,而小翅果蝇不含H,所以H与h在正反交中的传递与性别关联,即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H与h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反交实验中的亲本基因型为AAXhXh、aaXHY,F1基因型为AaXHXh、AaXhY,F2在忽略性别的情况下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3:3:2。(3)①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和着丝粒位置等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形成染色体组型,可观察X染色体片段缺失情况。

②正常情况下反交实验F1的雌果蝇基因型为AaXHXh,偶尔出现的小翅果蝇基因型可能为AaXhXh(基因突变)或AaX0Xh(X染色体片段缺失),其与纯合小翅雄果蝇杂交,若子代出现雄果蝇致死现象(X0Y),即后代小翅雌性:小翅雄性=2:1,则可确定产生原因为X染色体片段缺失。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胞吐正电位体液轴突末梢持续收缩(或痉挛、抽搐、震颤不止)ATP是一种神经递质(或ATP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解析】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而膜内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详解】(1)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的是氯离子内流,因此突触后膜的膜内外电位依旧为外正内负,且电位差增大。(2)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NE)作为激素时通过体液运输;突触是由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组成的,因此突触前膜是神经元轴突末梢处的细胞膜。(3)据题意,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