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与国家发展研究战略报告_第1页
中国人口与国家发展研究战略报告_第2页
中国人口与国家发展研究战略报告_第3页
中国人口与国家发展研究战略报告_第4页
中国人口与国家发展研究战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口与国家发展研究战略报告中国人口与国家发展研究战略报告中国人口与国家发展研究战略报告2004中国人口与进展国家报告前言在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进展大会上,179个国家共同确认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人的全面进展”新概念,确立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进展的目标,标志着人口与进展领域一个新时代的开头。2000年在189个国家首脑出席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通过的“千年进展目标”进一步设立了2015年前各国应该达到的8方面目标,包括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公平和防治艾滋病等。

中国政府认真履行对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的承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展观,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展。中国乐观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致力于进展经济、消除贫困、开展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普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防治艾滋病、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提高妇女地位。在促进人口与进展的各个领域,中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阅历。

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进展综合决策。将人口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总体规划,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气,实行法律、教育、宣扬、经济、行政等措施综合治理人口与进展问题。2004年初,中国政府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中国人口进展战略讨论”,对人口总量、素养、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化、系统的讨论,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进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进展供应决策支持。

中国政府坚持依法治国,尊重并维护公民的生存和进展权益。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次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使尊重和保护人权上升为宪法原则。2001年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明确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国家维护公民生殖健康的各项权利。国家先后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进展规划,如:《婚姻法》、《母婴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妇女进展纲要》、《中国预防与掌握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等,促进男女公平,保护妇女、儿童、艾滋病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政府基本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推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嘉奖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乐观探究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使进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政府汲取国际先进理念,不断完善人口方案的实施。开罗国际人发大会以来,中国政府通过乐观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等项目,将国际先进理念引入人口方案,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作新机制,拓展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领域,实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加强技术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提高生殖健康/计划生育询问与技术服务水平,改进管理模式和考核评估体系,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最大限度地尊重并满意群众共性化的服务需求。目前,中国的人口方案正在发生意义重大的转变:工作目标从以人口数量掌握为主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养,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进展;工作领域从避孕节育拓展到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生殖健康全程服务;工作对象从以已婚育龄妇女为主扩大到包括男性、青少年和老年人在内的多种人群;工作方法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依法行政、优质服务为主,并同群众格外是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受到服务对象的广泛欢迎。

中国不断加强人口与进展领域的国际沟通与合作。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卑视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主要国际公约,并如期向联合国递交了相关履约报告;中国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卫生组织、福特基金会、国际计生联以及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等国际组织和国外捐助机构在人口和生殖健康领域的项目合作,加快了中国实现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目标的步伐;同时,中国还乐观支持进展中国家格外是南南合作伙伴组织成员国的人口与进展事业。

中国在人口与进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面临很多挑战:人口的高增长量与低增长率并存,人口素养较低,老龄化加速、诞生性别比持续上升等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尚不能满意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贫困人口和流淌人口尚未得到优质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冲突仍然尖锐,城乡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消除贫困的任务仍然困难。

值此纪念开罗国际人发大会1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将认真回顾和总结所取得的成功阅历,分析和解决存在的不足,与国际社会共同探讨进一步落实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为世界人口与进展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一、人口规划与人口进展战略(一)现状与措施

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进展原则,提倡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进展战略的讨论和规划的制定,将人的全面进展及其相关的人口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总的战略、规划和决策以及相应政策、方案的制定、执行和监测过程当中,转变过去单纯以经济指标衡量进展的做法,重视如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中所使用的社会进展指标,以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展。

中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月末起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通过大力降低生育率,有效掌握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并促进了生育观念的转变。20世纪90年月以来,中国的生育水平整体上呈现平稳下降态势,人口诞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90年的21.06‰和14.39‰下降到2003年的12.41‰和6.01‰,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综合避孕率保持在83%左右。目前,中国的生育水平已降至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伴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中国人口、经济、社会的进展变化,以及政府在可持续进展方面的追求和努力,符合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的精神。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进展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总体规划。2003年,中国政府对“十五”规划中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进展规划进行了中期评估,以促进其有效实施。在2004年中共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加强人口进展战略讨论、制定中长期人口进展规划已被列为中国政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需要集中力气抓好的头等大事。

中国政府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加强人口进展规划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确立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管理与服务理念。2003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被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并增加人口进展战略讨论的职能。通过政府机构改革,中国人口进展战略讨论与人口规划工作的组织管理得到加强和完善。

面对21世纪的战略新机遇,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展观,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也为加强人口进展战略讨论,制定人口进展的“十一五”和长期规划供应了良好契机。目前,国家级的人口进展战略讨论正在进行当中。这次人口进展战略讨论注意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进展,全面、深化、系统地对中国人口的数量格外是结构、质量和分布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进行战略性、前瞻性讨论,并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二)问题与挑战

——中国的人口与进展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严重威胁将来中国的进展和稳定。比如:人口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长期并存(全国每年新增人口仍在1000万左右)、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诞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上升、流淌人口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重大问题的准时、有效解决,迫切需要站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观”的高度,重新端详和进一步改进人口进展战略和人口规划。

——全面、系统、牢靠和持续的国家人口与进展战略讨论尚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满意需求。一些必要的和牢靠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不足,将会影响到讨论结果的科学性、可行性。

——一些地区、部门和干部对人口规划在整个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熟识不足,人口规划的实际执行不容乐观。

——在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进展观有待进一步巩固。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和人口数量掌握指标,忽视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进展的倾向仍然存在。

(三)战略与对策

——坚持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提出的进展原则——以人的全面进展为核心,加强人口进展战略讨论,制定人口与进展战略规划,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组织多部门、多学科的力气,开展人口与进展领域重大问题的讨论。从战略、全局和宏观的高度,运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推断将来肯定时期人口数量、素养、结构、分布的变动趋势,揭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个相关变量的互动关系及变化规律,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进展的人口进展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进展,供应强有力的支撑。

——强化人口规划在整个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中的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改进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的评价指标,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以及人与自然的统筹协调进展。

——进一步加强人口进展中长期规划的讨论和制定,探究并实施人口进展的区域规划,使区域性的人口与经济社会进展更加协调。

——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以人为本进展观内涵和作用的理解和熟识,充分发挥人口进展规划在各级政府决策中的基础和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二、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一)现状与措施

中国支持1994年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并致力于将生殖健康引入本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案,努力实现开罗国际人发大会所设定的有关目标。中国在促进生殖健康方面取得显着成果,但也存在挑战。

在开罗国际人发大会上,中国与其它国家共同认为,生殖健康不单纯是通过计划生育达到人口学目标,而是要更广泛地满意男性和女性在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对生殖健康的需求。它主要包括平安分娩、产前和产后保健、生殖道感染及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防治、不孕症防治以及计划生育。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也将促进公民的生殖健康作为重要目标。

10年来,中国乐观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阅历,进一步完善适合国情的人口进展方案,促进人的全面进展。中国主要在以下方面付诸了不懈努力: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公民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的权利;全面开展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关注和满意男性、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乐观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强化服务理念,改进管理模式,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工作同进展经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20世纪90年月以来,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2.0。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发生了重要变化,人民群众作为计划生育的主人,享有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各项权利,以及依法履行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人民群众供应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优质服务。为全面达到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的有关要求,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降低孕产妇和婴儿及儿童死亡率的工作。

中国政府加强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转变,维护群众生存和进展的权利。2000年,国家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体现了中国执行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的简略原则。《决定》在强调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阐明白加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协调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要求“尊重人民群众作为计划生育主人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2001年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重申“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同时,强调要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保护其相应的权利。该法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包括生育、知情选择避孕方法、依法获得法律救济等8项权利和服务供应者的职责。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行国家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各省(区、市)修订完善了地方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使群众获得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的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中国政府不断加强服务网络建设,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的开展供应条件和保障。截至2003年,全国县乡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3.7万多个,技术服务人员14万人,此外,还有近百万遍布乡村的志愿者和服务人员。加上卫生系统近3200所妇幼保健院和约50万妇幼卫生工作者,中国政府已基本建立了遍布城乡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政府为每一个县(区、市)都配备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流淌服务车,以便相应的服务可以延长到边远的农村和山区。国家为群众免费供应基本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包括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基本项目的健康检查和询问等,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支付。同时,政府加强队伍培训,严格技术服务规范和标准,改进管理和评估,将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以促进和保证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的提高。

自1995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展了多个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项目,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中国/世界卫生组织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生殖道感染干预、诞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项目,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项目,关爱女孩项目,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项目,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嘉奖扶助制度试点项目,“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项目,等等。这些项目对于中国政府有效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阅历,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产生了乐观作用。

(二)问题与挑战

——现行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尚未有效掩盖青少年、老龄人口、流淌人口、贫困人口以及残疾人口等边缘和弱势群体。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是未婚人群人工流产率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

——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的地区差异大。在宽阔农村和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网络的服务能力尚不能满意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中国具有较高的诞生人口缺陷发生率,造成的缘由包括营养不足、环境不良和围产期保健不当等多种因素。降低诞生人口缺陷发生率是中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的一项重要而又困难的任务。

——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习惯于原有的工作模式,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展观,以及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精神的理解和熟识尚存在不足,在肯定程度上影响计划生育向生殖健康领域拓展。

(三)战略与对策

为履行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提出的“全部国家应不迟于2015年为年龄适合的全部人尽早供应生殖保健”的要求,中国政府确立了相应的进展目标:到2005年全面推行医疗卫生和生殖健康服务,开展避孕措施的知情选择;到2010年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务,普遍实行避孕措施知情选择,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根本转变;到21世纪中叶,人口素养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

——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诞生人口素养,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实现协调进展和可持续进展。

——进一步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促进人口方案的管理创新,加快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深化开展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加快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地区以及国际间的沟通与合作,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各方面资源,促进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与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结合。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认真组织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嘉奖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探究建立与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帮助计划生育家庭改善生活,建设文明幸福家庭。

——加强宣扬提倡,重视并改善对青少年及其它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大力推广平安套的使用,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预防艾滋病。三、消除贫困(一)现状与措施

消除贫困是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有作为奋斗目标。10年来,中国政府认真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在促进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消除贫困的力度,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加、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道路。

中国已经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中关于到2015年将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中国农村肯定贫困人口从1993年底的8,000万人削减到2003年的2,9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8.7%下降到3.1%。但是,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少于1美元的国际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1998年还在1亿以上,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比例达11.5%(世界银行-联合国进展署)。但中国农村减贫的速度还是格外飞快的。不过,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城市贫困问题开头显现。2003年,中国城镇有近2,248万人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城市贫困人口中,妇女和儿童占较大比例。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政府把消除贫困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1994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年又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中央政府逐年增加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各项扶贫资金从1994年的近98亿元人民币(约合1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30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合36亿美元)。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扶贫的投入力度。

中国政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为此,中国政府除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大力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各种有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能力。1995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约合12亿美元),并给予女童格外关注。

由于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多,中国政府自1999年起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推动西部地区进展,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在西部地区优先支配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等建设项目,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2000年至2003年底,中央建设资金累计支配西部地区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约合423亿美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支配4,000多亿元人民币(约合484亿美元),金融贷款余额9,500多亿元人民币(约合1,149亿美元)。实现了柏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西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为解决城市贫困人口问题,中国政府建立了相应的城市扶贫机制。中国城市人口的贫困问题不同于农村,主要来源于经济的转型和相继而来的巨大就业压力。中国政府在城市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普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职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1998-2003年,中央财政共支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731亿元人民币(约合88亿美元),帮助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3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373万人,各级财政共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51亿元人民币(约合18亿美元)。

中国的扶贫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但民营企业和社会团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开头捐资公益事业,支持农村贫困地区的进展。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救助贫困儿童入学的“盼望工程”,救助贫困女童入学的“春蕾计划”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项目,全部或部分依靠国内民众和企业的捐助。这些项目格外关注贫困地区妇女和儿童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

(二)问题与挑战

——贫困人口数量仍然浩大。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村仍有2,900万人处于肯定贫困状态,如果按人均每天1美元的国际标准贫困线计算,肯定贫困人口的数字大约有1亿。由于各方面的缘由和条件制约,现存遗留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加大,中国消除贫困的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另外,不断加剧的城市人口贫困问题也给政府带来严峻挑战。

——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制约了当地脱贫步伐。大多数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土地资源匮乏,承载人口的能力低。但这些地区人口诞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大一部分经济进展和扶贫开发成果被新增人口所抵销。

——贫困人口综合素养较低。2003年,贫困农夫家庭劳动力文盲率为22.4%,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家庭有残疾或大病成员,2002年和2003年连续2年贫困的农夫家庭中,丢失劳动能力的比重为29.3%。这些缘由使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受到限制。

——返贫现象严重。由于脱贫人口原有的生产、生存条件没有根本转变,遇到自然灾难和疾病等情况极易重新返回贫困状态。如何削减返贫现象的发生,巩固扶贫成果,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三)战略与对策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头10年扶贫开发总的奋斗目标: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养,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转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制造条件。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提高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益。因地制宜制定适当的扶贫政策,使扶贫工作由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逐步转向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进展水平。重视解决城市人口、老龄人口和妇女儿童的贫困问题。

——连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实行倾斜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投资、进展科技教育、改善生态环境和劳务输出等多种途径,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进展,增强贫困地区自我进展能力。

——动员全社会参加扶贫开发。鼓励民间,格外是企业间和地区间的沟通与合作。引导非政府组织参加和执行政府扶贫开发项目。

——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加强对农夫有用技术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全面实行助学贷款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同学的受教育权利。2007年,西部地区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宽阔农夫得到最基本的医疗救治。逐步建立以农村贫困家庭为对象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宽阔农夫格外是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

——坚持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对于人口增长过快的贫困地区,乐观提倡群众转变生育观念,实行计划生育。大力推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嘉奖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的试点与推广工作,对于自愿少生孩子的家庭实行嘉奖优惠政策,探究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帮助他们进展生产,勤劳致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

——加快建设与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连续推行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商业保险,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平安网。

——加强扶贫开发领域的国际沟通与合作。乐观争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向中国供应援助性扶贫项目,借鉴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方面制造的成功阅历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中国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和整体效益。四、艾滋病防治以及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一)现状与措施

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把遏制并扭转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扩散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中国政府动员全社会力气,实行一系列切实措施,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肯定成效,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20世纪90年月中后期以来,中国艾滋病的传播呈快速上升趋势。2003年,中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已居亚洲第2位,全球第14位。从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规律看,中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大面积集中的临界点。如果不准时实行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据猜测,2010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1,000万,形势格外严峻。

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特点为:1、涉及范围广,全国31个省(区、市)均发现感染者。2、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共享注射器吸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渠道,但经性接触、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长。3、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分布在农村。因非法采供血传播的感染者几乎100%分布在农村,而且大多在贫困地区。4、局部地区面临发病、死亡高峰。5、引发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不平安性行为在性工作者、同性恋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比例,共享注射器吸毒行为在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

1996年,中国中央政府建立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协调会议制度。在此基础上,2004年又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加强领导和协调,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政府先后制定了《中国预防与掌握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全国艾滋病防治宣扬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等规划和规章,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2004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四免一关怀”的重要政策。

2001年,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由原来的每年1,500万元(约合181万美元)增加到1亿元人民币(约合1,209万美元),2003年增加到3.9亿元人民币(约合4,716万美元)。自2001年起,中央政府投资12.5亿元人民币(约合1.5亿美元)国债,地方配套10亿元人民币(约合1.2亿美元)用于加强中西部地区的血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有关部门建立了治疗艾滋病药品进口注册及研制报批快速信道,批准了进口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免税。2002年,中国开头自行生产抗艾滋病病毒药品,并免费向河南、安徽、湖北等重点地区的患者供应。

中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治和干预措施。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等相互协作,在大众宣扬教育、高危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与护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在娱乐场所开展推广使用平安套试点工作。2002年,在静脉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市场营销试点工作;在同性恋人群中开展平安性行为的宣扬和干预工作;在孕产妇中开展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试点工作。2003年,开展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和综合关怀试点工作。目前,中国政府已建立了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重点开展以治疗和关怀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中国政府乐观探究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与艾滋病预防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在云南、广西、新疆、河南、广东、四川、江苏、甘肃8个省(区)的项目县领先进行试点,并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阅历。

(二)问题与挑战

——有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对艾滋病流行的危害性以及防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熟识不足,组织领导不到位,相关职责不落实,制约和阻碍了疫情监测、宣扬干预以及治疗关怀等措施的有效开展。

——在艾滋病防治方面,还存在着部门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综合协调不够,社会资源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艾滋病防御机制。

——社会对艾滋病防治的宣扬教育尚不充分与科学,部分公众在熟识上存在误区。一些人知识匮乏,对防治艾滋病持无所谓态度;一些人则存有恐惧心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持卑视和排斥态度。这些错误的熟识制约着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专业防治工作队伍不健全,尚未建立完备的疫情采集系统,对高危人群和区域的筛查工作不到位,疫情漏报瞒报情况严重。由于信息失真,给国家制定行为干预、病人医疗、经费投入、药物生产等相关政策造成肯定困难。

——引发艾滋病大规模流行的危险因素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根除。吸毒人数持续增加,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行之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落实情况不够好。

——艾滋病防治的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内工作还存在协调和连接方面的不足。

——艾滋病对局部地区社会经济的严重影响已逐步显现,制约当地的经济进展,并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三)战略与对策

——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加的艾滋病防控与关爱体系和工作机制。贯彻2004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大投入,综合治理。

——加强艾滋病防治的法制化建设。起草国家《预防掌握艾滋病条例》,乐观稳妥地推动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和落实,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有针对性地实行预防干预措施:在以非法采供血为主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地区,重点加强艾滋病病人的救治救助和血站的管理;在以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地区,重点加强宣扬教育和美沙酮维持治疗措施的推广实施;在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地区,重点加强宣扬教育和平安套的推广使用工作。

——加强公益宣扬,重点做好农村地区和宽阔青少年、妇女及流淌人口的知识普及工作。2005年,100%的大、中学校将设“防治艾滋病”课程。要通过宣扬教育,大力提高公众格外是农村人口和高危人群对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知识的了解,消除卑视和误解,提高公众对防止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扩散的参加程度。

——加强防治艾滋病药物的研制和开发,加快艾滋病医疗救助体系建设,落实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供应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承诺。实行医疗服务与社区服务、社会救助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合法权益,反对社会卑视。

——切实做好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127个示范区基本掩盖了中国目前艾滋病疫情较重或艾滋病传播危险较大的县区,通过综合防治,掌握重点地区乃至全国艾滋病疫情进展。

——加强疫情监测和筛查,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准时、精准、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趋势。

——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信息与技术沟通,促进相互协调与协作。共同探讨防治艾滋病的策略,遏制艾滋病的扩散。五、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一)现状与措施

开罗国际人发大会强调关注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并将为青少年供应必要的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务、保障他们获得生殖健康教育和保健的权利、帮助他们确立规避风险的行为模式和健康生活方式,列为大会《行动纲领》优先考虑的目标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青少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0年来,在整体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同时,中国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消灭前趋态势,性态度更加开放,性道德观念趋向多元,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逐步下降,但平均初婚年龄不断推迟,未婚妊娠和人工流产现象增多。

针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现实状况,中国政府遵循“关爱、理解、尊重和支持”的基本原则,在全社会提倡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以健康教育和适宜服务为手段,在改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制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宽松社会环境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制定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20世纪90年月中期以来,中国制定或修订了《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儿童进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妇女进展纲要(2001-2010年)》等相关的政策、规划,为保障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权利、供应适宜的信息和服务,制造出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正规学校教育。中国政府充分熟识到性与生殖健康是青少年成长的一部分,强调要以青少年为主体,从他们的需要动身,供应系统的、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信息、询问和服务,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进展,满意其特有的服务需求。

加强提倡和询问服务。20世纪90年月中期以来,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电脑网络等大众传媒广泛介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部分地区开设了面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援助热线,不少学校建立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询问室,一些城市建立了专门为青少年供应生殖健康服务的关爱门诊和服务中心,以满意青少年共性化的需求,并营造出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社会、社区和学校氛围。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帮助青少年增强权利意识,提高平安、健康、负责任的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能力。

推动青少年健康教育和服务项目的实施。中国政府乐观鼓励非政府组织参加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从20世纪90年月末开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国际计生联、盖茨基金会合作,实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试点项目,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的平安套社会营销项目,使平安套自动售货机进入一些高校校内和社区,并在高校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受到青年人的欢迎。2000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与适宜卫生技术组织合作,在全国12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区以及部分农村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生活技能培训,完善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网络。2000年至2002年,在世界银行支持下,中国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新疆、山西、福建、广西四省(区)健康教育和高校生性教育项目。2003年开头的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正在致力于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教育和服务推广到全国。

(二)问题与挑战

——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权利和需求尚未被社会完全熟识和充分重视,政府对此尚未建立完备的政策体系,有效的提倡、教育和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全面反映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的全国性信息和连续性数据,不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宣扬提倡、项目规划实施以及工作绩效评估。

——涉及性的信息和知识的传播照旧受传统文化习俗所制约,不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知识普及方面的乐观作用。相当一部分决策者、工作者、家长、老师等对向青少年供应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务持消极态度。从事青春期性教育的人员缺乏人际沟通和询问辅导的技巧,青少年参加程度格外有限,宣扬形式和内容难以为青少年所接受。

——有关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实际开展工作的范围主要限于城市中学和试点地区;内容侧重于生理解剖知识的介绍,缺乏心理、伦理等方面的辅导和平安性行为和避孕知识的教育;正规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开头得太晚,多数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之后才有机会接受性教育。另外,现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大多只区分已婚和未婚对象,未充分重视不同年龄、性别、生长环境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现行宣扬教育和服务体系尚未掩盖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中国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以及流淌人口的中青少年,由于特殊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所限,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欠缺,面临着比同龄人更多、更简洁的性与生殖健康风险问题。

——随着艾滋病和性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日益集中,青少年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潜在威胁。在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9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已占到约7.4%。

(三)战略与对策

——全面推动《中国儿童进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妇女进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进展纲要(2001-2010年)》以及《全国九亿农夫健康教育行动规划》等的贯彻实施,在全社会进一步达成尊重和保护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权利的共识,制造更加有利于青少年获得所需信息、询问和服务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建立健全有效的领导和协调机制,整合目前社会各部门分散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项目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共同推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机构及人员的能力建设,保证所供应的知识和服务科学、适宜、有效。

——尊重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实行有效措施保障他们对决策、实施、评估全过程的充分参加。建立全面了解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需求、了解干预项目效果的信息收集、监测和评估系统,以促进宣扬提倡和科学决策。创建和总结、推广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扬和服务典范,由点到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建立全国健康教育网络,到2010年掩盖全部城市地区和80%的农村地区。该网络包括各级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机构,以及教育、宣扬、文化、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妇女福利等部门,重点开展青春期保健、妇幼保健、禁烟、预防性病/艾滋病等工作。注意向青少年中的流淌人口、农村人口以及女性人口倾斜,增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可及性。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一)现状与措施

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社会进展和卫生事业进展的重要指标。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提出了明确目标。10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将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

《中国儿童进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妇女进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方法的颁布,以及相继出台的相关法规和规范、标准,从国家法律的高度为降低孕产妇和婴儿及儿童死亡率供应了保障。世界银行1999/2000年进展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已处于进展中国家的前沿。

全国近3,200所妇幼保健院、约50万妇幼卫生工作者,是致力于这项工作的主体。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和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诞生缺陷监测系统,成为中国完成此项工作的保证。近年来又将维护母亲平安和儿童优先原则融入到生殖健康领域。

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实施孕产妇和儿童两个系统管理,提倡住院分娩,加强高危孕产妇和儿童管理,扩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防治儿童肺炎及腹泻,监测和干预诞生缺陷,提倡母乳喂养,加强基层产科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急救能力,建立危重孕产妇及儿童转诊和抢救的绿色信道,确保宽阔的妇女和儿童享受到保健和医疗服务。

实施重点项目干预。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国家对中西部12省378个贫困县,实施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共投资2亿元人民币(约合2,418万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以母婴平安为主题的最大项目。实施结果使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下降了28.8%,突破了孕产妇死亡率多年徘徊的状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了55.0%。

2002年全国妇幼卫生116个监测点报告显示,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年为50.2/10万,比1994年的64.8/10万下降了22.5%。但孕产妇死亡率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农村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内地,内地高于沿海。上海、北京、天津和浙江等省(市)孕产妇死亡率在20/10万左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边远地区还在70/10万上下,约是沿海地区的3.6倍。孕产妇的死亡缘由主要是:产科出血、妊高症、羊水栓塞、先心病和产褥感染等。有86%的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开的,其中忽视分娩的平安性、缺乏必要知识等个人因素占56.3%。从孕产妇死亡地点分析,在家中分娩死亡的占40.5%,转诊途中分娩死亡的占3.2%。流淌人口孕产妇死亡及计划外妊娠死亡比例增加,已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处于下降趋势。卫生部妇幼卫生监测结果表明,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994年的49.6‰下降为2002年的34.9‰,提前实现了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提出的“到2015年,全部国家均应力求实现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45‰以下”的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地区差别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地区差别相同。死亡缘由主要是肺炎、诞生窒息、低诞生体重、先心病、腹泻和溺水等。200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5岁以下死亡儿童有21.8%未得到治疗,而在城市仅为2.8%,说明医疗保健的利用情况及城乡卫生服务的公正性尚需改进。

中国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乐观支持。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组织自20世纪80年月末就开头了与中国的多项合作,这些项目对改善中国的妇幼保健服务,尤其是在降低农村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积累了宝贵阅历。

(二)问题与挑战

——尽管国家已制定了一系列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的政策,但由于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重视不够,执行不力,相关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

——经费投入不足。地方医疗机构担当着大部分运转费用,贫困地区没有足够的资金供应基本医疗服务,导致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置不足,服务人员待遇偏低,进而影响了对孕产妇和儿童的服务质量,成为提高妇幼保健水平的障碍。

——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往往超出贫困人口的承受能力。农村地区格外是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难以获得基本的保健服务。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在患病时放弃治疗或抢救,成为进一步削减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的重点和难点。

——部分地区的产、儿科人员未达资质要求,且疏于管理,可能影响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服务供应体系,流淌人口中的妇女和儿童应得到的妇幼保健和医疗服务尚不能满意。

(三)战略与对策

——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的行动要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要包括妇幼保健服务,并加大投入,统筹规划;与提高生殖健康水平结合,建立以人为本的产、儿科及避孕询问的优质服务模式,提高妇幼保健的服务能力及利用率。削减不平安流产、生殖道感染、性病/艾滋病等影响妇女健康和平安的因素。

——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妇幼保健服务。加强农村妇幼卫生气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基层人员技能培训,严格执行技术服务规范和标准;降低医疗费用,注意实行对贫困孕产妇和儿童的救助;进一步建立健全“绿色信道”,提高对危重孕产妇和儿童的抢救能力。

——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医疗卫生、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以及宣扬教育部门乐观协作,家庭和社区充分参加,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格外要加强对流淌人口的教育,提高他们接受保健和利用服务的主动性。

——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针对贫困、交通不便、意外事故、保健意识缺乏、非意愿妊娠以及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等影响孕产妇死亡及儿童死亡的非医疗因素,动员全社会力气综合治理,营造平安、公平的良好社会环境。

——推广适宜保健技术。乐观推广经济、简便、为群众所接受的妇幼保健适宜技术,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加强孕期保健和孕期营养、小儿肺炎和腹泻的防治与早期识别、诞生缺陷干预、儿童营养监测等,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七、妇女赋权与社会性别问题(一)现状与措施

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提出,实现男女立足于和谐伙伴关系的公平和公正,使妇女能够充分发挥潜力;让妇女在决策制定与实施的各个阶段,成为乐观的决策者、参加者和受益者。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和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也强调了这一重要目标。

实现男女公平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公平的权利”。1994年以来,中国在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母婴保健法》,修订了《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了《中国妇女进展纲要(1995-2000年)》及《中国妇女进展纲要(2001-2010年)》,基本形成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各级政府建立了专门的执法协调议事机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动员社会各方面力气,开展了包括服务、提倡和教育在内的各种项目,明显改善了中国妇女格外是农村妇女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参加状况,为营造妇女赋权的社会环境做出了乐观努力。

妇女广泛参加国家和社会政治事务。2002年,全国有女干部1,493万人,占干部总数的37.4%。在基层村委会和居委会中,女性分别占16.2%和60.6%。2003年,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0.2%。人大女常委占常委总数的13.2%。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16.8%。各级政府中都有肯定数量的女性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代表妇女权益、促进妇女进展的重要群众组织,在各级权力机关和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99年,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努力保证农村妇女在村民委员会成员中有适当名额的意见》,确保农村妇女参加村委会的管理与决策,使妇女在基层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妇女就业规模连续扩大,经济独立性增强。2002年,全国妇女就业33,552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45.5%。近5年来,女性就业净增565万人。女性在第一产业和其次产业比重连续呈下降趋势,在技术、知识密集度高的行业中女性比重明显增加,就业结构趋于合理。各级政府再就业指导中心和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妇女500多万人次,直接帮助200余万妇女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组织6,300多万农村妇女参加了农业新技术培训,使她们掌握了1至2门农业新技术。妇女创办的中小企业飞快进展,女职工劳动保护和妇女劳动就业权利在整体上得到进一步保障。

妇女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提高。在18至64岁的女性中,文盲比例已从1990的30.1%下降到2000年的11.1%。2002年,女性平均上学年数为7.2年,比1990年提高了2.5年。妇女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幅大于男性,男女受教育水平的差异逐渐缩小。一般高校在校女生比例由1990年的33.7%提高到2002年的44.0%。“盼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活动提高了宽阔农村格外是贫困地区女童的入学率。

妇女的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进一步得到保证。在全国3亿5千万家庭中,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合法婚姻、公平和谐的家庭关系成为主流。目前中国35岁以下妇女自主决定婚姻的比例城镇为85.8%,农村为75.6%。妇女在家庭决策中的作用增强,享有的人身、财产权利进一步得到实现。中国妇女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70.4岁提高到2003年的74.0岁,比男性平均预期寿命高出3.5岁。

为促进妇女赋权与社会性别公平,中国政府和妇女组织先后与联合国机构以及多个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乐观引进项目资金,在妇女进展领域开展了广泛的项目合作,先后实施了“巾帼建功”和“双学双比”活动、生殖健康和妇女参加进展项目、“母亲水窖”项目、下岗失业妇女培训项目、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关爱女孩行动等项目,增强了妇女的权利意识和自我进展能力。

(二)问题与挑战

——由于社会偏见和培育选拔机制不健全,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尚未很好地体现性别公平,妇女在公平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各级领导岗位格外是中高层领导岗位女性比例偏低。

——妇女在入学、就业和升迁等方面患病不公正待遇的现象仍然存在,女职工的孕产期权益及其它权益保障有待进一步落实。10年来,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000年,城镇在业的低收入女性比男性高19.3%。

——区域进展不平衡,农村格外是偏远贫困地区女性社会地位停滞不前。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与男性仍有肯定的差距,所享受的健康服务仍然不能满意其需求,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以及女性被商业化和拐卖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妇女自杀率居高不下。

——偏好男孩的生育观念以及对女婴的忽视,使诞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女婴死亡率较高的问题仍然严峻,不仅直接影响女性的生存与进展,还将严重影响将来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稳定。

——由于文化水平及职业技能培训不足,不少外出务工妇女不得不从事低薪和有毒有害的工作。非公经济中女职工的职业平安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这将直接影响她们的身体健康及将来进展。

——男性在家庭财产占有方面的传统优势仍然存在,很多妇女的家庭财产继承权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一些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三)战略与对策

——保障妇女获得经济资源的公平权利和机会,保障妇女劳动权利,妇女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多渠道扶持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掩盖面达到90%以上,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缓解妇女贫困程度,削减贫困妇女数量。

——提高妇女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及决策水平,提高妇女参政比例,加强对女干部的选拔与培育。在女性较集中的部门和行业,管理层女性比例要与女职工比例相适应,村(居)民委员会中女性要占肯定比例。

——学校适龄女童的净入学率要达到99%以上,学校女童毛入学率达到95%左右,高中阶段教育女性毛入学率达到75%左右,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提高妇女的终身教育水平,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进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预期寿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格外是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妇女身体素养,将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掌握在较低水平。

——健全和完善促进男女公平的法律法规,开展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宣扬教育,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禁止针对妇女的一切形式的暴力,维护妇女与男子公平的财产权利,保护妇女合法的控告、申诉权及在诉讼中的各项权益,为妇女供应法律援助。

——制造有利于妇女全面进展的社会环境,提高妇女享有社会福利的水平,提倡建立公平、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为妇女制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妇女参加环境保护及决策的程度。

——严峻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和强迫妇女卖淫等犯罪现象,有效遏止诞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非医学缘由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问题,保护妇女的人权和尊严。注意从社会文化和妇女赋权的角度,努力推动人口、健康与进展领域中的性别公平。八、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一)现状与措施

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提倡各级政府在人口与进展方案的决策、实施、监督和评估各个环节,同全部各类非政府组织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

1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格外是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和性别权益领域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为一般民众投身或参加社会事务供应了平台。这些非政府组织主要从事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和性别的讨论与服务,通过热线、讲座、杂志等形式进行宣扬和沟通。同时,一般中国人捐助慈善事业的热忱越来越高涨。不少富有起来的个人和私营企业开头乐观捐助贫困地区的扶贫、妇女和教育项目。

中国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发挥作用持乐观支持态度。《中国21世纪人口与进展》白皮书明确表示:“政府制造条件,建立民间社会参加人口与进展事业的政策措施和运行机制,汲取它们参加决策,尊重它们的自主权,为之供应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和工作指导。”相对于政府而言,非政府组织与基层民众和社区的联系更紧密,更便于对一些敏感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探究,继而完善政府的政策体系,并由政府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

中国最早消灭的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有关的非政府组织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该组织成立于1980年,并在1983年成为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的成员。经过20多年的不断进展和壮大,在全国已有近百万个分支机构、8000万会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运行机制,成为中国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间组织之一。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等社团组织也成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的重要力气。此外,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非政府组织也将促进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提高人民生育与生活质量纳入活动范围,乐观开展有关讨论和服务工作。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协会等组织乐观开展“青春期同伴教育”和性健康以及预防艾滋病的宣扬教育和服务,在推动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干预、诞生缺陷干预和平安套社会营销等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枫妇女心理询问服务中心实施“方舟家庭中心”项目,关爱离异家庭和单亲儿童。这些组织的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进行了乐观的讨论和干预,有效弥补了政府工作的薄弱环节。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以及开展的“计划生育和扶贫帮困”调查与干预活动,直接促成了政府近期出台的、备受拥护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嘉奖扶助制度”。这项制度在肯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家庭养儿防老的问题。

中国人口学会以及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中的人口讨论机构,常常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供应政策询问和技术培训服务。2004年,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北京高校、中国人民高校等数十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国家人口进展战略讨论,直接为政府决策供应支持。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等组织在基层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扬活动。一些报社、网站、期刊、电视栏目、询问热线等增加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的知识内容,丰富了传播的形式和渠道,增强了宣扬教育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支持了政府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的提倡与推动计划。

非政府组织在加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的国际沟通与合作方面发挥着不行替代的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组织开展项目,翻译出版物等多种形式,将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成功阅历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事业的进展;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事业的进展与成果。

(二)问题与挑战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尚处于进展阶段,社会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有利于非政府组织进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培育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性、提高其资金管理和工作运行的透明度与信用度等,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体系。

——非政府组织的自想法识以及自我生存与进展的能力还相当薄弱。从业人员的总体素养还不高,管理和服务理念滞后,服务的技巧和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主要还局限在城市,在宽阔农村和贫困落后地区,非政府组织的声音还比较微弱。

——非政府组织之间、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限制了它们对社会事务的参加和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

——非政府组织普遍面临经费匮乏的问题,筹资能力弱,筹资渠道少,严重影响他们的生存和进展。

(三)战略与对策

——中国政府将在总结本国成果,借鉴国外阅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进展。该政策法规体系将保护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权利和创新能力,并在机制上鼓励个人和企业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捐助。要设立标准和准则,确保非政府组织运行的透明度,资金管理的平安、有效性,以及对捐助方和服务对象的信用度。为其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的进展制造良好的环境,给予其更多的社会职责和参加公共服务的权利。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努力,建立一种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提高非政府组织对政府有关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决策的参加程度和有效影响力。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实行措施,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以便其能够供应优质服务,推广项目成果,增加筹资能力和渠道,提高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信用程度。

——政府要加强非政府组织在供应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询问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有关标准与规章的制定和监督工作。

——鼓励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与沟通,不断提高其自我生存与进展的能力,准时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中的变化。九、官方进展援助与全球进展伙伴关系(一)现状与措施

促进官方进展援助与全球进展伙伴关系,既是开罗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这两个纲领性文献各项目标的重要保障。10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国际沟通与合作,汲取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阅历,不断完善和进展本国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方案,同时为推动国际人口方案的进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国将“生殖健康”理念引入人口方案,并提高了相应的执行能力。中国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开展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在保护公民权益、供应优质服务、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关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促进男女性别公平、预防艾滋病以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方面制造了成功阅历和模式,在全国广泛推广。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促进了中国计划生育科研网络的进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中国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生殖道感染干预和诞生缺陷干预为主要内容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推动计划的实施。中国在官方进展援助项目中,从注意引进资金设备向注意引进理念、方法、阅历、技术转变。

人口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的南南合作取得长足进展。中国于1997年11月正式加入国际人口领域唯一的南南国家政府间国际联盟——人口与进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并于2002年6月当选为伙伴组织执委会主席。中国每年派遣高级官员参加伙伴组织的年会,与进展中国家沟通并探讨在人口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方面的阅历和做法。中国先后为进展中国家培训了近千名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同时也派遣人员赴进展中国家接受培训。中国努力促进与进展中国家在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和生殖健康产品方面的沟通与合作。2002年举办了进展中国家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产品平安国际研讨会;2001年、2003年邀请伙伴组织成员国代表来华分别参加了中国举办的第一届和其次届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

拓宽双边沟通与合作的渠道,学习借鉴其它国家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成功阅历。中国每年派出800多人赴国外参加培训和考察,同时也接待500多名其它国家的同行来华进行考察、沟通、研讨和项目合作。与日本家族计划协力财团共同实施的计划生育结合项目引入计划生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强调“以人的全面进展为中心”,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目前项目已经扩展到全国包括西藏在内的31个省(区、市)的42个县(市、区)。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在贵州贫困农村地区开展的融计划生育、扶贫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结合项目,受到贫困地区民众的普遍欢迎,其成功的阅历和模式筹备在全国更大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