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卷)(全解全析)_第1页
历史(安徽卷)(全解全析)_第2页
历史(安徽卷)(全解全析)_第3页
历史(安徽卷)(全解全析)_第4页
历史(安徽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安徽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7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墨子渴望按照民主、平等、竞争的原则来建立国家,彻底改变宗法制下的不平等。他的主张(

)A.具有理想化色彩 B.深得统治者的认可C.维护礼乐等级制 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墨子渴望按照民主、平等、竞争的原则来建立国家,彻底改变宗法制下的不平等。”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具有理想化色彩,A项正确;墨子的思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排除B项;墨子反对礼乐等级制,排除C项;墨子维护平民阶级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唐朝实行(

)A.民主的政治制度 B.开明的民族政策C.开放的外交政策 D.全面的社会改革【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她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族政策不是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并非外交政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政策与社会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是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北宋北方人数(个)北方所占比列南方人数(个)南方所占比例前期27884.5%5115.5%中期27463.9%15536.1%后期12140.3%17959.7%A.地域是官员选拔决定性因素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答案】C【解析】依据表格“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显示北方人数比例逐渐下降,南方人数比例逐渐上升,主要是北宋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导致南方政治文化等影响力的增强,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地域是官员选拔决定性因素错误,排除;B项政治重心并没有转移,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4.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一组图片(下图)。你认为他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A.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传统科技发展实现了质的突破 D.文化艺术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图一金奔巴瓶反映的是清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图二大将军炮反映的是清朝抗击沙俄、维护统一的历史,图三的图卷反映了清朝对新疆的有效管辖,这些图片共同反映了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项正确;图一和图三都是清政府内部的事情,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无关,也没有涉及科技发展,排除AC两项;清朝文化艺术的发展表现在《红楼梦》、昆曲和京剧方面,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某同学的历史笔记中有这么一句摘抄:“……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入侵者瓜分中国的野心,使入侵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机’”。其中的“运动”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机”,因此,题干材料中的“运动”指的是义和团运动,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但当时的侵略者并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得出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机”的结论,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这与题干“‘运动虽然失败了’”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对以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时间较早 B.“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C.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继续较快发展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B符合题意;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时间较早的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继续较快发展的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D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下图是解放战争某一时期国共双方的战场态势图。在这一战场态势下(

)A.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 B.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C.解放战争获得战略反攻的契机 D.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即将被粉碎【答案】C【解析】由图中"解放军"可以看出这是解放战争的形势图。国民党军进攻陕北和山东,说明是战争前期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两个拳头打人,最终被解放军所粉碎,为解放军发动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提供了契机,C项正确;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排除A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B项;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为战略反攻奠定基础,和"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即将被粉碎"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20世纪,中国涌现出许多以如图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在于(

)A.顺应时代潮流 B.符合大众审美 C.创作技法高超 D.表现形式多样【答案】A【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著作,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之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黄河大合唱》是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这些作品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A项正确;“符合大众审美”、“创作技法高超”、“表现形式多样”等是作品的特色,但均不是题干所列优秀作品拥有强大生命的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9.“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是挑战美国的军事行为C.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大举措D.加强了国际合作的明智举动【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说明美国干涉我国内政,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因此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项说法错误;C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材料未体现;D项材料未涉及。故A项符合题意。10.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能够永葆活力,原因就在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故选D项。11.在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A.都位于大河流域 B.都建立严格等级制度C.都发展农业经济 D.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与“《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这体现了古埃及法老与汉谟拉比都宣扬自己的权力是从神那里获得的,说明古代亚非文明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D项正确;材料说明了法老与汉谟拉比的权利与地位,没有体现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都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叙述的是政治角度,没有涉及农业经济角度,排除C项,故选D项。12.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伯里克利在公元前451年提议通过的公民权法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由此可知(

)A.政权在全体雅典公民手中 B.奴隶、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利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D.扩大了雅典公民权利的范围【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的描述说明了雅典城邦享受公民权利的身份来源范围是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这说明奴隶、外邦人是不可能有政治权利的,B项正确;材料内容描述体现的是雅典城邦享受公民权利的身份来源范围,没有提及政权的归属,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公民大会,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雅典公民权利的来源,并未提及雅典公民权利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图反映了英国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生产方式变化。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工人的数量变少 B.蒸汽机的改进 C.纺织技术的提高 D.飞梭的发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B项正确;英国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生产方式变化是由于动力机械的变化,工人的数量变少不是生产方式变化的因素,排除A项;纺织技术的提高,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不是英国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生产方式变化的关键因素,排除C项;飞梭的发明,提高了织布速度,但不是英国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生产方式变化的关键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14.1860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20次使用了“联邦”这个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2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说到了“国”。林肯在这一时期使用“联邦”和“国”频次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美国颁布了《宅地法》C.美国南北战争的深入 D.美国加入了协约国作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60年到1863年林肯越来越多地用到国,更强调美国是个整体,这是因为随着南北战争的深入,他认识到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于1775年,结束于1783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美国的《宅地法》颁布于美国内战期间,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美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排除D项。故选C项。15.它既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必读的经典著作,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2013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据此判断,它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国际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它既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必读的经典著作,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C项正确;《独立宣言》颁布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人权宣言》颁布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都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诉求,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项;《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内容简单,不属于经典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二、辨析改错(共8分)16.向阳而生,向美而行,艺术见证人类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曹魏时期的钟繇独创行书书法。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京剧的传世之作。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大竞技场、凯旋门、万神庙等都是其代表。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为拿破仑而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分);“行书”改为“楷书”(1分)(2)【×】(1分);“京剧”改为“昆曲”(1分)(3)【√】(2分)(4)【×】(1分);“《命运交响曲》”改为“《英雄交响曲》”(1分)【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曹魏时期的锺繇独创了楷书书法,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行书”改为“楷书”。(2)根据所学可知,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属于昆曲艺术的代表作,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京剧”改为“昆曲”。(3)根据所学可知,罗马建筑的确吸收了希腊建筑艺术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建造了大竞技场、凯旋门、万神庙等典型代表,故题干表述正确。(4)根据所学可知,贝多芬原本为拿破仑创作的是《英雄交响曲》,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命运交响曲》”改为“《英雄交响曲》”。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的改革是从上层开始的,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农民起义的双重压迫下迈开第一步的。作始于洋务运动而登场于甲午战争后的改良派曾寄希望于“上等社会”,他们极言革命之祸以推动清廷变法,并赋予变法以防止“下等社会”揭竿而起的意义。“中等社会”革命则“出于国民”,其目标是推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而已具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品格,走出了改朝换代的轨辙。“五四”以后,“下等社会”的力量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革命。在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和多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了。——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指出不同派别依靠不同社会力量为中华民族振兴作出的努力。(6分)(2)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改革”的特点,并谈谈“近代中国的改革”给你的启示。(4分)【答案】(1)改良派进行戊戌变法;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从上层开始,逐级延伸;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近代中国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根据材料中“改良派曾寄希望于‘上等社会’……以推动清廷变法”“‘中等社会’革命则‘出于国民’,其目标是推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而已具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品格,走出了改朝换代的轨辙”“‘下等社会’的力量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近代中国的改革是从上层开始的”“上等社会”“中等社会”“下等社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突出的政治统一和改革包括:沙皇俄国内部变革的序曲的奏响;美国内战后中央政权的胜利,……新的技术以及新兴工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民族国家的政治实力。……但并非各个民族都能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现代世界史》材料二到1900年,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于全球。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可以对东方国家的变法运动发生影响。……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的真实内容便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一反映的这一时期“突出的政治统一和改革”包括哪些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同一时期亚洲类似的改革是什么?这些事件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趋势?(4分)(2)据材料二,列举“世界各地区联系更加紧密”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表现。据材料一、二,归纳其成因。(6分)【答案】(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4分)(2)表现:经济方面,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于全球;(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文化方面,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成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经济全球化。(任答一点,2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沙皇俄国内部变革的序曲的奏响;美国内战后中央政权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突出的政治统一和改革”包括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结合所学可知,同一时期亚洲类似的改革是明治维新;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2)根据材料二“到1900年,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于全球。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可知,“世界各地区联系更加紧密”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于全球;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世界各地区联系更加紧密的成因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经济全球化。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间大事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1929年古田会议1935年遵义会议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决定在广东、福建设五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指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2分)(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8分)【答案】(1)1935年,遵义会议。(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2)观点一:中国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2分)选择的史实:南昌起义,古田会议,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论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型人民军队,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筑起了新中国的钢铁长城。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6分)观点二: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2分)选择的史实:中国共产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