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阶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课堂提问力的研究_第1页
基于高阶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课堂提问力的研究_第2页
基于高阶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课堂提问力的研究_第3页
基于高阶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课堂提问力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文章探讨如何基于高阶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力。教师应创造适宜的创新思维环境,让学生敢问、想问、可问;在教学中精准把握提问节点,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锻炼;运用联系法、反问法和趣问法等策略,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关键词】高阶思维;课堂提问力;小学数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与传统的知识灌输不同,高阶思维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在数学课堂中,提问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基于高阶思维,研究培养学生数学课堂提问力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一、基于创新思维,创造课堂提问环境(一)平等交流,使学生“敢问”教育心理学表明,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参与度;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敢于提问。为此,教师需创造开放、宽容、鼓励试错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声音同样重要。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时,教师展示一个完整的苹果以及将苹果均匀切成四份的示意图,并询问学生:“如果我吃了一个苹果的四分之一,那我是不是吃了半个苹果的1/2呢?”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断提问:“如果我将书本的一页对折再对折,这一页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整本书页数的几分之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和分割模型表示1/4、1/2等常见分数,并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解答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到不同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肯定,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解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激励学生积极提问是课堂提问力培养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使“敢问”成为课堂的常态。(二)动手操作,使学生“想问”学生在亲身体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然会产生疑问和求知欲。教师应设计动手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纸,动手将纸对折,形成一个角,并邀请学生观察这个动作,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角有什么特点?”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给每名学生发放一张纸,并让他们亲自将这张纸对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发现。一名学生问道:“为什么将纸对折后形成的角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另一名学生提问:“我们可以用纸折出不同大小的角吗?”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量角度。接着,教师拿出量角器,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来测量不同的角的度数。学生们跃跃欲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出各种关于角度测量的问题:“角度的单位是什么?”“90度的角是直角,那小于90度的角是什么角?”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角的认识。教师应合理安排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1]。(三)搭建平台,使学生“可问”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提问和交流平台。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工具融入教学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讨论、提出疑问。例如,在传授“鸡兔同笼”的内容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既能够在课堂上及时提问,又能在课后继续讨论和提出问题。教师先在课堂上介绍问题:“笼子里共有35只鸡和兔,有94只脚,那么鸡和兔各有几只?”然后,教师使用白板,实时演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邀请学生参与互动,在白板上作答,提出问题。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班级论坛,在课后发帖讨论问题和解题过程,大胆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及对解法的质疑。同时,教师组建课后问题互助小组,在线回答学生的提问,确保即使在课外,学生们也能及时获得反馈。由此,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有提问的机会,课后还可以继续探讨。构建多元的提问和交流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提问力。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课内外的无缝衔接,让学生在想问时可以随时提问。二、指向抽象思维,把握课堂提问的节点(一)把握产生点,提取核心变量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想抓住学生的思考节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复杂的数学情境中识别和提取核心变量。关注核心变量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时,教师以一道乘法题目来实践该方法。教师列出以下水果的单价和购买量:苹果的单价是0.98元/斤,教师购买了2.5斤;香蕉的单价是1.2元/斤,教师购买了3斤。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苹果的总价?”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取关键变量—单价和数量,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0.98乘以2.5的小数乘法问题。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使学生直观感受运算过程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解决香蕉的总价问题,巩固小数乘法的知识。核心变量的识别和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聚焦于问题的本质进行提问[2]。(二)把握结合点,发现潜在规律在数学学习中,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发现新规律、建立数学概念体系的重要途径。教师指导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结合点,有助于他们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探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平面图形的面积来求解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并询问学生他们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长×宽×高)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并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这些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特意暂停,鼓励学生就计算公式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长方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有何不同?”“如果给定一组数值,我们能否设计将一个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应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结合点,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三)把握矛盾点,延伸想象空间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学生思考问题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遇到知识间的矛盾或悖论时,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寻找答案,就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负数”一课时,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引入一个现实问题:“一家糖果店在记录每日的盈亏情况,如果营业额超出成本,则记为正值,反之则记为负值。如果一天内,这家糖果店先亏损20元,然后盈利50元,那么这天的最终盈亏情况如何表示?”学生们开始提出自己对于正、负数计算的看法,讨论盈亏抵消的情况。教师用数轴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正、负数,并提出能否使用加法来描述这种盈亏关系。此时,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对加法规则的疑惑,鼓励学生根据矛盾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把‘亏损20元写作-20,把‘盈利50元写作+50,那么两者相加的结果是多少?”以此为起点,学生进一步提问:“如何在数轴上表示‘-20和‘+50的和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想象数轴上这两个点的位置和它们相加后的位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矛盾点的探索是数学抽象思维高层次培养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直面矛盾,积极提问,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三、聚焦推理思维,输出课堂提问的策略(一)采用联系法,归纳类比联系法是一种通过归纳和类比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提出相似的数学概念或问题,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性,能够促使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推导出新的结论。例如,“观察物体”一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寻找不同的几何图形的共性,并通过提问来发现数学规律。课堂开始,教师展示立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模型,并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几何体。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立方体,提出问题:“这两个几何体在外观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随后,教师继续深化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圆柱体和圆锥体,鼓励他们发掘两者间的共性与个性。这样的讲解策略和课堂问题设置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动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归纳和类比能力。教师应把控课堂氛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问、回答和探讨过程。联系法能让学生有效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其推理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类比和归纳,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二)采用反问法,逆向论证反问法是指在遇到问题时,提出假设的反面问题,通过逆向思考来探索问题答案的策略。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例如,在“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准备一块斜面和一个小球,并提出问题:“若要小球沿着斜面滚得更远,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斜面的倾斜度?”学生陷入思考,提出增加或减小斜面角度等不同答案。接着,教师使用反问法,逆向提出问题:“如果想要小球滚得不远,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开始从反面考虑,意识到减小斜面倾斜度可使小球滚动距离缩短。接下来,教师通过引入倾斜角度、滑动摩擦力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反问。学生提出问题:“假设斜面与地面呈90度,小球还会滚动吗?”学生们经过推理,得出若斜面垂直于地面,小球无法自行滚动的结论。反问法是一种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策略。通过逆向思考,学生能够提出更加深刻的问题,提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三)采用趣问法,逻辑表达趣问法是通过有趣的方式提出逻辑问题的方法。此方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逻辑思维。例如,在教授“千米和吨”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并问道:“如果我们用一吨的羽毛和一吨的铁来填充同样大小的箱子,你能更快地把哪个箱子里面的东西搬空?”面对这个有趣的问题,学生们陷入思考。有的学生认为重量相同,所需时间也应该相同,而有的学生怀疑有其他因素影响结果。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羽毛和铁的密度,提问:“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哪种物质占据的空间更大?”学生们相互讨论,最终得出羽毛的体积大于铁的结论。为了深化学生的逻辑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