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专练·选择题60题(1-2单元)_第1页
期中专练·选择题60题(1-2单元)_第2页
期中专练·选择题60题(1-2单元)_第3页
期中专练·选择题60题(1-2单元)_第4页
期中专练·选择题60题(1-2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专练·选择题(60题)(1-2单元)1.(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7)如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地点:云南元谋县出土文物:炭屑和烧骨化石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出土文物:头盖骨、牙齿化石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B.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2.(2023·湖南邵阳·1)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3.(2023·甘肃兰州·1)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4.(2023·重庆押题(三)·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B.北京人使用和保存火C.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D.北京人审美意识增强5.(2023·江苏南京二模·1)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人类演化史上直立人阶段的存在,在科学界引起轰动。这一发现()A.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B.说明我国是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C.表明中华大地从此进入新石器时代D.指明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6.(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6)运用以下如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拟定的主题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早期人类代表B.原始农耕生活C.远古神话传说D.早期国家建立7.(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1)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潮,适合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合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上述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粮食作物不同B.生产力水平不同C.自然环境不同D.建筑观念不同8.(2023·福建·1)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图1A.先民的审美观念B.国家的政治形态C.汉字的基本结构D.青铜的冶炼技术9.(2023·湖北恩施·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三个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图1稻谷图2猪纹陶钵图3骨耜A.人类的起源B.原始农耕生活C.远古的传说D.早期国家产生10.(2023·安徽合肥庐阳区二模·1)下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A.等级秩序的确立B.社会组织的复杂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D.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11.(2023·四川泸州龙马潭七上月考·8)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12.(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2)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条件和方式是()A.贤德高尚、世袭制B.发明创造、禅让制C.战争征服、分封制D.贤德高尚、禅让制13.(2023·重庆(B卷)·1)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14.(2023·重庆(A卷)·1)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B.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15.(2023·四川成都考前押题·1)传说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A.远古传说等于历史史实B.传说与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C.远古传说与考古相矛盾D.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相对迟缓16.(2023·四川泸州龙马潭七上月考·16)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井田制17.(2023·山东枣庄台儿庄七上月考·8)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期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8.(2023·浙江温州·2)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的发现,可以证明夏朝()A.等级有序,阶级分化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轻徭薄赋,休养生息D.繁荣开放,盛世气象19.(2023·浙江温州·1)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让夏朝由传说成为信史。这说明()①传说故事毫无史学研究价值②考古发现是重要的史料来源③实物资料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④文献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023·河南南阳镇平县二模·1)“记忆中原,老家河南”宣传语作为河南旅游形象宣传片的主题语深入人心。“老家河南”在海外华人的心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梦回牵绕的向往。这主要体现了华夏民族()A.寻根敬祖的传统B.敬畏天命的意识C.家族观念的浓厚D.爱国精神的延续21.(2023·四川泸州龙马潭七上月考·19)文物不会说话,却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下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大面具,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这主要反映的是()A.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C.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D.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22.(2023·辽宁大连·1)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3.(2023·广东深圳·1)博物馆参观展览是学习历史的方式。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参观下列哪一展览()A.瓷器、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馆汝窑瓷器展B.壁画、交流互鉴、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丝路艺术展C.鼎、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铜器特展D.陶、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24.(2023·四川眉山·1)殷商卜辞中有赛马和比箭的相关记载。周代已经有完备的比箭礼仪,天子者称为“大射礼”,贵族比赛,则称为“乡射礼”。由此可知商周()A.祭祀活动很盛行B.竞技体育已出现C.军备竞赛已开始D.分封制度已建立25.(2023·新疆·2)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利簋四羊方尊青铜面具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6.(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16)如图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的内容应是()A.盘庚迁殷B.平王东迁C.诸侯争霸D.战国七雄27.(2023·山东枣庄台儿庄七上月考·10)“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28.(2023·江苏苏州·1)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铁器出土地点铁器数量(件)铁农具数量(件)广西平乐银山岭18191河南辉县固围村9358长沙衡阳61座楚墓70余17辽宁抚顺莲花堡80余68山西长治分水岭3621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29.(2023·河南·3)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A.象征贵族身份B.制作工艺精良C.实行官营专卖D.得到广泛使用30.(2023·福建南平质检·3)图2所示内容反映了()图2A.春秋争霸的刀光剑影B.战国兼并的血雨腥风C.秦灭六国的势如破竹D.北击匈奴的金戈铁马31.(2023·四川泸州龙马潭七上月考·28)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年经受了8级大地震的考验。2200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人民。这一项水利工程的设计者是()A.秦国商鞅B.秦国秦孝公C.秦国李冰D.蜀国李冰32.(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10)夏商周三代是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时期。以下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A.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标志着夏朝的建立B.受到战乱环境的影响,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镐京C.为了稳定西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实行了郡县制D.为适应战国政治经济的变化,秦国实施商鞅变法33.(2023·广东惠州河南岸中学一模·8)下表为商鞅变法内容节选。这些措施()项目内容鼓励耕织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奖励军功依据杀敌的多少,授给爵位,九级以上即是军官,最高爵赏可到二十级。宗室贵族没有军功的人,不能世袭特权。A.提高了军队作战实力B.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C.加速了社会阶层变动D.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34.(2023·吉林长春·9)下列有关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背景:爆发农民起义B.目的:实现富国强兵C.内容:废除井田制度D.影响:奠定统一基础35.(2023·湖北黄冈孝感咸宁·1)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36.(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12)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相互辩论D.荀子主张实行“仁政”,并且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37.(2023·福建·3)表1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表1人物主张孔子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统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关注民生D.尊崇儒术38.(2023·内蒙古包头·1)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39.(2023·浙江衢州·1)“五一”假期,小林同学到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游玩,收到了如图所示小册子,他在小册子中会看到的语句是()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难易相成,长短相形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法与时移,禁与能变40.(2023·湖南衡阳·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41.(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21)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工程的统称。秦朝时期修筑的长城()A.西起陇西,东到辽东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西起陇西,东到东海D.西起临洮,东到东海42.(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18)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郡名辖区陇西郡上封县、冀县、故道县……辽东郡新昌县、房县、文县……南海郡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A.设立了中央政权机构B.加强了地方权力C.实行两级地方行政制度D.消除了地域差异43.(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17)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上描述的是秦统一中国的()A.原因B.过程C.性质D.影响44.(2023·广东惠州河南岸中学一模·9)公元前219年,咸阳一位布商去外地购进一批布匹,他携带的货币最有可能是()ABCD45.(2023·江苏南通·1)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A.统一中国B.焚书坑儒C.轻摇薄赋D.重文轻武46.(2023·山东聊城·3)“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皇帝制47.(2023·四川雅安·2)图1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图1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48.(2023·广东佛山九江镇一模·3)《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49.(2023·北京石景山七年级期末·14)下面诗句反映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是()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B.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C.宁有种王侯,竿木足亡秦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50.(2022·广东深圳龙岗七年级期末·14)汉初的陆贾分析秦亡的原因时说:“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由此可知,陆贾认为()A.秦朝统治者消极怠政B.秦朝采用无为而治C.秦亡的根源在于暴政D.秦朝政治制度混乱51.(2023·广东惠州河南岸中学一模·15)下面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纪年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A.诸侯国与朝廷间矛盾日益激化B.王国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大C.中央行政机构进行较大的调整D.中央对地方控制大大加强52.(2023·广东惠州河南岸中学一模·14)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重用人才C.休养生息D.严刑峻法53.(2023·西藏·3)《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A.重文轻武政策B.文化专制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54.(2023·四川德阳·1)据如图中的信息判断,图中的历史现象应出现在()A.春秋晚期B.唐朝后期C.西汉初期D.明朝前期55.(2023·山东青岛·4)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56.(2023·;福建·4)针对汉武帝的困惑(如图),主父偃提出的对策是()图2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B.实施“推恩”的措施C.采用军事解决方式D.采取盐铁专卖举措57.(2023·江苏泰州·3)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图文信息反映汉武帝时()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B.禁锢人们思想言行C.利用考试选拔官员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58.(2023·甘肃定西·1)汉武帝曾派著名农学家赵过到边疆地区传播农耕技术,他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了代田法,还把“三犁共一牛”的耕作技术带到西北边疆。这一做法()A.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B.消除了汉代民族之间的隔阂C.有助于推动西北边疆农业发展D.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59.(2023·江苏盐城亭湖区二模·5)考证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从如图所示两枚钱币的考证中我们能够获取正确的信息是()秦惠王开始铸造,秦始皇全国推广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开始铸造并推广A.铜钱是秦汉时唯一货币B.青铜业发展到鼎盛时期C.秦汉时期商业快速发展D.统治者加强经济上控制60.(2023·河南洛阳涧西区一模·4)下图“仁义自成”瓦当可用于研究汉武帝时期()A.加强政治一统B.巩固经济举措C.解决北方边患D.加强思想控制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专练·选择题(60题)(1-2单元)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炭屑和烧骨化石”可知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根据“头盖骨、牙齿化石”可知北京人外貌前额低平、眉骨粗大,由此说明,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会使用火,北京人会使用火,并且北京人会长久保存火种,排除A项;原始人类多地起源,非洲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排除C项;题干材料只体现了北京人的外貌,无法证明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特征相似,排除D项。2.A【解析】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与图中古猿人头像有相似之处,因此可得出仍然保留猿类特征,故选A项;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与选项“磨制石器”不符,排除B项;北京人的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仍然保留猿类特征,不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排除C项;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过着群居生活,但并未有考古证据表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种植,与选项“开始原始农耕生活”不符,排除D项。3.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可知,粗糙的石器说明元谋人会制造工具,炭屑和烧骨说明元谋人知道使用火,故选A项;元谋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不会从事农业生产,排除B项;元谋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排除C项;我国在商周时期广泛使用青铜工具,排除D项。4.B【解析】据“发现了‘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从而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故选B项;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为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题干主旨未涉及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排除C项;审美意识增强多指山顶洞人,且题干并无材料支撑北京人的审美意识到底如何,排除D项。5.A【解析】据“证明了人类演化史上直立人阶段的存在”可知,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起源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故选A项;题干未用具体数据支撑说明我国是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排除B项;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那时还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约1万年前,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稻谷、粟、河姆渡人、半坡人等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内容,故而,无法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排除D项。6.B【解析】根据图片材料“骨耜”“炭化稻粒”“圆形房屋”,体现了生产工具的制作使用、水稻的种植,房屋的建造,都反映了原始农耕生产生活,故选B项;我国早期人类代表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与题干图片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A项;题干中“骨耜”“炭化稻粒”是考古发现的实物遗迹,不是远古神话传说,排除C项;材料的主题是早期农耕生活,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建立时期,排除D项。7.C【解析】根据题干“南方多雨潮湿”“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由此可知,“多雨潮湿”“寒冷干燥”的气候影响建筑风格,说明自然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房屋模式,故选C项;材料信息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房屋样式的影响,看不出粮食作物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排除A项;干栏式建筑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出现时代大致相同,都是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没有差异,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房屋样式的影响,没有反映建筑观念的差异,排除D项。8.A【解析】图示两件彩陶盆上面都有精美的纹饰,可以用来研究先民的审美观念,故选A项;我国史前时期尚未出现国家的政治形态,排除B项;彩陶上面没有出现文字,排除C项;与青铜冶炼技术有关的是青铜器,排除D项。9.B【解析】据“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可知,它们共同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人遗址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如猪纹陶钵,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选B项;人类起源的内容主要包括元谋人、北京人的发现等,排除A项;远古的传说主要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的传说等,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D项。10.D【解析】据“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可知,该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展示了距今约4000年前的工艺品,它以一种精湛的手工艺为基础,反映了当时的劳动者技能高超,并在编织过程中展现出了一定的艺术审美,故选D项;我们无法从一个绳结中看出等级秩序,一般而言,出土文物的玉琮、玉璧等可以体现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但这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这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历史文化传承就是继承先进的历史文化,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不仅是得到继承,还能继续得到发展,民族认同是指该民族人民对自己民族特有文化风俗的认同,这均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11.C【解析】据所学可知,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考古发掘的证据可以直接证明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真实的历史,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文字发明以前,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不能把传说当作真实的历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贤德高尚之人,故选D项;禹死启继,启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家天下,排除A项;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传承方式是禅让制,条件是贤德高尚,不是发明创造能力,排除B项;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条件是贤与德,不是战争征服,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制度,排除C项。13.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并结合所学可知,炎帝号神农氏,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这一传说含有原始农业气息,故选B项;此传说来源于古文献,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私有制的出现,排除C项;目前的考古发现只能印证其中的一部分,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4.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夏、商、周三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可知,早期国家时期,无论是夏人、商人还是周人,都认同自己的炎黄子孙身份,都认为自己的本族来源与黄帝有关,这说明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故选D项;无为而治是道教学派的政治主张,材料反映的是祖先认同,与无为而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是借助夏、商、周共祭黄帝来表明祖先认同的源远流长,无法反映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也不能说明先秦政治具有推崇“君权神授”的特点,排除B、C两项。15.B【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说明我国远古先民掌握了制造技术和纺织技术,印证了远古传说“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等。可见,题干信息说明考古发现与传说可以相互印证,共同反映更真实准确的史事,故选B项;远古传说是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口耳相传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历史状况,但常带有神话色彩,并不等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题干所述说明远古传说与考古相互印证,并不矛盾,排除C项;题干材料并未说明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相对迟缓,排除D项。16.A【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可以看出是分封制,故选A项;禅让制是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主要存在于尧舜禹时期,排除B项;夏朝建立后,开始了世袭制,是指将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不是题干图片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排除C项;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度,是经济制度,不是政治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17.A【解析】据所学可知,夏朝存在时间是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故选A项;商朝存在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排除B项;周朝存在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排除C项;秦朝始于公元前221年,排除D项。18.A【解析】由题干图片可知,宫殿位居中心,四周有贵族集中分布的墓葬,这说明地位高的位居中心,这证明了夏朝等级有序,阶级分化,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于东周时期,排除B项;网格式布局体现不出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这一政策汉朝曾经实行过,排除C项;繁荣开放,盛世气象是唐朝时期的特征,排除D项。19.C【解析】根据题干“考古发现”“让……传说成为信史”可知,考古发现让由传说成为了信史,这说明考古发现是重要的史料来源,实物资料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传说故事毫无史学研究价值说法有误,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的传说就是史实,①表述有误;文献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太过绝对,文献有时需要与考古相互印证,④表述有误,排除A、B、D项。20.A【解析】“老家”是指故乡或原籍。寻根敬祖的意思是,追寻自己的祖宗、家族起源地、自己的故乡。“老家河南”的宣传语,有更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能牵动每一个海外游子思乡归乡的心,激发人们寻根溯源的内心情感,凝聚起回乡创业、支持河南的磅礴力量。据此可知,题干主要体现了华夏民族寻根敬祖的传统,故选A项;“敬畏天命”本质上是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遵循规律,是对天地人生态和谐的善意提醒,是中国传统文化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标志,与题干“老家(故乡)”不符,排除B项;家庭观念是一种对家庭的归属感、责任感,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与题干“老家(故乡)”不符,排除C项;爱国精神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积极支持态度,而非“河南”一地,排除D项。21.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且制作工艺高超,是青铜文明最鼎盛的时期。现在出土的极具价值的青铜器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面具等,都反映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成就。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是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的代表,故选B项;山顶洞人是远古人类,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不会制作青铜器,排除A项;青铜文明不能反映诸侯争霸的史实,排除C项;青铜文明是商周时期的文明,与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时代不符,排除D项。22.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是商朝甲骨文,故选A项;金文即钟鼎文,于甲骨文之后,西周兴盛,排除B项;秦朝统一后“书同文”,以小篆为全国标准文字,排除C项;秦朝时期,在小篆书的基础上,产生了适应于书写便捷的“蚕头燕尾”的隶书,排除D项。23.C【解析】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鼎是这一时期中国文明的重要代表,故选C项;“汝窑”体现了宋代手工业高度发达,排除A项;“壁画”体现出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的文明交流,排除B项;“半坡遗址”体现出新石器时代原始手工业的发展程度,排除D项。24.B【解析】“赛”和“比”侧重较量本领、技术的高低,其适用范围较窄,对象多为文艺、体育、娱乐等对抗性活动,因此,材料表明商周时期竞技体育已出现,故选B项;“赛马和比箭”与“祭祀活动、军备竞赛和分封制”不符,排除A项、C项、D项。25.B【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青铜面具是殷商时代的一种面具,材料体现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而青铜器的铸造是这一时期的物质文明的体现,故选B项;炎黄时期创造的文明主要是陶器、纺车、文字、音律等,排除A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是铁质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排除C项;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政局上是诸侯之间兼并战争不断,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废除旧制度,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与青铜器有关,排除D项。26.C【解析】根据题干思维导图“①对应齐桓公、晋文公……先后称霸”,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人是春秋五霸,所以①处应为诸侯争霸,故选C项;根据所学可知,盘庚迁殷是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至殷,排除A项;平王东迁,是公元前770年,东周初年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不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考查的时间信息是“动荡的春秋时期”,不是战国,排除D项。27.B【解析】据材料“尊王攘夷”“春秋五霸之首”可知,其主要和齐桓公有关,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故选B项;周武王姬发是西周开国君主,排除A项;重耳文治武功卓著,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或“桓文”,排除C项;楚庄王虽是春秋五霸之一,但不是春秋五霸之首,排除D项。28.A【解析】根据《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分析可知,广西、河南、长沙、辽宁、山西等地均出土铁制器具,说明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故选A项;从题干中铁农具的使用数量无法判断出铁农具的制造技术是否成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制器具数量及农具,无法体现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排除C项;材料反映铁制器具数量无法判断出铁是否主要用于制造农具,排除D项。29.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铁器,出土范围遍及……”可知,当时的铁器得到广泛使用,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铁器是象征贵族身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制作工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铁器官营专卖,排除C项。30.A【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齐、晋、秦、楚、吴、越”等国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由此可知,这幅示意图展示了春秋争霸的刀光剑影,故选A项;战国时期,晋国已经被韩赵魏三家所分,排除B项;秦灭六国时,吴越已经被楚国吞并,排除C项;北击匈奴的是秦朝和汉朝,与示意图所示时代不符,排除D项。31.C【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历经2200多年历史,仍造福于人民,故选C项;商鞅是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的改革家,与水利工程无关,排除A项;秦国秦孝公是秦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排除B项;战国时期并没有诸侯国称“蜀国”,李冰是蜀郡郡守,排除D项。32.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最大,故选D项;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启继承禹的地位,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排除A项;由于王室纷争、水害灾难,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排除B项;西周初年,为了为了稳定统治,周王实行了分封制,排除C项。33.C【解析】“据杀敌的多少,授给爵位”说明通过奖励军功可提高军队作战实力,故选A项;“宗室贵族没有军功的人”“不能世袭特权”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不符,排除B项;奖励军功可以促进社会阶层变动,社会下层人民可以通过军功获得爵位而成为贵族,但表述为“加速了社会阶层变动”不符合实际,排除C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主要是为了提升军队战斗力,与是否整体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无关,排除D项。34.B【解析】据“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即相同点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故选B项;王安石变法前曾有农民起义,排除A项;商鞅变法时废除井田制度,排除C项;商鞅变法为秦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北宋本身就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D项。35.C【解析】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阶段,这个时期的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山林开发也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工具主要是青铜制品,包括青铜农具,对于开发山林和兴修水利工程的效率相对较低。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逐渐普及。铁制工具相比青铜制品更加坚固耐用、易于制作和修复。这使得农民和地主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山林和修建水利工程,扩大耕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因此,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C选项正确;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在春秋战国时期确实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影响。这些地主通过扩大耕地和提高农业生产力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权力。然而,这个选项并不能直接解释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山林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兴修,排除A选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诸侯国势力竞争激烈的时期。这种竞争可能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农民为了生存而努力开发山林和兴修水利工程。然而,这个选项也不能直接解释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山林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兴修。诸侯国势力的竞争可能提供了一种背景环境,但实际上需要高效的生产工具来支持这些劳动力的活动,排除B选项;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秩序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然而,这个选项没有提供具体的解释,无法直接回答问题,排除D选项。36.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孟子主张“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故选D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国家动荡,社会变革,面临政治、经济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表述正确,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日益瓦解,新制度逐步确立,围绕着治国理政,诸子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表述正确,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不同学派之间,各陈其说,相互辩论,表述正确,排除C项。37.C【解析】据“孔子”“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可知,孔子强调重视人民利益,关注民生。据“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减轻人民负担”可知,墨子主张厉行节俭,减轻人民负担,积极关注民生。故孔子和墨子主张的共同之处是关注民生;故选C项;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B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属于西汉武帝时期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38.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众多思想家......纷纷提出救世之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故选C项;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诸侯争霸战争,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B项;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D项。39.C【解析】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故选C项;“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属于兵家学派的思想观点排除A项;“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属于道家思想,体现了辩证法观点,排除B项;“法与时移,禁与能变”属于法家思想观点,排除D项。40.A【解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老子的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故A符合题意;《论语》记述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记述了孟子的思想,《韩非子》记述了韩非的思想,排除B、C、D。41.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在北部边境修筑了“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选B项;秦长城西起临洮,不是陇西,排除A项;秦长城东到辽东,不是大海,排除C项、D项。42.C【解析】根据材料“陇西郡;辖区有上封县、冀县、故道县……”,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二级行政制度,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是中央政权机构,排除A项;秦朝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得不出地域差异的消除,排除D项。43.D【解析】根据材料“秦的统一,结束了……建立起……”,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影响,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商鞅变法增强了国力,排除A项;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亡赵魏韩楚燕齐,是统一的过程,排除B项;秦的统一是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建立起封建性国家,不合题意,排除C项。44.A【解析】公元前219年,属于秦朝时期,秦朝统一全国的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故故选A项;图B布币、图C刀币、图D蚁鼻钱均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流通货币,排除B项、C项、D项。45.A【解析】据材料“千古一帝”“暴君”“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可知,这是秦始皇,秦始皇的主要贡献是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故选A项;焚书坑儒不属于贡献,排除B项;轻徭薄赋是汉初的统治政策,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统治政策,排除D项。46.D【解析】据“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可知,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在任时期,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项;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排除B项;世袭制是夏朝首创的制度,排除C项。47.B【解析】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中的内容,从“攻韩”“攻赵”“攻魏”“攻荆”等内容可知,这一材料记载了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攻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的历史,可用于研究秦统一六国的进程,故选B项;春秋争霸发生在春秋时期,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中,标志性事件有韩赵魏三家分晋,这发生在战国初期,材料反映的历史明显发生在战国末期,排除A、C两项;秦走向灭亡的原因是暴政,材料没有体现秦朝的暴政,排除D项。48.B【解析】“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说明秦朝有制定相关法律,但因为百姓们都不了解才会误以为“失期,法皆斩”而起义,故选B项;陈胜吴广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起义发生在秦朝末期,不是历史传说,排除A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详实,史料价值高,排除C项;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正说明了秦朝法律严格执行,排除D项。49.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因此“宁有种王侯,竿木足亡秦”反映的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故选C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反映的的是战国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排除A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指的是秦王嬴政先后攻灭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排除B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指的是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被刘邦打败,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排除D项。50.C【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故选C项;根据“秦非不欲为治”判断,秦亡的原因不是消极怠政,排除A;秦朝采用法家学说,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排除B项;秦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不存在政治制度混乱,排除D项。51.D【解析】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故选D项;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数目的增加是中央对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