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内蒙古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3第五、六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符合题目要求。1.凤(鸟)最早为东夷族的图腾。夏商及西周时,华夏族等很多部落中也流行崇拜凤(鸟),商族的神话也以为其先祖与玄鸟有关。从考古文物看,长江流域的楚墓中也出土有很多凤(鸟)图案的绣品、木雕及帛画。这反映出()A.古代民族关系重要变化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C.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 D.楚文化的发展具有滞后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材料体现的是在夏商周时期,不同地区均存在对凤的崇拜,说明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关系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并非是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楚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并非是滞后性,排除D项。故选B项。2.夏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为夏王,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这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官僚系统较完备C.社会分工趋于细化 D.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夏朝时期,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体现了夏朝时期的官僚系统较为完备,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是在秦朝时期,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官僚系统的设置,而非社会分工,排除C项;夏朝已经是奴隶制国家,其具备国家初始形态,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如图所示为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淄尧王村发掘的国子鼎,是春秋晚期齐国卿大夫国景子(国弱)之墓的随葬品。这组鼎有8件,规格仅次于周天子。这反映了当时()A.宗法制度的瓦解 B.青铜制造业渐趋发达C.分封制彻底崩溃 D.礼乐制度遭受到破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晚期中国。根据材料“规格仅次于周天子”可知,春秋晚期卿大夫国景子墓葬的规格超过了诸侯,这说明当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没有强调青铜制造业的发展,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并没有彻底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4.公元前381年,楚国部分贵族在停放楚悼王遗体的寝殿内乱箭射杀了改革家吴起;公元前314年,试图激进改革的燕王哙,因太子引来的齐军攻破都城而身死;公元前295年,通过改革使赵国军力大增的赵武灵王,因国内权力之争,被围困于行宫中饥饿而死。这些事件反映出,战国时期()A.多国变法脱离实际 B.社会变革阻力较大 C.礼乐制度开始崩溃 D.君主权力尚不集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战国时多个诸侯国的改革行动都遭到反对派势力的阻挠,虽然改革的大势不可阻挡,但还是说明当时社会改革的阻力比较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改革的阻力较大,并不能说过多国比那个脱离实际和君主权力尚不集中,排除AD项;礼乐制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处于崩溃中,排除C项。故选B项。5.秦朝在岭南地区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道,利用其首领即“臣邦君长”对民族地区进行统治。而在有些地区还维持其旧的部落组织,“且以其故俗治”。由此可见,秦朝()A.地方治理比较灵活 B.民族关系有待加强C.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D.郡县制度推行受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在岭南地区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岭南地区,按照当地的情况设置不同机构,治理方式灵活,反映出地方治理比较灵活,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不同地区的管理方式灵活多样,而不是民族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地方势力情况,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郡县制并未受阻,排除D项。故选A项。6.考古发现,出土秦汉时期农具中,木牛犁俑极少,锰、锄、铲等起土农具较多。各地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起土铁农具的数量远多于铁犁(特指牛耕所用之犁)。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A.耕畜养殖业的发展滞后 B.铁犁牛耕模式尚未普及C.铁犁锻造技术较为粗糙 D.小农经济仍未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出土的秦汉时期农具中,木牛犁俑极少,锰、锄、铲等起土农具较多。各地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起土铁农具的数量远多于铁犁(特指牛耕所用之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铁犁的数量较少可能意味着当时牛耕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这意味着在秦汉时期,尽管已经有了铁犁和牛耕的技术,但“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还没有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供关于耕畜养殖业发展的具体信息,无法得出“耕畜养殖业的发展滞后”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主旨“铁犁牛耕模式的普及程度”,而“铁犁锻造技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牛耕普及全国,小农经济成为主流经济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7.汉代在云南部分地区设立相对于“内郡”而言的边郡,其郡县两级官员任命实行土流并行,土官主民事,流官主军事。此举旨在()A.尊重地区习俗差异 B.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D.传播中原先进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其郡县两级官员任命实行土流并行,土官主民事,流官主军事”可知,汉朝时期在云南部分地区设置的管理措施是将中央行政制度和当地制度进行结合,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云南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从而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这些举措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不是仅仅是为了尊重地区习俗差异,排除A项;这些举措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是为了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和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排除CD项。故选B项。8.汉代《二年律令》记载:令邮人行制书、急书,令为他事;书不急,擅以邮行,罚金二两;书不当以邮行者,为送告县道,以次传行之:诸狱辟书五百里以上,及郡县官相付受财物当校计者书,皆以邮行。据此可知,汉代()A.邮传管理规范 B.行政运行高效 C.行政制度完善 D.法律日益严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令邮人行制书、急书,令为他事……诸狱辟书五百里以上,及郡县官相付受财物当校计者书,皆以邮行”可知,汉代通过立法方式确定了邮传活动的相关细节,说明汉代邮传管理规范,A项正确;材料没有法律实施状况,无法判断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邮传制度,不足以说明整个行政制度完善,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前后对比,无法得出法律日益严苛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A项。9.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选出当时最有学问和影响力的学者作为博士,并授予他们五品以上或六品以下官衔,由皇帝身边的近臣太常负责管理,朝廷还为其提供比较舒适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所以,这些博士官一边讲学,一边研究学术并进行创作。这些举措()A.促使学校教育得到普及 B.使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D.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选出当时最有学问和影响力的学者作为博士……这些博士官一边讲学,一边研究学术并进行创作”概括得出结论是:政府给这些博士讲学和研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这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到博士官一边讲学,一边研究学术并进行创作,并没有提到学校教育,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儒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10.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 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 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可知,高新技术应用于甲骨文的研究与保护,拓展了文化传承途径,D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排除A项;材料没有讲述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排除B项;材料没有讲述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一方面,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的征服传播到东方,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也得以传入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丰富了西方文化的内涵。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A.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B.助力了希腊文化远播亚非C.助推了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融 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趋同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一方面,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的征服传播到东方,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也得以传入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丰富了西方文化的内涵”概括得出结论是:亚历山大东征既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又把东方文化传入到了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助推了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融,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没有提及它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提到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也提到了东方文化传播到了希腊及欧洲,排除B项;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只会丰富彼此的内涵,而不是使不同的文化趋同,排除D项。故选C项。12.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将古登堡发明的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等替代了原本的拉丁语,他在印刷工厂发行的90多部图书里有74部是英文的。威廉·卡克斯顿的行为()A.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 B.颠覆了英国的宗教信仰C.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D.提高了英国的教育质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76年(英国)。据题干“威廉·卡克斯顿将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替代拉丁语,90多部图书里74部是英文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为有利于民族语言英语的传播和发展,A项正确;这一行为与颠覆英国宗教信仰无关,排除B项;此时启蒙思想尚未兴起,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而非直接体现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13.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俄国一批革命家曾沿用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和别斯土热夫创办的刊物《北极星》名称,出版《北极星》文集,文集封面印着被沙皇政府绞死的五位十二月党人的侧面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俄国()A.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启蒙思想的发展状况C.报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D.农奴制改革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俄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二月党人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希望按照西欧方式改造俄国,而俄国一批革命家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这说明了启蒙思想在俄国继续发展,B项正确;十二月党人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A项;材料和社会主义革命也没有关系,这些革命家是要推翻沙皇封建统治和农奴制,排除C项;当时尚未进行农奴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14.印度独立运动时期,甘地坚决反对将英语作为国语,认为英语代表的是阶级特权与等级地位,严重阻碍了争取平等与反殖民斗争,提倡使用印度斯坦语等本土语言。甘地的这些主张()A.推动了民族独立意识的发展 B.意在实现社会的平等C.统一了国内各民族通用语言 D.遏制了印度语言纷争〖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目的题。根据材料“甘地坚决反对将英语作为国语,认为英语代表的是阶级特权与等级地位,严重阻碍了争取平等与反殖民斗争,提倡使用印度斯坦语等本土语言”和所学可知,甘地在领导印度独立过程中,主张使用本土语言,反对使用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印度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A项正确;甘地主张印度独立,非实现社会平等,排除B项;甘地这一主张并未统一国内各民族语言,排除C项;遏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5.二战以来,韩国创建了近百个书院或其他形式的儒学学校。这些学校主要向青少年讲授儒学典籍和传统礼仪。成均馆大学以儒家思想为办学理念,开设儒学必修课,以仁、义、礼、智为校训。由此可见,韩国()A.排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B.重视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C.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 D.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转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二战后韩国。据材料,二战以来,韩国创建了近百个书院或其他形式的儒学学校,开设儒学相关课程,体现重视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B项正确;韩国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的同时,也吸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成果,排除A项;韩国形成了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民族文化,而材料所述仅涉及传承儒家文化,排除C项;韩国注重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是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保护,而非推动文化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表所示为21世纪初对蒙古族长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况(部分)。这些做法()时间概况2004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支持鼓励两国或多国联合就同一民族文化遗产实行申报的方针,中国政府主动向蒙古国政府正式表达了联合保护蒙古族长调的愿望2007年中蒙两国在乌兰巴托召开了保护长调民歌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田野调查协议》2008年蒙古国境内田野调查人员由内蒙古派出的5名专家和蒙古国5名专家组成,历时32天行走了蒙古国9个省,行程6250多公里,采访了118名民间歌手,录制了蒙古族长调民歌246首A.体现出联合国对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 B.拓展了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保护的渠道C.凸显出文化遗产的归属是没有国界的 D.提供了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全球)。据题干中中国与蒙古国对蒙古族长调的联合保护举措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做法体现了跨国合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范例,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蒙两国的做法,而非突出联合国的主体责任,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非拓展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保护渠道,排除B项;文化遗产是有其所属国家和民族的,并非没有国界,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司马迁将项羽载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班固将项羽载入《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在《史记》中,司马迁除了介绍项羽生平(“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以及转述项羽的言论之外,均对项羽以“字”相称,或者称其为“项王”。在《汉书》中,班固对项羽以“名”相称,很少称其为“项王”。在《史记》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霸王”,而在《汉书》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伯王”。关于项羽身死之后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在《汉书》中,班固没有如司马迁那样详细介绍汉军占领鲁地的过程,在写完项羽乌江自刎一段之后,班固仅用一句话交代了项羽的后事——“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摘编自张春巍《项羽生平记述差异分析—基于〈史记〉和〈汉书〉的考察》(1)根据材料,概括《史记》和《汉书》记述项羽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史记》和《汉书》对项羽记述的因素。〖答案〗(1)差异:传记体例的安排;项羽的称谓;项羽的形象。(学生从具体角度作答亦可)(2)因素: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作者的情感价值观(史学观和文学观);项羽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差异:根据材料“司马迁将项羽载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班固将项羽载入《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可得出传记体例的安排;根据材料“在《史记》中,司马迁……《汉书》中,班固对项羽以‘名’相称”可得出项羽的称谓;根据材料“在《史记》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霸王’,而在《汉书》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伯王’”可得出项羽的形象。【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主要信息和司马迁与班固所处的时代可知影响因素主要有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作者的情感价值观(史学观和文学观);项羽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在租界内创办了藏书楼和“书会”,这是近代中国图书馆的最初形态。在此刺激之下,洋务派官员兴建了一些小规模的藏书楼。1895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请皇上大开便殿,广陈图书,三年之后,书藏遍设……百废举而风俗成”。随着光绪末年教育改革的进行,官办图书馆发展的步伐加快。——摘编自张晓《辛亥革命前的近代图书馆事业》材料二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全国兴起了一股建立新式图书馆的运动。民国时期,不仅建立了国立图书馆,各省市都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包括大中小学图书馆和各种各样的通俗教育图书馆,这对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民国时期人才济济,硕学通才都在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中获取知识养分,造就了民国学术的繁荣景象。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增强了中国人利用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随着图书馆藏书的增多,管理逐渐科学化,我国的图书馆学也在发展。——摘编自权伟新《中国近代图书馆:从私人藏书楼到公共图书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晚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表现及意义。〖答案〗(1)因素: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创办藏书楼和“书会”的刺激;洋务派的参与;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提议;教育改革的推动。(2)表现:民国时期,不仅建立了国立图书馆,各省市都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包括大中小学图书馆和各种各样的通俗教育图书馆。意义:图书馆的建立促进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民国时期的人才也从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中获取知识养分,造就了民国学术的繁荣景象;增强了中国人利用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解析〗【小问1】因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一些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在租界内创办了藏书楼和“书会”,这是近代中国图书馆的最初形态”可得出,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创办藏书楼和“书会”的刺激;据材料一“在此刺激之下,洋务派官员兴建了一些小规模的藏书楼”可得出,洋务派的参与;据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请皇上大开便殿,广陈图书,三年之后,书藏遍设……百废举而风俗成’”可得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提议;据材料一“随着光绪末年教育改革的进行,官办图书馆发展的步伐加快”可得知,教育改革的推动。【小问2】表现: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民国时期,不仅建立了国立图书馆,各省市都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包括大中小学图书馆和各种各样的通俗教育图书馆”可得出,民国时期,不仅建立了国立图书馆,各省市都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包括大中小学图书馆和各种各样的通俗教育图书馆。意义:据材料二“这对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可得出,图书馆的建立促进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民国时期人才济济,硕学通才都在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中获取知识养分,造就了民国学术的繁荣景象”可得出,民国时期的人才也从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中获取知识养分,造就了民国学术的繁荣景象;“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增强了中国人利用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可得出,增强了中国人利用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随着图书馆藏书的增多,管理逐渐科学化,我国的图书馆学也在发展”可得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印度政治单元的分散和不统一、导致了传统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一个意见、利益、冲突和权力多元化的社会正是民主制形成的基础和切实保障。另外,印度教超自然主义传统使印度对专制君主缺乏绝对服从和拥戴的文化思想基础,把社会分割为许多种姓集团,众多种姓之间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争斗制约了国家的权力。从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对印度传统的一些政治制度进行了强力改造并输入英式政治文化,从而使带有西方特色的政治创度和政治文化渐渐在印度扎下了根。此外,不断接受西式教育的印度政治精英们的推崇和模仿,使他们逐渐接受了英式政治理念。——摘编自赵鸣歧《印度独立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抉择与实践》材料二印度1950年宪法规定,印度的立法机构分为代表各邦的联邦院(上院)与代表人民的人民院(下院)。在权利分配上,上院比下院的权利要小得多。印度的联邦院尺是“从法律上讲,与人民院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几乎不具有监督政府的职能和财政权,而且权力越来越小,与英国上院的转化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立法与行政的关系上,印度也与英国一样,都贯彻行政对议会负责的原则。与近代英国一样,印度的总理同样来自占议会多数的政党,他召集的内阁同样对议会负责。——摘编自毛范《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治体制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现代政治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现代政治文化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启示。〖答案〗(1)特点:实行议会民主制;多党竞选,权力相对分散;带有印度传统政治文化因素;政治与宗教分离,多元化、复杂化、受英国政治影响较大。(2)原因: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印度传统政治文化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兴起。(3)启示:尊重历史与传统;强调民主与法治;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促进各群体的和谐共处;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借鉴国际经验;注重政治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印度。特点:根据材料“在立法与行政的关系上,印度也与英国一样,都贯彻行政对议会负责的原则。与近代英国一样,印度的总理同样来自占议会多数的政党,他召集的内阁同样对议会负责。”可知实行议会民主制;多党竞选,权力相对分散;根据材料“古代印度政治单元的分散和不统一、导致了传统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一个意见、利益、冲突和权力多元化的社会正是民主制形成的基础和切实保障。”可得出带有印度传统政治文化因素;根据材料“英国对印度传统的一些政治制度进行了强力改造并输入英式政治文化,从而使带有西方特色的政治创度和政治文化渐渐在印度扎下了根。此外,不断接受西式教育的印度政治精英们的推崇和模仿,使他们逐渐接受了英式政治理念。”可得出政治与宗教分离,多元化、复杂化、受英国政治影响较大。【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印度。原因:根据材料“从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对印度传统的一些政治制度进行了强力改造并输入英式政治文化,从而使带有西方特色的政治创度和政治文化渐渐在印度扎下了根。”可得出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根据材料“古代印度政治单元的分散和不统一、导致了传统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可得出印度传统政治文化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根据材料“不断接受西式教育的印度政治精英们的推崇和模仿,使他们逐渐接受了英式政治理念。”可得出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兴起。【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印度。启示:从印度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具体历程来看,从学习外国语保持民族传统等角度回答。例如尊重历史与传统;强调民主与法治;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促进各群体的和谐共处;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借鉴国际经验;注重政治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拿破仑战争摧毁了德意志的诸侯法帝制度,推翻了“神圣罗马帝国”;它扫荡了各小邦国,削弱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它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并将《拿破仑法典》在德意志推而广之。最重要的是,对德意志而言,反对拿破仑侵略战争的性质“实际上成了一场民族抵抗战争,而对这场革命的整个斗争就成了提高民族觉悟和加深民族情感的根源”。——摘编自武文超《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的觉醒》材料二在意大利,法国军队过后,共和国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它们根据法国革命的原则。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没收了教会土地,宣称公民一律平等;保护出版自由。在拿破仑统治下的十四年里,意大利建立了良好的道路、桥梁、建筑、学校、公园。“随着旧的国家界限的消失,人民开始把自己看做意大利人……于是一种民族自觉的轮廓开始显露出来”。——摘编自刘书林《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的作用》材料三拿破仑还用战争手段把法国革命的影响带到了波兰、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史学家让东特指出:“比利时并入法国时期,确实是比利时历史上决定性的时期。从制度方面看,这一时期经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摘编自[比]让东特(比利时史)等作为历史研究者,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拿破仑战争与欧洲历史发展,就某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主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答案〗示例论题: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阐述:法国革命遭到多次反法联盟的干涉,拿破仑不仅一次次打败了反法联盟,而且横扫欧洲多国。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由于法国革命精神的传入和反抗拿破仑入侵与统治的需要,一些邦国进行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德意志民族意识提高,情感得到升华。拿破仑统治下的意大利,一些割据政权间的界限消失,这使人们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对意大利人的身份、民族认同,从而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自觉意识的增强。在其他经受了拿破仑战争与统治的国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反侵略意识、民族意识的增强。总之,拿破仑军队进入欧洲其他国家具有侵略性,反抗拿破仑入侵和统治的斗争促成了欧洲多国民族意识觉醒。(“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它扫荡了各小邦国,削弱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它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并将《拿破仑法典》在德意志推而广之”、“法国军队过后,共和国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它们根据法国革命的原则。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没收了教会土地,宣称公民一律平等;保护出版自由”、“拿破仑还用战争手段把法国革命的影响带到了波兰、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信息可拟定论题为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结合拿破仑战争的背景、过程、带来的影响等信息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拿破仑军队进入欧洲其他国家具有侵略性,反抗拿破仑入侵和统治的斗争促成了欧洲多国民族意识觉醒。内蒙古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3第五、六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符合题目要求。1.凤(鸟)最早为东夷族的图腾。夏商及西周时,华夏族等很多部落中也流行崇拜凤(鸟),商族的神话也以为其先祖与玄鸟有关。从考古文物看,长江流域的楚墓中也出土有很多凤(鸟)图案的绣品、木雕及帛画。这反映出()A.古代民族关系重要变化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C.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 D.楚文化的发展具有滞后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材料体现的是在夏商周时期,不同地区均存在对凤的崇拜,说明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关系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并非是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楚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并非是滞后性,排除D项。故选B项。2.夏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为夏王,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这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官僚系统较完备C.社会分工趋于细化 D.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夏朝时期,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体现了夏朝时期的官僚系统较为完备,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是在秦朝时期,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官僚系统的设置,而非社会分工,排除C项;夏朝已经是奴隶制国家,其具备国家初始形态,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如图所示为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淄尧王村发掘的国子鼎,是春秋晚期齐国卿大夫国景子(国弱)之墓的随葬品。这组鼎有8件,规格仅次于周天子。这反映了当时()A.宗法制度的瓦解 B.青铜制造业渐趋发达C.分封制彻底崩溃 D.礼乐制度遭受到破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晚期中国。根据材料“规格仅次于周天子”可知,春秋晚期卿大夫国景子墓葬的规格超过了诸侯,这说明当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没有强调青铜制造业的发展,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并没有彻底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4.公元前381年,楚国部分贵族在停放楚悼王遗体的寝殿内乱箭射杀了改革家吴起;公元前314年,试图激进改革的燕王哙,因太子引来的齐军攻破都城而身死;公元前295年,通过改革使赵国军力大增的赵武灵王,因国内权力之争,被围困于行宫中饥饿而死。这些事件反映出,战国时期()A.多国变法脱离实际 B.社会变革阻力较大 C.礼乐制度开始崩溃 D.君主权力尚不集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战国时多个诸侯国的改革行动都遭到反对派势力的阻挠,虽然改革的大势不可阻挡,但还是说明当时社会改革的阻力比较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改革的阻力较大,并不能说过多国比那个脱离实际和君主权力尚不集中,排除AD项;礼乐制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处于崩溃中,排除C项。故选B项。5.秦朝在岭南地区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道,利用其首领即“臣邦君长”对民族地区进行统治。而在有些地区还维持其旧的部落组织,“且以其故俗治”。由此可见,秦朝()A.地方治理比较灵活 B.民族关系有待加强C.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D.郡县制度推行受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在岭南地区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岭南地区,按照当地的情况设置不同机构,治理方式灵活,反映出地方治理比较灵活,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不同地区的管理方式灵活多样,而不是民族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地方势力情况,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郡县制并未受阻,排除D项。故选A项。6.考古发现,出土秦汉时期农具中,木牛犁俑极少,锰、锄、铲等起土农具较多。各地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起土铁农具的数量远多于铁犁(特指牛耕所用之犁)。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A.耕畜养殖业的发展滞后 B.铁犁牛耕模式尚未普及C.铁犁锻造技术较为粗糙 D.小农经济仍未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出土的秦汉时期农具中,木牛犁俑极少,锰、锄、铲等起土农具较多。各地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起土铁农具的数量远多于铁犁(特指牛耕所用之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铁犁的数量较少可能意味着当时牛耕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这意味着在秦汉时期,尽管已经有了铁犁和牛耕的技术,但“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还没有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供关于耕畜养殖业发展的具体信息,无法得出“耕畜养殖业的发展滞后”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主旨“铁犁牛耕模式的普及程度”,而“铁犁锻造技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牛耕普及全国,小农经济成为主流经济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7.汉代在云南部分地区设立相对于“内郡”而言的边郡,其郡县两级官员任命实行土流并行,土官主民事,流官主军事。此举旨在()A.尊重地区习俗差异 B.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D.传播中原先进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其郡县两级官员任命实行土流并行,土官主民事,流官主军事”可知,汉朝时期在云南部分地区设置的管理措施是将中央行政制度和当地制度进行结合,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云南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从而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这些举措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不是仅仅是为了尊重地区习俗差异,排除A项;这些举措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是为了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和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排除CD项。故选B项。8.汉代《二年律令》记载:令邮人行制书、急书,令为他事;书不急,擅以邮行,罚金二两;书不当以邮行者,为送告县道,以次传行之:诸狱辟书五百里以上,及郡县官相付受财物当校计者书,皆以邮行。据此可知,汉代()A.邮传管理规范 B.行政运行高效 C.行政制度完善 D.法律日益严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令邮人行制书、急书,令为他事……诸狱辟书五百里以上,及郡县官相付受财物当校计者书,皆以邮行”可知,汉代通过立法方式确定了邮传活动的相关细节,说明汉代邮传管理规范,A项正确;材料没有法律实施状况,无法判断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邮传制度,不足以说明整个行政制度完善,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前后对比,无法得出法律日益严苛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A项。9.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选出当时最有学问和影响力的学者作为博士,并授予他们五品以上或六品以下官衔,由皇帝身边的近臣太常负责管理,朝廷还为其提供比较舒适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所以,这些博士官一边讲学,一边研究学术并进行创作。这些举措()A.促使学校教育得到普及 B.使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D.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选出当时最有学问和影响力的学者作为博士……这些博士官一边讲学,一边研究学术并进行创作”概括得出结论是:政府给这些博士讲学和研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这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到博士官一边讲学,一边研究学术并进行创作,并没有提到学校教育,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儒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10.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 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 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可知,高新技术应用于甲骨文的研究与保护,拓展了文化传承途径,D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排除A项;材料没有讲述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排除B项;材料没有讲述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一方面,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的征服传播到东方,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也得以传入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丰富了西方文化的内涵。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A.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B.助力了希腊文化远播亚非C.助推了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融 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趋同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一方面,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的征服传播到东方,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也得以传入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丰富了西方文化的内涵”概括得出结论是:亚历山大东征既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又把东方文化传入到了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助推了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融,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没有提及它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提到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也提到了东方文化传播到了希腊及欧洲,排除B项;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只会丰富彼此的内涵,而不是使不同的文化趋同,排除D项。故选C项。12.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将古登堡发明的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等替代了原本的拉丁语,他在印刷工厂发行的90多部图书里有74部是英文的。威廉·卡克斯顿的行为()A.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 B.颠覆了英国的宗教信仰C.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D.提高了英国的教育质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76年(英国)。据题干“威廉·卡克斯顿将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替代拉丁语,90多部图书里74部是英文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为有利于民族语言英语的传播和发展,A项正确;这一行为与颠覆英国宗教信仰无关,排除B项;此时启蒙思想尚未兴起,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而非直接体现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13.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俄国一批革命家曾沿用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和别斯土热夫创办的刊物《北极星》名称,出版《北极星》文集,文集封面印着被沙皇政府绞死的五位十二月党人的侧面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俄国()A.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启蒙思想的发展状况C.报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D.农奴制改革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俄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二月党人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希望按照西欧方式改造俄国,而俄国一批革命家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这说明了启蒙思想在俄国继续发展,B项正确;十二月党人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A项;材料和社会主义革命也没有关系,这些革命家是要推翻沙皇封建统治和农奴制,排除C项;当时尚未进行农奴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14.印度独立运动时期,甘地坚决反对将英语作为国语,认为英语代表的是阶级特权与等级地位,严重阻碍了争取平等与反殖民斗争,提倡使用印度斯坦语等本土语言。甘地的这些主张()A.推动了民族独立意识的发展 B.意在实现社会的平等C.统一了国内各民族通用语言 D.遏制了印度语言纷争〖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目的题。根据材料“甘地坚决反对将英语作为国语,认为英语代表的是阶级特权与等级地位,严重阻碍了争取平等与反殖民斗争,提倡使用印度斯坦语等本土语言”和所学可知,甘地在领导印度独立过程中,主张使用本土语言,反对使用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印度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A项正确;甘地主张印度独立,非实现社会平等,排除B项;甘地这一主张并未统一国内各民族语言,排除C项;遏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5.二战以来,韩国创建了近百个书院或其他形式的儒学学校。这些学校主要向青少年讲授儒学典籍和传统礼仪。成均馆大学以儒家思想为办学理念,开设儒学必修课,以仁、义、礼、智为校训。由此可见,韩国()A.排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B.重视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C.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 D.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转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二战后韩国。据材料,二战以来,韩国创建了近百个书院或其他形式的儒学学校,开设儒学相关课程,体现重视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B项正确;韩国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的同时,也吸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成果,排除A项;韩国形成了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民族文化,而材料所述仅涉及传承儒家文化,排除C项;韩国注重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是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保护,而非推动文化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表所示为21世纪初对蒙古族长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况(部分)。这些做法()时间概况2004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支持鼓励两国或多国联合就同一民族文化遗产实行申报的方针,中国政府主动向蒙古国政府正式表达了联合保护蒙古族长调的愿望2007年中蒙两国在乌兰巴托召开了保护长调民歌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田野调查协议》2008年蒙古国境内田野调查人员由内蒙古派出的5名专家和蒙古国5名专家组成,历时32天行走了蒙古国9个省,行程6250多公里,采访了118名民间歌手,录制了蒙古族长调民歌246首A.体现出联合国对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 B.拓展了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保护的渠道C.凸显出文化遗产的归属是没有国界的 D.提供了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全球)。据题干中中国与蒙古国对蒙古族长调的联合保护举措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做法体现了跨国合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范例,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蒙两国的做法,而非突出联合国的主体责任,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非拓展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保护渠道,排除B项;文化遗产是有其所属国家和民族的,并非没有国界,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司马迁将项羽载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班固将项羽载入《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在《史记》中,司马迁除了介绍项羽生平(“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以及转述项羽的言论之外,均对项羽以“字”相称,或者称其为“项王”。在《汉书》中,班固对项羽以“名”相称,很少称其为“项王”。在《史记》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霸王”,而在《汉书》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伯王”。关于项羽身死之后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在《汉书》中,班固没有如司马迁那样详细介绍汉军占领鲁地的过程,在写完项羽乌江自刎一段之后,班固仅用一句话交代了项羽的后事——“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摘编自张春巍《项羽生平记述差异分析—基于〈史记〉和〈汉书〉的考察》(1)根据材料,概括《史记》和《汉书》记述项羽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史记》和《汉书》对项羽记述的因素。〖答案〗(1)差异:传记体例的安排;项羽的称谓;项羽的形象。(学生从具体角度作答亦可)(2)因素: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作者的情感价值观(史学观和文学观);项羽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差异:根据材料“司马迁将项羽载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班固将项羽载入《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可得出传记体例的安排;根据材料“在《史记》中,司马迁……《汉书》中,班固对项羽以‘名’相称”可得出项羽的称谓;根据材料“在《史记》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霸王’,而在《汉书》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伯王’”可得出项羽的形象。【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主要信息和司马迁与班固所处的时代可知影响因素主要有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作者的情感价值观(史学观和文学观);项羽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在租界内创办了藏书楼和“书会”,这是近代中国图书馆的最初形态。在此刺激之下,洋务派官员兴建了一些小规模的藏书楼。1895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请皇上大开便殿,广陈图书,三年之后,书藏遍设……百废举而风俗成”。随着光绪末年教育改革的进行,官办图书馆发展的步伐加快。——摘编自张晓《辛亥革命前的近代图书馆事业》材料二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全国兴起了一股建立新式图书馆的运动。民国时期,不仅建立了国立图书馆,各省市都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包括大中小学图书馆和各种各样的通俗教育图书馆,这对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民国时期人才济济,硕学通才都在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中获取知识养分,造就了民国学术的繁荣景象。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增强了中国人利用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随着图书馆藏书的增多,管理逐渐科学化,我国的图书馆学也在发展。——摘编自权伟新《中国近代图书馆:从私人藏书楼到公共图书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晚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表现及意义。〖答案〗(1)因素: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创办藏书楼和“书会”的刺激;洋务派的参与;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提议;教育改革的推动。(2)表现:民国时期,不仅建立了国立图书馆,各省市都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包括大中小学图书馆和各种各样的通俗教育图书馆。意义:图书馆的建立促进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民国时期的人才也从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中获取知识养分,造就了民国学术的繁荣景象;增强了中国人利用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解析〗【小问1】因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一些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在租界内创办了藏书楼和“书会”,这是近代中国图书馆的最初形态”可得出,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创办藏书楼和“书会”的刺激;据材料一“在此刺激之下,洋务派官员兴建了一些小规模的藏书楼”可得出,洋务派的参与;据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请皇上大开便殿,广陈图书,三年之后,书藏遍设……百废举而风俗成’”可得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提议;据材料一“随着光绪末年教育改革的进行,官办图书馆发展的步伐加快”可得知,教育改革的推动。【小问2】表现: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民国时期,不仅建立了国立图书馆,各省市都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包括大中小学图书馆和各种各样的通俗教育图书馆”可得出,民国时期,不仅建立了国立图书馆,各省市都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包括大中小学图书馆和各种各样的通俗教育图书馆。意义:据材料二“这对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可得出,图书馆的建立促进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民国时期人才济济,硕学通才都在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中获取知识养分,造就了民国学术的繁荣景象”可得出,民国时期的人才也从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中获取知识养分,造就了民国学术的繁荣景象;“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增强了中国人利用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可得出,增强了中国人利用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随着图书馆藏书的增多,管理逐渐科学化,我国的图书馆学也在发展”可得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印度政治单元的分散和不统一、导致了传统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一个意见、利益、冲突和权力多元化的社会正是民主制形成的基础和切实保障。另外,印度教超自然主义传统使印度对专制君主缺乏绝对服从和拥戴的文化思想基础,把社会分割为许多种姓集团,众多种姓之间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争斗制约了国家的权力。从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对印度传统的一些政治制度进行了强力改造并输入英式政治文化,从而使带有西方特色的政治创度和政治文化渐渐在印度扎下了根。此外,不断接受西式教育的印度政治精英们的推崇和模仿,使他们逐渐接受了英式政治理念。——摘编自赵鸣歧《印度独立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抉择与实践》材料二印度1950年宪法规定,印度的立法机构分为代表各邦的联邦院(上院)与代表人民的人民院(下院)。在权利分配上,上院比下院的权利要小得多。印度的联邦院尺是“从法律上讲,与人民院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几乎不具有监督政府的职能和财政权,而且权力越来越小,与英国上院的转化有异曲同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货运服务合同
- 短期版空地租赁合同范本
- 墙绘服务合同示范模板
- 青少年责任保证
- 石子购销合同协议
- 临时工派遣合同
- 保鲜包装材料购买合同
- 汽车租约合同样本
- 卫星数据处理测绘招标文件
- 房建工程监理招标项目
- 邮储高级练习卷三(第12章-第17章)附有答案
- 重庆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DB32-T 4757-2024 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 2023年职业病监测评估培训考试卷(A卷)附有答案
- 地漏剖面节点构造讲解
- 古代戏剧与现代话剧的对比
- 2024-2029年中国儿童牙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上海市徐汇、金山、虹口区2024届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解析
- (高清版)JGT 486-2015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 2024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二模英语试题和答案
- 快递主管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